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常考传统节日汇总.doc
- 格式:doc
- 大小:40.52 KB
- 文档页数:6
传统节日的资料【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据说,五月初五日是纪念春秋时吴国无辜被杀的功臣伍子胥的日子。
传说伍子胥死后变成涛神,民间就有迎涛神的风俗。
后来,这些风俗又和纪念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据说屈原愤而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纷纷用糥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各样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年糕的来源。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
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吃月饼的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动暴的日子写在纸条上,放进月饼馅子里,以便相互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起义。
中国传统节日表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贴福字、挂红灯、放鞭炮,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春节期间,还有拜年、团圆饭、舞龙舞狮等传统活动,让人们沉浸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中。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玩灯笼、猜灯谜、吃元宵等传统活动。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中以灯笼为主要特色的节日之一。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祀祖先,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另外,清明节也是春天踏青的好时机,人们会出游、郊游,享受春光明媚的气息。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主要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是一种民间传统和习俗的结合。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石榴等传统活动。
中秋节是表达思念和团聚的重要时刻,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传统活动。
重阳节有着祛邪、防疫、拜祖等多重意义,也是人们表达孝敬和思念亲人的重要时刻。
除夕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团圆吃年夜饭、贴春联、守夜等传统活动。
除夕是辞旧迎新的时刻,也象征着新年的开始。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通常在公历10月1日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阅兵式、晚会、烟花表演等。
国庆节是国家的象征,也是展示国家实力和团结力量的重要时刻。
除了上述列举的传统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节日,如寒食节、端阳节、七夕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都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忠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1. 春节
春节,又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持续十五天。
春节是中国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共享丰盛的年夜饭,拜访亲戚朋友,交换红包,观看烟花爆竹表演以及舞狮舞龙等庆祝活动。
2.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献上鲜花、食物和纸钱。
此外,清明节也是踏青、赏花和放风筝的好时机。
3.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龙舟节。
它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和其他节日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佩戴五彩丝线等俗来庆祝这一节日。
4.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
这一天人
们会举行家庭团圆晚宴,一起赏月并品尝月饼。
中秋节还有一个传
说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也成为了这个节日的重要符号之一。
5. 国庆节
国庆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庆节在公历10月1日举行,通常有七天的假期。
人们会参加各
种庆祝活动,如观看阅兵式、热气球表演和焰火晚会等。
同时,很
多人也会利用这个假期旅行。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简要介绍。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
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让人们可以了解和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希望这份文档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头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其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为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中国的节日大全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又称民俗节日、公众日子,是古代一种民间节日,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人民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次,而庆祝活动则是以庆祝丰收为目的的民间活动。
为了纪念重大活动,以祈福来驱邪。
从而达到了一种社会活动的高潮。
这一天通常都是由祭天活动和庆祝活动组成。
节日活动可以分为三大类:祭祀节日、庆祝节日和纪念节日。
其中一些节日与重要的节日还是有一些共同特征。
#节日#(中国)农历节日】传统节日时间:元旦(农历):春节(农历)10月1日-5日(农历);清明节:扫墓祭祖;端午节(公历5月21日):端午又称“端阳节”“小年节”“七夕”“中秋”;端午节(端午):端午节有吃粽子等风俗;中秋节:又称上八月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初八八日中秋节(俗称上元节);重阳节(又叫阴佳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重阳节(公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端阳节):中秋节(农历9月15日)是传统佳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午11点“(公历)北京时间上午10点“”;初四为中午11点“午时三为午时”;中午12点“午时三为午时“”下午14时30分“(即:农历五月初五午时为下午2点钟)。
