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472.50 KB
- 文档页数:67
初级会计第二章会计基础
初级会计第二章主要涉及会计基础知识,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的基本假设等内容。
会计是一门记录、核算和报告经济活动的学科,它的职能包括记录
业务活动、提供财务信息、辅助决策等。
会计的目标是为了提供有
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经济决策。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和费用。
会计
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来源和运用情况。
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实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货币计量
假设和会计期间假设,这些假设为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报告提供了基础。
在初级会计第二章中,还会涉及会计的基本原则和会计凭证的
处理。
会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实体计量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收入确
认原则、匹配原则等,这些原则指导着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报告。
会
计凭证是记录和凭证化经济业务活动的工具,包括原始凭证和会计
凭证的处理方法。
此外,还会介绍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账簿的建立,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总的来说,初级会计第二章涵盖了会计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
对于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初学者建立起对会计学科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职能与对象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同时,它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非惟一会计在选择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的同时,要以实物量度和时间量度等作为辅助的计量尺度。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判断题】会计是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判断题】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核算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单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核算具体方法的是( D )。
A.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B.成本计算C.财产清查D.编制财务预算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一)会计核算:也称反映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二)会计监督:也称控制职能,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查。
(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单选】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C)。
A.会计控制与会计决策B.会计预测与会计控制C.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D.会计计划与会计决策【单选】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称为(C)。
A.会计控制B.会计核算C.会计监督D.会计分析【判断题】会计监督职能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之后,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三、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凡特定单位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不是所有活动),又称资金运动。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 会计主要采用的计量单位是()。
A. 实物计量单位B. 劳动计量单位C. 货币计量单位D. 工时计量单位2. 按权责发生制要求,下列不属于本期费用的是()。
A. 本期摊销的费用B. 本期预提的费用C. 本期应付未付的费用D. 本期预付的费用3.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
A.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计划成本计量B.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C.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支出时应当按照计划成本计量D.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支出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4. 会计分期是指()。
A. 将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的划分成一个间断、相等的期间B. 将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的划分成一个间断、不等的期间C. 将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的划分为一个连续、相等的期间D. 将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的划分成一个连续、不等的期间5.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
A. 会计目标B. 会计任务C. 会计职能D. 会计假设6.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A. 在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B. 在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以美元为记账本位币C.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美元D.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必须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7. 对各项资产应按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计量,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
其所采用的会计计量属性是()。
A. 公允价值B. 现值C. 历史成本D. 重置成本8. 现金、应收账款、存货、机器设备属于企业会计要素中()要素。
A. 资产B. 负债C. 所有者权益D. 费用9. 下列项目中属于负债内容的是()。
A. 预付账款B. 预收账款C. 实收资本D. 投资收益10. 未分配利润属于会计要素中()要素。
A. 负债B. 所有者权益C. 收入D. 利润11. 营业成本属于会计要素中()要素。
A. 资产B. 负债C. 收入D. 费用12.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点_会计基础知识总结 财务的本质是资⾦运动和相应的财务关系,财务会计要了解哪些知识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财务会计基础知识点,希望⼤家喜欢!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点 第⼀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种经济管理⼯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 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运动(投⼊—运⽤—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定是法⼈)、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费⽤、利润六⼤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额不变:资产⼀增⼀减、权益⼀增⼀减⾦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费⽤=利润(第⼆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费⽤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款项主要包括现⾦、银⾏存款、银⾏汇票存款、银⾏本票存款、信⽤卡存款、信⽤证保证⾦存款、备⽤⾦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是指⽇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
⽀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的各项开⽀和损失,费⽤是指⽇常活动所发⽣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成本是指企业为⽣产产品、提供劳务⽽发⽣的各种耗费,是按⼀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是对象化了的费⽤。
会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原理是会计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也是会计处理业务的依据。
会计核算原理包括货币计量、会计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等内容,下面将对这些内容逐一进行介绍。
首先,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货币计量原则规定,会计应该以货币作为度量单位,将经济业务以货币计量并记录在会计账簿中。
这意味着会计处理的对象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而且应该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记录和报告。
其次,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框架。
会计等式是指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即A=L+OE。
这一等式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来源和运用,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
在会计处理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必须保持平衡,这是会计等式的基本要求。
再次,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资产是企业拥有的资源,负债是企业应付的债务,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对所有者的权益,收入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费用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成本。
这些要素构成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核算对象。
此外,会计确认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
会计确认是指企业应该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确认相关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
这意味着会计处理应当以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为依据,及时、准确地确认和记录相关的会计要素。
最后,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
会计计量是指企业应该对经济业务进行计量,确定相关的金额。
会计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情况。
会计计量应当符合会计确认的原则,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原理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它包括货币计量、会计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等内容。
这些原理构成了会计处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要求,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和准确应用会计核算原理,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中级经济师各章节中级经济师考试是一项对经济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考核的资格认证考试。
本文将介绍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各个章节内容,帮助考生了解考试的结构和重点。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模型。
