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叶红外光谱样品调制及图谱解析技巧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2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操作步骤
1.顺序打开计算机和红外光谱仪主机电源。
2.双击OMINC图标——进入工作界面。
3.点“采集”下拉菜单中的“实验设置”,检查“Y轴格式”应为Absorbance,
“背景光谱管理”应为:已选采集样品前采集背景,其它参数为默认。
4.点“光学台”——Max 为8左右,表示仪器稳定。
点“确定”。
5.点左起第3个图标“采集样品(s)”——点“确定”,先采背景,等待扫描完
成,看左下角五个菱形图标全黑,出现对话框“准备样品采集”,快速将样品插入样品架,关好窗门,点“确定”,开始样品采集。
出现对话框,输入谱图标题,点“确定”,采集完成点“是”。
6.出现红外吸收光谱图——点“自动基线校正”图标——点“数据处理”下拉
菜单中的“%透过率”——将原吸收曲线点红,按Ctrl + Delete键,删除原图。
7.点“标峰”图标——点谱图右上角“替代”——点“满刻度显示”图标。
若
要增加峰波数标注,点左下工具栏T键,光标移至要标注的峰处,按住鼠标左键选取合适位置,标注完后,点工具栏箭头状图标。
8.点“谱图分析”——“检索设置”,选“HR Aldrich FT-IR Collection Edition I”
——点“加入”——点“确定”。
回到样品红外图谱,点“检索”图标,出现检索结果。
9.实验结束时,先关闭工作界面,再顺序关闭红外光谱仪主机和计算机电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它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原理,将复杂的红外光谱信号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单频信号,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仪器和应用。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信号分解成一系列单频信号的叠加。
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中,将一个复杂的光谱信号分解成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单频信号,可以得到红外光谱的频谱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频谱信息,可以推断样品的结构和成分。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的仪器主要是FT-IR光谱仪。
FT-IR光谱仪是一种利用傅里叶变换原理进行光谱分析的仪器。
它采用一种干涉仪的原理,将样品辐射的光束与参考光束进行干涉,得到干涉信号。
通过改变光程差,可以得到不同频率的光谱信号。
FT-IR光谱仪的工作原理是,将红外光通过一个干涉仪分成两束光。
一束光通过样品,另一束光直接穿过参考器。
两束光再次合并后经过一个检测器。
通过改变干涉仪的光程差,可以得到不同频率的光谱信号。
检测器将这些光谱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经过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在分析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研究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对红外光谱的解析,可以确定化学键的存在和类型,推断功能团的结构和位置。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还可以用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和标定分析仪器。
除了在实验室中的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和工业生产中。
例如,可以用来分析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以及食品和药品中的化学成分。
总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
它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原理,可以将复杂的红外光谱信号分解成一系列单频信号,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在化学和相关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研究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傅立叶红外光谱图详细解析一、分析红外谱图(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公式:不饱和度=F+1+(T-O)/2其中:F: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T: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O: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
F、T、O分别是英文4,3 1的首字母,这样记起来就不会忘了举个例子:例如苯(C6H6),不饱和度=6+1+(0-6)/2=4,3个双键加一个环,正好为4个不饱和度。
(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吗,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炔—2200~2100 cm^-1烯—1680~1640 cm^-1芳环—1600、1580、1500、1450 cm^-1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C=O,O-H,C-N 等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
解析的过程基本就是这样吧,至于制样以及红外谱图软件的使用,一般的有机实验书上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的。
二、记住常见常用的健值1.烷烃3000-2850 cm-1C-H伸缩振动1465-1340 cm-1C-H弯曲振动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 cm-1以下,接近3000 cm-1的频率吸收。
2.烯烃3100~3010 cm-1烯烃C-H伸缩1675~1640 cm-1C=C伸缩烯烃C-H面外弯曲振动(1000~675cm^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原理与方法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是光的吸收和散射现象。
当物质与红外光照射时,红外光能量与物质分子振动能级能量相匹配时,分子会吸收红外光,从而产生光谱峰。
每个峰对应于特定的化学键或功能团,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光谱峰的位置和强度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傅里叶变换是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的关键步骤。
它是一种数学方法,能够将一个函数在时域(时间)中的表达式转换为在频域(波数)中的表达式。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将吸收谱进行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红外光谱的波数谱。
波数谱中的峰对应于物质的吸收峰,可以用来推断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样品制备是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的第一步。
样品应该符合分析要求,通常需要将样品制备成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形式。
固态样品需要通过压制成片的方式制备,液态样品可以直接滴在红外吸收盘上,气态样品需要通过气体通道引入仪器中进行分析。
实验测量是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的第二步。
实验测量通常使用红外光谱仪进行,玻璃或晶体光学组件用于分离和调整红外光。
光谱仪通过扫描样品在不同波数范围内的吸收峰,并记录光谱数据。
数据处理是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的最后一步。
在数据处理中,需要对测量的光谱进行预处理和解析。
预处理包括背景扣除、噪声消除和基线校正等步骤,以获得更准确的光谱数据。
解析包括寻峰、峰面积计算和谱峰匹配等步骤,以推断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该方法无需特殊的样品准备,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样品进行分析。
其次,傅里叶变换能够提供丰富的光谱信息,可以准确地揭示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此外,操作简单、快速且非破坏性,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和高通量分析。
在应用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
例如,在化学研究中,可以通过跟踪吸收峰的变化来研究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可以通过分析生物体的红外光谱来诊断疾病和监测治疗效果;在材料科学中,可以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来研究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