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单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dan实验名称:比较各种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种类的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不同肥料的营养成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并找出最适合植物生长的肥料。
实验材料:- 4个小花盆- 4种不同的肥料(如无机肥、有机肥、磷酸盐肥料等)- 4颗相同种类的植物(如小白菜、豌豆等)- 水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分别填充4个小花盆,每个花盆填充的土壤量应相同。
2. 将一颗植物移植到每个花盆中。
3. 在每个花盆中分别加入不同种类的肥料,每种肥料加入的量应相同。
4. 每天给植物浇水保持湿润。
5. 观察并记录每个花盆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茎叶的颜色等。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花盆编号肥料种类植物生长情况1 无机肥生长正常2 有机肥生长正常3 磷酸盐肥料生长缓慢4 不使用肥料生长缓慢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使用无机肥和有机肥的花盆中的植物生长情况良好,生长正常。
无机肥和有机肥都含有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而磷酸盐肥料虽然也提供了部分营养,但由于营养成分不够全面,导致植物生长缓慢。
而没有使用任何肥料的花盆中的植物生长缓慢,说明植物需要外部提供的营养帮助其正常生长。
结论:通过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种类的肥料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2. 无机肥和有机肥对植物生长有益,能够供给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3. 磷酸盐肥料虽然含有一定的养分,但无法满足植物的全部需求,植物生长缓慢。
4. 不使用任何肥料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说明植物需要外部提供的养分帮助其正常生长。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种类的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到了植物的营养需求与其生长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肥料,有针对性地提供营养,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实验改进:为了更加准确地比较各种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可以增加对每个肥料的施用量和频率的控制,以及增加更多的重复实验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1.《石头》实验名称:捡一块石头,仔细观察并描述它的样子。
实验目的:引导学生在气泡图的帮助下,有顺序地、从多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特征。
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具有多种特征的一套石头、托盘、放大镜。
实验步骤:1.学生选择一块石头,先自己说一说怎样观察石头,这块石头是什么样的。
2.将石头放在气泡图(活动手册)的中间,借助气泡图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先出示具体的例子,看看别人是怎么描述石头的;再抽象到特征的层面,比如“黄色”,其实就是说石头的“颜色”,以此类推;最后回到自己的石头上,在多个特征上逐一观察并描述自己的石头,可利用画图、文字、拼音等多种方式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建议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
由组长组织,将一块石头放在图中央的大圈中,向观察者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有什么斑纹?……请观察者一一作答。
学生明确方法后,再个人观察。
4.观察后先组织学生在组内互相说,准备好了再进行全班交流。
5.整理器材、收拾桌面。
注意事项: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提供帮助。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图形卡、颜色卡、词汇卡等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把他们观察到的石头特征描述出来。
实验名称:给石头分类,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实验目的:按照某一特征将一堆石头分类,在比较中进一步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的机会,从而促进了他们对石头的认识。
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具有多种特征的一套石头。
实验步骤:1.在学生面前呈现一堆石头,启发他们思考:当我们研究一堆石头的时候,首先要给它们分分类。
2.先问学生,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石头的特征的,启发学生想到按石头的某一特征来分类。
3.如果学生能够按照一个特征给石头分类,可以继续鼓励学生选择另一个特征,再次给石头分类。
4.引导学生利用分类的结果获得新的发现,如,你发现这一堆石头中什么颜色的石头最多?什么形状的最多?5.整理器材、收拾桌面。
一年级科学给蜗牛建个家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和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设计一个适合蜗牛生存的家。
二、实验材料
蜗牛、透明玻璃容器、土壤、石头、树叶、水。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透明玻璃容器作为蜗牛的家。
容器的大小应适中,能够容纳蜗牛,还要有足够的通风孔。
2. 在容器底部放入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提供蜗牛生活所需的湿度。
3. 在土壤上放上一块石头,作为蜗牛的休息和避难之地。
4. 放入一些树叶作为蜗牛的食物。
5. 在容器的一侧放一些水,以供蜗牛饮用。
6. 将蜗牛放入容器中,然后轻轻地盖上容器盖子。
四、实验结果
1. 蜗牛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所以湿润的土壤可以为蜗牛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
2. 蜗牛在容器中可以找到石头作为避难所,当感到危险时,它们会躲到石头下面。
3. 蜗牛以树叶为食物,所以在容器中放入树叶可以满足它们的食物需求。
4. 蜗牛需要水来饮用,所以在容器中放入一些水可以满足它们的生活需要。
五、实验结论
通过观察和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适合蜗牛生存的家。
这个家应该有湿润的土壤、石头作为避难所、树叶作为食物以及水供蜗牛饮用。
这些条件可以为蜗牛提供一个舒适和安全的居住环境。
六、实验心得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蜗牛的生活习性,还学会了如何设计一个适合蜗牛生存的家。
这个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动物的需求,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
希望以后能够继续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平铺物体实验报告单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平铺物体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形状的平铺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图形,培养孩子们对平铺图形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平铺物体:小正方形、小长方形、小三角形;2. 白纸;3. 彩色蜡笔。
三、实验步骤1. 在白纸上画一个长方形的轮廓作为实验区域;2. 将小正方形、小长方形和小三角形按照不同的个数和位置贴在实验区域内;3. 用彩色蜡笔将每个平铺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以便观察和辨认。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后,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 将小正方形平铺在平面上,图形呈现出整齐的排列,每个小正方形的四个边紧密相连。
在涂上不同颜色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小正方形的边界。
2. 将小长方形平铺在平面上,图形呈现出连续排列的形态,每个小长方形的两个边紧密相连。
同样地,在涂上不同颜色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小长方形的边界。
3. 将小三角形平铺在平面上,图形呈现出错落有致的排列,三角形之间交错相连。
