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防护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有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一、静电的危害静电有三方面的危害:引起爆炸和火灾,给人以电击,妨碍生产。
其中主要危害是由静电放电而引起爆炸和火灾事故,静电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的基本条件是:(1)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和积累足够的静电,以至局部电场强度过大,造成两极间介质的击穿,发生放电,产生静电火花;(2)现场存在爆炸性混合物,且浓度在该混合物爆炸极限之内;(3)静电火花有一定的大小,火花能量超过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带静电导体的尖端附近容易发生火花放电。
导体发生火花放电时,其上能量一次释放,而且火花集中,危险性较大。
绝缘体上比较容易出现刷形放电,每次放电能量较小,且不太集中,但当爆炸物引燃能量较小时,仍然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加之绝缘体上静电往往不能通过一、二次放电而全部消失,其上仍然有残存静电的危险,因此也丝毫不能忽视带静电绝缘体的危险性。
在接触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工艺过程中,人体有时会受到意外的电击,这种电击不是由于人体直接接触带电的电器设备而引起的,也不是由于电器设备发生故障而引起的,而是静电放电造成的。
这种静电电击不是电流持续通过人体的电击,而是瞬间冲击性的电击。
实验表明,冲击电流引起心事颤动的能量高于交流电流引起心事颤动的能量。
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积累的静电能量不大,因此引起的电击直接致伤、致命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由于静电电击而引起的二次事故,例如,静电电击后突然跌倒在危险场合或电击后由高处坠落等,也往往会酿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此外,静电电击还可能引起工作人员精神紧张、妨碍工作等。
雷电和电容器残留电荷,也属静电。
它们有比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大得多的能量,由雷电放电和电容器放电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比较多见。
二、静电的防护措施解决静电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防止静电荷的产生和积累;二是将产生的静电尽快消除。
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一)导体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荷的重要措施之一。
这主要用来消除导体上的静电,对绝缘体的静电,接地效果不理想,而且相当于把大地电位引向绝缘体,有可能反而增加火花放电的危险性,所以带静电的绝缘体不宜采用接地方法。
ESD防护培训教程引言: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是电子行业中常见的问题,它可能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或性能下降。
为了确保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ESD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本教程旨在提供ESD 防护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巧,帮助读者了解ESD的原理、危害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防护。
第一部分:ESD的基本原理1.1静电放电的定义静电放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当两个物体的电势差足够大时,电荷会通过空气或接触途径从一个物体流向另一个物体,形成电流。
1.2静电放电的产生静电放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产生,包括摩擦、接触、分离、电场感应等。
在电子制造过程中,常见的静电产生途径包括塑料袋的摩擦、衣物与座椅的摩擦、人体与设备的接触等。
1.3静电放电的危害静电放电对电子设备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损坏电子元器件、降低设备的可靠性、影响设备的性能等。
ESD损伤通常不易被立即发现,但长期累积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性能下降。
