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 七 章 土壤水气热状况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43
土壤水气热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壤、水、气、热是地球上四个最基本的物质。
而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极为密切的。
在生态学中,土壤水气热的交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命的根基。
土壤是由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组成的。
土壤中的无机物质包括矿物质和土壤颗粒,而有机物质则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和生物体等。
这些物质的存在和相互作用决定了土壤的性质和质量。
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含量也对土壤的性质和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土壤中的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不足时,植物的生长会受到限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水是生态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水可以滋润大地,调节气温,维持生态平衡。
水的循环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
在生态系统中,水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蒸发、降水和地下水循环。
在这些过程中,水分子与空气分子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空气中的水分子在水的循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水分子与空气分子的相互作用对于水分子的蒸发和降水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体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气中,氧气、氢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了大气层。
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影响。
气体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土壤和水的性质和功能。
热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能量形式,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热的传递和转移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热的传递和转移的过程中,热与空气、水和土壤分子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热的传递和转移对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土壤和水的性质和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热的传递和转移的过程中,热会影响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含量,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土壤、水、气、热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这些物质的存在和相互作用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调解土壤水、气、热的措施
调解土壤水气热的措施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
1. 排水:合理排除过剩的土壤水分,预防土壤积水。
可以采取开挖
排水沟、修建排水管道等措施。
2. 保持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水分和气体的
交换。
可以进行定期翻耕、增加有机质、施加适量的施肥等。
3. 种植适合环境的作物:选择适应土壤水气热条件的作物进行种植,避免种植不适应的作物导致土壤水分不均衡。
4. 覆盖保护:通过覆盖保护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温度波动。
可以使用覆膜、覆盖物、秸秆等材料进行保护。
5. 调节灌溉管理: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时期,合理安排灌
溉时间和水量,避免过量浇水或不足浇水。
6. 构建防风护坡:对于易发生风蚀的区域,可以构建防风护坡,减
少土壤中的风蚀和水分蒸发。
7. 合理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8. 定期监测和评估:定期对土壤水气热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措施,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调解土壤水气热需要从排水、土壤结构、作物选择、覆盖保护、灌溉管理、防风护坡、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定期监测和评估等多方面入手,综合应用不同措施,才能有效改善土壤水、气、热状况。
第六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主要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土壤肥力要素水、气、热之间的关系。
由于土壤水分的重要作用,因此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土壤水的形态学观点和能量学观点。
在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并能系统地处理土壤水、气、热三者的相互关系和调节措施。
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水的类型第二节: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第三节:土壤水分能量的分析第四节:土壤水分的管理与调节第五节:土壤空气和热量第六节:土壤水、气、热的相互关系第一节土壤水的类型土壤学中的土壤水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在105℃条件下能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水分。
土壤中液态水数量最多,对植物的生长关系最为密切。
液态水类型的划分是根据水分受力的不同来划分的,这是水分研究的形态学观点。
这一观点在农业、水利、气象等学科和生产中广泛应用。
一、吸湿水土壤颗粒从空气中吸收的汽态水分子。
从室外取土,放在室内风干若干时间后,表面上看似乎干燥了,但把土壤放在烘箱中烘烤,土壤重量会减轻;再放置到常温常压下,土壤重量又会增加,这表明土壤吸收了空气中的水汽分子。
土壤的吸湿性是由土粒表面的分子引力作用所引起的,一般来说,土壤中吸湿水的多少,取决于土壤颗粒表面积大小和空气相对湿度。
由于这种作用的力非常大,最大可达一万个大气压,所以植物不能利用此水,称之为紧束缚水。
二、膜状水土粒吸足了吸湿水后,还有剩余的吸引力,可吸引一部分液态水成水膜状附着在土粒表面,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
