《北京折叠》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初三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2分)学校社团开展“探访北京文化地标”实践活动。
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学习汇报,请你修改完善。
第一部分缘起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院藏..文物体系完备、涵盖古今、品质精良、品类丰富,承载..了..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大红楼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了革命历史,积淀深刻的思想,孕育了伟大的精神;国家体育场是全球首个“双奥开闭幕式场馆”,独特的设计和复杂的结构,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完美溶合..……北京多元多样的文化地标让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1.小组成员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产生了分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为表达的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的意思,所以“院藏”中“藏”的字音为“cáng”。
B.因为表达的意思与“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有关,所以“承载”中“载”的字音为“zài”。
C.因为表达的是“积累沉淀”的意思,所以“积淀”中“淀”的字形是正确的。
D.因为表达的是“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的意思,所以“溶合”中“溶”的字形是正确的。
2.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做出修改。
(2分)第二部分发现(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的“文脉华滋-中国工艺美术基本陈列展”,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工艺美术,时有所尚,代有所创;既居于庙堂之高,又贴合日用之常。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繁盛,汇聚为一条可观、可品、可用的泱泱文脉。
其中饱含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千百年来细雨润物般地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理念和生活情态,潜移默化地润泽着中国人的乐观自信和聪明智慧。
3.小组成员想知道“文脉华滋”的意思。
查《古代汉语词典》,“华滋”的解释为:①茂盛;②润泽;③指丰美的容色。
根据词典解释,下列对文段中“文脉华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艺枝繁叶茂B.文化润泽古今C.气韵情态丰美D.工艺品类繁盛(二)首钢园区因冬奥而兴。
《北京》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北京》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告别柏林的那天,我在街头听到一首熟悉的曲子《送别》,随着二胡开弦时的那一声“吱呀”,眼泪险些掉下来,怕人瞧见,忙丢上几个碎银若无其事地去看天空。
巧极了,要走了,就有这首曲子来送我,这“卖乐”的同胞怎么能把一首普通的二胡曲演绎得那么伤感?匆匆的行人走过,没人驻足,这首曲子打动不了他们,前门老舍茶馆里每晚插科打诨的表演才能打动他们,他们以为那些就代表了北京,而北京的丰盈是这些观光嬉客们永远无法企及的。
老舍的《茶馆》与前门的茶馆是霄壤之别,一个有起有落,繁华过后是抛向天空的大把纸钱,一盏茶的工夫,你已然历尽了百年沧桑;另一个却是热闹地开场热闹地结束,喧嚣过后是满地的瓜子皮和喝剩的茶羹,每晚都停留在不曾前行的现在。
观光客们永远读不懂老舍,他们不知道这个制造了东方意象的人却自溺在一个带有海字的湖中。
他们也读不懂陈凯歌(别看他们给了他大奖),陈凯歌曾说他内心深处有一种伤痛,只有到了景山前街,“看到角楼,看到护城河,看到神武门的城门和天空的关系的时候,那时心里才能安静一点。
”过去,我常常以为贵族就是那些哪怕吃咸菜也要把丝儿切细的人,而在陈凯歌说出这番话后,我忽然觉得,贵族就是这类明明站在平地却要领略天空之美的人,他们血统高贵到要掠过新挂出的各色招牌去审视一个古代城门和天空的关系。
北京,在我眼里她永远不可能是观光客眼里的样子,她可能会有故宫、颐和园、八达岭,也可能会有全聚德、四合院、三里屯酒吧、“雕刻时光”和风入松书店,但这远远不是北京的全部。
在我看来,空阔的太和殿广场是中轴线上的点睛之笔,天安门不过是个引子;展出过爱舍尔绘画的太庙绝不逊于周围的大殿;颐和园的那湖水因为一个殉情大清的人让人生恋,而不是因为慈禧;“雕刻时光”不因与未名湖一墙之隔而特别,而是在那里,你能有幸结识塔可夫斯基和他的影片,因此你的灵魂会渴望深度。
还有北京人的咳嗽,字正腔圆得让人一下就能联想到京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北京折叠郝景芳阅读附答案
北京折叠①(节选)郝景芳
依言②出现了。
老刀③迎上前去,依言看了看左右,没说话,带他去了隔壁的一家小餐厅。
两个穿格子裙子的小机器人迎上来,接过依言手里的小包,又带他们到位子上,递上菜单。
依言在菜单上按了几下,小机器人转身,轮子平稳地滑回了后厨。
两个人面对面坐了片刻,老刀掏出信封。
依言却没有接:“……你能听我解释一下吗?”