第二部分:ESD防护措施2.1控制环境湿度湿度是影响ESD防护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静电容易产生并积聚在物体表面。
因此,控制环境湿度是防止ESD 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常,将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2.2使用防静电材料防静电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在电子制造过程中,常用的防静电材料包括防静电服、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
使用防静电材料可以有效减少人体与设备之间的静电放电。
2.3地线连接地线连接是将设备、工作台、人体等接地,以消除静电。
通过地线连接,静电可以有效地从物体表面释放到地面,减少静电放电的可能性。
在电子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地线连接设备包括防静电地垫、防静电手腕带、防静电接地线等。
2.4静电放电防护包装静电放电防护包装是一种特殊的包装材料,可以有效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在电子元器件的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使用静电放电防护包装可以保护元器件免受ESD损伤。
静电知识一、什么是静电,静电危害不容忽视。
静电:静止未流动的电荷。
能够长时间停留在某些物料上。
静电放电:当两个带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件相互接近到某程度或接触时,静电从一个物件突然流放到另一物件上的现象。
静电荷的基本单位:库伦 Coulomb静电的“产生”:是由于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电子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使其带负电。
若在物体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积累在物体上的电荷就形成了静电。
对此现象的简单概括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摩擦起电”。
在干燥的季节,我们如果穿着化纤衣服和绝缘鞋在绝缘的地面上活动,人体上的静电可达几千伏甚至上万伏。
若人体静电超过2~3千伏,当人接触接地金属时则会产生静电电击。
除了摩擦产生静电外,电感应、电容效应、压电效应也产生静电。
电容效应只增加静电破坏的风险程度,并没有改变电荷量!“被自己电了一下”对南方的朋友也许是不可思议,但北方干燥地区的朋友对此一定感受很深。
静电的能量和破坏性是不能小看的。
如果我们带着如此能量接触电子元器件会造成什么后果呢?精密的元件可能会被瞬间的高压击毁。
也许,当你欢天喜地地捧起“保超XXXMHz”的CPU时,很可能CPU的忌日就到了。
不光CPU,主板、显卡、硬盘等其他电子器件也一样“不堪一击”。
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静电的可怕。
很简单,他们没有吃过静电的亏。
其中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环境原因,如湿度不同的地区静电的表现是不一样的;电子产品本身及其包装都可能对静电做了预防措施;也可能只是运气,譬如,当一个满怀静电的冒失鬼迫不及待地打开机箱时,很走运,机箱是接地的,所以,在他去接触那颗宝贵的CPU前,他身上的静电已经消失了。
但是,即便有种种因素使我们的电器躲过静电的劫难,我们也不能否认静电的危害。
这就像我们虽然没有发生过车祸,但也不能忘记飞驰的汽车可以把你XX掉,所以我们不能站在路中间。
同样的,在需要接触电子元器件时,我们也不能冒险。
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把身上的静电消除掉。
电子行业中的静电危害及防护一.何谓静电1 静电就是静止的电荷。
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都会产生静电。
2 静电的产生途径主要有摩擦、接触和分离、感应。
3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较明显的静电有:闪电;冬天在地垫上行走及接触把手时的触电感;在冬天穿衣时所产生的噼啪声。
这些对我们人体没有影响,但它对电子元件及电子线路板有很大的冲击。
二.静电防护(1)静电的存在的危害:1 静电吸附(微尘污染):静电吸附力与静电量成正比。
2 静电放电(ESD):静电放电的电流与静电量成正比,静电放电的电流所导致的破坏性能量,除会损害产品外,亦可能会产生射频干扰、影响电脑操控程序的生产运作。
3 静电在电子工业中的危害举例:A 晶片制造:----静电吸附微尘粒子,污染晶片----由静电放电产生的射频,干扰生产,令机件无故停顿B 集成电路:----静电放电击穿氧化层,造成短路----静电放电的放电电流把金属层的线路部份熔化,造成开路----静电放电所产生的高温,改变半导体的属性,造成不正常的运作。
----静电放电造成一些微损害,当成品在正常工作时,微损害会扩大,造成最终产品的故障。
