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基本常识、准则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防静电基本常识准则静电是指物体通过摩擦、接触等方式而带上电荷,从而产生电荷不平衡的现象。
当电荷不平衡时,就会发生静电放电,造成电击、火花、设备损坏等问题。
为了避免静电产生和减少其对物体的危害,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防静电常识和准则。
1.防静电材料:选择不易带电的材料。
一些常见的防静电材料有铝、钢铁、塑料(尤其是具有针对静电设计和防护功能的特殊塑料),以及一些特殊的导电涂料。
2.接地:将物体的导电部分连接到地线上,以便将积累的电荷释放到地。
接地可以通过建立接地线、使用接地板或使用接地装置等方式实现。
3.避免摩擦和擦拭:尽量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和擦拭,因为这些活动会引起静电的产生。
4.避免干燥环境:干燥环境容易产生静电,因此要尽量保持环境湿润。
可以采取增加空气湿度、使用加湿器等措施。
5.防静电设备:使用专门设计的防静电设备,例如防静电脚垫、防静电手套、防静电衣物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体静电的产生。
6.防静电工作台:针对需要防静电的工作环境,建立防静电工作台是必要的。
防静电工作台应该采用防静电材料制作,并正确接地。
7.做好静电防护:在操作易受静电影响的物品时,应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例如,在操作电子元件时,可以将手指涂抹一些导电剂,以减少电荷被激活的机会。
8.防止静电积聚:避免在易产生静电的环境中使用易带电的材料,尽量使用防静电材料。
对于需要维护和保养的设备,要定期清洁和检查。
9.提高人的静电防护意识:对从事与静电防护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加强静电防护意识的培养,掌握正确的防静电措施和操作方法。
10.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静电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静电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之,了解和掌握防静电的基本常识和准则对于避免静电产生和减少静电对物体的危害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防静电材料、进行接地、避免摩擦与擦拭、保持湿润环境、使用防静电设备、建立防静电工作台、做好静电防护、避免静电积聚、提高防护意识和定期检查维护防静电设备等多种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产生和减少其对物体的危害。
预防静电危害十条安全规定1. 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场所的空气湿度适宜,不宜过干燥,维持相对湿度在30%到50%。
2. 穿适当的衣物:避免穿着纯棉或合成纤维等易产生静电的衣物,选择防静电服装。
3.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不移动:长时间站立或不移动易使身体积电,可适当活动身体,避免积聚静电。
4. 使用防静电设备:使用带有防静电功能的设备,如防静电地板、防静电脚垫、防静电手套等。
5. 控制电气设备的使用:避免频繁开关电气设备,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6. 使用除静电液:在处理带有静电的物件时,可以使用除静电液来降低静电的积聚。
7. 避免使用塑料袋等易产生静电的包装材料:采用抗静电包装材料,避免产生静电。
8. 定期清洁工作区:定期清洁工作区,包括桌面、地面等,避免灰尘、污渍等积聚导致静电产生。
9. 禁止吸烟:吸烟会产生静电,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在工作区域内严禁吸烟。
10. 进行静电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静电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静电意识,学习如何正确处理静电危险。
预防静电危害十条安全规定(2)⑴严格按规定的流速输送易燃、易爆介质,不准使用压缩空气调和、搅拌。
⑵易燃易爆流体在输送停止后,必选按规定静止一定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
⑶对易燃易爆流体储罐进行测温、采样,不应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的器具。
⑷严禁从灌上部收油,油槽车应采用鹤管液下装车,严禁在灌区装油品。