“你没必要跟我解释,”老刀说,“信不是我写的。
我只是送信而已。
”
“可是你回去要告诉说的。
”依言低了低头。
小机器人送上了两个小盘子,一人一份,是某种红色的生鱼片,薄薄两片,摆成花瓣的形状。
依言没有动筷子,老刀也没有。
信封被小盘子隔在中央,两个人谁也没再推。
“我不是背叛秦天。
去年他来的时候我就已经订婚了。
我也不是故意瞒他或欺骗他,或者说……是的,我骗了他,但那是他自己猜的。
他见到吴闻来接我,就问是不是我爸爸。
我……我没法回答他。
你知道,那太尴尬了。
我……”
依言说不下去了。
老刀等了一会儿说:“我不想追问你们之前的事。
你收下信就行了。
”
依言低头好一会儿又抬起来:“你回去以后,能不能替我瞒着他?”
“为什幺?”
“我不想让他以为我是坏女人耍他。
其实我心里是喜欢他的。
我也很矛盾。
”
“这些和我没关系。
”
“求你了……我是真的喜欢他。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题基础·运用(共14分)202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初三年级的同学们在现代诗单元学习后也准备开展“礼赞中轴线”的诗歌鉴赏与创作活动。
你所在的班级负责此次活动的整体设计,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对设计中的文稿进行完善与审核。
【前言篇】为了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轴线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班级决定撰写一段介绍中轴线的文字并配以图片,请你帮助审核。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 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全世界现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
前后纵置的鼓楼与钟楼,是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
沿着69级台阶拾级而上,就能登上北京鼓楼。
置身丈量岁月的“报时中心”,耳边荡起暮鼓晨钟的悠远绵长【甲】抬头可见一碧万顷的开阔天际,远望则将纵贯南北、穿越古今中轴线的景象尽收眼底。
轴线之上,可见景山公园制高点万春亭【】轴线两侧,饱览青瓦灰砖的老城风景。
从钟鼓楼出发,径直向南,可依次穿越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直至永定门,两侧闻名世界的文物古建鳞次栉比,蔚为大观。
而重重的城门不仅是城市防卫的重要节点,更是中轴线上空间序列连续变化的起始和标志。
梁思成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盛赞这条中轴线,认为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是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一、线牵一城,这条壮美轴线统领着北京城的空间格局与城市功能,集中展现了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
如同城市的“脊梁和灵魂”,中轴线托起了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古都篇章。
探寻首都历史文脉,中轴线上每一处古迹都值得细细丈量。
中轴线宏阔连续的空间序列、意蕴丰厚的建筑遗存是北京作为都城最为精华和核心。
1. 你画出了四处文字,依据语境对其进行了重点检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折叠郝景劳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
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
空间休眠,大地翻转。
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
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
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
大地的两侧重量并不均衡,为了平衡这种不均,第一空间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质。
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来换。
第一空间居民也因而认为自身的底蕴更厚。
老刀从小生活在第三空间。
他知道自己的日子是什么样。
他是个垃圾工,做了二十八年垃圾工,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一直做下去。
他还没找到可以独自生存的意义和最后的怀疑主义。
他仍然在卑微生活的间隙占据一席。
老刀生在北京城,父亲就是垃圾工。
据父亲说,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刚好找到这份工作,为此庆贺了整整三天。
父亲本是建筑工,和数千万其他建筑工一样,从四方涌到北京寻工作,这座折叠城市就是父亲和其他人一起亲手建的。
一个区一个区改造旧城市,像白蚁漫过木屋一样啃噬昔日的屋檐门槛,再把土地翻起,建筑全新的楼宇。
他们埋头斧凿,用累累砖块将自己包围在中间,抬起头来也看不见天空,沙尘遮挡视线,他们不知晓自己建起的是怎样的恢弘。
直到建成的日子高楼如活人一般站立而起,他们才像惊呆了一样四处奔逃,仿佛自己生下了一个怪胎。
奔逃之后,镇静下来,又意识到未来生存在这样的城市会是怎样一种殊荣,便继续辛苦摩擦手脚,低眉顺眼,勤恳地寻找各种存留下来的机会。
据说城市建成的时候,有八千万想要寻找工作留下来的建筑工,最后能留下来的,不过两千万。
垃圾站的工作能找到也不容易,虽然只是垃圾分类处理,但还是层层筛选,要有力气有技巧,能分辨能整理,不怕辛苦不怕恶臭,不对环境挑三拣四。
老刀的父亲靠强健的意志在汹涌的人流中抓住机会的细草,待人潮退去,留在干涸的沙滩上,抓住工作机会,低头俯身,艰难浸在人海和垃圾混合的酸朽气味中,一干就是十年。
