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换血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39
换血标准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换血量:一般为婴儿血容量的2倍。
换血量(ml)=85×2×体重(Kg)。
2.血液选择:多选用三天以内的CPD或ACD抗凝浓缩红细胞,可以单独使用,或加入5%或25%白蛋白或新鲜血浆。
对于ABO新生儿溶血症,可选用O型浓缩红细胞加AB 型血浆。
对于Rh新生儿溶血症,则选用ABO血型与患儿相同或O型、而Rh血型同母亲相同的浓缩红细胞加AB型血浆。
当ABO系统HDN合并Rh系统HDN时,应选用不与该Rh抗体反应的O型红细胞加AB型血浆或白蛋白。
3.血液温度:所用血液应加温至室温。
4.交叉配合试验:为安全起见,换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合试验。
5.其他注意事项:若使用含枸椽酸钠的抗凝血,每注入100ml血,应静脉给10%葡萄糖酸钙1-2ml,但不能由换血管道注入。
血浆与细胞的比例应为1:2,以减少换血后的贫血。
6.适应症: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标准时均进行换血。
产前明确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出生时脐血胆红素大于76umol/L,血红蛋白低于110g/L,伴有水肿、肝脾大、心力衰竭。
凡有早期急性胆红素脑病症状者,不论
血清胆红素浓度是否达到换血指标,都应换血。
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可作为考虑换血的附加依据。
在准备换血的同时,先给患儿强蓝光照射4-6h,若总胆红素水平未下降,甚至持续上升,或对于免疫性溶血患儿在光疗后总胆红素下降幅度未达到34-50μmol/L,立即给予换血。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新生儿换血术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新生儿换血术是指在新生儿期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新生儿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或存在严重的贫血、黄疸等情况时,通过手术方式将患儿体内的血液更换为新鲜血液的一种治疗手段。
如下:一、新生儿换血术的适应症1. 严重的贫血,血红蛋白水平低于60g/L。
2. 严重的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342μmol/L。
3. 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等遗传性血液病。
4. 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手术治疗。
5. 严重的感染,需要通过换血来清除体内的毒素。
二、新生儿换血术的禁忌症1. 严重的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等。
2.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呼吸衰竭等。
3. 严重的感染,无法控制。
4. 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5. 对换血术使用的血液制品过敏。
三、新生儿换血术的术前准备1. 完善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血清胆红素、凝血功能等。
2. 影像学检查,如心脏超声、腹部B超等。
3. 术前谈话,向家长解释换血术的必要性、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4. 准备换血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包括血液制品、输血器、注射器、急救药品等。
四、新生儿换血术的术中处理1. 患儿取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
2. 建立静脉通道,确保输血顺利进行。
3. 按照预定的换血速率进行输血,一般每小时换血10-20ml/kg。
4.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5. 观察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溶血等。
6. 术中给予患儿充分的保暖,防止低体温。
五、新生儿换血术的术后处理1. 继续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如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
2. 监测血常规、血清胆红素、凝血功能等指标,了解换血效果。
3. 给予患儿适当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4. 观察患儿是否有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5. 家长教育,指导家长如何护理换血后的患儿,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预案背景新生儿换血术是一种紧急医疗手段,用于治疗新生儿严重黄疸、新生儿溶血症等疾病,以挽救患儿生命。
为提高新生儿换血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确保患儿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新生儿换血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手术风险。
2. 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防止并发症发生。
3. 提高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适用于新生儿严重黄疸、新生儿溶血症等需要换血治疗的患者。
四、应急预案流程1. 患儿入院评估(1)接诊医师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等。
(2)对疑似新生儿溶血症或严重黄疸的患儿,立即通知新生儿科值班医师。
2. 通知相关人员(1)新生儿科值班医师接到通知后,立即通知科主任。
(2)科主任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进行会诊。
3. 术前准备(1)备血:联系输血科,确保充足的血源。
(2)器械准备:备齐新生儿换血术所需的各种器械和药品。
(3)环境准备:确保手术室环境符合新生儿换血术要求。
4. 换血术操作(1)新生儿科医师与麻醉师共同进行换血术操作。
(2)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3)术中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等指标。
5. 术后观察与护理(1)术后立即将患儿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监测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做好换血术后的护理工作,包括伤口护理、营养支持等。
6. 病情评估与转归(1)术后3天内,每日评估患儿病情,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发生。
(2)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病情稳定后,转至普通病房。
五、应急处理措施1. 术前应急处理(1)迅速联系输血科,确保充足的血源。
(2)备齐新生儿换血术所需的各种器械和药品。
(3)通知麻醉师和新生儿科值班医师。
2. 术中应急处理(1)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2)术中出现并发症,如出血、过敏等,立即停止换血术,采取相应措施。
