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诗朗诵背景图片、视频
- 格式:ppt
- 大小:3.94 MB
- 文档页数:44
声声慢(诗歌朗诵背景音乐配乐mp3)音频下载简介:声声慢诗歌朗诵背景音乐配乐,曲调婉转悱恻,动人心扉,适用于声声慢、雨霖铃等抒情类诗歌或演讲时的配乐。
上传者:hxx 相关素材:简介:人教必修四《声声慢》朗诵背景音乐配乐mp3,曲调悠扬凄婉,很可以契合诗歌意境,本曲也适合《雨霖铃》朗诵时作为配乐。
上传者:lsszzjq 「下载次数:3239」简介:此朗诵声情并茂,感染力极强,是不可错过的。
适合人教版必修四《声声慢》一词的教学。
上传者:shentianxiu 「下载次数:897」简介:古曲古韵《江河水》非常适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或李清照的《声声慢》朗诵配乐。
其基调与艾青的诗相得益彰。
上传者:liu663313 「下载次数:5108」简介:声声慢.mp3 上传者:lsszzjq 「下载次数:1794」简介:李清照《声声慢》女声朗读,适合高二语文公开教学。
注重朗读教学。
诗歌的教学。
上传者:a1977891605 「下载次数:1710」简介:这是埙乐器的音乐,可以作为李清照《声声慢》这首词的背景音乐,有点忧伤但也不过,很适合作为诗歌朗诵比赛的配乐。
上传者:wang596825 「下载次数:5957」简介:人教版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精选,必修四李清照《声声慢》教学实录,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评价课例,广东佛山市南海一中温宏娟老师执教。
上传者:youyazixin 「下载次数:2286」简介:歌曲-李清照词《声声慢》-刘欢演唱。
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刘欢来诠释,甚为妥帖。
上传者:583398305 「下载次数:5049」简介:这首声声慢的演唱极具韵味,意境优美,将李清照的愁怨,惆怅,哀婉表现的淋漓极致,是由近几年的新人侃侃演唱的。
上传者:yayakang 「下载次数:1075」简介:由中国传媒大学陈冰晶朗诵,声情并茂,真挚感人,是教学不可多得的辅助材料。
上传者:wxt6776 「下载次数:3360」简介:由著名朗诵专家康桥朗诵,感情真挚,画面精美,是教学的最好辅助。
《游子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一首古诗,言语质朴、情感细腻丰富,表达了诗人对于母爱的深深感激和赞美之情,立意深远,通俗易懂。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体会古文的寓意,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用心编制了这首歌曲《游子吟》。
全曲为加“变宫”的六声调式,四二拍,降E调,歌曲第一、第二乐句旋律婉转;第三、第四乐句旋律起伏较大,附点节奏的运用突出了“报”字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歌曲旋律巧妙的使民歌音调与古诗词的神韵相融合,更能使孩子们感受出那种纯真、朴实的母子之情,体悟原诗的意境。
“百善孝为先”,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使孩子在“吟、诵、唱、演”的活动中充分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孝德”,把孝德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照顾父母,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本次教学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平时上课观察发现,这一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比较强,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的采取一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从游戏中学习到音乐知识。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歌曲内涵,感受母子情深,感恩母爱的伟大,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与模仿,能够用圆润、深情的声音来演绎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感悟歌曲音调,用唱诵的方式表演歌曲。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设计了听旋律、看图谱、记歌词、设计力度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情。
另外,为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教师在歌曲教学中,将听唱与接唱结合运用,把枯燥学习变成了兴趣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情意饱满地演唱《游子吟》。
2.通过吟诗、诵诗、唱诗等多种音乐形式表现诗歌的韵味。
3.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感受诗歌1.欣赏视频《时间都去哪了》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欣赏一个小短片,看一看短片里描述的是谁呢?生:父母。
9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暮、瑟”等6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2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题西林壁》。
3. 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4. 感受作者不同角度的观察,体会诗句生动准确的表达。
(教学重点)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暮、瑟”2 个生字,会写“暮、吟”2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暮江吟》。
3.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Ⅰ看图诵读,导入新课1. 单元导读,明确主题。
(1)师:打开语文书第三单元篇章页。
课件出示篇章页,引导:篇章页概括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
左上方的是单元主题,右下方的是语文要素。
(2)观察篇章页上的图画,说说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3)齐读名句:处处留心皆学问。
2. 回忆写景的古诗,导入新课。
(1)自由背诵积累的关于写景的古诗。
(2)集体背诵学过的《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课件出示《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三首古诗。
3. 引导:你发现这些诗的共同之处了吗?(都是写景的古诗)4.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写景的古诗,请看第一首《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设计意图】通过背诵学过的写景的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导入新课。
5. 齐读诗题,理解题目意思。
(1)学生齐读诗题。
(2)引导:从《暮江吟》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1:“暮”表明此时是傍晚。
点拨:“暮”字,上面是草字头,最下面是“日”,表示夕阳西下。
预设2:“江”表示诗人在江边。
预设3:“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如孟郊的《游子吟》、于谦的《石灰吟》)。
点拨:学会利用注释读懂诗题。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经典诵读》教学设计1诵读目标:1、结合自然节气和历史背景诵读《月夜忆舍弟》,增加对于节气知识的了解和对于诗歌的热爱。
2、在熟读成诵中净化心灵。
诵读流程:一、引入主题1、诵读《二十四节气诗》开启黎明。
2、引出今天的主题“白露”。
孩子们,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太阳到达黄经165°。
二、了解节气特点。
1、回顾最近天气的变化。
了解昼夜温差大这个季节特征。
2、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三、诵读节气谚语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白露十天满山黄。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白露节气在农民伯伯的眼里满是收获的希望,但是在诗人的看来白露节气又有怎样的感想呢。
四、复习诗歌1、走进最早的诗歌总集,齐诵《蒹葭》;2、一位美丽的女子在玉阶生满白露的晚上,心中却满是抱怨和不满,这又是为何。
女孩子诵读李白《玉阶怨》;五、学习新诗《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至少读两遍。
2、抽读古诗。
(可抽二三人)3、师生古今对译读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
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今夜露水格外白,月还是故乡的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说说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把那句诗读给大家听。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借景抒情)5、师生情境引导读:A、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让我们怀着悲凉的心情来读———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