北京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答案在最后)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2年9月29日,C919大型客机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生产大型客机的能力,这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
商用飞机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前后关涉上百万个零部件,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长期以来,全球大飞机市场被空客和波音两大巨头垄断。
制造中国自己的大飞机,考量的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信心、勇气和水平。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最大载客人数192人,最大航程5555公里。
其于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
首飞成功后,先后投入6架试飞机和两架地面试验机,分别在阎良、南昌、东营、锡林浩特、吐鲁番以及敦煌等地进行了试飞取证工作,直到今年8月1日宣布完成取证试飞。
这就意味着,C919已经获得了进入民用航空运输的“入场券”。
过去十年,中国制造迈向高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凸显。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民航大飞机,全国24个省市、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30万人参与了研制工作。
以C919为代表,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制造业迈向高端的事实,无不体现出新型举国体制的独特优势。
举国体制是特殊的资源配置与组织方式,由政府统筹调配全国资源力量,达成相应目标任务。
新型举国体制是以原有举国体制为基础的继承与创新。
发展到今天,新型举国体制有了新的核心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有了新的目标定位——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在C919的研发过程中,国内数十所高校参与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建立了多专业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协同科研平台。
通过C919等国产民用项目,我国掌握了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加快了新材料、现代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市级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QQ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被称作绘文字,呲牙、偷笑、笑哭等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极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
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作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在网络上竞相出彩,GIF动画表情的传播也,这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阶段。
()。
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使传播效果。
表情符号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
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关于“自我呈现”的表演。
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会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惟妙惟肖热火朝天事倍功半悄无声息B.惟妙惟肖如火如荼事半功倍不知不觉C.栩栩如生如火如荼事倍功半不知不觉D.栩栩如生热火朝天事半功倍悄无声息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B.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在网络上竞相出彩,C.以90后、00后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D.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作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日常社交中,文字比网络表情符号有着先天的优势B.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C.在网络社交中,文字比网络表情符号有着先天的优势D.在日常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折叠郝景芳阅读附答案北京折叠①郝景芳依言②出现了。
老刀③迎上前去,依言看了看左右,没说话,带他去了隔壁的一家小餐厅。
两个穿格子裙子的小机器人迎上来,接过依言手里的小包,又带他们到位子上,递上菜单。
依言在菜单上按了几下,小机器人转身,轮子平稳地滑回了后厨。
两个人面对面坐了片刻,老刀掏出信封。