换血疗法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操作名称•4适应症•5禁忌症•6用品及准备•7换血指证•8血液选择•9换血途径•10换血量和速度•11方法及内容o11.1新生儿和婴幼儿o11.2成人患者o11.3换血时对血液的要求•12换血后处理•13换血后的护理•14注意事项1拼音huàn xuè liáo fǎ2英文参考exsanguination transfusionexsanguinotransfusionexanguinotransfusionexchange transfusion3操作名称换血疗法4适应症换血疗法是治疗早期新生儿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最迅速而有效的方法。
主要用于重症血型不合溶血病,也可用于严重败血症,DIC 和药物中毒等。
溶血病换血可及时移去抗体和已被致敏的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同时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
由于换血偶有血栓、空气栓塞、心力衰竭和心脏停搏等危险,并有继发感染可能,所以必须严格掌握指征。
自广泛应用光疗以来,除严重新生儿溶血病外,需要换血的病例已明显减少。
5禁忌症血型不符合者。
6用品及准备1.环境准备换血宜在手术室内或清洁环境中进行,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
2.人员配备常由5名医护人员参与。
手术者负责插管、换血、测静脉压、应急处理整个换血过程的操作和指导。
助手协助手术者消毒皮肤、准备器械、插管、固定导管、抽血注血、结扎脐带等操作。
观察记录者除记录手术中情况和出入血量外并观察患儿状态,随时向手术者报告并作急救措施。
手术护士负责准备器械和供应敷料、药物、冲洗器械、照料血瓶。
巡回护士负责更换血瓶、供应其他药物、器械接送标本等工作。
3.药物准备500ml生理盐水3瓶、肝素1支、10%葡萄糖酸酸酸钙2支、硫酸鱼精蛋白1支、急救备用药品。
4.器械准备大字型五通或三通开关2个、20ml注射器4个、塑料导管2根、长针头4个、盛器3个(盛放盐水、废血、肝素盐水)、探针2个、钢尺一个(测量静脉压用)、直血管钳2个、静脉切开包1个、10ml、5ml、2ml注射器3~5个、滤血器2个、标本试管10个。
新生儿换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新生儿换血术是在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症、严重败血症、红细胞增多症、药物过量急性中毒、DIC、血友症等疾病中应用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然而,换血术也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如感染、空气栓塞、血栓栓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钙、低血糖等。
为了确保换血术的成功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流程。
一、换血术前的准备1.1 认真鉴定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
1.2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避免输血反应。
1.3 血库的血存储不得超过21天,不要加温,保证血液质量。
1.4 为了预防输血反应,在输血的前15min内速度要慢,每分钟约20~30滴,如无输血反应,可按医嘱进行输血。
1.5 患者在输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反应,是否有烦躁不安、腰痛等症状。
二、换血术中的并发症及处理2.1 感染: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2 空气栓塞: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发绀、胸痛等症状,一旦发生空气栓塞,立即停止输血,给予吸氧,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2.3 血栓栓塞: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四肢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改变等症状,一旦发生血栓栓塞,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凝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2.4 心律失常:密切观察患者心电监护,一旦发生心律失常,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相应的心律失常处理。
2.5 心力衰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咳嗽、乏力等症状,一旦发生心力衰竭,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相应的抗心力衰竭治疗。
2.6 低血钙、低血糖: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一旦发生低血钙、低血糖,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相应的钙剂、葡萄糖治疗。
三、换血术后的护理3.1 继续光疗或输注白蛋白,以降低胆红素水平。
3.2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SpO2、尿量,每小时测血压一次共四次并记录,注意有无出血倾向、水肿、惊厥、低血钙、低血糖的发生。
3.3 观察动脉穿刺处有无出血、渗血及肿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新生儿换血中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摘要】新生儿换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在进行这一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常见的护理问题。
其中包括新生儿换血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和护理措施。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必须严格遵守预防措施,确保换血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新生儿换血的护理工作中,护士们需要充分了解可能发生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处理。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新生儿换血的护理工作,并对如何进行护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实践中,护理人员要时刻牢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新生儿换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新生儿换血简介、新生儿换血中常见护理问题、新生儿换血后的并发症、新生儿换血的注意事项、新生儿换血后的护理措施、新生儿换血的预防措施、新生儿换血的护理工作总结1. 引言1.1 新生儿换血简介新生儿换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指的是将新生儿体内异常血或异常红细胞置换为正常的供体血或红细胞。
新生儿换血通常用于治疗新生儿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如溶血性疾病、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换血可以有效地帮助新生儿恢复正常的血液环境,缓解症状,提高生存率。
新生儿换血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细致的操作,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新生儿的安全。