“二十四”(阴历)这天是公历9月23日凌晨1点钟。
农历八月初三是农历八月初八,这一天就是我们过的传统节日。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呢!一、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农历元旦元旦是古代帝王过的一个重要的节日。
这一天,天子要到各地去巡视,向人民和军队发布新年“元旦”命令,开始辞旧迎新的一年。
元旦又称“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一般在农历大年初一开始,又叫“元正”“春节”或“元夕”,春节前数日。
正月初一称为“元”一开头就开始放假。
元初指一年中的第一天,“元旦”指农历腊月第一个星期日。
农历正月初一日和正月初九。
元日也叫春节、元夕、元夕等,指农历1月1日为元旦。
元旦俗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不仅象征着一年中岁首,且象征着吉祥、幸福等美好愿望。
中国的节日大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和民族精神,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中国的一些重要节日,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这一天全家团聚,共度团圆时光。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走亲访友,还有热闹的舞狮、舞龙表演,让整个节日充满了喜庆和欢乐的气氛。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每年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是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祭拜先人,还会进行一些与春耕有关的活动,如踏青、插柳等,以示对先人的思念和怀念。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还有挂艾草、赛百草等习俗。
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气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还有一些与月亮有关的习俗,如赏桂花、赏月、赏兔子等。
中秋节是中国人民团圆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祈求丰收、祭祀月神的重要节日。
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家法定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十月一日是国庆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升国旗、观礼、游行等,还有一些与国庆有关的文化活动,如展览、演出等。
国庆节是中国人民庆祝国家独立、自由、和平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象征。
除了以上介绍的节日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这些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和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传承。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大全。
春节。
春节,又称新年、年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新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开始,持续15天。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等,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祈求来年幸福吉祥。
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四月五日前后,是中国人民祭扫祖先坟墓的日子。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烧纸钱、献花祭品,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尊敬。
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人们还会在这一天贴门神、挂香袋,以驱邪避灾,祈求平安健康。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赏菊花等,以此来庆祝丰收、祈求团圆幸福。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踏秋节、登高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是一个登高赏秋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远眺、赏菊、赏秋色、饮菊花酒等,以此来庆祝丰收、祈求幸福安康。
除了以上所述的传统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寒食节、七夕节、中元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意义,丰富多彩,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增进民族团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
《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
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
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以免混淆。
因正月初一离立春节很近,故称为春节。
元日为一年之始,故官方民间,皆以为大节日。
宋《野客丛书》云: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大节日,七日假。
春节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一般从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初五。
除夕晚餐最为丰盛,煮猪头猪尾(寓做事有头有尾)、公鸡、鱼(寓年年有余),吃葱(寓聪明)、蒜(有算计)、大杂菜(寓团结和睦),米中掺谷(得“谷子多”的吉利话),以熟食祭天地、灶君、祖宗,举家欢聚,尽情吃喝。
晚上,人人将脚洗干净(寓可有好运气),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数角至数十百元不等。
年轻人守岁到深夜,零点钟声敲过,竞相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
大年初一,早起抢头水,在井边燃香一柱,寓有好兆头。
赶早贴春联(或头天贴好),放鞭炮,穿新衣。
起床时不催喊,在堂中撒零钱,任由孩子们早起而拾。
不动菜刀(认为一年四季可平安),不扫地(认为会把财气扫走),开大门时要念“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