C 集成电路在电路板上的装配:在插件时、焊接后、或维修时,都可能产生静电放电效应,破坏板上元件D 液晶片的制造:----静电吸附微尘于玻璃上,造成污染----静电残留在两片玻璃之间,若放电时,影响液晶片的显示总之静电危害主要有两种现象:1完全失去功能:器件不能操作,这种情况占受静电破坏原件的10%。
2 间歇性失去功能:器件可以操作但性能不稳定,维修次数因而增加,这种情况占受静电破坏原件的90%。
(2)缺乏静电防护,可能造成:增加成本、减低质量、引致客户不满而影响公司信誉(3)静电防护静电防护要领:1 在静电安全区域使用或安装静电排除装置2 用静电屏蔽容器运送及存放静电敏感元件或LCD3 定期检测所安装的静电防护系统是否操作正常4 确保供应商明白及遵从以上三大原则。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气体,对于压力管道安全操作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下列关于压力管道安全技术说法中,正确是()。
A.处于运行中可能超压管道系统可以不设置泄压装置B.安全阻火速度应不能超过安装位置可能达到火焰传播速度C.管道受压元件因裂纹而产生泄漏时采取带压堵漏D.高温管道需对法兰连接螺栓进行热紧,低温管道需进行冷紧【答案】 D2、变压器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采取的保护接地系统简称IT系统,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如某些1kV-10V配电网、煤矿井下低压配电网等。
当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100kV*A时,保护接地电阻最大不应超过()。
A.10ΩB.2ΩC.1ΩD.4Ω【答案】 A3、(2019真题)可燃物质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关于可燃物质自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可燃物受热分解越快,自身散热越快,其自燃点越高B.固体可燃物粉碎的越细,其自燃点越高C.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的可燃性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D.油品密度越小,闪点越高,其自燃点越低【答案】 C4、1区、2区绝缘导线截面和电缆截面的选择,导体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和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 )倍。
A.1.25B.2.25C.1.35D.1.55【答案】 A5、手工推压木料从高速运转的刀轴上方通过,是木工平刨床最大的危险。
常见伤害是刨刀切割手事故,防止切割的关键是工作台加工区和刨刀轴的安全。
下列有关木工平刨床的安全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A.在零切削位置时的工作台唇板与切削圆之间的径向距离应保持为(3±2)mmB.组装后的刨刀片径向伸出量不得小于1.1mmC.整体护罩发生径向位移时,位移后与刀刃的剩余间隙要小于0.5 mmD.爪形护指键式的相邻键间距应大于8 mm【答案】 A6、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而成的。
电子产品的静电防护一、概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经常会遇到静电现象。
那么, 静电到底是什么, 它的产生机理以及它有哪些危害, 如何预防和消除?是人们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1.什么是静电?静电是一种电能,它存在于物体表面,是正负电荷在局失衡时产生的一种现象。
静电现象是指电荷在产生与消失过程中所表称,如摩擦起电就是一种静电现象。
2.为什么要防静电?由于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体积小、集成度高的器件得到大规模生产,从而导致导线间距越来越小,绝缘膜越来越薄,致使耐愈低。
而电子产品在生产、运输、储存和转运等过程中所产生的静电电压却远远超过其击穿电压阈值,这就可能造成器件的品的技术指标,降低其可*性。
由此可见,静电是电子行业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所以预防静电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确为使电子器件及产品在购买、入库、发料、检验、储存、调测和安装等过程中免受静电危害,了解静电产生的机理和一些防止静电放电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电子行业中静电陨害的形成电子行业中静电陨害可分为两类:一是由静电引力引起的浮游尘埃的吸附;二是由静电放电引起的介质击穿;1.静电吸附在半导体元器件的生产制造过程中, 由于大量使用了石英及高分子物质制成的器具和材料,其绝缘度很高,在使用过程中一些不可避免可造成其表面电荷不断积聚, 且电位愈来愈高。
