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新编政策培训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30 MB
- 文档页数:147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培训教材(PPT 98页)实际情况的;2)与项目区群众沟通不足,规划方案不被群众接受;3. 单体工程需优化、调整的:1)设计单位对单体工程设计进行优化和补充完善导致设计变更的;2)项目所在地群众、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提出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变更建议经协商达成一致并经项目承担单位同意的;4. 其他特殊原因。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申请局部调整项目区位置:1. 因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改变项目区土地用途的;2. 因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对项目区造成破坏,影响项目建设的;3. 遭自然灾害损毁,影响项目实施的。
(三)项目变更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控制变更,严格变更审批,严禁先实施后报批;2、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优化完善;3、规划设计变更应遵循“实事求是、优化完善”的原则,不得以规划设计变更为名,消减项目工程量和预算投资,套取国家专项资金;4、规划设计变更应确保建设标准不降低、设计功能不减弱、投资效益不减少、工程质量无隐患、建设工程不延期;5、变更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不损害群众利益。
二、项目变更程序(一)由县级国土资源局批准的涉及各分项工程位置调整的、变更工程量在项目总投资的5%以内、建设规模在10%以内的,由项目所在县级国土资源局批准。
由变更诉求方提出变更建议,经工程监理方核实签署意见,报项目承担单位审查后,向县级国土资源局申请变更。
县级国土资源局组织现场踏勘核实,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确定是否予以批准。
变更批准后,变更说明、变更前后工程量与预算调整对比表、变更后规划图、现场踏勘报告和变更批准文件等应及时上报市级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由市级国土资源局审核批准的单项变更工程量达到批复预算20%以内的,由项目所在市级国土资源局审核批准。
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局向市级国土资源局申报,市级国土资源局应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变更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审查,必要的应组织相关人员到项目区现场核实,根据审查论证情况确定是否予以批准。
土地整治: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整理: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复垦:采取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
土地整治的主要类型与对象:1)农用地整治(对象是农用地)2)土地复垦(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3)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4)建设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和城镇工矿建设用地) 5)区域性综合整治(田、水、路、林、村)土地整治的目的意义(1)加强土地整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推进村庄整治,优化用地结构布局(3)完善设施配套,改善人居环境(4)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5)实现增减挂钩,破解建设项目用地难题我国土地整治发展历史、成效与前景?答:1)初始发育阶段:这一时期主要借鉴海外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土地整治实施途径。
2)发展壮大阶段这一时期是土地整治全面推进时期,土地整治逐步实现了从自发、无序、无稳定投入到有组织、有规范、有比较稳定投入的转变。
3)综合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土地整治目标的多元化、内涵和效益的综合性特点越来越鲜明,社会认知度越来越高,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土地整治开始从单纯农地整治向农地整治与建设用地整治相结合的综合整治转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重要抓手。
8.土地伦理: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以“人-土地生态系统”为共同道德体,和谐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土地)之间的关系,保护土地种群的各个分子,维护土地群落的完整性,平等、公平地利用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