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出版资格初级基础知识考点:持证上岗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3.02 KB
- 文档页数:1
“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一、“三项岗位”人员含义“三项岗位”人员是指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这三类人员。
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矿务局)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等。
安全管理人员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以及未设安全管理机构的生产经营单位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
例如:企业中设置的安环科、安环部的负责人就是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人员可分为分管安全、生产、机电、技术的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
二、“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执法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 20 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考核不得收费。
第23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第82 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三)未按照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如实告知从业人员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四)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
持证上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企业职能部门员工的从业行为,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证件和技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特订立本《持证上岗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职能部门全部员工,包含但不限于行政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市场部门等。
三、证件要求1.员工必需持有与其岗位相关的合法有效证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类:–身份证:用于验证员工的身份信息;–学历证书:用于核实员工的学历背景和专业本领;–专业资格证书:用于证明员工具备特定专业本领;–培训证书:用于记录员工参加的培训项目和取得的培训成绩。
2.公司将建立员工证件档案,由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和归档员工的证件。
员工需要定期更新证件,并供应最新证件的复印件供档案使用。
3.若员工的证件因过期或其他原因无效,则不得连续在对应岗位上工作,需要及时进行证件更新或重新申请。
4.公司将定期对员工证件进行审查,确保全部员工持证上岗,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将及时进行处理。
四、持证上岗管理1.持证上岗原则:凡是需要特定证件的工作岗位,员工必需持有相应的合法有效证件才略上岗工作。
2.持证上岗培训:对于特定岗位需要的专业资格要求,员工在上岗前需要参加相应的培训,并取得合格的培训成绩。
培训内容可以包含理论学习、实操技能训练等。
3.岗位更改:员工假如调动到需要特定证件的新岗位,必需满足相应岗位的持证上岗要求。
否则,员工需在调岗前进行相关证件的申请和培训,并经过公司的批准方可上岗。
4.证件管理责任:公司相关部门负责员工的证件管理工作,包含但不限于收集、核查、复印和归档等。
同时,相关部门还需与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协作,确保员工的证件始终处于合规状态。
五、惩罚措施1.证件失效:假如员工的证件因过期或其他原因失效,公司将停止其在相关岗位上的工作,待证件问题解决后方可恢复工作。
2.证件伪造:假如员工伪造、窜改证件或使用他人证件上岗,将依照公司的职业道德和纪律规范进行处理,包含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调离岗位等。
持证上岗管理规定
是指对特定职业或工种的从业人员进行管理的一项制度,要求从业人员必须通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执业证书,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具体的持证上岗管理规定可能因地区、职业或工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定内容:
1. 岗位要求:规定具体职业或工种的从业人员必须持有相关的资格证书或执业证书才能上岗工作。
2. 培训要求:规定从业人员必须参加规定的培训课程,通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或结业证书方可申请考核。
3. 考核要求:规定从业人员必须参加相应的专业考试或技能考核,通过考试或考核才能取得资格证书或执业证书。
4. 维持资格:规定持证人员需要定期参加继续教育或再培训,参与考核和评估,以保持资格的有效性。
5. 监管体系:规定相关部门或组织对持证上岗人员进行监管,监督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和服务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 处罚措施:规定对违反持证上岗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如撤销证书、罚款、暂停从业等。
持证上岗管理规定的具体实施是由各地的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和管理的,确保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领导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国家对新闻出版行业的领导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1.必须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单位领导: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互联网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经理)和总编辑(均包括副职,下同);期刊社主编;新华书店省、地(市)、县市店经理(含外文书店、古旧书店以及总发行单位经理);省管书刊印刷企业厂长(经理);音像复制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2.《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获取要求:单位领导要在当年内或任职后半年内,按规定由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级新闻出版局组织或指定培训机构举办的相应的岗位培训班,学完全部课程,并经考试、考核合格,方可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各个岗位的规范内容和培训要求,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规定。