在进行新生儿换血前,护士需要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查清血型、准备好适当的供血品、定位好输血线路等。
在换血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随时注意新生儿的各种反应和并发症。
新生儿换血后,护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包括合理安排新生儿的饮食、睡眠、情绪等,以促进新生儿尽快康复。
新生儿换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护理工作必须得到重视和严格执行,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康复。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新生儿换血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新生儿换血中常见护理问题1. 换血过程中的穿刺和插管问题:在新生儿换血过程中,需要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这一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和细致。
新生儿换血的护理要点一、定义换血疗法(exchangetransfusion)是通过来自1名或多名供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浆,替换受血者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红细胞和血浆,以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继续溶血,降低未结合胆红素,使之降低到安全水平,防止核黄疸发生。
二、换血目的1降低未结合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2.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溶血并纠正贫血。
三、换血步骤(一)换血前准备1.环境准备换血宜在手术室内或清洁环境中进行,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1。
2.药物准备提前双人核对血浆或红细胞悬液、生理盐水、肝素盐水、急救备用药品等。
3.器械准备脐静脉插管、三通开关、注射器、容器(盛放废血)、静脉切开包、标本试管等。
4.患儿体位及术前处理将患儿放置在远红外保暖床上,取仰卧位,暴露手术部位,将四肢用夹板棉垫绷带固定,换血采用脐静脉。
患儿术前停喂奶1次,防止呕吐,肌注苯巴比妥IOmg∕kg 使其保持安静。
准备心电监护仪,以便手术中进行监测。
5.换血开始前将注射器、导管等放入肝素生理盐水内(200m1生理盐水加肝素6~8mg)湿润,三通开关接好备用;若用库血时,将血瓶置于室温下复温,保持在27~37。
C之间,血袋外加温时,水温不能超过37(,防止溶血。
(二)换血步骤1.先以每分钟IOm1速度抽血,再以同样速度注入等量血液,如此交替进行。
2.换血过程中监测心率和呼吸,每30分钟测血压1次。
3.在换血过程中,若推注遇较大阻力,可用少量含肝素的生理盐水注入。
4.准确记录每次抽出和注入的血量、时间、心率、血压、用药、换血故障等。
每15分钟记录呼吸,心率1次。
5.换血开始和结束时各采血1次,分别测定血清胆红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钙、血糖、以了解换血效果及预防低血糖。
必要时测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浆总蛋白及电解质。
(S)换血量和速度换血量为新生儿全部血容量的2倍,新生儿血容量通常为80-90m1∕kg,因此,换血量为160~180m1∕kg.双倍血容量换血可换出85%~90%的致敏红细胞,降低循环血中50%~60%的胆红素和抗体。
一、目的为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换血术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儿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进行换血术的应急处理。
三、组织机构1. 应急领导小组:由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应急小组:由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护士长、输血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
四、应急流程1. 发现病情(1)新生儿出现严重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等症状,怀疑需要换血治疗。
(2)新生儿出现胆红素脑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需要紧急换血治疗。
2. 评估病情(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生对患儿进行详细检查,评估病情。
(2)输血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实验室检查。
3. 报告(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生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患儿病情。
(2)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换血治疗。
4. 准备(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准备,包括禁食、静脉通道建立等。
(2)输血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进行血液准备,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液洗涤等。
5. 换血治疗(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生对患者进行换血治疗,包括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中心静脉置管换血术等。
(2)医护人员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血清胆红素、血常规等指标。
6. 治疗后观察(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包括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2)输血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实验室检查。
7. 转归(1)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继续治疗或出院。
(2)应急领导小组对本次应急事件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五、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 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 加强与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及治疗措施。
4. 严格执行血液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安全。
5.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六、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负责解释。
新生儿换血中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摘要】新生儿换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和血液凝固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感染,需要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对于血液凝固问题,可以采取及时处理的方法来防止发生并发症。
