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6单元:数学思考人教版(共34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878.00 KB
- 文档页数:34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完整人教版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这一章节中,深入学习探讨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数整除特征、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应用,以及利用图形对称、平移和旋转等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数整除特征,能灵活运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掌握图形对称、平移和旋转等性质,并能应用于实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数整除特征、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应用;图形对称、平移和旋转等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例题讲解:(2)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数整除特征2.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 图形对称、平移和旋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100以内2、3、5倍数。
(2)求12和18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 答案:(1)略(2)最大公因数:6,最小公倍数:36(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思考人教版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思考》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比例问题、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以及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进行分数乘除运算。
2. 学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比例问题,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
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以及复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除、比例问题和几何图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则,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3. 讲解比例知识,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
4. 讲解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通过图形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过程。
5. 随堂练习:设计分数乘除、比例问题和几何图形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6. 答疑解惑: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2. 比例问题的生活实例。
3. 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分数乘除法:3/4 ÷ 2/5,5/6 × 4/9。
(2)解决比例问题:已知甲、乙两数的比是3:5,甲数是12,求乙数。
(3)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cm、4cm、3cm,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2. 答案:(1)3/4 ÷ 2/5 = 15/8,5/6 × 4/9 = 10/27。
(2)乙数= 12 × 5/3 = 20。
(3)表面积= 2(6×4 + 6×3 + 4×3) = 108cm²,体积 =6×4×3 = 72cm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