重力不能使膜状水移动,但其自身可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较薄处移动,植物可以利用此水。
但由于这种水的移动非常缓慢(0.2—0.4mm/d),不能及时供给植物生长需要,植物可利用的数量很少。
当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往往还有相当多的膜状水。
三、毛管水当把一个很细的管子(毛细管)插入水中后,水分可以上升的较高于水平面,并保持在毛细管中。
毛管水:由于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液态水。
毛管水可以有毛管力小的方向移向毛管力大的方向,毛管力的大小可用Laplace公式计算:P = 2T/r式中的P为毛管力,T为水的表面张力,r为毛管半径。
简述土壤水气热的关系
水、肥、气、热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它们各自对植物生育起着特定的作用,是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的。
但是,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由于植物对各个肥力因素需要的程度,以及这些因素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不同,可能是某一个因素起主要作用。
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彼此并非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XX的。
其中某一因素的变化,都将引起其他因素的相应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受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性质的制约。
了解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据以确定适当的栽培措施,有助于协调并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措施:
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土壤肥力。
2、合理灌排,控制水分,调节气、热状况。
3、精耕细作、蓄水保墒、通气调温。
4、改善土壤结构及土体结构,调节土壤水、气、热状况。
5、覆盖栽培,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
6、保墒剂和保湿剂的应用。
土壤的水气热一、学习指导(一)本章教学要求1、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
2、了解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和表示方式,重点掌握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其有效性。
3、了解土壤水分运动的特点。
4、掌握我国农业水资源状况,重点掌握旱作农业的水分管理特点。
5、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及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6、了解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因素。
(二)本章重点、难点内容1、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土壤水分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土壤颗粒具有很大表面积,在其表面可牢固地吸附一层或数层水分子,这部分水称为吸湿水,其含量称为土壤吸湿量。
当大气相对湿度达到100%时,吸湿量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吸湿量或称为吸湿系数。
当土壤颗粒吸附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即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壤颗粒仍然可以吸附水分,并形成一层水膜,这种水称为膜状水,膜状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毛管孔隙,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就是毛管水。
根据地下水与毛管水是否连接,可将毛管水分为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两种。
毛管悬着水是指没有与地下水连通时,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其最大值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毛管上升水是指由于地下水借毛管引力的作用,从下向上移动,并保持在毛管中,其最大值称为毛管持水量。
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如果继续供水,土壤中所有大小孔隙都将充满水,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饱和含水量,超出田间持水量的水就是重力水。
2、土壤水吸力进入土壤的水分是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保持在土壤中的,这种力量包括土壤各种物质与水分的结合力、土壤颗粒对水分的吸附固持力、毛管对水的固持力、土壤颗粒的机械阻力等等,所有这些力统称为土壤水吸力。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指将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作图所得到的曲线,每种土壤都有其自己的水分特征曲线。
3、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和表示方法自然条件下土壤保持的水分称为土壤含水量,俗称墒。
简述土壤水气热的关系
土壤水气热是具有特定关系的三个物质,它们与土壤的健康及人类生态的平衡有关。
按照土壤的复杂性,它们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水-气-热的运动,它们与土壤结构及矿物组分有紧密的联系。
土壤水气热之间彼此相互作用,并影响土壤的水化学特性、温度特性、有机质含量等。
首先,土壤水、气和热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的。
土壤水分有润湿和干燥两种状态,土壤湿润时,吸附水分分布均匀,水分易于通过土壤,渗透率高,水分利用率较高,气体易挥发蒸发。
当土壤湿润时,气体的含量会减少,并会影响土壤的热特性,从而影响土壤的酸碱度。
另外,当土壤水分过低时,土壤气体的含量会增加,并会影响土壤温度特性,从而影响土壤的有机质积累。
其次,土壤水气热还受到土壤结构、矿物组分的影响。
土壤结构会影响土壤水分的分布和渗透性,从而影响土壤水的利用率,以及土壤气体的扩散、蒸发和温度特性。
土壤矿物组分也会影响土壤水分的分布和渗透性,并影响土壤的有机质积累。
此外,土壤水气热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外界因素如气温、降雨量、日照强度等,都会影响土壤温度、湿度、pH值等。
由于气温高会增加蒸腾,因而影响土壤水分的分布和渗透性;降雨会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积累;而日照强度会影响土壤气体的含量及水分的分布和渗透性。
总之,土壤水气热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它们与土壤的健康
及人类生态的平衡有紧密的联系。
要维护土壤的健康,除了要注重土壤结构、矿物组分的调控外,还要加强土壤水气热的管理,保持它们之间的均衡,同时尤其要重视外界的影响,妥善应对气温、降雨量、日照强度等变化,以保证土壤能尽可能地发挥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