3.《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设定规定:统一印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机构:由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级新闻出版局指定的培训机构有效范围: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有效时限:5年有效规定:(1)持证人脱离原单位并改变岗位性质超过三年的,其证书自行无效;(2)持证人脱离原单位并改变岗位性质不超过三年的,回原岗位工作时其证书要经新闻出版行政机关核验方可有效;(3)持证人调离原单位但不改变任职岗位性质的,其证书继续有效;(4)持证人要在有效期满后的第一年内再参加培训,重新取证。
4.单位领导持证上岗率的要求单位领导持证上岗率列入出版单位的年度核验内容,达不到一定要求的,年度核验主管机关将视不同情况给予警告或暂缓年度核验。
被警告或暂缓年度核验的出版单位,要在年度核验主管机关规定的时间内使持证上岗率达到要求。
5.要求持证上岗的中层领导干部:出版单位、省管书刊印刷企业、音像复制单位的中层领导干部;新华书店门市部主任等人员。
持证上岗和职业资格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加强医院人员的从业本领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订立本制度。
该制度的适用范围为本医院的全体职工,包含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第二章持证上岗管理第一节持证上岗的要求1.任职医生必需具备医师资格证书,护士必需具备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技术人员必需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2.医师资格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必需真实有效,未经过有效期或暂时停止使用的不得从事相关岗位。
第二节持证上岗的程序1.职工入职时必需供应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复印件,并被人力资源部门确认。
2.医院人事部门负责建立持证上岗人员的档案,记录职工的相应证书信息,并定期检查证书的有效性。
3.持证上岗人员的证书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医院人事部门需提示职工进行证书更新,否则将暂时停止其从事相关岗位的工作。
4.职工在获得或更新相应证书后,需及时向人事部门供应复印件,以更新其档案。
第三节持证上岗的考核与奖惩1.每年定期对持证上岗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含业务知识、技术操作本领、工作纪律等方面。
2.考核分为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两种,定期考核为年度考核,不定期考核为随机考核。
3.考核结果作为持证上岗人员晋升、岗位评优、薪资调整的紧要依据。
4.持证上岗人员如发生严重违规行为或多次不合格考核,医院有权采取暂时停止其从事相关岗位的措施,直至其挽救或重新考核合格为止。
第三章职业资格管理第一节职业资格的要求1.医院重视职业资格的培养和发展,鼓舞职工乐观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提升自身本领和水平。
2.职业资格包含但不限于医师资格、护士执业资格、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等。
第二节职业资格的培训和发展1.医院将依据需要,组织或委托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医学、护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
2.医院将定期组织职工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并依据职业资格的要求供应相应的培训料子和辅导。
3.医院将鼓舞职工乐观报考各级职业资格考试,供应相关的信息和支持。
持证上岗资料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持证上岗人员的资质管理,加强对持证上岗人员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持证上岗的人员,在企业内部范围内的持证上岗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工艺人员、安全生产人员、质量检测人员等。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持证上岗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持证上岗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监督,保证持证上岗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
第四条企业应当为持证上岗人员提供必要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第五条持证上岗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积极参加持证上岗人员的考核和培训。
第二章持证上岗人员的条件和管理第六条持证上岗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的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持证上岗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专业的培训和考核,保持自身专业技能的更新和提高。
第八条企业应当建立持证上岗人员档案,记录其学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核情况等信息,便于加强对持证上岗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第九条持证上岗人员,如需转岗或职务调整,应当经过企业审批,并且符合相关要求。
第十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持证上岗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岗前培训、定期考核、奖惩措施等,保证持证上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第三章持证上岗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第十一条企业应当为持证上岗人员定期组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其对行业发展和技术革新的了解。
第十二条持证上岗人员的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相关专业知识、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
第十三条持证上岗人员参加培训后,应当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相应的工作。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持证上岗人员的培训档案,记录其培训内容、培训时长、考核情况等信息,以便加强对持证上岗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章持证上岗人员的监督和奖惩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对持证上岗人员的日常监督,确保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不得发生违规行为。
《持证上岗制度》一、持证上岗制度是指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以能表明身份的座牌、身份牌、工作证等有效证件上岗执行公务或执法,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的制度。
二、座牌上必须标识工作人员相片、姓名、股室、职务和岗位职责,座牌必须摆放在办公桌显眼的位置。