表1列出了半导体元器件及其使用环境中部分物品表面的静电电位。
从表1可见,它们的静电电位都很高。
由于静电的力学效应,在这种情况下, 很容易使工作场所的浮游尘埃吸附于芯片表面都有可能影响半导体器件的良好性能。
所以电子产品的生产必须在清洁环境中操作,并且操作人员、器具及环境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以防止和降低静电危害的形成。
2.介质击穿的分类由静电引起元器件的击穿是电子工业中静电危害的主要方式。
在强电场中,随着电场强的增强,电荷不断积累,当达到一定程度失去极化特征而成为导体,最后产生介质的热损坏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击穿。
ESD培训课程培训资料一、ESD 的基本概念ESD 是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的缩写,中文意思为静电放电。
简单来说,就是指两个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感应而引起的电荷转移现象。
静电放电可能会对电子设备、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等造成损害,影响其性能甚至导致其完全失效。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静电无处不在。
例如,当我们走过地毯时,身体可能会积累静电;当我们脱衣服时,也可能会产生静电火花。
在工业生产中,静电放电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电子制造、半导体生产、医疗设备制造等领域。
二、ESD 产生的原因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摩擦起电:这是最常见的静电产生方式。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两个物体带上不同的电荷。
2、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物体靠近一个不带电的导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重新分布,导致导体的一端带上与带电物体相反的电荷,另一端带上相同的电荷。
3、传导起电:当一个带电物体与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电荷会通过接触点从带电物体转移到不带电物体上。
三、ESD 对电子设备的危害静电放电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损坏:静电放电产生的高电压和大电流可能会直接击穿电子元件的绝缘层,导致元件短路、开路或性能下降。
2、潜在性损坏:有些静电放电虽然没有立即导致电子设备失效,但会使元件内部产生微小的损伤,这些损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可能会逐渐发展,最终导致设备故障。
3、干扰信号: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脉冲可能会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导致数据丢失、误操作等问题。
四、ESD 防护的基本原则ESD 防护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控制静电的产生:通过减少摩擦、选择适当的材料、控制环境湿度等方式,尽量降低静电的产生量。
2、快速泄放静电:为了防止静电积累到危险的程度,需要提供有效的静电泄放途径,例如接地、使用静电消散材料等。
化工企业静电安全防护静电对化工生产危害极大。
这是因为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易燃易爆物料,而工艺、装置或人员的因素,都可能产生静电,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避免静电危害是化工企业应重视的问题之一,必须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静电产生原因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主要是由物体之间的紧密接触、分离或摩擦发生电荷转移,破坏了物体原子中正、负电荷的平衡,使两种物质在接触面上形成电位差而产生的。
1.紧密接触和迅速分离。
这是最常见的产生静电的一种方式。
两个物体接触时会产生电荷转移,若分离得足够快,物体就会带静电。
2.附着带电。
某种极性离子或带电粉尘附着到与地绝缘的固体上,能使该固体带静电或改变其带电状况。
物体获得电荷的多少,取决于其对地电容及周围的情况。
人在有带电微粒的场合活动,身体上也会带静电。
3.感应起电。
在工业生产中,存在带静电的物体使附近不相连的导体带电的现象。
4.电解起电。
将金属浸入电解溶液中,金属离子会向溶液里扩散,界面上会出现双电层,形成电位差。
在一定的条件下,电位差足以阻止金属离子继续溶解,达到平衡状态。
当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时,金属离子继续扩散,就会形成电流。