早点吃蒸糕、米花,中饭吃汤圆(俗称圆宵)或饺子,饭后皆出门玩耍。
不少村寨耍龙耍狮子、唱花灯。
苗族春节期间,初一至初五“踩花山”(青苗语称“奥道”),举行隆重文娱活动,称主办人为“尤厚道”。
有的过年时用糯米饭喂牛,牛角上贴红纸,拉到井边给牛“照镜子”。
正月初二、初四、初六这三天要杀猪祭“门主”,或称祭“火龙猪”,祭时外人和妇女不得参加,汉族人不得偷看。
认为祭过“门主”才能得到祖先庇佑,来年才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另外,正月或二、三月全村寨在山坡上祭“火星”(即“火神”),以祈求寨内不发生火灾。
路神生日元月初五,“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
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
以下是中国传统节日与俗的一览表:
节日名称:除夕
时间:腊月三十
说明:腊月的最后一天
主要俗/象征意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贴春联、年画(门神)守岁等,除旧迎新。
节日名称:春节
时间:正月初一
说明:主要俗/象征意义有关诗文:“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此外,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的诗句。
节日名称:元宵节
时间:正月十五
说明:又称“上元节”、“灯节”,象征合家团圆。
主要俗包括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等。
节日名称:清明节
时间:公历四月五日
说明:踏青、扫墓祭祖。
节日名称: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说明: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艾蒿菖蒲(祛毒消灾)。
节日名称: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说明:又称“乞巧”,中中国的“情人节”,穿针乞巧(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与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相关。
节日名称: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说明:与“嫦娥奔月”神话相关,吃月饼、赏月、祭月(祈盼团圆)。
节日名称: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说明:登高、赏菊,现在被定为“敬老节”。
节日名称:腊八节
时间:腊月初八
说明:吃腊八粥(五谷杂粮熬成)、祭祀众神(祈求谷丰登)。
节日名称:灶节
时间:腊月二十三
说明:又称“小年”。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传统节日表:
1.春节(正月初一):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代表着一年的开始。
2.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
一。
3.清明节(四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
一,代表着对祖先的祭奠。
4.龙舟节(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
一,代表着对水的尊敬。
5.端午节(五月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对诗人屈原的纪
念。
6.
7.中和节(六月初六):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
一,代表着对病人的祈祷。
8.七夕节(七月七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对爱情的纪念。
9.中元节(七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对祖先的祭奠
10.中秋节(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
一,代表着团圆。
11.重阳节(九月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
一,代表着对老人的尊敬。
12.冬至(十二月二十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之一,代表着一年的结束。
13.元旦(一月一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一年的开始。
14.五一国际劳动节(五月一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对劳动
的尊敬。
15.国庆节(十月一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农历01/01] 路神生日[农历01/05] 元宵节[农历01/15] 龙抬头[农历02/02]寒食节[04/04] 清明节[4月无定日] 端午节[农历05/05] 天贶节[农历06/06]姑姑节[农历06/06] 彝族火把节[农历06/24] 七夕节[农历07/07] 盂兰盆节[农历07/15]地藏节[农历07/30] 中秋节[农历08/15] 重阳节[农历09/09] 祭祖节[农历10/01]冬至节[农历11月无定日] 腊八节[农历12/08] 过小年[农历12/23] 除夕[农历12/30]世界节日大全1月January新年元旦[01/01] 黑人节[1月第一个星期天] 中国13亿人口日[01/06]日本成人节[1月第二个星期一] 中国110宣传日[01/10] 国际麻风节[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2月February世界湿地日[02/02] 世界抗癌症日[02/4] 世界气象日[02/10]情人节[02/14] 国际母语日[02/21] 国际声援南非日[02/7]3月March全国爱耳日[03/03] 妇女节[03/08] 植树节[03/12]国际消费日[03/15] *世界森林日 [03.21] 世界水日[03/22]*世界气象日 [03.23]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03.24]4月April愚人节[04/01] *清明节 [04.05] *世界卫生日 [04.07]世界地球日[04/22]5月May国际劳动节[05/01] 中国青年节[05/04] *全国碘缺乏病日 [05.05]世界红十字日[05/08] 国际护士节[05/12] *国际家庭日 [05.15]世界电信日[05/17] 国际博物馆日[05/18] *全国助残日 [05.19]中国汶川地震哀挨哀悼日[05/19] 全国学生营养日[05/20]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05/22]*国际牛奶日 [05.23] 世界无烟日[05/31] 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6月June国际儿童节 [06.01] 世界环境日[06/05] *全国爱眼日 [06.06]*端午节 [06.15] 父亲节[6月第三个星期日]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06.17]国际奥林匹克日[06/23] *全国土地日 [06.25] *国际反毒品日 [06.26]7月July香港回归日[07/01] 建党节[07/01] *抗日战争纪念日 [07.07]世界人口日[07/11]8月August八一建军节[08/01] *七夕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9月September*劳动节 [09.01] 国际扫盲日[09/08] *教师节 [09.10]国际臭氧层保护日[09/16] 国际和平日[09/17] *国际爱牙日 [09.20]*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国际聋人节[9月第四个星期日] *世界旅游日 [09.27]*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10月October国庆节[10/01] *国际音乐节 [10.01]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10.02] 世界动物日[10/04] 国际住房日[10/07] *全国高血压日 [10.08]世界视觉日[10/08] 世界邮政日[10/09] *世界精神卫生日 [10.10]国际盲人节[10/15] 世界粮食节[10/16] *世界消除贫困日 [10.17]中国(揭阳)国际玉器节[10/21] 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 联合国日[10/24]人类天花绝迹日[10/25] 足球诞生日[10/26] 万圣节[10/31]11月November中国记者日[11/08] *消防宣传日 [11.09] *世界糖尿病日 [11.14]*国际大学生节 [11.17] 感恩节[11月第四个星期四]12月December*世界艾滋病日 [12.01] *世界残疾人日 [12.03] *世界足球日 [12.09]澳门回归纪念日[12/20] 国际篮球日[12/21] *冬至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平安夜[12/24] 圣诞节 [12.25] 世界强化免疫日[12/25]毛泽东诞辰[12/26]。
对于此类涉及传统佳节的考题,一般在常识判断、类比推理等题型中出现,提醒大家三点:一、常识判断一般只会考中国传统佳节,而类比推理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国际性重要的节日,比如说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
本次分享中只涉及到了一些中国传统佳节,关于国际性重要节日,相信你们比我更熟悉。
二、一定要先熟悉这些传统佳节的相关常识,并要注意总结,勤加练习。
今天的分享已经帮大家把这些常识汇总了,但以后你在做题时遇到一些新的内容,及时补充。
常识一定要注意积累!三、严格来说,针对传统节日的常识,需要我们掌握的信息包括节日名称(有些题目可能会阴险”地用俗称代替)、时间(一般会让你排序,比如下面的汇总一定要注意时间排序)、人物(比如说端午节屈原”的相关信息等)、习俗、诗句等。
汇总如下:春节农历一月一日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守岁、拜年、包饺子、发压岁钱、扫尘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农历一月十五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禁烟火、吃冷食“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节公历4 月期间扫墓祭祀、植树、踏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七夕(又称“七巧节”、“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祈福、拜织女、吃巧果、染指甲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赏桂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赏菊、插茱萸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小编收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现如今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容非常的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无疑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农历正月1、正月初一: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
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
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
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
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
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2、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中国传统节日详细资料大全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著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著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等。
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基本介绍•中文名:中国传统节日•英文名: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别称:中华传统节日•节日类型:传统节日•流行地区:中国及世界上一些国家与地区•节日起源: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象、历法等•节日意义: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设定地点:中国•设定时间:上古•汉语读音:zhong guo chuan tong jie ri节日节期,历史渊源,形成,发展,节日介绍,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节日列表,农历正月,农历二月,农历三月,农历四月,农历五月,农历六月,农历七月,农历八月,农历九月,农历十月,农历十一月,农历十二月,其它节日,附录,节日中英对照,活动中英对照,节日节期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
中国传统节日目录.txt
中国传统节日目录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日
由来:中秋节又称为___,因为是农历八月十五日的夜晚,所
以人们可以在皎洁的月光下共度团圆时光。
此节日起源于古代供奉
月神的俗,后来渐渐演变成家人团聚、赏月和吃月饼的传统风俗。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由来: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庆祝农历新年的民俗
活动。
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时候的年兽传说,人们通过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方式驱赶年兽,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清明节
时间:公历4月4日或4月5日
由来: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用来祭奠祖先和扫墓。