⑸严禁穿戴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易燃、易爆区,尤其是不应在该区穿(脱)衣服或用化纤织物擦拭设备。
⑹容易产生化纤和粉体静电的环境,其湿度必须控制在规定界限内。
⑺易燃、易爆区及易产生化纤和粉体静电的的装置,必须做好设备静电接地,混凝土地面、橡胶地板等导电性应符合规定。
⑻化纤和粉体物料的输送与包装,必须采取消除静电或释放静电措施,易产生静电的装置、设备必须设静电消除器。
⑼防静电措施和设备,应指定专人定期进行检查,并建立档案。
⑽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和原材料的偷用,应对静电情况作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消除静电措施。
防静电基础知识一.术语及定义1. 静电: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的电荷2. 静电场:静电在其周围形成的电场3.静电放电:两个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场感应引起两物体间的静电电荷的转移。
静电电场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击穿其间介质而进行放电的现象就是静电放电。
4.静电敏感度:元器件所能承受的静电放电电压5.静电敏感器件:对静电放电敏感的器件6.接地:电气连接到能供给或接受大量电荷的物体,如大地,船等.7.中和:利用异性电荷使静电消失8.防静电工作区:配备各种防静电设备和器材,能限制静电电位,具有明确的区域界限和专门标记的适于从事静电防护操作的工作场地二、静电的产生:1.摩擦: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最普通方法,就是摩擦生电。
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是使用摩擦生电。
另外,任何两种不同物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也能产生静电;。
2. 感应: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将其置于一电场中,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正负电子就会转移。
3. 传导: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与带电物体接触,将发生电荷转移。
三、静电对电子元件的影响A)静电吸附灰尘,改变线路间的阻抗,影响产品的功能与寿命。
B)因电场或电流破坏元件的绝缘或导体,使元件不能工作(完全破坏)。
C)因瞬间的电场或电流产生的热,元件受伤,仍能工作,寿命受损。
四、静电的三种型式1. 人体型式即指当人体活动时身体和衣服之间的摩擦产生摩擦电荷。
当人们手持ESD敏感的装置而不先拽放电荷到地,摩擦电荷将会移向ESD敏感的装置而造成损坏。
2.微电子器件带电型式既指这些ESD敏感的装置,尤其对塑料件,当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摩擦电荷,而这些摩擦电荷通过低电阻的线路非常迅速地泻放到高度导电的牢固接地表面,因此造成损坏;或者通过感应使ESD敏感的装置的金属部分带电而造成损坏。
防静电基本常识1.从静电学角度来说,所有材料分为:静电导体材料、静电耗散材料、静电绝缘材料。
静电导体即常说的金属导体,如铜、铁等,其电阻率很小,如果接地的话,表面电荷马上排泄到大地。
静电耗散材料也是能快速耗散其表面或体内静电荷的材料,比如防静电胶皮、防静电泡沫等防静电材料。
如果接地的话,表面电荷马上排泄到大地。
电阻率介于105Ω—1011Ω之间.静电绝缘材料表面电阻大于1011Ω以上,,比如普通透明胶纸、胶套、泡沫等。
如果接地的话,表面电荷都很难排泄到大地上。
故防静电区域内不能有静电绝缘材料。
我们常说的防静电材料就是静电导体、静电耗散材料,其特性为不易起静电和即使起静电后也易排泄。
非防静电材料就是静电绝缘材料,其特性为易起静电和即使起静电后也难排泄。
车间当中非防静电材料主要包括:普通胶箱、透明胶、泡沫、作业指导书胶套、生产标识牌、棉布、杂物盒等。
如产生电荷后因其高电阻特性电荷非常难于排泄到大地。
2.静电如何产生。
固体物质的接触、分离、摩擦、感应带电。
即物体的任何运动都会产生静电。
生产当中比如人体搬运、高压气体喷气、流水线皮带运动等都会产生相当多的静电荷。
静电是自然现象,是无法避免的,只是如何减少或对静电防护才是我们要关心的。
人因为不停的动作,人体则是最重要的静电源之一,故人体防静电显得很重要。
3、静电产生后如何排泄(对只有胶皮,无防静电地坪车间说)。
人体电荷排泄途径:A.人体皮肤→防静电手腕扣→防静电手腕线→静电地线→大地。
这是使用防静电手腕原因。
同时穿戴防静电工衣、帽子原因是防静电衣物与人体或其它物质摩擦后仅有少量的静电荷,产生的静电荷时防静电衣物有利排放到人体再排泄到大地。
B.人体皮肤→防静电鞋→防静电胶皮→防静电手腕扣→防静电手腕线→静电地线→大地。
穿防静电靴原因。
C.人体皮肤→接地金属→大地。
车间门帘装防静电链条原因,即人体先放电再进入车间。
