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溃疡病与疮痂病的区别及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76.57 KB
- 文档页数:2
柑橘溃疡病防治方法柑橘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可导致柑橘树叶片和果实表皮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溃疡状病斑,严重影响柑橘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柑橘溃疡病,可以采取以下的防治方法:1. 选用抗病品种:柑橘品种的抗病性差异很大,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种植,可有效减少柑橘溃疡病的发生。
目前已有一些抗溃疡病的柑橘品种可供选择,如无核柑、桂柑等。
2. 符合合理的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有助于减少柑橘溃疡病的发生。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避免低洼湿润的区域,尽量选择日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
其次,要定期修剪树冠,促使柑橘树枝叶的光照和通风,减少湿度,有利于降低溃疡病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保持地面整洁,清除落叶和果实残余物,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3. 控制病原菌传播:溃疡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传播途径主要有风、雨水、昆虫等。
因此,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首先,合理间隔种植,避免树冠紧密,有利于阳光照射和通风,减少病原菌传播和蔓延。
其次,可以使用防治肥料喷雾病害,通过喷施含有杀菌剂的肥料来达到防治目的。
另外,定期喷施药剂,如过氧化氢、氨基酸、石硫合剂等,可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4. 杀菌剂喷雾:在柑橘溃疡病的流行期,可以采用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
常用的杀菌剂包括代森锰锌、苯戊灵、环胺铜等。
喷雾时要注意适量、均匀,覆盖整个树冠,并注意喷雾时间和频次,避免浪费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使用杀菌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不可滥用、过量使用。
5. 加强营养管理:合理的施肥和补充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柑橘的抗病能力。
在柑橘生长期,应按照土壤养分和柑橘植株需求进行施肥,保证柑橘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平衡。
特别是要注重钾、磷等元素的调节,适度增加柑橘的抗病能力。
6. 科学灌溉管理:溃疡病多在高湿环境下发生,因此,合理的灌溉管理对防治溃疡病很重要。
避免过度灌溉和积水,以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和通气性。
综上所述,防治柑橘溃疡病需要多种综合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栽培管理、控制病原菌传播、喷施杀菌剂、加强营养管理等。
柑橘病害有哪些?柑橘常见病害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柑橘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一种水果,酸甜适口且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种植价值。
然而,在柑橘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害的侵染,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造成经济损失。