三、对外服务和窗口单位应制作贴有工作人员相片及注明其姓名、职务的身份牌。
工作人员上岗时,应佩戴身份牌。
四、管理服务对象要求查看身份牌或工作证的,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出示,不能遮挡或推诿。
五、执法人员外出执法时,应着装整齐,主动出示执法证件。
六、工作人员职务和所在科室职能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变更。
工作牌或证件有损坏、遗失等情况的,要及时补办。
第二篇: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淮安市南闸职业中学关于教师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结合对于教师管理的规定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所有在教学岗位上的教师须持教师资格证上岗,理论教师须具备国民教育系列专科以上相关专业学历。
无教师资格证者必须尽快获得教师资格证。
凡无教师资格证者不得在教学一线。
经学校研究决定,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必须尽快考取教师资格证;学历和技能方面不符合上岗条件的教师必须达到要求。
对于逾期仍未达到教师上岗条件的教师,将不能继续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采取转岗或待岗。
依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保证校聘教师质量。
要切实落实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将持有与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作为教师招聘录用的前提条件和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
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专任教师。
希望广大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第三篇: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合肥新宇hefeixingyu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凡属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如。
电工、电气焊工、登高架设工、塔吊起重工、信号工、急救人员、机械操作工等工种),必须按国家建设部规定要求持证上岗。
持证上岗管理制度细则一、持证上岗的重要性持证上岗是一种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个行业的专业技能和要求也逐渐提高。
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评估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并确保其具备相关行业的规定要求。
持证上岗不仅可以为从业人员带来合法的身份认可,也对社会和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仅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确保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能够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服务质量和行业的整体水平。
二、持证上岗的要求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学历和资格要求:不同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学历和资格要求各不相同,但普遍要求具备相关专业的学习背景和证书。
例如,医生需要持有医学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和相关执业资格证书,建筑工人需要通过相关的技能考试获得上岗证书等。
2. 培训和考试:持证上岗的从业人员需要接受相关行业的培训和考试。
培训课程可以帮助从业人员学习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考试则是评估从业人员是否具备上岗所需的能力。
只有通过了培训和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证书,从而上岗工作。
3. 证书的有效期和续证:持证上岗的从业人员的证书通常有一个有效期,到期后需要参加相应的继续教育和考试,重新获得证书。
续证既可以确保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也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持证上岗的优势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势:1. 保障了从业人员的能力:持证上岗能够确保从业人员具备相关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不仅有利于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行业的整体水平。
2. 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持证上岗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更加专业和规范,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这不仅能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还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和口碑。
3. 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和规范: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行业的秩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持证上岗管理规定
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特定职业或行业从业人员颁发专业技能认证证书,要求从业人员在从事相关工作时必须持有该证书,才能合法上岗从业。
持证上岗管理规定的具体内容包括:
1. 职业证书的设立和管理机构: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或专业机构负责设立和管理职业证书,确保证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2. 职业证书的颁发标准:制定职业证书的颁发标准和评价体系,包括相关的考试内容和考核标准,以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职业证书的申领和更新流程:明确从业人员申领职业证书的流程和要求,包括申请条件、材料和费用等,同时规定证书的有效期和更新要求。
4. 持证上岗的要求和禁止:规定必须持有相关职业证书才能从事特定职业或行业的工作,禁止未持证人员从事相关工作,以保障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5. 职业证书的管理和监督:建立职业证书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证书颁发和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保障证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持证上岗管理规定的目的是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公众的权益和安全。
同时也能对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管理,维护行业的声誉和形象。