营养补充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新生儿更好地恢复健康。
监测关键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加强护理培训,定期评估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新生儿换血中的常见护理问题,确保新生儿的健康。
【关键词】新生儿、换血、护理问题、并发症、感染预防、血液凝固、营养补充、监测指标、护理培训、评估、调整方案1. 引言1.1 新生儿换血中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新生儿换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一些严重的血液疾病或者遗传性疾病。
在新生儿换血的过程中,护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需要特别细心的护理。
本文将针对新生儿换血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在新生儿换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输血反应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手术操作的环境清洁,并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变化。
感染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更换输液管路,保持输血器具的清洁和无菌,定期监测新生儿的体温和血液检查指标,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并积极治疗。
血液凝固问题是换血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指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持血液的适当凝固。
营养补充策略也是新生儿换血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及时给予营养支持,确保新生儿身体的恢复和发育。
监测关键指标是新生儿换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新生儿换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加强护理培训、定期评估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是确保新生儿换血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新生儿换血术应急预案及流程一、背景和目的新生儿换血术是一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能够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然而,换血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和流程,以确保换血术的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应急预案1. 术前准备在新生儿换血术前,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包括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换血指征,与家属进行详细沟通,解释换血术的风险和好处,并获得家属的同意。
同时,需要准备好换血所需的器材和血液,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性。
2. 术中监测在新生儿换血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理参数,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同时,需要定时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以确保换血效果。
此外,还需要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 术后护理新生儿换血术后,需要对患儿进行严密的护理和观察。
首先,需要保持患儿的温暖和舒适,维持体温稳定。
其次,需要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血清胆红素水平、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此外,还需要对患儿进行营养支持和感染预防,以促进患儿的康复。
三、处理流程1. 术前评估在新生儿换血术前,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评估内容包括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换血指征、出血风险等。
此外,还需要与家属进行详细沟通,解释换血术的风险和好处,并获得家属的同意。
2. 术前准备在新生儿换血术前,需要准备好换血所需的器材和血液。
包括血液采集袋、输血器、换血泵、血压监测仪等。
同时,需要对血液进行质量和安全性检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3. 术中操作在新生儿换血术中,需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首先,需要建立静脉通路,将血液输送到患儿体内。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理参数,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其次,需要定时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以确保换血效果。
在换血过程中,需要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换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姓名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您的小孩目前诊断:---------------------------------------------------------------------------------现患儿胆红素水平高,发生胆红素脑病风险大。
若发生胆红素脑病可能会留下脑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肢体运动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语言发育障碍等症状。
现患儿已有换血治疗指针,建议行换血治疗。
一、换血优点1、及时换出血清中的胆红素、血型抗原抗体,降低胆红素水平,减轻溶血2、及时换出循环中的病原菌、毒素3、纠正内环境紊乱4、纠正贫血二、换血前、换血过程及换血后可能发生的问题1、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心力衰竭、休克2、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4、换血本身不能逆转已有的胆红素脑病损害、心肌损害、肝肾损害及胆汁淤积等5、如黄疸严重,可能再次换血6、不可避免或预料的窗口期血缘感染性疾病7、为确保医疗安全,换血前需作新生儿溶血检查、凝血四项、肝肾功、输血前全套(HIV、乙肝、梅毒、丙肝)等检查。
换血后需复查胆红素、电解质、血糖、肝肾功。
医疗费用比较高8、感染肝炎、梅毒、HIV、疟疾、感染等三、患儿家属意见及签字1、以上情况医生已向我们详细介绍,我们对以上情况表示知情并理解,愿意承担医疗风险,同意并签字授权医生实施以上操作。
家长签字:关系日期:谈话医生:日期:2、以上情况医生已向我们详细介绍,我们对以上情况表示知情并理解,不愿意承担医疗风险,不同意进行以上操作。
家长签字:关系日期:谈话医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