那么,柑橘病害有哪些?现将柑橘常见病害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柑橘溃疡病1.危害症状:柑橘溃疡病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苗木、幼树受害严重,造成落叶枯枝,树势衰弱,果实受害轻则带有病疤,降低品质,重则落果,降低产量。
本病为害叶片、枝梢和果实。
病斑初为针头大小,黄色,水浸状,后扩大呈近圆形病斑,在叶的正反面隆起,木栓化,表面粗糙,灰褐色,呈火山口状开裂。
2.防治方法:①严格实行检疫,对引进的苗木和接穗,用0.3%硫酸亚铁浸10分钟。
②加强栽培管理,冬季修剪和清园。
做好抹芽控梢,减少发病。
合理施肥,以肥控梢。
③喷药保梢保果,选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1000倍液、20%二氯异氰尿酸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喷洒。
二、柑橘疮痂病1.危害症状:柑橘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引起落叶、落果。
未落病果小而畸形,品质变劣,受害新梢生长不良。
本病只能侵染叶、梢、果地幼嫩组织,受害叶片初现水浸状小点,后逐渐扩大,呈蜡黄色至黄褐色,直径0.3~2.0mm,木栓化。
2.防治方法:①苗木检疫,新建园从外地引进苗木和接穗,进行检疫。
来自外地的接穗和苗木,可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30分钟。
②加强栽培管理,冬季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叶,收集地面枝叶一并烧毁,并随即树上树下喷药预防。
加强肥水管理,促抽梢整齐,缩短幼果嫩期,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③药剂喷雾防治,保护嫩梢叶及幼果。
可选用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络合物1000倍液喷雾。
柑桔溃疡病怎样辨别与防治柑桔溃疡病是危害柑桔的头号杀手,严重危害柑桔的病害之一,有“柑桔八大病害之首”的美称。
无数果农都对它心怀恐惧,真是果农们的梦魇。
柑桔溃疡病是细菌性病害,不是真菌性病害,和黄龙病一样,难治啊!如果柑橘树一旦感染,一辈子疾病缠身,一言不合就爆发,真让果农的小心脏承受不了。
据科学研究机构官方统计,在种植上,每年5亿元以上的损失,都是溃疡病带来的。
柑桔溃疡病的辨别方法溃疡病的病斑:看上去跟火山口一样,病斑中间是凹下去的,其周围很容易出现黄色的烟圈。
叶片:溃疡病如果感染在叶片上,起初,叶片的背面会有黄色的烟圈,大小针头一样大,非常小。
病情加重,这个黄色的烟圈,会侵略柑橘叶片的其他领土,逐渐扩大自己的感染范围,然后从背后穿透叶片,感染叶片正面。
枝条:溃疡病如果感染在枝条上,就会出现病斑,形状为椭圆型。
果实:溃疡病如果感染在果实上,也会出现这样的病斑,溃疡病的病斑。
柑桔溃疡病的发病规律:你知道溃疡病的病源在哪?它怎么来?怎么感染柑橘的吗?溃疡病的病原菌主要寄生于病叶、病果、病梢上,冬季的时候就再这病叶、病果、病梢里面越冬。
等春季来临,春雨滋润大地,温度渐渐升高,提供了一个适宜病菌滋生的环境。
等溃疡病的病原菌生育繁殖得数量很多时,通过雨水,感染今年的春梢的叶片、感染夏梢、秋梢、叶片、枝条、果实等柑橘部位。
溃疡病的潜伏期为3~10天,温度低潜伏期长,温度高潜伏期短,发病快。
如果柑橘有伤口,叶片上有损伤,发病率会上升。
在温度高雨水多的时候,容易爆发,流行。
苗木的接穗,也是溃疡病传播的一种方式。
有的柑橘品种,比如沃柑,枝条有刺,大风吹,会损伤叶片,非常容易感染溃疡病。
有的品种,柚子、温柑不容易感染溃疡病,因为其抗病性较强。
没气孔的嫩叶不感染,完全成熟,抗病能力强的老叶不感染,主要感染新抽发的夏梢、秋梢。
氮肥施用过多,导致病虫害发多,柑橘树全身都是伤,容易感染溃疡病。
氮肥施用过多还会导致新梢抽发多,也容易感染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柑橘溃疡病,这种病是细菌类的病症,得了这种病,主要会感染柑橘的树枝、树梢、叶子和果实。
受到这种细菌感染的话,苗木和幼树如果受害严重会造成落叶、枯枝,影响生长和果实的形成;果实受害的话会造成落果,轻则果实上会落下疤痕,果实特别容易腐烂,这样的话就不好运输,那么果实总体的产量就会少了很多,不仅会增加果农们病虫害防治的成本,还会影响果农们的经济收益,所以一定要大力预防。