D.人体皮肤→防静电凳子→防静电胶皮→防静电手腕扣→防静电手腕线→静电地线→大地。
防静电小常识1、静电:不是静止不动的电,而是在空间缓慢移动的电荷,是一种相对稳定2、起电方式:工业用电、电磁感应产生、因摩擦、接触、分离而起电。
3、能量:最大一般不超过45焦尔/立方米,在电磁空间积蓄的能量密度,却很容易达到106焦尔/立方米,二者相差105倍。
4、电位:静电电位可高达几千几万伏,电流却很小(10毫微安-9A)。
5、欧姆定律:R=V/I ,然而静电释放电路很难适用此定律。
6、静电的产生:物质是由原子组合而成的,而原子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
质子与中子质量较高,结合力强,不易分离,紧密地形成原子核,而电子质量小,环绕原子核外,在正常情况下,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称不带电电中性。
当受到某种外力、摩擦、光电作用或各种能量(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作用,使围绕原子核周围的电子脱离轨道,破坏了原子电中性状态,使原子的正负电失衡,电子逃逸于某一介面,如遇低电位介面,产生放电现象而产生。
7、机理:接触一电荷转移,当两种物体接触面距达到埃级时(10-8cm),就发生电荷转移,在界面形成“双层电”,而“双层电”的厚薄大小是随材料电阻率大小而异,当固体分开时带走电荷,摩擦双方各自带上极性相反的电荷。
8、耐热性树脂应用:无铅焊锡的应用,因它的熔点高,存在着封装材料的耐热性要求提高而产生,就低温无铅焊锡为+220℃。
9、静电的分类:(1)按起电的方式分:接触摩擦分离起电、静电感应起电、电磁感应起电、射线电离空气起电、物质三态变化起电、分子分裂起电、极化起电、场致发射起电。
(2)按带电体分类:固体带电、液体带电、气体带电、粉体带电、人体带电、生物带电。
(3)按电荷性质分类:单极性电荷、双极性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10、静电的危害:(1)半导体和IC生产线上的静电,人穿尼龙衣、塑胶底鞋在地板上走动,人身会带7-8KV电压。
(2)玻璃纤维制成的晶体载料盒滑过聚丙烯桌面易产生10KV电。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静电安全防护知识一、静电的特性及危害1、静电的产生: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x10-8厘米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
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产生静电。
容易产生和积累危险静电的工艺过程:1、固体物质大面积摩擦。
2、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的高速运动。
3、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
4、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液体喷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
5、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汽在管道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时。
6、穿化纤布料衣服、高绝缘鞋的人员在操作、行走、起立等。
2、静电的特点:1、电压高。
静电能量不大,但其电压很高。
固体静电可达20万伏,液体静电和粉体静电可达数万伏,气体和蒸汽静电可达1万伏以上,人体静电也可达1万伏以上。
2、泄漏慢。
因积累静电的材料的电阻率都很高,其上的静电很慢。
3、影响因素多。
如材质、杂质、物料特征、工艺设备(如几何形状、接触面积)、工艺参数(如作业速度)、湿度和温度、带电历程等因素。
由于静电的影响因素多,静电事故的随机性强3、静电的危害:工艺过程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
如:合成分厂306车间2007年12月2日上午,丙叉反应工序在投料时发生的闪爆事故。
一分厂109车间2010年11月11日上午三楼配料工段一步制粒机内部物料发生爆燃事故皆为静电放点所致。
4、放电与引燃1、各类静电放电种类1.1电晕放电。
即在两电极间放电,引燃能力很小。
1.2刷形放电。
非导体与导体间易发生,引燃能力中等。
1.3火花放电。
发生在相距较近的带电金属导体间,释放能量集中,引燃力很强。
1.4传播型刷形放电。
发生在具有高速起电的场所,放电能量大,引燃能力很强。
2、在相同电位条件下,液面或固体表面带负电荷时发生的放电,比带正电荷时发生的放电对可燃气体的引燃能力大。
防静电小常识
防静电小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