第 1 页共 1 页。
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促进园区安全生产。
①本办法合用于本园区管理处的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
园区内企业可以依照本制度对本企业的上述人员进行管理,也可以自行制定相关制度对本企业的此类人员进行管理。
②园区管理处对园区内企业的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依照本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各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监督协调管理。
①特种作业,是指对操作者本人,特别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
②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
③特种设备。
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
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指从事上述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①电工作业;②焊接与热切割作业;③高处作业;④制冷与空调作业;⑤煤矿安全作业;⑥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⑦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⑧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⑨危(wei)险化学品安全作业⑩烟花爆竹作业①年满 18 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②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③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④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⑤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六、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六年,每 3 年复审 1 次。
七、特种作业操作证复审应当在期满前 60 日内,由申请人或者申请人的用人单位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①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②从事特种作业的情况;③安全培训考试合格记录。
八、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期换证的,应当按照前款的规定申请延期复审。
九、特种作业操作证申请复审或者延期复审前,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必要的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
2020出版资格初级基础知识考点:持证上岗制度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
从2002年起,我国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各类
出版单位中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简称“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取得
规定级别的职业资格,持有相对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专业技术
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出版行政管理由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实施。
我国对出版业的行政管
理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
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对各
级出版行政部门的基本职责作了明确规定。
在国务院领导下,新闻出
版总署负责全国的出版活动监督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设立的新闻出版局,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版活动监督
管理工作;省级以下的市、县人民政府也有专门设立新闻出版局(科)的。
出版行政管理依据的法律,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
次是各种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
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
用语言文字法》,等等。
《出版管理条理》是相关出版工作的最重要的基本行政法规,由
国务院颁布。
我国对出版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和发行单位等出版物生产经营单
位的设立实行审批制,即:这些单位的设立需经出版行政部门审批;对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这些单位或者擅自从事出版物生产、发行业务的行为,国家要予以处罚。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意识包括:1.职业荣誉感2.职业责任感3.职业理念。
持证上岗管理制度一、目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准确,多层次,多维度的岗位认证管理体系,考核员工工作能力,提升企业人力资源队伍专业素质,适应企业未来发展需要。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及各职能领域的员工。
三、基本原则1、持证上岗制度必须得到员工的普遍理解和认同,保证持证上岗制度有稳固的群众基础,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和公平原则。
2、持证上岗应以工作能力的考核为导向,把持证上岗作为提高公司所属单位(部门)和个人工作业绩的管理工具。
3、持证上岗考核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员工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任何利用考核手段打击、压制和报复被考核者的行为都将受到严肃处理。
4、依靠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有效的沟通,确保持证上岗考核制度取得预期效果,消除和化解持证上岗考核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5、各级考核组必须把持证上岗考核作为管理过程,有效地利用考核工具,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在持证上岗考核过程中,各级管理者有责任指导、帮助、激励和约束下属,使下属不断发展,下属的工作表现是各级管理者管理绩效的重要体现。
6、被要求持证上岗者只有通过个人白身努力,才能通过考核持证上岗。
四、职责权限1、公司成立持证上岗考核组,负责持证上岗工作的领导、监督、检查、指导工作。
2、由考核组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负责搜集胜任岗位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建立岗位胜任标准,并根据标准编制试题库。
组织实施专业考试,监督考试纪律,并根据考试结果撰写考核报告。
3、由考核小组中职能部门人员负责分析本职能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对试题进行审核,协助组织实施专业考试并监督考试纪律。