那么溃疡病发生之后又要如何治疗呢?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柑橘的树苗和果实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种当中一定要按照规定,严格的实行检验和检疫。
在过程当中如果发现有病害的果树和苗木,一定要立刻烧毁,有感染的果实也要立刻销毁,防止溃疡病的传播和蔓延。
2、培育无病苗木苗圃应选择在种植地区方圆一千米及以上范围内未种植过柑橘类植物,并且没有病害发生的地区建立,而且要建立没有病害的优质苗木园,供应本地的无病害接穗。
3、减少果实和叶片损伤可以采用营造防风林的形式,在果园周围种植大量的树林,如杨树、刺槐、水杉、核桃、酸枣、枸杞、花椒等,以减小果园的风速。
尤其是在有台风的地区,更应该种植,能够很明显的减少病害的发生;及时预防和治疗叶娥之类的害虫等,以减少虫伤,保护苗木。
4、高脂膜(乳剂)或绿色无公害中药制剂防治用这个方法,重点是在夏季树梢的抽发期和秋季度幼果期,把原液和水,按照1:300的比例进行稀释,稀释后用喷雾器对整棵树苗进行均匀的喷洒,能够有效的预防溃疡病以及一些其它的病害。
同时也能够增加苗木的免疫力,提高苗木的抗病性,为减少果农损失打下基础。
5、冬季清园在冬季的时候剪掉发病的树枝和果实,并且把它们集中到一起烧毁,这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也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柑橘溃疡病的防治要做到防为主,在前期一定要做到多方面的检查、检疫,做到有问题及时应对,发现病害后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及时治疗,不要让病害传播和蔓延,把果农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柑橘溃疡病疮痂病区别在种植柑橘的过程中,很多人发现柑橘溃疡病柑橘疮痂病相似,区别不明显,所以不知道应如何用药,那么柑橘溃疡病柑橘疮痂病区别是什么,下面我就为大家进行介绍。
1、柑橘溃疡病柑橘溃疡病在发生的时候,叶片上会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黄色圆斑,接着叶片的背面会逐渐的隆起,发病的部分会破裂,多呈现出白灰色。
柑橘的果实和叶梢上发生的病斑与叶片上发生的病斑相似,但是果实上的木栓程度比较严重,严重的时候会引起果树大面积落叶,枝条枯死,果实掉落。
溃疡病一般是通过细菌传播,在温度比较合适,湿度较高的时候,这些细菌容易借助昆虫、风雨来进行传播,在病果之间也会有传播。
这些病一般在4~10月份均有发生,五六月份是发病的高峰时期。
2、柑橘疮痂病柑橘疮痂是真菌感染的一种疾病,这种病主要侵害新的枝叶和果实。
在发病的初期,柑橘的果叶会呈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黄褐色圆形小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圆点会变成蜡黄色,在后期这些病斑会突起,并呈现出圆锥形的疮痂,从外观上看像牛角并且非常的粗糙。
患病的果树枝会变得非常的短小,扭曲。
柑橘幼果在发病初期会产生许多褐色的小斑点,后期随着病害的扩大,会呈现出大量的圆锥形黄褐色斑点。
受到柑橘疮痂病比较严重的柑橘果实,它的表面会布满密密麻麻的病斑,表皮粗糙,果实又小又酸,或者畸形。
温度和湿度对这种病的发生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每年的3月份会发生柑橘疮痂病。
3、柑橘溃疡病疮痂病区别柑橘溃疡病柑橘疮痂区别是什么呢?今天我就为大家进行简单的介绍。
在叶片表现上,柑橘溃疡病的病斑在叶片的正面或者是背面形成,病斑的周围一般呈现出黄色,叶片不变形。
而疮痂病病斑仅发生在叶片的一面,叶片的另一面呈现出凹陷状,它的周围并不是黄色的,受到侵害的叶片常常会呈现出畸形的状态。
在果实表现上,柑橘溃疡病发病初期,发病部位呈现黄色透明状,如果在显微镜下做观察,可以看到发病的部分可以找到细菌。
而柑橘疮痂病发生病变的部分呈现半透明,但是不是黄色的,在显微镜下可找到菌丝体。
柑橘溃疡病防治柑橘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柑橘栽培的病害,对果实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柑橘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病害特征、病原菌鉴定、病害防治等多个方面来阐述柑橘溃疡病的防治策略。
一、病害特征柑橘溃疡病主要表现为树皮上的黑褐色病斑,一般呈椭圆形或圆形,直径约为1-4厘米。
患病的树皮表面斑块凹凸不平,具有明显的疮痂形态,组织坏死。
感染较严重的果实可呈现溃烂、坏烂的状况。