依言却没有接:“……你能听我解释一下吗?”“你没必要跟我解释,”老刀说,“信不是我写的。
我只是送信而已。
”“可是你回去要告诉说的。
”依言低了低头。
小机器人送上了两个小盘子,一人一份,是某种红色的生鱼片,薄薄两片,摆成花瓣的形状。
依言没有动筷子,老刀也没有。
信封被小盘子隔在中央,两个人谁也没再推。
“我不是背叛秦天。
去年他来的时候我就已经订婚了。
我也不是故意瞒他或欺骗他,或者说……是的,我骗了他,但那是他自己猜的。
他见到吴闻来接我,就问是不是我爸爸。
我……我没法回答他。
你知道,那太尴尬了。
我……”依言说不下去了。
老刀等了一会儿说:“我不想追问你们之前的事。
你收下信就行了。
”依言低头好一会儿又抬起来:“你回去以后,能不能替我瞒着他?”“为什么?”“我不想让他以为我是坏女人耍他。
其实我心里是喜欢他的。
我也很矛盾。
”“这些和我没关系。
”“求你了……我是真的喜欢他。
”老刀沉默了一会儿,他需要做一个决定。
“可是你还是结婚了。
”他说。
“吴闻对我很好。
好几年了。
”依言说,“他认识我爸妈。
我们订婚也很久了。
况且,……我比秦天大三岁,我怕他不能接受。
秦天以为我是实习生。
这点也是我不好,我没说实话。
最开始只是随口说的,到后来就没法改口了。
我真的没想到他是认真的。
” “所以,”她给老刀夹了新上来的热菜,“你能不能暂时不告诉他?等我……有机会亲自向他解释可以吗?”老刀很饿,但他觉得这时不能吃。
“可是这等于说我也得撒谎。
”老刀说。
依言回身将小包打开,将钱包取出来,掏出五张一万块的纸币推给老刀。
“一点心意,你收下。
”老刀愣住了。
陈大笑《要善于“折叠”自己》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2分)要善于“折叠”自己陈大笑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
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
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
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
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
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
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
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
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
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
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
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
首都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初三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4分)在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了千年的智慧,维系了文化的根脉,推进了文明的传承。
初三学生开展了“墨香字韵话古今”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1-7题。
专题一体悟汉字之美作为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方块字,汉字不仅具有独特的形象意境美,还具有深层的意蕴美。
汉字有形象意境之美。
美学家宗白华曾说:“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派生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动作的关联。
后来从象形到谐声,形声相益,更丰富了‘字’的形象意境,像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闻汩汩的水声。
”宗先生的深刻,不仅在于揭示了象形字的形象,而且进一层显现了形声字(占汉字绝大比例)的形象意境美,那种在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联觉之中表现出来的美。
汉字有深层意蕴之美。
如在汉字的结构形状中,古代取象于天地间万物,蕴含着自然之美。
在甲骨文中,“虎”有虎形,“鹿”有鹿形,“鱼”有鱼形,“鸟”有鸟形,各示其特征及美,虎之斑纹,鹿之双角,鱼之乐水,鸟之丰羽,反应出各自的意蕴美。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为汉字运用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在处理汉字时面临着诸多困难,有人认为汉字与人工智能扞格难通。
然而,随着研究逐渐增强和技术不断进步,这些困难正在被逐渐克服。
相信汉字的高度表意性,在未来的智能系统中能够发挥巨大优势。
1.请你对文段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作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潜”指“隐藏,不露在表面”,应读为“qián”。
B.“汩汩”指“水流动的声音”,应读为“mì”。
C.“蕴含”指“内里含有”,所以“蕴含”一词中有错别字。
D.因为表示“把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所以“反应”一词中没有错别字。
2.《现代汉语词典》、中“扦”有“金属、竹子等制成的针状物”的意思,“格”有“隔成的方形空栏或框子”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折叠
郝景劳
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