可以通过洒水、喷水雾、勤拖地或使用加湿器等方法,提高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从而降低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2. 选择适当的衣物。
尽量选择全棉类的衣服,避免穿化纤类衣服,因为化纤类的衣服更容易产生静电。
3. 勤洗手、洗脸。
在看完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后,应该及时洗手洗脸,让皮肤表面的静电在水中释放掉。
4. 触摸墙壁除静电。
在要触碰别人或金属导体时,可以先触摸一下墙壁,或者手拿金属钥匙碰一下把手,然后再用手触碰,这样就可以避免被静电电到。
5. 增加皮肤表层湿度。
多喝水、多擦涂润肤霜,可以增加皮肤表层湿度,减少静电的产生。
梳头发之前,也可以给梳子沾点水,或者换用木梳、牛角梳梳头。
6. 去加油站加油时,要先放电。
自助加油机上有个输入信息的键盘,它的材质是金属并且是直接与地相接触的,车主在加油前输入自己的加油信息时就已将身上所携带的静电释放出去了。
7. 加油过程中不要回到车内。
以上是一些实用的防静电小常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防静电知识1.为什么要提高ESD防护意识在本世纪70前代以前,很多静电问题都是由于人们没有ESD意识而造成的,即使现在也有很多人怀疑ESD会对电子产品造成损坏。
这是因为大多数ESD损害发生在人的感觉以下,因为人体对静电放电的感知电压约为3KV,而许多电子元件在几百伏甚至几十伏时就会损坏,通常电子器件被ESD损坏后没有明显的界限,把元件安装在PCB上以后再检测,结果出现很多问题,分析也相当困难。
特别是潜在损坏,即使用精密仪器也很难测量出其性能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很都电子工程师和设计人员都怀疑ESD,但近年实验证实,这种潜在损坏在一定时间以后,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明显下降。
2.谁应该参加ESD培训?培训谁? 管理培训部门,管理部门的支持,流水线管理培训,工人,技术员等都应该受到防静电知识培训。
最新的美国国家标准和国际静电放电协会标准(ANSI/ESD S20.20-1999)把静电培训计划和培训要求及认证专门列出一节。
静电培训的重点在领导管理人员、流水线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三种人,但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
对于领导和管理人员,除要求懂得静电安全管理要求外,对静电基本知识、防静电工作区的要求、静电敏感标记等也应有所了解。
而对设计师、现场工程师、维修技术人员等对静电就要有全面的了解。
目前,我国各类院校除少数专业有静电专业研究生课程外,中专、大专及本科均没有开设静电专业课程,仅是物理的电学中介绍了有关静电基本原理一些知识。
但是只要有了这个基础,您就能学好静电防护基本知识。
3.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有哪些形式?静电的基本物理特性为:吸引或排斥,与大地有电位差,会产生放电电流。
这三种特性能对电子元件的三种影响:1.静电吸附灰尘,降低元件绝缘电阻(缩短寿命)。
2.静电放电破坏,使元件受损不能工作(完全破坏)。
3.静电放电电场或电流产生的热,使元件受伤(潜在损伤)。
4.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场幅度很大(达几百伏/米)频谱极宽(从几十兆到几千兆),对电子产器造成干扰甚至损坏(电磁干扰)如果元件全部破坏,必能在生产及品管中被察觉而排除,影响较小,如果元件轻微受损,在正常测试下不易发现,在这种情形下,常会因经过多层之加工,甚至已在使用时,才发现破坏,不但检查不易,而且其损失亦难以预测。
防静电基本常识和防护措施一.静电定义:1.物质因失去或获得电子称带电现象.2.静电现象指相对于观察者而言,所带电荷处于静止或缓慢变化的相对稳定现象.二.静电产生方式:1.固体接触带电2.固体分离带电(断裂带电, 剥削带电)3.物体摩擦带电4.固体导体感应带电(人体带电方式:摩擦带电;感应带电;传导带电)三.静电控制途径:1.尽量减少带电荷的产生2.对已产生的静电荷尽快予以消除,包括加速其泄漏,中和及降低它的速度.3.减少静电危害4.严格静电防护管理,以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 控制静电的生成:1.控制静电的生成环境2.防止人体带电3.材料选用要求4.工艺控制措施* 减少和消除静电荷:1.接地2.增湿3.中和4.掺合*减少静电危害1.提高产品自身抗静电能力.2.采用屏蔽和接地设计.3.确保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的静电产生.* 严格静电管理:1.建立建全责任制和规章制度.2.培训教育.3.警示裝置,标记,及符号的使用.4.按标准规定运行检测实验.四.我司防静电防护措施和要求:1.设备及治(工)具的接地.2.人员的防静电(静电带, 静电服裝, 静电手套等).3.作业台,物料架等接地.4.對带电体的除电(分级机,固晶机安裝离子风机,风淋门, 静电球,模粒房离子喷枪.)5.控制环境溫湿度.6.制订防静电规范和标准.7.采用防静电材料(车间防静电墙板,防静电地板,工作台辆防静电皮,防静电包裝皮帶8.静电检测(进门人体静电, 静电帶,机台及设备,离子风机等检测)(*静电钮扣接地; 静电皮酒精清洗一次/月)五.我司防静电控制要求:1.静电管理标准:50V/inch(max)2.离子风机检测标准:10秒(max)3.进车间人体静电测定:10V(max)。