病斑有时会扩展到树皮下层和木质部,导致树木枯死。
二、病原菌鉴定柑橘溃疡病的病原菌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溃疡伤口菌和黑斑伤口菌。
溃疡伤口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假单胞杆菌科的类芽孢杆菌属。
它们主要通过寄主的伤口侵入并感染柑橘树。
黑斑伤口菌则是一种真菌,属于黑穗壳丝孢科的拟黑壳丝孢属。
该菌会在伤口处产生黑色的孢子囊,从而感染柑橘树。
三、病害防治为了有效防治柑橘溃疡病,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的防治策略:1. 检疫措施检疫是防止病害传播的重要环节。
在引种苗木和移栽过程中,应加强对苗木的检疫,排除病原菌的携带,并做好苗木的消毒处理。
同时,在柑橘栽培地域内,对于病害严重的地区要加强监测,并实施隔离措施,避免病害的扩散。
2. 清除病源对于发现患有溃疡病的柑橘树,应及时将其病斑部位割除,切口处要消毒,以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同时,要清理病果和病枝,将其及时销毁或埋掉,避免病原菌在栽培环境中持续存在。
3. 调整栽培管理适当的栽培管理对于预防和减轻柑橘溃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要合理浇水,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树皮病变。
其次,要注意施肥,确保柑橘树的养分均衡,提高其抗病能力。
此外,要定期修剪柑橘树枝条,保持树体通风透光,防止病原菌在潮湿环境中滋生。
4. 利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有效的防治方式。
可以选择对柑橘溃疡病具有抑制作用的生物制剂,如拮抗菌剂和生物菌肥,通过增加有益菌群数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天敌昆虫,如瓢虫和捕食性螨类来控制害虫的繁殖,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几种柑橘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作者:郑楠来源:《新农村》2017年第08期柑橘生长环境温度较高、多雨水,且无落叶期,有利于病原菌的越冬和发展,因此柑橘病害发生普遍较重。
由于柑橘不同种植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其病害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整体判断,发生比较稳定、危害较大的病害有树脂病(又名砂皮、蒂腐病)、炭疽病、黄斑病(脂点病)、疮痂病、溃疡病(细菌性)等。
1 柑橘树脂病症状与防治柑橘树脂病由于发病部位的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发生在树干上的称树脂病,发生在叶片上的称砂皮病,发生在果实上的称蒂腐病。
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发生严重,导致枝条枯死,树势衰弱,甚至腐烂。
加强果园管理,防治冻害、防涝、避免日灼及各种伤口,以减少病菌侵染。
减除病枝,收集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20℃左右最适宜病菌的生长繁殖,因此春、秋两季是树脂病的防治关键期。
于春芽萌动前、花落2/3、幼果期各喷施一遍12.5%烯唑醇2000-2500倍或32.5%烯唑醇·锰锌2500-3000倍或5%己唑醇1000-1200倍液或43%戊唑醇3000-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2500倍-3000倍液可高效防治树脂病病原菌侵染枝条、果实,并可特效防治疮痂病、脂点黄斑病。
秋季气温降低以后,全园还需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
2 柑橘炭疽病症状与防治柑橘炭疽病在各柑橘产区普遍发生,此病可危害柑橘树的各个部位,叶片、小枝、大枝、主干、花、果均可表现症状。
病斑发生在叶片边缘或近叶缘处,半圆形或近圆形,稍下陷,中间灰白色,病斑边缘褐色,病健分布明显;侵染枝条,病斑褐色,略凹陷,呈椭圆形,后呈长梭形。
病斑环绕枝条扩展,当病斑围枝条发展一圈后,病梢自病斑处自上而下枯死;果实生长中后期,近果蒂处果柄发生干枯,引起落果。
果实出现病斑褐色,略凹陷,但仅限于果皮表层,不深入皮下。
