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西岭锡矿区凤地山矿段地质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广东省连州市岭脚锡钨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本文从岭脚锡钨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入手,总结其矿体特征、矿脉生成顺序、矿化富集特点等,并进行了矿床成因分析,提出成矿模式。
【关键词】岭脚锡钨矿区矿体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分析成矿模式1 区域地质概况区域上处于连山后加里东隆起北东缘,连县上古生代坳陷北部,东西向西山岩体东南部。
区域地层寒武系分布广,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主要岩性为变质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细粒长石石英杂砂岩、板岩、变质粉砂岩等,是本区钨、锡主要赋存层位,也是南岭地区钨、锡重要赋存层位。
泥盆—石炭系广泛分布,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建造,其中中泥盆统含炭质硅质灰岩是区内多金属矿主要含矿层位(如连县小带中型铅锌银矿产于该层位)。
二叠系与三叠系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建造,是本区煤的主要赋存层位。
白垩纪为一套复陆屑红色碎屑岩建造,分布在中生代盆地中。
区域上大面积分布的西山岩体(九凝山复式岩体东部),岩性为花岗斑岩,形成于燕山三期(γ52(3))。
此外区内岩脉较发育,主要有花岗斑岩脉,花岗岩脉及闪长岩脉等。
据重力异常推测,西山岩体与地层接触界面向南倾伏。
区域构造为北东向郴县—怀集断褶带、英德弧形构造前弧西翼(北西向)、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在本区交汇,构造相当复杂,北东、东西、南北及北西向构造均发育。
北西向构造有大雾山复背斜及该方向断裂;北西向断裂规模大,具多期次活动特点;北东向大断裂控制中生代盆地分布;南北向构造以连州断褶带规模最大;东西向构造以西山构造岩浆岩带规模大。
2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地层属寒武系高滩组(∈g),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根据岩性组合由老至新可划分为六个岩性段,总体呈粗—细(碎屑岩)三个旋廻的韵律性变化。
地层呈北西走向,总体倾向南西,倾角中等-陡,总体呈一单斜构造,但局部发育小规模的背斜和向斜。
矿区北西面4km为西山花岗斑岩体,区域物探资料推测矿区内有隐伏岩体存在。
矿区发育有石英斑岩脉和细粒花岗岩脉。
广东省海丰县大道山锡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矿床产出于花岗岩体与侏罗系下统金鸡群变质砂岩、绢云母片岩的接触带中,矿化体呈浸染状、细脉状、脉状,主要矿化体矿石中有电气石、黄玉等矿物,矿化体矿石以锡矿为主伴有黑钨矿、毒砂、黄铁矿及辉钼矿等礦物,围岩蚀变以云英岩化为主,矿床成因类型为气成-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标签:花岗岩体云英岩化充填交代大道山锡矿位于广东省海丰县境内,周围发育有长埔锡矿点、银瓶山锡矿点、牛头山锡矿点、洛坑锡矿点等。
地理坐标:东经115°11′00″,北纬22°58′00″。
矿区民窿较多,一般开采深度几米至数十米,开采不系统、不连续,上个世纪50年代生产人数一般为数十人,民工开采以1960年最盛,人数达数百人,年采金属锡26吨。
1961年勘查工作结束后交由地方开采,经多年开采后浅部矿产已基本开采完。
花岗岩体接触内外带近缘形成锡矿—石英脉或云英岩型锡矿,离花岗岩体较远者则常见硫化物型锡矿。
海丰银瓶山锡矿在粤东也很著名,产于接触外带,硫化物型,海丰纸寮山锡矿、晋宁鸡笼山锡矿等,为接触边缘内带锡矿,海丰大道山锡矿为接触边缘外带锡矿[1]。
无论是岩体内,还是接触带,不同矿床类型的分布存在内在联系,均属于与岩体侵位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系列,只是因剥蚀与保存条件不同而以不同类型出现[2]。
1矿区地质构造背景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群地层,分第一亚群和第二亚群。
侏罗系下统金鸡群第一亚群(J1jna)地层走向总体呈北东向,倾向北西或南东,因处于区域动力热力变质带中,多成为变质砂岩。
侏罗系下统金鸡群第二亚群(J1jnb)粉砂质泥岩、泥质页岩、砂岩夹煤层。
第一亚群变质砂岩具有良好的结构构造和力学性质,有利于裂隙的发育和矿液的充填,因此第一亚群内的变质砂岩成为锡矿的主要赋存层位。
1.2岩浆岩及含矿性区内岩浆岩发育,岩浆活动分两个期次:燕山三期和燕山五期。
燕山三期(γ52(3))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呈岩钟状,见于矿区北西部的纸寮山一带,并出露矿区外,面积约15平方公里(矿区内面积约1.8平方公里),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黑云母,中—粗粒花岗结构。
湖南某锡矿风流山矿段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刘渊玮,熊善政,刘立明(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8队,湖南 郴州 423000)摘 要:锡矿在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域中有着很高的用途,在我国的湖南地区含有丰富的锡矿资源。