静电防护注意事项静电是指物体表面的电荷堆积,当两个物体接触或分离时,会发生电荷转移,从而引发静电现象。
在工作和生活中,静电可能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危害,因此我们需要重视静电防护。
以下是一些静电防护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1.了解静电的基本知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静电的基本知识,包括静电的产生原因、传导方式以及对人体和设备的危害影响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静电防护。
2.合理选择工作环境静电容易在干燥的环境中产生和累积,因此在选择工作环境时,我们应尽量选择相对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工作。
另外,为了减少静电产生,可以在工作环境内增加一些湿度调节设备,如加湿器等。
3.穿着合适的防静电服装穿着合适的防静电服装也是静电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防静电服装通常由导电纤维制成,能够有效地把体表的电荷导入地面,从而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在工作环境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静电服装,确保自身的安全。
4.使用合适的防静电设备除了穿着防静电服装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防静电设备来减少静电的产生。
例如,在电脑操作时,可以使用防静电腕带或静电消除器,有效地将体表的电荷释放到地面上。
5.保持设备和环境的清洁保持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清洁也是预防静电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为尘埃等杂质的存在会影响电荷的传导,并增加静电的积累风险。
因此,定期清洁设备和工作环境,保持其表面的干净和光滑,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
6.注意静电的安全距离静电的传导距离是有限的,因此在操作设备或接触电子元件时,应始终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这样可以避免静电的传导导致设备损坏,同时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7.定期检查设备和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设备和防静电设施的完好程度也是静电防护的重要环节。
如果发现设备的防护措施有缺陷或设施已经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确保其正常工作。
总结起来,静电防护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了解静电的基本知识、合理选择工作环境、穿着合适的防静电服装、使用防静电设备、保持设备和环境的清洁、注意静电的安全距离以及定期检查设备和防静电设施。
防静电知识介绍汇报人:2024-01-09•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危害•防静电措施目录•静电的检测与测量•静电消除器•静电安全规范与培训01静电的产生0102摩擦起电通常发生在干燥的环境中,如冬天脱毛衣时会产生静电火花。
摩擦起电是指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使得其中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的现象。
感应起电通常发生在高压输电线路附近,或者带电体靠近导体时。
接触起电是指两个不同物体接触时,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使得其中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的现象。
接触起电通常发生在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接触时,如人体与衣物、纸张与塑料袋等。