属潜伏型病害,一般春季发生少,夏、秋梢发病较多。
由于本病病原菌为弱寄生菌,普遍大量存在于植株组织表面,对各种常见的杀菌剂有很强的抵抗力。
柑橘病虫害防治柑橘在我国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为果农们经济效益的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今年来,我国柑橘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种植农户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在这种大趋势下,柑橘的病虫害防治就成为了众多农户关心的热点。
下面是总结的柑橘常见的病虫害以及它们的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柑橘常见病害1、炭疽病炭疽病主要发病于柑橘树的叶片上,发病时叶缘上会呈现不规则的浅褐色的病斑,病斑上会有黑色的斑点。
病斑进一步扩散就会导致正反面出现黏质性红斑,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叶片脱落,非常影响柑橘树的生长。
对于炭疽病的预防手段主要是及时排水灌溉,多施加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过多的氮元素施入。
在发病时可以喷洒嘧菌酯可湿性粉剂或是其他药剂及时控制病情。
2、柑橘黄龙病柑橘黄龙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感染后会出现黄化的枝梢和叶片,果实也会出现畸形、不着色等情况,植株也会最后随着根部的腐烂黄化枯死。
柑橘黄龙病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治疗的药剂,只能通过各种手段进行预防。
每次当新的枝梢抽发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喷洒硝基亚甲基类的杀虫剂灭杀可能存在的病虫。
在平时的管理中必须时刻注意清洁园地,发现病树时必须及时清除干净,如果发病植株过多则需要彻底清园,将所有植株疫病烧毁。
3、煤烟病煤烟病主要发生于柑橘树的叶片、枝梢和果实上。
患病时会初选一层霉菌并滋生黑点,严重情况下霉菌会如同烟煤灰一样。
它会抑制柑橘的正常生长,导致叶片和果实脱落,严重影响柑橘产量。
煤烟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改善果树的通风和光照条件,修剪橘树枝叶,注意合理用药。
发病时可以在叶片上喷洒辛菌胺乙酸盐或是内吸性的杀菌剂等。
4、疮痂病疮痂病主要发生在柑橘树的新生叶片、幼果上,它一开始会让叶片变得枯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畸形生长,最终出现落叶、落花、落果现象,对柑橘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疮痂病的主要防治手段是及时剪除病枝病叶。
也可以喷洒波尔多液或是其他的杀菌消毒类药剂进行防治。
5、柑橘溃疡病柑橘溃疡病主要是靠人为携带果实远距离传播,主要危害柑橘的叶片、枝梢和果实。
潍坊奥丰作物病毒防治XXX柑橘树脂病、疮痂病、溃疡病、煤污病及日灼危害周年防治方案一、病害说明:树脂病:该病为弱寄生菌危害,病菌一是从寄主的伤口(冻伤、灼伤、剪口、虫伤等)侵入危害,二是对嫩叶和幼果等气孔较大的新生组织表面进行危害。
通常将侵染枝干所发生的病害叫树脂病或流胶病;侵染果皮和叶片所发生的病害叫黑点病或砂皮病;侵染果实使其在贮藏期发生腐烂叫褐色蒂腐病。
弱寄生菌危害的果园一旦染病在树势没有复壮的情况下极难根除病症,农业生产危害极大(果品质量受影响、树势生长受影响甚至须淘汰果园)。
疮痂病:新梢、嫩叶、幼果、部分品种易感病,随着组织的老熟,感病性也随之下降。
生长初期被侵染果实表面形成疤痕、商品价值降低。
溃疡病:危害新梢、嫩叶、幼果,受害叶片叶背出现淡黄色油渍状小斑点,继而发展成近圆形、(淡)褐色病斑,之后病斑中心下陷破裂,呈溃疡状。
病菌在花芽与抽稍期侵染树体幼嫩组织,病菌侵染后枝、叶流水,滴落到果面上,污染、侵染果面,降低商品价值。
煤污病:初春病菌霉层孢子借风雨传播,并以蚜虫、介壳虫、粉虱的分泌物为营养,辗转加重为害。
病株小枝、叶片覆盖着一层烟煤状粉末,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功能,造成树势衰弱,严重时可造成叶片脱落、小枝枯死甚至于整株枯死。
日灼:日灼病是果实生理性病害。
高温干旱、土壤缺水、受到阳光直射易发病。