本文通过对湖南某锡矿风流山矿段的成矿规律以及找矿远景进行分析,揭示了湖南某地区锡矿的特征、类型以及找矿的标志和前景,这对我国的寻矿方面科技发展的技术和创意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锡矿;成矿规律;找矿前景;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6)19-0083-2A tin mine in Hunan Merry Hill section of Mineralization and ProspectingLIU Yuan-wei,XIONG Shan-zheng,LIU Li-ming(408 teams of Hunan Province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Chenzhou 4230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use of tin is very high in our country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ich tin resources in Hunan areas in china.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Hunan tin ore section of mountain air and prospecting analysis,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n, a region of Hunan as well as the type of ore prospecting indicators and prospects, which i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mining technology and creativity ha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Keywords: tin deposit;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prospecting;湖南地处中国的内陆地区,山地丘陵密布,地形地貌复杂,该地区在复杂的地形地貌中却存在着丰富的锡矿资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对广东海丰倒把山锡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的初步认识余庆亮,李表鹏,朱沛云,周荣德(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 九三一队,广东 汕头 515041)摘 要:广东海丰倒把山地区位于广东莲花山整装勘查区南西部,银瓶山矿田中部。
经调查发现6条锡铅锌矿化体,矿体均呈脉状赋存于斑岩脉岩外接触带上三叠统云母石英片岩的裂隙中,走向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控制,推断矿床成因属于受动力变质改造与“斑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为粤东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指示性意义。
关键词:广东海丰倒把山;银瓶山;锡;粤东中图分类号:P61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8-0096-3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of the Gaobaoshan tin deposit, Haifeng, Guangdong ProvinceYU Qing-liang, LI Biao-peng, ZHU Pei-yun, ZHOU Rong-de(team 931, Guangdong Nonferrous Metals Geological Bureau, Shantou 515041,China)Abstract: The daobashan area of Haifeng, Guangdong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and west of Lianhuashan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and the middle of yinpingshan ore field. It is found that six Tin Lead Zinc mineralized bodies are vein like in the fractures of mica quartz schist in the upper Triassic of the contact zone outside the porphyry vein, and the strike is controlled by the NE trending ductile shear zone.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belongs to the post magmatic hydrothermal filling metasomatic type related to the "porphyry" by dynamic metamorphism, which provides an indication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e east of Guangdong Province.Keywords: Daoba mountain, Haifeng, Guangdong; Yinping mountain; Xi; East Guangdong广东省海丰县倒把山锡矿区位于广东莲花山整装勘查区南西部,银瓶山矿田中部。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广东岭脚锡钨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吴 亮,王 驹(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广东 韶关 514030)摘 要:岭脚锡钨矿位于广东省连州市瑶安瑶族乡,最早发现于1967年,矿区面积4.08km2。