02静电的危害引发爆炸和火灾和火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静电的积累和放电过程具有隐蔽性,难以被察觉,增加了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静电会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如损坏集成电路、引发电磁干扰等,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或失效。
电子设备中的元件对静电非常敏感,微小的静电电压就可能造成元件的击穿或损坏。
损害电子设备影响产品质量静电会导致产品表面吸附灰尘,影响产品的外观和性能,降低产品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静电可能导致产品吸附在传送带上或导致包装材料粘连,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人体产生危害静电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如引起头痛、失眠、烦躁等症状,还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引发皮肤炎症。
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如医院、实验室等,静电可能对敏感设备或试剂造成干扰或破坏,影响工作正常进行。
03防静电措施通过将设备或部件与大地连接,将静电荷导入地下,从而消除静电荷。
接地将不同材料或部件连接在一起,以减少静电荷的积累。
连接接地和连接使用加湿器或在房间放置一盆水,以提高室内湿度,从而降低静电荷产生的可能性。
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减少静电荷的产生和积累。
保持环境湿度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增加室内湿度使用防静电材料选择防静电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防静电材料,如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工作台等,以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表面处理对材料表面进行防静电处理,以降低表面电阻,从而减少静电荷的积累。
防静电常识
1、静电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多种,如接触、摩擦等。
2、静电的特点是高电压、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
3、人体自身的动作或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分离,摩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
4、静电在多个领域造成严重危害。
摩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化工和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
5、生产过程中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为静电泄露、耗散、中和、增湿,屏蔽与接地。
6、人体静电防护系统主要有防静电手腕带,脚腕带,工作服、鞋袜、帽、手套或指套等组成,具有静电泄露,中和与屏蔽等功能。
7、静电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失误或疏漏,都将导致静电防护工作的失败。
防静电常用标准
SJ/T10694《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
QJ1950-90《防静电操作系统技术要求》
GB4385-95《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
J2711-95《静电放电敏感器件安装工艺技术要求》
GJB3007-199《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要求》
SJ/T31469-2002《防静电地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SJ/T11236-2001《防静电贴面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1294-2003《防静电地坪涂料通用规范》GB12014-89《防静电工作鞋》。
防静电基本常识
1.从静电学角度来说,所有材料分为:静电导体材料、静电耗散材料、静电绝缘材料。
静电导体即常说的金属导体,如铜、铁等,其电阻率很小,如果接地的话,表面电荷马上排泄到大地。
静电耗散材料也是能快速耗散其表面或体内静电荷的材料,比如防静电胶皮、防静电泡沫等防静电材料。
如果接地的话,表面电荷马上排泄到大地。
电阻率介于105Ω—1011Ω之间.