受害部初呈灰青色,后为黄褐色,果皮生长停滞,粗糙变厚,有时发生龟裂使果实畸形,严重影响果品的质量。
健壮树受害轻,弱势树受害重。
二、防治现状及用药分析1、见病治病:现阶段多数种植业者无清园习惯,采果后不用药,给真细菌潜伏与繁殖提供了机会,造成来年病原基数大、发作率高、危害重。
形成了见病不惜代价(用工多、用药量大)治病,树势受伤、产值受损(产量、品质降低)的恶性循环局面。
2、关键时期不敢用药:春季是杀菌防病的关键时期,用药少了不管用,用药多了容易造成药害。
3、常规药剂抗药性强:连续使用有限的可选择的药剂往往产生较强的抗药性,使效果降低、成本提升。
柑橘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一、柑橘炭疽病柑橘炭疽病是柑橘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可引起落叶、落果,枝梢枯死,果实大量腐烂.为害症状:1、叶片症状:分急性型(叶枯型)和慢性型(叶斑型)两种,慢性型多从叶缘或尖开始,病斑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灰褐色,边缘褐色或深褐色。
天气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上生褐色小点.急性型多从叶尖开始,初呈淡青色至暗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迅速扩大,在天气潮湿时,病部长出朱红色粘性小点,病部组织枯死后多呈“V”字形或倒“V”字形斑块,病叶很快脱落。
2、枝梢症状:枝梢发病时,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环绕枝梢一周时便引起叶落与梢枯。
枯梢呈灰白或灰褐色,病枝上有时生有黑色小点.3、花果症状:花期受害,柱头褐色腐烂和落花。
幼果受害,呈暗绿色油渍状、脱落,或干缩成僵果,挂在树上经久不落,膨大期的果实受害,出现泪痕状或圆形干疤状病斑,导致落果。
果柄受害,则发生蒂腐引起大量落果。
柑橘炭疽病危害的果实储藏期果腐,多从果蒂部位发病,初呈淡褐色水渍状,后呈黄褐色,稍凹陷,革质。
初期病变仅限于皮层,果肉未受害,但湿度大量,很快引起全果腐烂.发病条件:1、气候因子,该病菌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1-28℃,一般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发生较多,故在夏、秋梢发病较多。
2、栽培管理,该病与栽培管理关系甚为密切.管理粗放或管理措施不合理,树势衰弱则发病较重。
相反,管理合理,树势健壮,发病较轻.3、品种感病性,该病菌能为害多种芸香科植物,相对而言,甜橙、椪柑、贡柑、柠檬、温州蜜柑、年桔等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防治柑桔炭疽病应以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为主,辅以冬季清园及喷药保护等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体抵抗力,结合春季修剪,清除病枝、病果。
2、药剂防治,在春、夏、秋梢的嫩梢期各喷一次药。
保护幼果要在落花后一个月内进行,每隔10天左右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
有效药剂有:代森锌、代森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炭疽福美等。
疮痂病和溃疡病疮痂病和溃疡病是柑橘上常见的病害,但很多种果朋友易把这两种病害混淆了,药剂打下去却毫无效果。
今天,小露就让你们了解疮痂病和溃疡病两种病害的区别。
△左图为疮痂病、右图为溃疡病1、疮痂病和溃疡病有何区别?疮痂病是半知菌类子囊菌,属真菌类病菌。
主要为害嫩叶、幼果,气温15度以上、湿度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南丰蜜橘、柠檬、温州柑、柚类等抗病性最差。
需要用真菌性的药剂防治,细菌性药剂无效果。
柑橘溃疡病是柑橘上最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病害。
主要为害果实、枝梢、叶片等,严重时可造成叶片脱落,果树萎蔫。
需要用细菌性的药剂防治,真菌性药剂无效果。
2、发生症状有何区别?疮痂病的表现症状:叶片为害症状:嫩叶受害,初为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变为蜡黄色,随后叶片背面病斑隆起,逐渐木栓化,最后形成叶背突出而叶面凹陷,呈圆锥状或漏斗状的疮痴病斑,叶片扭曲崎形,早期脱落。