矿石的工业类型主要为石英黑钨矿矿石、石英锡石矿石和石英黑钨矿锡石矿石等,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带)型。
经多年勘查估算出该矿为中型矿,矿体平均品位Sn2.32%,WO32.20%。
主要由17条矿体组成,集中分布在海拔标高+258m~-268m(地表以下)之间。
本文经对矿区地质和矿体地质特征分析,总结岭脚锡钨矿理想成矿模式。
关键词:岭脚钨锡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中图分类号:P618.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9-008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model of Lingjiao Sn-W deposit, Guangdong ProvinceWU Liang, WANG Ju(The Third Geological Brigade of Geological Bureau of Guangdong Province,Shaoguan 514030,China)Abstract: Lingjiao tin tungsten deposit is located in Yao'an Yao nationality township, Lian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It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1967 with an area of 4.08km2. The industrial types of the ores are mainly quartz wolframite ore, quartz cassiterite ore and quartz wolframite cassiterite ore. The deposit type is quartz vein (belt) type. After years of exploration,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mine is a medium-sized mine with an average grade of sn2.32% and WO32.20%. 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17 ore bodies, which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elevation of + 258m to - 268m (below the surfa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deal metallogenic model of Lingjiao tin tungsten deposit by analyzing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ng area and ore body.Keywords: Lingjiao tungsten tin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model岭脚锡钨矿处于北东向郴县-怀集断褶带与北西向瑶安复背斜交汇地带,西山岩体南部,与中生代清水及临武盆地相毗邻,成矿地质条件较好。
广东惠来西岭矿区凤地山矿段锡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简述[摘要]广东惠来西岭矿区凤地山矿段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床成因简述,提出了构造,围岩蚀变、矿床类型等找矿标志。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西岭矿区广东省惠来西岭矿区凤地山矿段,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北东向陂洋——普宁断裂带南东侧。
北西向胡杓岭断裂带——硅化绢云母化带上。
1矿区地层西岭矿区凤地山矿段出露的主要地层有下侏罗系金鸡组和上侏罗系高基坪群。
其次为第四系全新统。
(1)下侏罗系金鸡组:根据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大体上分a、b两个亚组①a 亚组(J1ja)分布于矿段的中部呈北西~南东向延伸,主要岩性为轻度变质粉砂岩,下部夹薄层炭质页岩,上部夹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其上部或者与b亚组呈整合接触,或者与上侏罗系高基坪群火山岩呈不整合接触。
②b亚组(J1jb)分布于矿区的东北部,呈北西~南东向延伸,主要为轻度变质粉砂岩与叶岩互层,上部夹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其上与上侏罗系高基坪群火山岩呈不整合接触。
(2)上侏罗系高基坪群;根据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大体上将分a、b两亚群。
①a亚群(J3gja)分布于矿区西南部大片地区,总体上呈北西~南东向延伸,主要岩性为流纹质含砾凝灰熔岩,其下与下侏罗系金鸡组地层不整合接触,接触面常见0.5m左右的褐铁矿。
推测是沉积间断的标志。
②b亚群(J3gjb)分布于矿区的东北边缘,主要岩性为含砾晶屑凝灰岩,其下与闪长玢岩呈侵入接触。
由此初步推测本区上侏罗系高基坪群火山的早期喷发形式是以喷溢为主爆发为次,堆积的方式是以火山涌流堆积为主。
晚期的喷发形式是以爆发为主,堆积的方式是火山碎屑流堆积。
(3)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猫山坑等冲沟局部地形变缓地段中的沟谷及其两侧,主要为冲洪积的含砾石、转石的砂土,局部为以往矿山采、选过程遗留的废石或泥砂。