同样地,在涂上不同颜色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小三角形的边界和相邻之间的联系。
五、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不同形状的平铺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图形呈现出不同的排列方式和规律。
小正方形和小长方形都呈现出整齐的排列,而小三角形则形成错落有致的图形。
通过涂上不同颜色的方法,增加了对每个平铺图形边界的观察和辨认。
这样的实验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空间认知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平铺图形和几何学知识。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各种平铺物体形成的图形,通过比较和归纳,探索更多有关平铺图形的规律。
这将为我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将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观察瓶子里的水一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欲望。
因为一个学生实验探究中的某个环节不到位无法完成科学探究任务时,会对自己产生挫败感,从而影响到他们学习过程中对这个环节的思考速度。
实验报告单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锻炼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这一部分内容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培养我们与学生之间沟通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准备了五个玻璃瓶、三个小杯子、一片面包屑、三颗豌豆和两片薄薄的报纸。
准备材料包括水瓶和面包屑、玻璃片、玻璃片和报纸、清水也可以是白开水)、透明玻璃纸。
观察方法:注意观察透明玻璃瓶中水分含量为多少。
1、让学生观察透明玻璃纸的背面。
首先让学生观察透明玻璃纸的背面,看看有什么现象。
首先,在玻璃纸的背面有几个不规则的小坑,这个坑大概有两厘米多深。
小坑中有一些灰尘、蜘蛛网、碎纸片。
小坑内也有一些积水、一些沙粒。
学生把这些水拿出后,可以看到这些水里并没有发现水滴。
这些水看起来很清澈。
可是仔细观察,这些水底都是很干净的。
那么这些水为什么也没有发现水珠呢?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些水珠很容易被水给冲洗掉。
所以我们把这些水面清了又干净的水叫做清水。
2、让学生按照报纸的上、下两面写上自己的观察结果;(这一步其实很简单,可以观察并记录下来。
但是同学们不愿意去记录,总是拿着自己的笔来记录,这样就造成了部分同学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观察结果的真实情况。
这样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也是老师们常常强调并让学生去努力去解决但还是会出现问题。
)那么我们就应该如何处理呢?(这一步其实就像我们在实验中需要注意怎样使用仪器来进行分析一样。
同学们不要担心我们不能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多变的月亮实验报告单一年级多变的月亮实验报告——单一年级导言:大家好,我是一名单一年级的小学生。
最近,在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观察月亮。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月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将向大家分享这次实验的结果和我的感受。
一、实验目的我们这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月亮的形状和位置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月亮和地球的关系。
二、实验过程1. 观察月亮的形状:我们每天都在同一个时间点观察月亮的形状,记录下来。
我们发现,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有时像圆盘,有时像弯弓,有时像钩子。
2. 观察月亮的位置:我们每天都在同一个地点观察月亮的位置,记录下来。
我们发现,月亮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有时在东方升起,有时在西方落下。
三、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月亮的形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有时,月亮呈现出完整的圆盘形状,我们称之为满月;有时,月亮只有一小部分被太阳照亮,我们称之为新月。
2. 月亮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月亮并不是固定在天空的某个位置,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天空中移动。
有时,月亮在白天看不见,有时在夜晚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
四、实验感受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月亮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前,我以为月亮是一颗固定不动的星星,但实际上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天体。
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会有满月和新月的变化了。
这些变化是因为月亮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太阳的光照射不同的部分,造成了我们看到的不同形状的月亮。
五、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学到了关于月亮的知识,还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
我明白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
我希望以后还能参加更多有趣的实验,继续探索自然的奥秘。
结语: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月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明白了月亮的形状和位置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
多变的月亮实验报告单一年级多变的月亮实验报告——单一年级尊敬的老师:我叫小明,是一名单一年级的学生。
最近,我们班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观察月亮。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月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开始前,我们先学习了一些关于月亮的知识。
我们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着地球旋转。
月亮看起来有时大有时小,这是因为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称它为“多变的月亮”。
为了更好地观察月亮的变化,我们每天都在同一时间观察月亮的形状,并记录下来。
我们发现,月亮的形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有时,月亮是圆圆的,就像一个大饼;有时,月亮只剩下一条细细的弯月;有时,月亮隐藏在云层后面,我们看不见它的脸。
这些变化让我对月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还发现,月亮的位置也在变化。
有时,它出现在白天的蓝天中,有时,它在黑夜中独自闪耀。
我们了解到,这是因为地球和月亮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
有时,月亮和太阳在同一边,我们看不到月亮;有时,月亮和太阳在相反的两边,我们能够看到月亮。
这种相对位置的变化也使得月亮呈现出多变的面貌。
通过这次实验,我还学到了一个新词——月相。
月相是指月亮在不同时间所呈现的形状。
根据月相的变化,我们可以将月亮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四个阶段。
这也是我们观察月亮的一个重要指标。
除了观察月亮的形状和位置,我们还学习了一些有趣的月亮知识。
我们知道,月亮没有自己的光源,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线。
所以,当我们看到月亮的时候,实际上是看到了太阳的光线反射在月亮上。
我还了解到,月亮的表面是由许多坑洞和山脉组成的。
这些坑洞和山脉是由撞击事件形成的。
当小行星或陨石撞击月亮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使月亮的表面形成坑洞和山脉。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月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月亮的多变形状和位置让我惊叹不已。
我也明白了月相的概念和月亮的形成原理。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发现月亮是一个神奇而多变的天体,它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