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
空间休眠,大地翻转。
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
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
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
大地的两侧重量并不均衡,为了平衡这种不均,第一空间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质。
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来换。
第一空间居民也因而认为自身的底蕴更厚。
老刀从小生活在第三空间。
他知道自己的日子是什么样。
他是个垃圾工,做了二十八年垃圾工,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一直做下去。
他还没找到可以独自生存的意义和最后的怀疑主义。
他仍然在卑微生活的间隙占据一席。
老刀生在北京城,父亲就是垃圾工。
据父亲说,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刚好找到这份工作,为此庆贺了整整三天。
父亲本是建筑工,和数千万其他建筑工一样,从四方涌到北京寻工作,这座折叠城市就是父亲和其他人一起亲手建的。
一个区一个区改造旧城市,像白蚁漫过木屋一样啃噬昔日的屋檐门槛,再把土地翻起,建筑全新的楼宇。
他们埋头
斧凿,用累累砖块将自己包围在中间,抬起头来也看不见天空,沙尘遮挡视线,他们不知晓自己建起的是怎样的恢弘。
直到建成的日子高楼如活人一般站立而起,他们才像惊呆了一样四处奔逃,仿佛自己生下了一个怪胎。
奔逃之后,镇静下来,又意识到未来生存在这样的城市会是怎样一种殊荣,便继续辛苦摩擦手脚,低眉顺眼,勤恳地寻找各种存留下来的机会。
据说城市建成的时候,有八千万想要寻找工作留下来的建筑工,最后能留下来的,不过两千万。
垃圾站的工作能找到也不容易,虽然只是垃圾分类处理,但还是层层筛选,要有力气有技巧,能分辨能整理,不怕辛苦不怕恶臭,不对环境挑三拣四。
老刀的父亲靠强健的意志在汹涌的人流中抓住机会的细草,待人潮退去,留在干涸的沙滩上,抓住工作机会,低头俯身,艰难浸在人海和垃圾混合的酸朽气味中,一干就是十年。
他既是这座城市的建造者,也是城市的居住者和分解者。
老刀出生时,折叠城市才建好两年,他从来没去过其他地方,也没想过要去其他地方。
他上了小学、中学。
考了三年大学,没考上,最后还是做了垃圾工。
他每天上五个小时班,从夜晚十一点到清晨四点,在垃圾站和数万同事一起,快速而机械地用双手处理废物垃圾,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传来的生活碎屑转化为可利用的分类的材质,再丢入再处理的熔炉。
他每天面对垃圾传送带上如溪水涌出的残渣碎片,从塑料碗里抠去吃剩的菜叶,将破碎酒瓶拎出,把带血的卫生巾后面未受污染的一层薄膜撕下,丢入可回收的带着绿色条纹的圆筒。
他们就这么干着,以速度换生命,以数量换取薄如蝉翼的仅有的奖金。
第三空间有两千万垃圾工,他们是夜晚的主人。
另三千万人靠贩卖衣服、食物、燃料和保险过活,但绝大多数人心知肚明,垃圾工才是第三空间繁荣的支柱。
每每在繁花似锦的霓虹灯下漫步,老刀就觉得头顶都是食物残渣构成的彩虹。
这种感觉他没法和人交流,年轻一代不喜欢做垃圾工,他们千方百计在舞厅里表现自己,希望能找到一个打碟或伴舞的工作。
在服装店做一个店员也是好的选择,手指只拂过轻巧衣物,不必在泛着酸味的腐烂物中寻找塑料和金属。
少年们已经不那么恐惧生存,他们更在意外表。
老刀并不嫌弃自己的工作,但他去第二空间的时候,非常害怕被人嫌弃。
(注)故事中的北京,是幻想出来的一座可以“折叠”的未来城市。
8000万的人口被分成三个独立空间。
所谓的折叠,是指整座北京城会定时翻转,第一空间在大地一面,二三空间在另一面,当其中一个空间生活的时候,另外两个空间的人要进入“催眠胶囊”来强制休眠。
每48小时中,24小时属于第一空间,16小时属于第二空间,而第二天夜晚的8小时,则留给第三空间。
当然,三个空间的生存状态和环境也截然不同。
三个空间相关却又独立,居民很难也不被允许跨越空间。
主角“老刀”是第三空间垃圾处理厂的一位工人,为了给收养的女儿糖糖挣一笔钱,能上“一般不错”幼儿园而铤而走险,替人送信,到一二空间走了一遭。
7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空间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质,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来换,因而第一空间居民认为自身的文化底蕴更厚。
B.小说第一段有大量冷静客观的说明性数字,让读者了解折叠城市的空间构成,人口分布,还有享用时间的规划分配状况。
C.老刀在繁花似锦的霓虹灯下漫步,却觉得头顶都是食物残渣构成的彩虹,这里用比喻的手法表明工作环境已经影响到老刀对外界事物的认知。
D.小说的标题“北京折叠”富含深意,不仅指这座未来城市空间上的折叠转换,也隐喻了现代城市存在的阶层分化与固化的问题。
73.文中画线句子的细节描写,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74.著名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曾经说过:“好的科幻小说并不局限于幻想,往往有对现实的关注,并且让人获得启迪。
”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的“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答案】
72. A
73.①展示了垃圾工老刀恶劣的工作环境氛围。
②表现了主人公老刀命运的悲惨。
③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老刀铤而走险埋下伏笔。
74.①科幻小说的“幻想”必须植根于“现实”,反映“现实”,映照时代。
②现实科学对“幻想”有限定,“幻想”不能脱离现实科学的实际发展趋势和科学事实。
③科幻从科学的角度审视人文,在“幻想”中展示对文明发展的思考,对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