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一览表+水文计算
- 格式:xls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2
式Q p=1.2KF n3/s);4、参考《公路排水设计规范》3-0-1公式推算流量:Q p=16.67ψq p,t F3/s);2;<10km2)涵洞水文分析计算书二、设计流量计算1、径流形成法是以暴雨资料为主推算小流域洪水流量的一种方法,目前公路部门普遍使用的一种计Q p=ψ(h-z)1.5F0.8βγδ3/s);一、项目概况本项目路线起点(K0+000)位于保家镇场口接319国道(近重庆彭水工业园区),终点(K14+982.337)位于乔梓乡场口,路线长度14.975公里。
本项目无桥梁工程;有新建涵洞501米/52道,平均每公里3.47道。
算方法。
按《公路涵洞设计细则》6.2.2泾流成因简化公式推算流量:2;时)3/s);2;Q p=CSF2/3;当汇水面积<3km2时,Q p=CSF——相应于设计洪水频率的一小时降雨量,可向当地雨量站了解;4.9m 3/s式1.9L 0=B= 1.9H 实=#####(m)h d =0.87H 实=1.20(m)#####(m)2);由《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表4.3.7查得,无压力式涵洞净空高度h d (m)3/s);选一孔H=L=深:(Q p /1.581/B)^2/3=参考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涵洞》第五章第四节第式5-28可得,涵洞进水口水深:从涵前水深H至进水口水深H'的降落系数取0.87;结论:MaxQ p =2;三、涵洞孔径选择(初步拟定尺寸)参考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涵洞》第五章第四节第5-33简化公式计算所需的涵洞净宽:B=Q p ×(1.581×H 1.5)-1临界流状态计算:则涵洞净高H 0≥H 实+h d =因此根据现场实际勘测、涵洞孔径选择计算、填土高度,初拟孔径涵洞尺寸满足要求。
四、涵洞孔径验算1、根据以上初拟孔径,按《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第7.2.1条进行涵洞孔径验算;本涵为无压力式涵洞,按下列公式验算涵内流速、水深、和涵前壅水位。
水文计算书一、计算公式本路段各桥涵处汇水面积F≤30km2,根据《涵洞设计细则》径流形成法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Q p=Ψ(h-z)3/2F4/5βγδQ p——规定频率为P%时的雨洪设计流量;Ψ——地貌系数;h——径流厚度;z——被植物或坑洼滞留的径流厚度;F——汇水面积;β——洪峰传播的流量折减系数;γ——汇水区降雨量不均匀的折减系数;δ——小水库调节作用影响洪峰流量的折减系数;二、典型桥涵处水文计算:1、k3+685涵洞处:设计洪水频率1/100。
汇水面积在1:10000地形图上勾划,F=5.6km2,汇水区内水库面积f=1.7 km2。
主河沟平均坡度3.8‰,属平原地形,地貌系数取值0.07。
汇水面积重心至桥涵的距离L=2.5km,洪峰传播折减系数为0.925。
水库湖泊所占面积30%,折减系数δ为0.91。
暴雨分区为第5区。
降雨不均匀折减系数为1。
汇水区内分布有水稻土(约30%)、粘土(约30%),壤土(约40%),表土吸水类属为I、II、III类。
径流厚度h=56×0.3+48×0.3+46×0.4=49.6,取50。
汇水区内为中等稠度林和水平带梗的梯田,被植物或坑洼滞留的径流厚度z取25。
Q p=Ψ(h-z)3/2F4/5βγδ=0.07×(50-25)^1.5×5.6^0.8×0.925×1×0.91=29.22(m3/s)查公路道路设计资料集——《涵洞》,净跨径3.4×净高3.4的钢筋砼盖板涵泄水能力Q=31.59(m3/s),为统一跨径,且该处河沟宽4m,深2.5m,故设1-4×3.5涵洞排洪。
式Q p=1.2KF n3/s);4、参考《公路排水设计规范》3-0-1公式推算流量:Q p=16.67ψq p,t F3/s);2;<10km2)涵洞水文分析计算书二、设计流量计算1、径流形成法是以暴雨资料为主推算小流域洪水流量的一种方法,目前公路部门普遍使用的一种计Q p=ψ(h-z)1.5F0.8βγδ3/s);一、项目概况本项目路线起点(K0+000)位于保家镇场口接319国道(近重庆彭水工业园区),终点(K14+982.337)位于乔梓乡场口,路线长度14.975公里。
本项目无桥梁工程;有新建涵洞501米/52道,平均每公里3.47道。
算方法。