△柑橘疮痂病枝梢为害症状:新梢受害症状与叶片相似,但突起不明显,,病斑分散或连成一片,后期呈灰白色斑疤,梢短弱,扭曲。
果实为害症状:幼果受害,多在谢花后开始,初期为褐色小点,,随后渐扩大呈黄褐色斑,木栓化瘤状突起,发病严重时,病斑密集连成一片,幼果畸形,易早落。
△柑橘疮痂病溃疡病的表现症状:叶片为害症状:受害初期叶背出现黄色,针尖大的油浸圆形小点,然后逐步扩大,叶片两面逐渐隆起,形成淡褐色、近圆形的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
△柑橘溃疡病枝梢为害症状:枝梢的病斑与叶片的病斑相似,不过病斑凸起感更加明显。
果实为害症状:果实的病斑与叶片的病斑相似,未成熟的青果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果实成熟后晕环消失。
溃疡病一般会侵染幼果,果实成熟后病斑也不会消失,影响果实的品质,成为花皮果,商品价值低。
△柑橘溃疡病3、如何防治这两种病害?疮痂病的防治方法:在5~7月,遇连续降雨或田间湿度大,幼果上出现病斑并扩展时,应立即喷药控制。
药剂可选择偏治疗性的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戊唑醇、氟环唑、氟硅唑、丙环唑等,并配施一些保护性药剂如多菌灵、代森锰锌等。
柑橘溃疡病和疮痂病有什么区别?柑橘溃疡病和疮痂病有什么区别?一到雨水多发季,就是溃疡病和疮痂病的蔓延期了,果农们想要防治但往往因为分不清,导致运用了错误的防治方法,不仅增加了成本,还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机。
所以在防治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清这两种病害。
那么柑橘溃疡病和疮痂病有什么区别?溃疡病和疮痂病的病因柑橘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他的病原细菌主要是靠雨水来传播,高温高湿或台风天气更利于他的发病,而温暖高湿的气候,更容易爆发真菌性的疮痂病,尤其是在春、秋梢的抽发期、幼果期,阴雨和雾大天气,都可能加快疮痂病的爆发流行。
除此之外,柑橘溃疡病和柑橘疮痂病,他们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
溃疡病和疮痂病的症状感染柑橘溃疡病后,不论是果实还是枝条亦或是叶片的病斑,都有木栓化开裂,叶片病斑两面凸起,并且表皮也会破裂,但是既是如此,它的叶片却不会变形,而它的果实病斑也仅限于果皮,不会侵害果实的内部,但是它严重时会引起早期落叶。
而柑橘疮痂病,这种病只会危害幼嫩组织,主要就是以刚抽生的嫩叶、嫩梢和刚谢花的幼果最易感染。
苗木、幼树抽梢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发病越重,感染柑橘疮痂病后,会出现叶片扭曲变形,但病斑不穿孔,病菌花期侵害花瓣后,病斑会在谢花后表现在幼果上,最后就是形成了木栓化的褐色凸起,导致果实畸形。
认识到柑橘溃疡病和疮痂病有什么区别之后,就要知道怎么去防治他们。
在新种植和发展的柑橘区中,要引进一些健康,经过严格检查,确保没有病的种子。
并且在果树成长过程中,要科学的施肥,只有有足够肥力的果树,才能够自行抵御病菌。
对于一些已经被病菌侵害的果树,他的一些病植和病果,一定要及时的剪除烧毁,切断病源。
前面说的这两种只是防治阶段,当果树一旦发病,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化学防治。
正确的喷施药物,尤其是要以苗木和幼树时期为主和已经挂果的果树为主。
推荐药物:噻霉酮、噻唑锌、络氨铜、中生菌素等。
还有就是一定要加强栽培管理,这就是果农们需要做的了,尤其是园中的一些排水性要保持好,更要及时的修剪病枝,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柑橘溃疡病与疮痂病的区别柑橘的果实在感染溃疡病或疮痂病后都会有出现木质化的病斑,容易发生误鉴,从而影响防治工作。
下面笔者来分享一些辨识经验,讲解下柑橘溃疡病与疮痂病的区别,希望我们对于两种病症不同区别的,比较对您种植柑橘有所帮助。
1、柑橘溃疡病与疮痂病的症状区别柑橘溃疡病病叶先出现针状大小的黄色油性圆病斑,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并上升到叶的前部和背面。
柑橘的表皮破裂。
中心部分稍陷入,斑点呈灰白色的海绵状,周围稍显突出,呈深棕色。
最外面的圆圈是黄色和绿色的光环。
夏秋两季枝条受损严重,受害枝条的病斑与叶片相似,但中央软木塞裂痕较大。
没有黄色光环,受伤的组织无法愈合,影响树木的生长。