静电绝缘材料表面电阻大于1011Ω以上,,比如普通透明胶纸、胶套、泡沫等。
如果接地的话,表面电荷都很难排泄到大地上。
故防静电区域内不能有静电绝缘材料。
我们常说的防静电材料就是静电导体、静电耗散材料,其特性为不易起静电和即使起静电后也易排泄。
非防静电材料就是静电绝缘材料,其特性为易起静电和即使起静电后也难排泄。
车间当中非防静电材料主要包括:普通胶箱、透明胶、泡沫、作业指导书胶套、生产标识牌、棉布、杂物盒等。
如产生电荷后因其高电阻特性电荷非常难于排泄到大地。
2.静电如何产生。
固体物质的接触、分离、摩擦、感应带电。
即物体的任何运动都会产生静电。
生产当中比如人体搬运、高压气体喷气、流水线皮带运动等都会产生相当多的静电荷。
静电是自然现象,是无法避免的,只是如何减少或对静电防护才是我们要关心的。
人因为不停的动作,人体则是最重要的静电源之一,故人体防静电显得很重要。
3、静电产生后如何排泄(对只有胶皮,无防静电地坪车间说)。
人体电荷排泄途径:A.人体皮肤→防静电手腕扣→防静电手腕线→静电地线→大地。
这是使用防静电手腕原因。
同时穿戴防静电工衣、帽子原因是防静
电衣物与人体或其它物质摩擦后仅有少量的静电荷,产生的静电荷
时防静电衣物有利排放到人体再排泄到大地。
B.人体皮肤→防静电鞋→防静电胶皮→防静电手腕扣→防静电手腕线
→静电地线→大地。
穿防静电靴原因。
C.人体皮肤→接地金属→大地。
车间门帘装防静电链条原因,即人体先放电再进入车间。
D.人体皮肤→防静电凳子→防静电胶皮→防静电手腕扣→防静电手腕
线→静电地线→大地。
这就是需要防静电凳子的必要性。
材料、工装夹具电荷排泄途径:A.设备本体→三相五线制地线→大地(直排)。
这里我司重点确认生产线电源插座是否都带有地线,否
则造成设备假接地。
如4E/F,4G/H电源插座都不带地
线。
B.防静电材料→防静电胶皮→防静电手腕扣→防静电手腕
线→静电地线→大地。
4I/J线成型后材料库,第一无防静电胶箱,第二无防静
电胶皮,第三胶箱盖子使用非防静电材料。
重要性。
从监控角度来说最关心的是系统电阻和表面电阻。
生产接线时特别注意的是防静电地线与三相五线制地线可共用,但与零线或避雷地线不可共用.
静电防护操作的一般准则
1.在静电防护环境条件下进行操作
(1).所有静电敏感产品的加工、装联、检测、包装与拆包装等操作都必须在防静电工作区内进行,一般还应在防静电工作台上进行。
我司存在的问题:
a.首先未完全明确定义防静电区域。
比如说改用绿胶纸划分防静电区域,文件规定防静电区域等等,外人一看即懂。
又比如老化房和老化外观区域无防静电区域标识。
定义防静电区域的另一目的也是便于QC监控,防止不必要的争论。
b.个别部门确实应防静电而未加防静电措施。
我司存在的问题:
比如说三车间电子料仓库(生产部在仓库点料要防静电)、4IJ放料区域等.
(2).凡进入防静电工作区的所有电子元器件都应视为静电放电敏感元器件来对待。
我司存在的问题:
a.防静电工作区内对IC类防静电有要求而对贴片件、插座、插件而重视不足。
(3).在装配未采用防静电包装的零部件时,应在消除静电后才允许进入防静电工作区。
我司存在的问题:
a.即在防静电内区域装配的所有元器件,都应当采取防静电措施。
如果进入防静电内区域前未采取防静电措施,应该确认材料有无高电位,如有消除静电后才允许进入防静电工作区。
(4). 防静电工作区内不允许有静电绝缘材料。
我司存在的问题:
a.生产线防静电区域内有大量静电绝缘材料。
2、静电敏感产品的包装、防护、运输、存储和标志通则
(1).凡存储、运输静电放电敏感产品,只能在妥善的防静电包装条件下进行。
如板传送应用包装袋、板架传送。
(2).凡未包装在静电防护容器内的静电敏感产品,应予拒收。
大仓库、IQC、各线物料员应特别注意此点。
(3).当需要把静电敏感产品从防护包装容器中取出时,必须在静电防护工作台上进行。
比如:要求SMT、4G/H、4I/J取出IC时必须在防静电工作台上进行。
(4).在静电敏感产品的防护罩或包装件打开之前,应在防静电工作台上,利用离子风进行中和,以使包装件上的静电荷得到消除。
我司存在的问题:
我司无离子风机。