按《公路涵洞设计细则》6.2.2泾流成因简化公式推算流量:2;时)3/s);2;Q p=CSF2/3;当汇水面积<3km2时,Q p=CSF——相应于设计洪水频率的一小时降雨量,可向当地雨量站了解;4.9m 3/s式1.9L 0=B= 1.9H 实=#####(m)h d =0.87H 实=1.20(m)#####(m)2);由《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表4.3.7查得,无压力式涵洞净空高度h d (m)3/s);选一孔H=L=深:(Q p /1.581/B)^2/3=参考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涵洞》第五章第四节第式5-28可得,涵洞进水口水深:从涵前水深H至进水口水深H'的降落系数取0.87;结论:MaxQ p =2;三、涵洞孔径选择(初步拟定尺寸)参考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涵洞》第五章第四节第5-33简化公式计算所需的涵洞净宽:B=Q p ×(1.581×H 1.5)-1临界流状态计算:则涵洞净高H 0≥H 实+h d =因此根据现场实际勘测、涵洞孔径选择计算、填土高度,初拟孔径涵洞尺寸满足要求。
四、涵洞孔径验算1、根据以上初拟孔径,按《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第7.2.1条进行涵洞孔径验算;本涵为无压力式涵洞,按下列公式验算涵内流速、水深、和涵前壅水位。
涵洞水文计算书根据《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四级公路涵洞设计洪水频率二十五年一遇(1/25),新建涵洞应采用无压力式涵洞,根据暴雨推理法相关公式,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计算求得相应洪峰流量,从而选择合适的盖板涵尺寸以满足过洪要求。
1、暴雨推理公式F S Q npP μ)-=τ(278.0 (1-1)式中:Q P ——规定频率为P%的洪峰流量(m ³/s );S p ——频率为P%的雨力(rnm/h),查附录B 各省(区)雨力等值线图(图B-1~图B-3);τ——汇流时间(h);汇流时间二按下式计算:北方可采用13(ατ)ZI L K = (1-2) 南方可采用324(βατ-=P ZS I L K ) (1-3) 43K K 、——系数,查附录B 表B-1;L ——主河沟长度(km ); I Z ——主河沟平均坡度(0.001);321βαα、、——系数,查附录B 表B-1;n ——暴雨递减指数;查附录B 各省(区)暴雨递减指数n 值分区图(图B-4)和表B-2,表中n 1、n 2、n 3由τ值分查;μ——损失参数(mm/h);损失参数μ按下式计算:北方可采用11βμP S K = (1-4)南方可采用122λβμ-=F S K P(1-5) 21K K 、——系数,查附录B 表B-3,表中土壤植被分类,查附录B 表B-4;121λββ、、——指数,查附录B 表B-3; F ——汇水面积(km 2)。
2、推理公式中各参数的取值计算(1)流域特征值F ,L ,I ZF 、L 为计算流域的汇水面积及主沟长度,在Google Earth 地形图上勾画出流域范围后,直接量算得出;I Z 为主沟道纵坡,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
有关流域特征参数计算结果见表2-1。
表2-1 流域特征值F 、J 、I Z(2)暴雨雨力S P根据设计洪水频率1/25,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附录B (图B-3)得暴雨雨力Sp 见表2-2。
涵洞计算1、涵洞的布设本路段小桥涵设置时主要考虑了:上游洞口应考虑流向,下游洞口以不危及农田村镇为原则,同时考虑到圆管涵利于施工,又经济简便,所以大部分形式均采用无压力式圆管涵形式(除K2+190处,设置盖板涵)。
本设计所取标准跨径为1.0m 。
本设计中涵洞的位置以及孔径见表8-3所示:表8-3 涵洞一览表管涵的标准跨径通常取50、75、100、125、150(cm )。
下面以排水总体规划图中K16+708处的涵洞计算为例。
采用的方法为径流形成法,此法是以暴雨资料为主推算小流域洪水流量的一种方法,是公路部门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计算方法,该公式只适用于汇水面积F ≤30 km2的小流域。
汇水面积:0.132km ,主河沟平均比降:12.4%,流域土壤吸水类属:Ⅲ,年平均降雨量:793mm ,设计洪水频率1/50,汇流时间:30min ,径流系数:0.95,粗糙度系数n=0.014。
我国公路系统最常采用的是公路科学研究所提出的简化公式,其中未考虑洪峰削减的公式为:由涵洞设计手册得洪峰流量计算:。