严重会导致叶子脱落,枝条死亡。
当果实受到伤害时,病斑与叶片相似,但病斑较大,裂痕更大。
病斑的大小因品种而异,有时几个病斑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大斑点。
病斑仅限于果皮,严重时可引起果实早期脱落。
柑橘疮痂病主要危害新梢的幼叶和幼果,有时还危害花萼和花瓣。
在早期,出现了带有水渍的小斑点,并逐渐扩大。
病变由蜡黄色软木塞变为锥形结痂,颜色由灰白色变为棕色,另一侧呈牛角状凹陷。
病情严重时,叶片变形扭曲。
芽的病症状与叶片相似。
但病斑突出不如叶片明显,受害枝条短、扭曲。
树枝枯萎而死。
花瓣很快就枯萎了。
花瓣脱落后不久,幼果会出现症状,初期出现褐斑,然后扩展为黄褐色圆锥形,形成软木塞瘤突的褐色疮痂,使幼果在早期脱落或发育不足。
多数果实发育不良,果皮小厚,果皮酸,表面粗糙,或果实变形。
许多病斑在田间愈合,在果皮上形成条状疤痕。
当湿度很高时,这种疾病有时会有粉红色的霉变。
2、病原菌区别柑桔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是黄孢菌属的一种细菌。
柑橘疮痂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属于半已知细菌和黑链格孢亚门。
3、发生规律区别柑桔溃疡病主要来源于幼苗、接穗和田间植物,其次是病果。
柑橘疮痂病病菌潜伏在病叶、病果、病枝中,通过病苗和接穗进行长距离传播。
柑橘溃疡病越冬病原菌在春季温度高于20℃,湿度较高时,通过风、雨、虫、枝、叶接穗向感病部位扩散。
柑橘主要病虫害与绿色防控技术柑橘是一类常见的水果,在栽培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护柑橘果树,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绿色防控技术来防治柑橘的主要病虫害。
本文将介绍柑橘主要病虫害并提出绿色防控技术,以期给农民朋友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柑橘主要病害(一)溃疡病溃疡病是柑橘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
病害初期叶片表皮被病原菌侵染后产生小斑点,继而扩大形成病灶,最终形成不规则形状的溃疡。
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叶片凋零。
该病害的发生主要与温度湿度、土壤肥力、树体条件等有关。
(二)黑胞病黑胞病是柑橘的一种严重病害,主要发生在果实上。
发病初期果实表面出现一些小黑斑点,随着病变的加重,这些斑点逐渐变大,最终形成黑色坑洼。
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果实褐化、变质、开裂,影响果实的品质。
(三)黄龙病黄龙病是柑橘类植物的一种严重病害,由细菌引起。
该病害会导致柑橘树叶片出现黄化、卷曲、脱落等症状,同时还会影响果实的发育和品质。
(一)柑橘红蜘蛛柑橘红蜘蛛是柑橘类果树上的一种常见虫害,主要危害果树的叶片。
该虫的活动主要发生在干燥炎热的季节,常在叶片背面吸食叶肉汁液造成叶片黄化、脱落。
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果实减产,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
(二)柑橘夜蛾柑橘夜蛾是柑橘类植物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果实。
成虫常在夜晚出现,以果实皮肤为食,导致果实受损变形,甚至腐烂。
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市场价值。
三、柑橘绿色防控技术(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引入天敌、捕食性昆虫等天然敌害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引入瓢虫、寄生性蜂等捕食性昆虫来控制柑橘红蜘蛛、柑橘夜蛾等害虫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二)生物肥料适当施用生物肥料是一种重要的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增强柑橘的抗病能力,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生物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