(5).未投入使用的静电敏感产品,应以挡板、支架、非腐蚀性导电泡沫塑料,保护罩或防护包装等对其进行防护隔离。
(6).应保证在静电防护工作区内使用的所有容器在使用之前或使用期间接地。
或直接接地,或借助于与一个适当的接地防护表面接触来实现接地。
即使用的所有容器不能放在非防静电物体上,如办公设备上等。
(7).静电敏感产品出、入库房,都必须在静电防护包装条件下进行。
3、人员防护要求
(1).操作静电敏感产品的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等,并对这种工作服的适用性能定期进行检测。
普通的人造纤维服装应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静电危害,不可穿用。
如使用手套和指套,它们应用防静电材料制成。
(2).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静电腕带,腕带必须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并接入可靠的防静电接地系统中。
4、操作注意事项
(1).手拿静电敏感元器件时,应避免触其引线和接线片。
手接触IC元器件时必须戴防静电手套、手腕,并且手腕正确接地。
拿线路板时手不要触摸IC 引脚等。
(2).服装、图纸资料等物品不得接触静电敏感元器件。
即IC、线路板等不能放在非防静电材料上。
(3)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静电敏感产品及其部件的接触次数。
(4)当从防护包装容器或保护罩中取出静电敏感产品时,避免触及其外壳或其引线。
5、操作环境及其他要求
(1)在防静电工作台上不允许堆放塑料盒(片)、橡皮、书本、纸板、资料、文具、玻璃等易于产生静电的杂物。
必要的图纸、资料等应装入防静电文具袋内。
我司存在的问题:
此问题我司生产线普遍都有,非防静电材料在工作台上乱堆乱放,主要是普通胶箱、透明胶、泡沫、作业指导书胶套、生产标识牌、棉布、杂物盒等。
(2)装夹图纸资料、工作说明书等时,不允许使用由普通塑料膜制成的袋子,或是塑料封皮。
(3)从经济花费和静电防护需要等方面来权衡选取可控制的环境湿度。
通常湿度以RH为60%左右为宜,温度可在15~ 35℃范围内。
6、设备、工具要求
(1)不具备防静电功能的工具、器具,应放在防静电台垫上,并置于离子风静电消除器的作用于有效范围之内。
我司存在的问题:
a.VCD、直流电源等不具备防静电功能的工具无使用离子风静电消除器消除静电。
(2)在防静电工作区内使用的电动工具、设备和夹具,应被正确地接地,接地电气设备应通过一个接地插头,而不是通过防静电工作台表面。
我司存在的问题:
a.部分生产线烙铁等插头电源为两线式即只有火线和零线而不带地线,如此对有些设备造成假接地。
比如说生产线上的电脑等就根本不接地。
7其它
(1)防静电工作台
防静电工作台是防静电系统最基本的组成件之一,它由工作台、防静电桌垫、腕带接头和接大地线等组成,它应满足:
a.工作台上配备的腕带接头不少于2个,一个供操作人员使用,另一个供技术人员、检验
人员或其他人员使用。
b.必要时,防静电工作台的上方应配备离子风静电消除器。
(2)防静电腕带
防静电腕带是维持人体保证人体有效接地的最主要器具。
凡直接接触静电敏感产品的人员均应佩戴防静电腕带。
它应当:
a.能够与人体皮肤有良好的接触,腕带必须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影响。
b.具有一个能够快速松脱的连接机构。
c.腕带的所有外部表面由绝缘材料制成。
(3)防静电容器
防静电容器统指电子产品生产、装配过程中,一切用于存储、周转静电敏感元器、组件的容器(例如袋、转运箱、印制板架、元器件存放盒等)。
对它们的要求是:
a.不允许使用金属(保护人身)或普通塑料制成,应使用防静电材料。
b.在其存储或运输静电敏感产品时应保持接地(直接或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