五、持证上岗考核内容1、持证上岗考核内容以岗位培训标准内容为依据,主要包括岗位应知应会,以应会内容考核为主。
2、应知内容包括本职能部门设置及业务分工、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专业知识、岗位相关专业知识。
3、应会内容包括工作方法、工具的应用、与业务关联度较大的专业知识。
持证上岗制度为加强本项目岗位管理,为更好地落实“岗位责任制”,使工作规范化。
根据岗位工作性质及专业特点,特制定持证上岗管理规定如下:一、持证上岗的岗位1.专业技术人员:有效证书为专业职称证书。
2.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长、质检员(可由专业技术人员兼)、安全员、材料员、预算员、统计员。
3.工人:机械操作工、施工员、电工、电焊工、气焊工、试验员、信号指挥员、钢筋工、混凝土工、测量工。
二、岗位等级1.技术岗位:执行《工程等级与人员资质管理规定》(QB/GL03-02)。
2.管理与工人岗位:一般分高、中、初三级。
三、岗位种类根据工种及岗位工作性质将岗位分为以下两种1.需持国家、河南省有关单位和部门颁发的证书(简称外发证)的有: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特殊工种。
2.允许持本集团公司或项目内部颁发的证书或聘书(简称内发证)的有:试验员、测量工、预算员、仓库保管员、信号指挥员、机械操作工、施工员等勘察与测绘部分工种。
四、持证上岗的管理办法1.取证:经公司有关部门及领导批准后,按局有关管理规定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考试合格后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
2.证书使用管理:在工作过程中,均应随身携带自己的岗位证书,不得随意涂改、转借,应将证书复印件交项目综合部保存备案。
如有丢失,报综合部协助补办。
3.证书的有效性:所持证书按照国家及河南省有关规定、公司的规定,由综合部按期组织到有关管理机关进行年审或升级考核,对内部所聘人员进行审批。
以确保所持证书的有效性。
4.各部门负责人或项目经理部要在开工前或上岗前进行自检,严禁无证上岗,违反操作规定。
5.安全环境部不定期到现场检查工程处或项目部执行持证上岗管理规定的情况,检查结果报综合部,并纳入项目考核中。
定机定人、持证上岗制度是一种基于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通过对员工进行明确的身份认定和能力认证,实现了岗位与人员的合理匹配,提高了组织的效率和员工的职业发展。
在定机定人制度中,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和人员能力,明确每个员工所担任的具体岗位。
这就意味着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员工也只需负责自己所属的岗位。
这种分工明确的管理模式,使得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和高效化,减少了岗位之间的交叉干扰和信息流失,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成效率。
而持证上岗制度则强调员工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培训认证后才能承担特定的岗位。
这种制度的实施,一方面可以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学习,促进员工的职业成长和个人发展。
定机定人、持证上岗制度的实施,对企业和员工都有积极的影响。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第一,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定机定人制度使得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减少了岗位之间的重复工作和协调成本,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持证上岗制度则确保员工具备所需的资格和技能,可以更好地胜任工作,减少工作中的错误和失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第二,减少工作压力。
定机定人制度避免了员工背负过多职责和任务的情况,让员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减少了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持证上岗制度则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让员工在岗位上有更大的自信和满足感。
第三,促进员工发展。
定机定人、持证上岗制度对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明确的岗位安排和能力认证,员工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和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持证上岗制度也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员工的职业发展铺平道路。
第四,提高组织竞争力。
定机定人、持证上岗制度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组织的竞争力。
通过精确分工和专业人才,组织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2020出版资格初级基础知识考点:持证上岗制度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
从2002年起,我国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各类出版单位中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简称“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规定级别的职业资格,持有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出版行政管理由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实施。
我国对出版业的行政管理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
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对各级出版行政部门的基本职责作了明确规定。
在国务院领导下,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的出版活动监督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新闻出版局,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版活动监督管理工作;省级以下的市、县人民政府也有专门设立新闻出版局(科)的。
出版行政管理依据的法律,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次是各种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等。
《出版管理条理》是有关出版工作的最重要的基本行政法规,由国务院颁布。
我国对出版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和发行单位等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实行审批制,即:这些单位的设立需经出版行政部门审批;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立这些单位或者擅自从事出版物生产、发行业务的行为,国家要予以处罚。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意识包括:1.职业荣誉感2.职业责任感3.职业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