2矿区构造2.1褶皱构造根据燕山期地壳运动形成的沉积间断,本区褶皱构造可以分为上、下两构造层。
广东省紫金县凤安镇锡多金属矿五角楼区段找矿前景浅析基于鸡笼山老矿山外围找矿前景勘查,发现五角楼区段档耙岭老采场有一含金硅化褐铁矿化破碎带。
经拣块样化学分析、刻槽取样分析、化探异常分析,均证实有一定金矿化存在。
在档耙岭至五显排一带含金硅化褐铁矿化破碎带,地表褐铁矿化破碎带延长近1km,宽约5-10m不等,标签:含金硅化褐铁矿化破碎带找矿前景构造角砾岩1引言本区处于南北向汤坑断裂地段,利山——宝山嶂东西构造带与紫金——博罗北东向断裂带交接复合部位的南东侧,属武夷成矿带的南西端,是广东省主要的成矿带之一[1]。
区内主要为侏罗系下统蓝塘群地层,自下而上为银瓶山组、上龙水组、长埔组、吉水门组、青坑村组,其次为下三叠系艮口群地层。
在该区段经拣块样化学分析、刻槽取样分析,均证实有一定金矿化存在。
在档耙岭至五显排一带含金硅化褐铁矿化破碎带,2矿区地质概况2.1地层本区段主要出露的岩层有下石炭到上泥盆统的帽子峰组(D3C1m),上三叠的艮口群(T3G),上三叠到下侏罗统的蓝塘群銀瓶山组(T3J1y)、上龙水组(J1s1),第四系(Q)[1]。
含金硅化褐铁矿化破碎带为为艮口群地层,位于本区段的西部,本群不分组,主要为泥岩和页岩为主、夹粉砂岩、砂岩,局部夹大理岩透镜体。
与上覆地层银瓶山组整合接触。
2.2构造汤坑断裂:2.3化探异常化探异常分析结果显示金矿化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与构造破碎带具有一定关系。
3矿区矿产评述槽探工程连续刻槽取样,都反映Au、Ag有一定的矿化,综合上述结果,五角楼含Au破碎带,岩矿鉴定已发现自然金,刻槽取样分析Au只有0.1g/t左右,反映破碎带Au有一定程度富集,但采场两次取样分析Au品位差别太大,说明Au的分布极不均匀。
化探异常浓集带特征与破碎带吻合很好,反映浓集带异常元素来源于破碎带。
因此五角楼含Au破碎带具有一定的找Au矿远景。
4矿区找矿方向五角楼区段开展化探土壤测量,都圈出了档耙岭构造破碎带浓集带。
天堂山锡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找矿前景评述分析了广东省龙川县麻布岗天堂山矿区的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探讨了该矿区锡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前景。
标签:麻布岗天堂山锡矿成矿规律广东省龙川县麻布岗天堂山矿区位于龙川县城11°方向直距约65km处,隶属于龙川县麻布岗镇管辖。
2012年~2014年,我队在该矿区开展了勘探工作,下面就本次勘探工作的一些成果,对该矿区锡矿的成地质条件进行简要的分析。
1区域地质成矿背景矿区位于九连山隆起的东部,河源深断裂带的北西侧与贵东大东山-浰源-罗浮东西向深断裂带交汇处附近,中生代大长沙火山岩盆地靠中南部边缘,上别破火山构造中部与水打银嶂火山穹窿南东侧。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该矿区露出地层的主要是侏罗系岩层,根据其具体的表现特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岩性段,主要位于勘测区域的北西部分,呈灰色,风化以后的岩石主要呈淡黄色,由斑晶、基质以及晶屑组成;第二岩性段主要位于勘测区域的中部,呈深灰色,部分带有浅灰色,风化后的岩石主要呈紫红色,由斑晶和基质组成;第三岩性段,主要位于勘测区域的东部,主要呈灰色,由斑晶、基质以及晶屑组成。
2.2构造矿区成矿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褶皱和断裂[1]。
褶皱位于侏罗统火山岩盆地西北部,地层总体走向近南北,倾向90-102°,倾角38°左右,总体呈一单斜构造。
矿区中断裂发育而成的矿体则主要位于北东方向,另外还有少部分北西方向以及近东西向。
其中,北东方向的断裂位于矿区东部,是一组几乎完全平行的断裂,属压扭性,沿断裂发育出了压碎花岗岩、糜棱岩以及硅化构造岩。
北西方向的断裂也是大致平行的一组断裂,属张性,沿断裂发育出了石英脉、中基性脉以及酸性岩脉。
近东西向的断裂主要位于矿区的北部,属压性,由燕山运动而成,倾角相对较陡[3]。
2.3岩浆岩矿区岩浆岩不发育,仅于中部偏西和南东部出露花岗斑岩脉[2]。
2.4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内的矿产主要有锡、铜、钨、铅、锌等,为次火山岩型多金属矿。
广东省惠来县西岭锡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
岳亮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12(024)008
【摘要】广东惠来西岭锡矿区已经发现了凤地山矿段锡矿床和扫帚地矿段硫与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矿床产于上侏罗统兜岭群呈超覆式喷发的含砾凝灰岩内,受北西向和东西向断裂带控制.主要蚀变类型为绢云母化,局部发育硅化、碳酸盐化及黄铁矿化,金属矿物以锡石、黄铁矿、闪锌矿、磁黄铁矿为主.矿床地质特征与热液充填交代硫化物矿床类似.结合西玲锡矿的成矿特征,提出区内锡矿找矿方向.
【总页数】5页(P168-171,176)
【作者】岳亮
【作者单位】安徽省三二一地质队,安徽铜陵2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广西德保钦甲铜锡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
2.广东省惠来县锡多金属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r——以西岭外围锡多金属矿为例