包括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目标和政策、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了解经济运行的宏观规律。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模型。
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等内容。
考生需要理解市场经济中个体经济行为的基本原理,掌握市场调节机制和市场失灵的原因。
第三章:经济学数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经济学中常用的数学工具和方法。
包括函数和方程、微积分、优化理论和概率论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经济学中常用的数学符号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经济问题。
第四章:货币银行学本章主要介绍货币和银行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包括货币的职能、货币供求关系、银行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基本原理,掌握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国际经济学本章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和国际金融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形式,掌握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第六章:经济法基础本章主要介绍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法律体系。
包括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合同法、公司法和劳动法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和法律责任,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规则。
第七章:会计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和方法,掌握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技巧。
第八章:财政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
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平衡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掌握财政收支的分析方法和财政政策的效应评估。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2篇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
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3.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4.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6.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7.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
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8.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其中,前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
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9.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会计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会计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研究的是会计系统对经济体的作用和影响。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会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还能够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
本文将汇总一些会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讨论。
1. 会计信息的特点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特点,包括可度量性、权责明确性、可靠性和持续性等。
可度量性是指会计信息可以通过货币单位进行度量和表达;权责明确性是指会计信息可以明确记录各个经济主体的权益和责任;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可靠,能够反映实际情况;持续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当连续性地进行记录和披露。
2.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指在会计活动中涉及到的各种经济事项和对象,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控制、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指企业对外部经济主体的现存义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对资产净值的所有权;收入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可以增加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费用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减少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
3.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准则,它表达了企业资源的两种基本来源:一是企业自身的资本,包括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二是来自外部的债权,即负债。
会计等式可以表达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经济状况。
4. 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它是通过对经济事项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了解和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账务处理、凭证的录入、会计账簿的编制、财务报表的制作等。
通过会计核算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5. 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披露是会计活动的重要环节,它通过财务报表等方式向外部经济主体提供有关企业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增强市场透明度,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中级经济师考试章节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理解经济现象和分析经济问题的基础。
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经济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在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中,包括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及其行为,包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企业的生产与决策等内容;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整体经济系统及其运行,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货币政策等内容。
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经济学基础知识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等基本概念;经济学的分类和分支学科。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优缺点比较。
3. 需求与供给: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构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确定。
4. 供给与生产:生产要素、生产函数和规模报酬递增等概念;市场生产和企业生产。
5. 成本与效益:成本的分类和计算方法;效益的概念和评价方法。
6. 价格与市场:垄断、垄断竞争、完全竞争等市场形态的分析;价格弹性的计算和应用。
7.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率、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等内容。
8. 货币与金融: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求关系;利率的决定和货币政策的实施。
通过对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考生能够全面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会计学基础知识会计学是一门负责记录和分析经济交易的学科,对于中级经济师考试而言,掌握会计学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会计学基础知识中,包括了会计的起源与发展、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制度的构建等内容。
同时,还包括了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实际应用。
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会计学基础知识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会计的定义和分类:会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基本要素;会计等式的构成与平衡。
初级会计经济基础主要内容初级会计经济基础课程主要是介绍会计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便进行会计核算和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会计基础知识1、会计的定义和特点会计是指对企业和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类、汇总以及反映和分析的一种经济信息系统。
其特点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定期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
2、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企业和组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的统一体系。
会计准则则是指会计核算和报告所需遵循的规则和原则。
3、会计信息的基本要素会计信息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五个方面,这些要素构成了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
4、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会计凭证是指用来表示一次经济交易的文件或单据,会计账簿是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工具,会计报表则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二、会计核算和分析1、会计核算的步骤和方法会计核算的步骤包括收集、记账、汇总和报表四个环节,而会计核算的方法则包括现金制度和应收应付制度两种。
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分析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主要财务报表,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所有者权益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经营活动成果的主要财务报表,通过对利润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
三、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有限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的一门社会科学,其特点是研究对象具有稀缺性和选择性。
2、供给和需求的定律供给和需求的定律是经济学的基本定律之一,供给量和需求量呈现出反向变化的趋势。
3、市场和价格的形成市场是指供求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或方式,价格则是交易双方在市场上达成的一种纠纷和和解。
4、企业经营和决策企业经营是指企业利用有限资源进行生产和销售的活动,企业决策则是指企业在不同的经济情况下,做出对生产、销售、管理和财务等方面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