5.压电效应起电。
某些固体材料在机械力作用下会产生电荷。
虽然压电效应产生的电荷密度小,仍具有可引起爆炸的能量。
6.极化起电。
绝缘体在静电场内,其内部和表面会出现电荷,这是极化作用的结果。
按照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非极性分子极化和极性分子极化。
7.喷出带电。
粉体、液体和气体从截面很小的开口喷出时,这些流动的物体与喷口激烈摩擦,同时本身分子之间相互碰撞,会产生大量静电。
8.飞沫带电。
喷在空间的液体,由于扩散和分离,出现了新的液面,产生静电。
另外,产生静电的方式还有沉浮、冻结等。
需要注意的是,产生静电的方式大多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常见三种危害引发火灾爆炸引发爆炸和火灾是静电的最大危害。
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易放电,会出现静电火花。
生产和工作中防静电的基本要求生产和工作中防静电的基本要求一、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a、抑制静电荷的积聚;b、迅速、安全、有效地消除已经产生的静电荷。
二、防静电工作区场地1、地面材料a、禁止直接使用木质地板或铺设毛、麻、化纤地毯及普通地板革。
b、应该选用由静电导体材料构成的地面,如防静电活动地板或在普通地面上铺设防静电地垫,并有效接地。
c、允许使用经特殊处理过的水磨石地面,如事先敷设地线网、渗碳或在地面喷涂抗静电剂等。
2、接地a、防静电系统必须有独立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应小于10Ω,埋设与检测方法应符合GBJ 97的要求b、防静电地线不得接在电源零线上,不得与防雷地线共用。
c、使用三相五线制供电,其大地线可以作为防静电地线(但零线、地线不得混接)。
d、接地主干线截面积应不小于100mm2;支干线截面积应不小于6mm2;设备和工作台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25mm2 的多股敷塑导线,接地线颜色以黄绿色线为宜e、接地主干线的连接方式应采用钎焊。
f、防静电设备连接端子应确保接触可靠,易装拆,允许使用各种夹式连接器,如锷鱼夹、插头座等。
3、天花板材料天花板材料应选用抗静电型材料制品,一般情况下允许使用石膏板制品,禁止使用普通塑料制品。
4、墙壁面料墙壁面料应使用抗静电型墙纸,一般情况下允许使用石膏涂料或石灰涂料墙面,禁止使用普通墙纸及塑料墙纸。
5、湿度控制a、防静电工作区的环境相对湿度以不低于50% 为宜。
b、在不对产品造成有害影响前提下,允许使用增湿设备喷洒制剂或水,以增加环境湿度。
c、计算机房的湿度应符合GB 2887中的有关规定,类似的机房也应符合此规定。
6、区域界限防静电工作区应标明区域界限,并在明显处悬挂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应符合GJB1649 规定,工作区入口处应配置离子化空气风浴设备。
7、电荷源在防静电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及接触易产生静电荷的电荷源。
类别电荷源工作台表面油漆或浸漆表面,普通塑料贴面,普通乙烯及树脂表面。
静电防护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有哪些
从生产工艺方面,有两种静电防护途径:
1, 首先是消除产生静电的材料与过程,通过材料的选用,使静电产生的途径不存在了或者减少了,从源头消除了静电放电的产生与积累,是静电防护的有效的基本方法之一;其次是通过离子风扇泄放或中和防止静电放电,因为产生静电的所有途径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所以我们需要安全地泄放或中和那些要发生的静电,防止静电放电的发生。
2、人体防静电系统人体防静电系统主要由防静电手腕带、防静电工作服、鞋袜等组成,必要时还需要辅以防静电工作帽、手套、脚套等物品。
这种整体的防静电系统兼备静电泄放、中和和屏蔽的作用,防静电手腕带由静电导电材料制成,通过与皮肤直接接触,把人体静电直接导走,所以手腕带使用时必须与皮肤接触良好,使皮肤上的瞬时静电电压小于100V。
防静电工作椅、桌垫、地垫、防静电工作椅的材料使用静电导电织物为面料,它们在与人的接触中不产生静电,并能将人体本身所带静电很快泄放,导入大地,起到静电防护作用。
(防静电服的防静电原理是什么?)
防静电的基本方法:
(1)接地
把静电引导入大地按照材料的电阻率,材料可以分为静电导体、静电亚导体和绝缘材料三种。
对于导体和静电亚导体,如果可以接地的话,只要用一根导线把它接地就能把它上面的电荷引导入大地,这是防静电措施中最直接最有效的。
如工人带防静电手腕带及工作表面接地等。
(2)静电屏蔽
静电敏感元件在储存在或运输过程中会曝露于有静电的区域中,用静电屏蔽的方法可削弱外界静电对电子元件的影响。
最通常的方法是用静电屏蔽袋作为保护。
(3)中和法。
旨在使静电荷通过中和的办法达到消除目的,利用静电消除器,产生异性电荷的离子与带电体上的电荷中和。
(无尘室车间一般采用哪些除静电方法?)
(4)避免尖端放电。
使带电体及周围物体的表面保持光滑和洁净,以减少尖端放电可能。
(本文整理:防静电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