3.广东省惠来县青坑锡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4.广东省陆河县江西坑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5.广东省惠来县青南径矿区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浮市九曲岭锡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探讨[摘要]云浮市九曲岭锡矿是一个目前正在开采的中型矿床,处于四会-吴川断褶束中的大绀山旋转构造的南西端,北东向灯心垌断裂与东西向塘犁断裂的复合交汇区,属裂隙充填交代脉状矿床。
本文主要介绍了九曲岭锡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探讨了成矿地质条件,认为本区矿床是受构造控制非常明显的高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关键字]锡矿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九曲岭矿区位于粤西华夏系构造带的四会—吴川断褶束中的大绀山旋卷构造区内带,区内断裂发育,以北东向为主,东西向次之。
区内有色金属矿产丰富,以锡、钨为主,兼有铅、锌,稀有金属、贵金属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共有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三十二处之多。
1 矿区地质特征1.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仅见有震旦系a组及三叠系上统小云雾山群,第四系分布不广(图1)。
震旦系a组:出露于矿区西半部,走向北东,倾角一般为40~70°,为一套浅—深度变质岩系,主要由云母石英片岩、石英云母片岩、斜长角闪片岩、黑云母变粒岩组成。
受后期混合岩化作用,已形成各类混合岩或混合岩化岩石,主要岩石类型有条痕状混合岩和条带—肠状混合岩。
三叠系上统小云雾山群:出露于矿区东侧,与震旦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
主要由石英砂岩、含炭质页岩杂砂岩、砂砾岩组成。
第四系:矿区内分布不广,为残坡积冲积物,散布在山坡岭地,厚度一般0.5~4m。
1.2 构造矿区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走向40°~60°,表现在岩层和主要断裂的走向、混合花岗岩体长轴的展布方向均呈北东走向,为矿区的主导构造。
北东向断裂主要有F1和F4(图1),其中F1断裂为区域灯心垌断层的北东段。
此外,较晚期的东西向断裂构造及与其配套的北西向(为主)和北东向裂隙带也相当发育,东西向断裂横亘矿区中部,穿切F1断层,以F2、F8、V1、V5、V1支、V19、V20为代表,呈斜列状,具波状扭曲,为矿区主要控矿储矿构造,其中F2断裂为区域塘犁断层的西段;北西向裂隙带为矿区南细脉带的主体构造。
文章编号:1004)5716(2004)06)0077)03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锡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司徒宏,黄德鑫,郑昌能(广东有色地质勘查局九三三队,广东肇庆526040)摘 要:系统研究了广东省阳春市锡山钨锡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钨锡矿化的成矿规律,认为钨锡的成矿作用与燕山五期钾长花岗岩分带性、高中温热液有密切的联系。
关健词:矿床地质;成矿规律;找矿前景;锡山;钨锡矿 阳春市锡山钨锡矿床位于吴川)四会断褶带中部,即阳春盆地西南端靠中部。
矿床受短轴背斜构造控制,在岩体与有利的碳酸岩接触部位,生成钨锡多金属矿床,勘探表明其为一中型钨锡为主多金属矿床。
1 矿区地质1.1 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除第四系外,主要为石炭系下统大塘阶石磴子段(C 1d s )结晶灰岩和测水段碎屑岩。
石磴子段上部含少量泥质,炭质,分布于锡山岩体周边,呈穹窿状向四周倾斜,一般倾角40b ~70b ,因受后期火成岩侵入影响,接触部分发生矽卡岩或矽卡岩化。
在岩体周边赋存有矽卡岩型锡矿及少量钨锡石英脉。
南部有层间破碎迭加改造型锡多金属矿体(图1)。
测水段(C 1d s )属于浅海沼泽相碎屑岩类沉积,整合于石磴子段灰岩之上,分布于矿区四周,其东面与火成岩体直接接触,底部普遍发生角岩化,上部变质为斑点状板岩和炭质板岩等。
区内所见岩石有变质细砂岩,粉砂岩和炭质页岩。
1.2 岩浆岩锡山岩体平面上近椭圆状,其南北长800m,东西宽600m,出露面积约0.5km 2,为一小岩株,沿矿区短轴背斜轴部侵入。
岩体中部隆起,向四周倾斜,倾角15b ~70b ,界面起伏,局部出现舌状凹兜或超复现象,常沿围岩层理,裂隙等贯入侵蚀,接触界线极不规则。
岩体的绝对年龄值80~140M a,为燕山五期侵入体(据中山大学1976年锡山岩体测定资料)。
锡山火成岩体为同期多次脉动(间歇性活动)侵位的,每次脉动侵位结果,形成冷却边)边缘过渡相带。
广东大旗山锡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探讨矿区位于永梅-惠阳拗陷带、河源断裂与莲花山断裂带之间,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下段地层及第四系冲洪积层,区内主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次级构造为北西向,为内生热液锡多金属矿产为主,岩浆活动频繁。
区域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对成矿非常有利,该区域为内生热液锡多金属矿产为主的成矿远景区,岩体的外接触带是本区锡多金属矿形成最有利的部位。
标签:锡多金属热液构造矿体1概况矿区位于广东省紫金县南东方向,位于永梅-惠阳拗陷带、河源断裂与莲花山断裂带之间。
区域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对成矿非常有利,与岩浆岩有关的内生热液矿产较为常见,多分布于与北东向构造有关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
主要矿产有锡矿、钨矿、钼矿等,属高中温热液多金属成矿远景区(见图1)。