()βγδϕ54230m z -h F Q =式中 Q P ——规定频率为P 时的雨洪设计流量(m 3/s )F ——汇水面积(km 2) h ——暴雨径流厚度(mm ) Z ——被植物或坑挖滞流的径流厚度φ——地貌系数,根据地型、汇水面积F 、主河沟平均坡 度I z 决定β——洪峰传播的流量折减系数,由汇水面积重心至桥涵的距离(L 0=0.3Km<1Km )及汇水区的类型(丘陵汇 水区)综合查表3.2-10得 γ——汇水区降雨不均匀的折减系数δ——考虑湖泊或小水库调节作用对洪峰流量影响的折减系数根据已知条件查《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涵洞》表4-8、表4-11、表4-12、表4-13、表4-14、表4-15,分别得地貌系数0ϕ取0.09,常用迳流厚度h 取45mm ,植物坑洼滞留的迳流厚度z 取10mm ,洪峰传播的流量折减系数β取1、降水不均匀折减系数γ取1.0、小水库(湖泊)调节折减系数δ取1。
1、涵洞宽1.3m,高1.7m按满流计算,阻力系数按0.017,坡度按0.002计算得:最大通过流量2987.34 L/sQ=c ω√Ri 手册76页2、青岛暴雨强度公式P=5(年) q=12440/(t+33.2)3、洪水量计算,青岛气象科技中心观测数据21.3mm/h ,设计此数据为设计雨力S p ,汇水面积F =25.3ha 小于3km 2按水科院水文研究所经验公式:洪峰流量Q p =0.6S p F 计算得3.195m 3/s =3195L/s1、 河渠水力计算公式流量计算:Q=c ω√RiQ -雨水量(m 3/s )R -水力半径(m )i -河渠底坡 q(暴雨强度)5a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 Q-降雨量 T1 m T2 T T+33.2 182.4046920.65 25.3 2999.645161 15 2 10 35 68.2C -流速系数(谢才系数)ω-过水断面面积(m 2)桥过水断面宽10.2m,高0.65m按满流计算,阻力系数按0.017,坡度按0.002计算得:最大通过流量2987.34 L/s2、青岛暴雨强度公式P=5(年) q=12440/(t+33.2)3、洪水量计算,青岛气象科技中心观测数据21.3mm/h ,设计此数据为设计雨力S p ,汇水面积F =25.3ha 小于3km 2按水科院水文研究所经验公式:洪峰流量Q p =0.6S p F 计算得3.195m 3/s =3195L/sq(暴雨强度)5a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 Q-降雨量 T1 m T2 T T+33.2 182.4046920.65 25.3 2999.645161 15 2 10 35 68.2。
一、桥位二、设计流域面积F =46.7km 2主河沟长度L =14.6km 主河沟平均坡降I =1.54‰(一)根据小流域设计Q p =0.278(S p /τn -查《广西小桥涵最大一S 1%=100.00mm/h查《广西小桥涵设计暴丘陵区K =0.42α=0.419计算得汇流时间τ=K (L /I 0.5)α=1.18h查《广西小桥涵设计暴n =0.702计算得损失参数μ=0.45(S p /τ=50.14mm/h 代入公式得Q 1%=0.278(S p /τn -=504.8m 3/s(二)设计流量取值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取Q 1%=504.8m 3/s水文计算书河沟发源于水库,河沟总长约为14.6km。
本桥所跨河沟及河滩较宽,河水较深,沟岸无坍塌现象,流速较慢,常水位较深,水深1.4~1.8m,河中少许水草,两岸阶地表层以黏土为主,下伏细砂层~卵石层。
三、根据1.采用形态法试算 河段处洪水比降i=0.00154假设设计水,列表计算计》表5.4.1河槽糙率系数m c=40河滩糙率系数m t=25代入公式求得a.河槽形态断面平均流速v c=mch c2/3i1/2=4.10m/s 河槽形态断面流量Q c=A c v c=553.4m3/sb.左河滩形态断面平均流v tz=mth tz2/3i1/2=1.34m/s 左河滩形态断面流量Q tz=A tz v tz=24.3m3/sc.右河滩形态断面平均流v ty=mth ty2/3i1/2=1.08m/s 右河滩形态断面流量Q ty=A ty v ty=10.1m3/s故:全形态断面总流量Q=Q c+Q tz+Q ty=587.8m3/s 全形态断面平均流速v0=Q/(A c+A tz+=3.62m/s计算流量与设计流量误(587.8-580.0)/580.0= 1.34%2.采用曼宁公式拟合流假设设计水,列表计算设计流量误综上,取百年一遇设计102.20m,与调查历史洪水位101.50m基本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