古代人们认为这一天阳光明媚,适合祭扫墓地,所以成为了祭祖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由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___而设立的传统节日。
___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们划龙舟、包粽子、挂艾草等方式来悼念和纪念___的精神。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由来:重阳节是为了祈求长寿和幸福,是中国的传统佳节。
___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插茱萸、赏菊花等,以庆祝和祈福。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由来: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也是灯节的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会点灯、赏花灯、吃元宵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以上为中国传统节日的目录,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由来和庆祝方式。
参与这些节日活动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中华传统文化节日资料大全一、春节太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凶猛的怪兽,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连人也不放过。
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百姓们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放鞭炮。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在传说中,年是一种给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怪物。
年一来。
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守岁。
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吃饺子。
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对于此类涉及传统佳节的考题,一般在常识判断、类比推理等题型中出现,提醒大家三点:
一、常识判断一般只会考中国传统佳节,而类比推理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国际性重要的节日,比如说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
本次分享中只涉及到了一些中国传统佳节,关于国际性重要节日,相信你们比我更熟悉。
二、一定要先熟悉这些传统佳节的相关常识,并要注意总结,勤加练习。
今天的分享已经帮大家把这些常识汇总了,但以后你在做题时遇到一些新的内容,及时补充。
常识一定要注意积累!
三、严格来说,针对传统节日的常识,需要我们掌握的信息包括节日名称(有些题目可能会“阴险”地用俗称代替)、时间(一般会让你排序,比如下面的汇总一定要注意时间排序)、人物(比如说端午节“屈原”的相关信息等)、习俗、诗句等。
汇总如下:
春节
农历一月一日
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
守岁、拜年、包饺子、发压岁钱、扫尘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农历一月十五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禁烟火、吃冷食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节
公历 4 月期间
扫墓祭祀、植树、踏青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七夕(又称“七巧节”、“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
祈福、拜织女、吃巧果、染指甲等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
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十五
吃月饼、赏月、赏桂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赏菊、插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
祭祖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吃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
”
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祭灶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等)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小月)
农历十二月三十(大月)
年夜饭、祭祖、守岁
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
贴福字、挂灯笼、燃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再做一些题来巩固一下吧
(答案在最后)
1、吃粽子之于(),相当于插茱萸之于()
A. 元宵节重阳节
B. 端午节寒食节
C. 重阳节元旦
D. 端午节重阳节
2、元宵节:灯谜
A.端午节:龙舟
B.清明节:菊花
C.春节:饺子
D.中秋节:嫦娥
3、端午节:粽子:挂艾叶
A.春节:放鞭炮:贴春联
B.元宵节:舞龙:猜灯谜
C.重阳节:登高:插茱萸
D.七夕节:巧果:拜织女
4、下列哪项中的民俗均与端午节有关?
A.剪窗花、踏青、燃放灯火、放风筝
B.饮菊花酒、赏月、插茱萸、猜灯谜
C.赏菊花、放孔明灯、插柳、贴春联
D.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
5、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A.④②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正确答案: DADDB
【第 4 题解析】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
统节日之一。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而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
位。
端午节的民俗包括:吃粽子、配香囊、悬艾叶菖蒲、悬钟馗像、挂荷叶和挂无色丝线,
驱五毒、滚吃鸡鸭鹅蛋、饮雄黄酒等,主要与纪念屈原和端午节气的气候变化有关。
A 选项:剪窗花是春节习俗,踏青、放风筝是清明习俗;B 选项:饮菊花酒、佩茱萸是重阳节习俗,赏
月是中秋节习俗,猜灯谜是元宵节习俗;C 选项:赏菊花是重阳节习俗,插柳是清明节习俗,
贴春联是春节习俗。
故答案为D。
【第 5 题解析】①是农历元旦也就是春节 (农历 1 月初 1),②是重阳节 ( 农历九月初九 ),③是端
午节 (农历 5 月初 5),④是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天 )。
故答案为 B。
(②③的时间应该是比较明显的,②在③之后,排除 A 和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