矿区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域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主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次级构造为北西向,该区域为内生热液锡多金属矿产为主的成矿远景区,岩体的外接触带是本区锡多金属矿形成最有利的部位。
2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下段地层及第四系冲洪积层。
侏罗系下统金鸡组下段覆盖严重,基岩露头较差。
地层产状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一般40~60°,呈孤立团块状或不规则带状分布于沟谷两侧或山坡上。
锡多金属矿带主要与灰色中粒含云母长石石英砂岩夹灰色—灰绿色泥质页岩有关。
第四系冲洪积层分布面积较广,洪积物主要分布在山顶及垄岗之上,以棕红色粘土为主少量巨砾;冲洪积物分布于河流或沟谷两侧,主要由砂、砾石、粘土等组成。
3构造区域构造线总体以NE~SW向展布,其间发育小型背向斜褶皱。
矿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区内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构造破碎带或沿破碎带充填的石英脉,按方向分主要有NE、NW、SN向三组断裂构造,其中NE向断裂是本区锡多金属矿控矿和容矿构造,区内的锡、钨、铜、锌矿的形成多沿该组构造上升或充填在该组构造的次级构造裂隙中;NW向断裂主要分布在大旗山一带,构造破碎明显,局部充填有含矿石英脉;区内大旗山一带部分矿体为受SN向断裂控制成矿。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某矿区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通过对该矿区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重点对该矿区的矿区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分析。
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于矿床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磁铁矿床,黑云母花岗岩与灰岩的接触带的大理岩及矽卡岩为矿区磁铁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标签:地质特征矿化特征找矿标志1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矿区位于连阳岩体的东北缘之中段,凤岗山残留顶盖西侧边缘。
矿区地层有中石炭统黄龙群(C2hn)、三迭系形状极为复杂的“残留顶盖”地层及第四系地层。
该残留顶盖为一复式向斜构造,槽部为三迭系大冶群(T1dy),翼部依次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1)黄龙群(C2hn),呈残留顶盖状覆盖于花岗岩之上,为浅灰厚层状细粒白云岩、隐晶质生物灰岩、碎屑灰岩,受接触变质作用成白色大理岩。
地层总厚度约100m,地层走向近南北向,倾向约75°~100°,倾角约19°~28°,灰岩与花岗岩体接触面形成磁铁矿体或矽卡岩,为矿体的直接顶板。
(2)大冶群(T1dy),呈残留顶盖出露,与下伏地层未见清晰的接触关系,其底部为黄色页岩,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含泥质灰岩及薄层状钙质页岩、泥质页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细砂岩及泥质灰岩,受变质作用原岩多已角岩化,浅灰或褐色,厚层状,岩层倾向南东,倾角较大。
(3)龙潭组(P2l)砂页岩出露于矿区的东部,岩性为浅灰-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细粒杂砂质长石石英砂岩、钙质粉砂岩、绢云母泥质页岩,岩层倾向南东,倾角较大,砂页岩受变质作用多已角岩化。
(4)第四系(Q):仅发育于平缓山坡或沟谷处,于平缓山坡处者岩性主要为粉粘质土、含砾石砂质土,厚度在0.5~7.0m。
1.2构造(1)褶皱矿区无褶皱,地层呈近南北走向,倾向南东,倾角20°~30°的单斜构造。
受岩体侵入挤压的影响,局部形成小褶皱。
(2)断裂矿区未见构造断裂痕迹。
(3)裂隙(节理):裂隙在花岗岩中较发育,大理岩次之,角岩中不发育。
大道山锡矿探讨大道山矿区的找矿方向,是以就矿找矿的方式,跟着构造走,围着异常转。
总结成矿条件,从已知矿床或矿体,求得勘探范围里的矿体,在矿体的深部和延长方向的三维空间的追索,达到找到矿脉的目的,并探明这一区域地质情况,可获得矿区的找矿方向。
1、区域地质背景大道山矿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汕尾市海丰县中部偏北,位于南华准地台华夏褶皱带东南部,跨东江坳陷褶皱和沿海断裂火山岩带,地理上包括惠东、海丰等县各一部分。
1.1 区域地层与含矿地层区域燕山花岗岩广泛上侵,中生代火山岩广泛分布,风化、侵蚀作用强烈。
地层残缺,出露地层有一、侏罗系下统金鸡群第一亚群(J1jna)以砂质、粉砂质沉积为主。
二、侏罗系下统金鸡群第二亚群(J1jnb)粉砂质泥岩、泥质页岩、砂岩夹煤层。
三、侏罗系上统兜岭群下段(J3dla):以流纹斑岩为主。
在区域上的锡矿床主要出露在侏罗系下统金鸡群第二亚群。
1.2区域断裂构造及成矿作用本区主要构造线呈北东—南西向,是重要的容矿构造。
出露的断裂主要有:河田断裂、蕉岭断裂、鹅公山断裂,其中图1中的丁家田断裂断裂、连矿断裂、河田活动断裂、蕉岭断裂、赤石断裂、鹅公山断裂共同构成公平活动断裂组。
在该断裂组中发育了众多的锡矿床,形成了银瓶山锡成矿带(见图1)。
银瓶山锡成矿带:受公公平活动断裂控制,宽4-12km,长90公里,北东向带状展布,带内分布下侏罗统金鸡群第一、二亚群、上侏罗统兜岭群下段。
晚侏罗世侵入岩沿公平活动断裂侵入,西南段有布格村岩体(大道山外围)、吊贡岩体(银瓶山锡矿、笔架山锡矿),以锡矿化为主,在离岩体较远地段,锡矿矿石以硅酸盐建造为主,在岩体内外接触带,以石英建造为主,该带的导矿构造为公平活动断裂组,容矿构造为北东向平行主断裂的压扭性裂隙为主,锡矿成矿母岩为晚侏罗世侵入岩。
2、矿区的成矿条件2.1大道山矿区地质背景矿区的处于银瓶山锡成矿带的南西段,出露的地层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群地层,分第一亚群和第二亚群。
43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白银火焰山矿床凤凰山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张 进,张 峰,马世芳,任育荣,辛存林,马景龙(甘肃白银深部矿业公司,甘肃 白银 730900)摘 要:白银厂是我国重要的铜金属产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采,资源已逐渐枯竭,严重制约着矿山的生产与发展,寻找新的资源储量是地质工作者的紧迫任务。
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矿体的类比”为找矿思路,由已知矿体的地质特征类比寻找凤凰山矿段的深部找矿前景,通过对白银厂火焰山矿床凤凰山矿段上部的地质构造、矿化蚀变带、矿体特征分析研究,认为矿体在1708米标高以下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凤凰山矿段;地质特征;矿体类比;地质调查工程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15-0043-2收稿日期:2021-08作者简介:张进,男,生于1976年,汉族,甘肃白银人,本科,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资源勘查,地质探矿。
白银厂位于白银市以北13km 处,行政区划属白银区白银市,是我国重要的铜金属产地。
上世纪40年代,以矿床类型对比研究的探矿理论,分析出矿区地层为变质火山岩系,以铁矿假设铁帽,确定该类矿床类比为“西班牙里奥延托式黄铁矿型矿床”,实现该区域找矿思路上质的飞跃和突破,使白银厂成为我国曾经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采,可采资源逐渐枯竭。
为解决这一严峻问题,笔者通过广泛开展的地质找矿勘查工作,对凤凰山矿段以往地质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应用“矿床类比”转变为“矿体类比”的找矿思路,认为矿体在1708米标高以下沿倾向方向仍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该思路对矿山下一步地质找矿奠定了指导意义。
1 地质概况1.1 区域地质白银厂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其南为中祁连隆起带,北为阿拉善地块(图1),具有多旋回的构造特征,构造样式多样,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矿床(点)分布广泛,探明工业矿床大型两个、中型一个、小型一个,为我国典型的祁连山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成大、中型矿床的地质背景和基础条件。
1.古人对铅锌矿产的利用及初步认识我国铅锌矿产资源丰富,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因而我们的祖先很早便开始利用铅锌资源了。
铅锌两种金属元素物理化学性质十分相似,因而经常共生或者伴生,而且往往铅锌矿石中伴生有银。
铅金属由于较易提炼,因而其利用历史要早于锌,早在商代就被利用,广泛被应用于青铜器铸造中,西周时期铅戈含铅量达99.75%。
而锌在五代时期才被逐渐推广利用,据史料记载,贵州赫章妈姑地区在汉高祖天福年间即开始炼锌,被称为倭铅。
古人在大规模利用铅锌矿产资源的同时,通过总结已知矿产的产出规律,得出“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铅者,其下有银”等结论,表明我国成矿规律研究历史源远流长。
2.铅锌资源现状及我国重要矿产地据09年统计资料,世界已查明的铅资源量15亿多吨,铅储量7900万吨,储量基础17000万吨。
世界铅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和哈萨克斯坦四国,其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0.3%,储量基础占世界储量基础71.2%;世界已查明的锌资源量19亿多吨,锌储量18000万吨,储量基础48000万吨。
世界锌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秘鲁、美国和哈萨克斯坦五国,其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7.2%,储量基础占世界储量基础70.9%。
我国目前已查明的资源量约为1.2亿吨,据估算总资源量可达5.2亿吨,及铅锌资源探明比例约为20%,表明我国铅锌矿资源找矿前景很大。
目前,我国境内有铅锌矿产地1000余处,主要为:黑龙江省的西林、翠宏山、弓棚子;辽宁省的红透山、青城子、关门山;河北省的蔡家营子、高板河;内蒙古自治区的白音诺、东升庙、甲生盘、炭窑口;甘肃省的西成(西和县—成县,并延伸到陕西凤太地区);陕西省铅硐山;青海省的锡铁山;新疆的可可塔勒、塔木;湖南省的水口山、黄沙坪;广东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苏省的栖霞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厂;云南省的兰坪、会泽、都龙;四川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铅锌矿。
广东西岭锡矿区凤地山矿段地质认识
摘要:西岭锡矿是我国境内产于中生代上侏罗系火山岩地层中的一处特殊锡矿床,其中凤地山矿段位于北东向陂洋~普宁断裂带南东侧,北西向胡杓岭断裂带——硅化绢云母化带上。
地层由老至新为下侏罗系金鸡组、上侏罗系高基坪群、第四系全新统;侵入岩有花岗闪长斑岩、次英安斑岩、闪长玢岩和煌斑岩。
矿体主要类型为细脉带型,发育NNW组、NWW组和近SN组等三组不同方向锡矿体。
矿石构造主要为脉状构造与细脉浸染状构造及浸染状构造。
矿床为石英脉带型,属于高温热液矿床。
关键词:西岭凤地山矿段锡矿
西岭矿区凤地山矿段位于广东省惠来县县城268°方向,直距36.5km处,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5°55′33″,北纬23°1′27″;矿区范围坐标:东经115°55′45″~115°57′45″,北纬23°00′45″~23°02′30″,面积约10.76km2,隶属于东港镇管辖。
矿区已有简易公路通行,北行约1km即与324国道相接,交通非常方便(图1)。
西岭矿区依矿山1981年资料(广东省汕头冶金局)包括凤地山~扫帚地矿段及鹅地、松柏岭、青南径等矿点。
2009年广东省地矿局七五六地质大队受惠来县百源金属有限公司委托,对其中凤地山矿段进行矿区锡矿资源储量核实工作。
在参照和研究矿区原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勘查和深入地质综合研究,形成了新的认识,对西岭锡矿成因进行了新的探讨。
1、矿区地质构造、地层和侵入岩
西岭矿区凤地山矿段,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北东向陂洋~普宁断裂带南东侧,北西向胡杓岭断裂带——硅化绢云母化带上。
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由老至新为下侏罗系金鸡组、上侏罗系高基坪群、第四系全新统;侵入岩有花岗闪长斑岩、次英安斑岩、闪长玢岩和煌斑岩(图2)。
下侏罗系金鸡组a亚组(J1ja)分布于矿段的中部呈北西~南东向延伸,主要岩性为轻度变质粉砂岩,下部夹薄层炭质页岩,上部夹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其上部或者与b亚组呈整合接触,或者与上侏罗系高基坪群火山岩呈不整合接触。
下侏罗系金鸡组b亚组(J1jb)分布于矿区的东北部,呈北西~南东向延伸,主要为轻度变质粉砂岩与页岩互层,上部夹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其上与上侏罗系高基坪群火山岩呈不整合接触。
上侏罗系高基坪群a亚群(J3gja)分布于矿区西南部大片地区,总体上呈北西~南东向延伸,主要岩性为流纹质含砾凝灰熔岩,其下与下侏罗系金鸡组地层不整合接触,主要常见0.5m左右的褐铁矿。
推测是沉积间断的标志。
上侏罗系高基坪群b亚群(J3gjb)分布于矿区的东北边缘,主要岩性为含砾晶屑凝灰岩。
其下与闪长玢岩呈侵入接触。
根据以上叙述,初步推测本区上侏罗系高基坪群火山的早期喷发形式是以喷溢为主爆发为次,堆积的方式是火山涌流堆积。
晚期的喷发形式是以爆发为主,堆积的方式是火山碎屑流堆积。
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猫山坑等冲沟局部地形变缓地段中的沟谷及其两侧,主要为冲洪积的含砾石、转石的砂土,局部为以往矿山采、选过程遗留的废石或泥砂。
2、矿体和矿石
西岭锡矿是我国境内产于中生代上侏罗系火山岩地层中的一处特殊锡矿床。
其主要特点是含锡品位高、主要有用矿物——锡石粒度大、矿石物质组份简单、矿石易选、矿山开发史上曾经有过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过程中的深入地质综合研究,初步认为西岭矿区凤地山矿段矿体的主要类型为细脉带型,矿体受NNW,NWW和近SN向多组构造裂隙控制。
矿体倾角比较陡,推测矿体可能向深处延伸进下侏罗系金鸡组地层,矿床规模有可能扩大。
西岭矿区凤地山矿段锡矿体发育NNW组、NWW组和近SN组等三组不同方向锡矿体。
NNW组矿体主要受新华系大义式扭裂带控制,矿体由相对密集的含锡石的石英细薄脉(0.02~0.6m)及其旁侧黄铁绢英岩化含砾凝灰熔岩构成,矿体与围岩之间呈逐渐过渡关系。
NWW组矿体主要受新华夏系北西西向张性裂隙带控制。
矿体由大小不等变化较大的含锡石英脉及其旁侧黄铁绢英岩化含砾凝灰熔岩组成,矿体与围岩界线呈渐变过渡关系。
已知的近SN矿体(脉)厚度小、矿化连续性差,从已有的资料分析,不构成有工业价值的矿体(脉),推测是受新华夏系压性结构面控制。
西岭矿区凤地山矿段锡矿矿石构造主要为脉状构造与细脉浸染状构造及浸染状构造,矿石中除了Sn主要有益元素外,局部含少量黄铁矿。
3、矿床成因
凤地山锡矿主要受构造裂隙带控制,矿体由大小不一的含锡石石英脉及其旁侧蚀变围岩组成,具备了石英脉带型锡矿床的基本特征。
凤地山锡矿石中的大多数矿物或者是从溶液直接晶出的矿物,或者是含氧水溶液选择性交代围岩的某些矿物形成的。
兹将成矿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矿物按生成先后编制成图(图3)。
图3的结果初步表明,凤地山矿段锡矿的成矿作用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
段,其中锡石主要形成于氧化物阶段,形成温度300℃~500℃,属于高温热液矿床。
4、结论
通过对西岭锡矿区凤地山矿段进行资料收集、实地勘查和深入地质综合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西岭矿区凤地山矿段位于北东向陂洋~普宁断裂带南东侧,北西向胡杓岭断裂带——硅化绢云母化带上。
地层由老至新为下侏罗系金鸡组、上侏罗系高基坪群、第四系全新统;侵入岩有花岗闪长斑岩、次英安斑岩、闪长玢岩和煌斑岩。
(2)西岭矿区凤地山矿段矿体的主要类型为细脉带型,发育NNW组、NWW 组和近SN组等三组不同方向锡矿体。
(3)西岭矿区凤地山矿段锡矿矿石构造主要为脉状构造与细脉浸染状构造及浸染状构造。
(4)西岭矿区凤地山矿段锡矿床为石英脉带型锡矿床,属于高温热液矿床。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汕头冶金局,1981.广东省惠来县西岭凤地山锡矿区开采完毕地质报告.
2.广东省冶金地质九一一队,1958.广东省惠来县凤地山矿区初步地质勘探报告书.
3.广东省地质局七五六地质大队,2010.广东省惠来县西岭矿区凤地山矿段锡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