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9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备课人:王建辉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记忆詹天佑、侯德榜两位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和魏源、严复两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通过复习,使学生回顾并记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有关史实。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记忆鲁迅、郭沫若、越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巨匠的事迹和作品;
复习重点与难点:
复习重点:1.詹天佑、侯德榜的主要贡献和魏源、严复两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鲁迅、郭沫若、越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文学艺术巨匠的主要作品;
复习难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过程。
复习方法指导:列表法、构建知识网络、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第一部分: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二部分: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一)近代中国教育改革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三)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或问:民国时期文化的主旋律
是什么)
(1)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 (2)追求人民民主,反对专制独裁; (3)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课外拓展:鲁迅、郭沫若、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文学、艺术家还有有哪些作品?请你利用课外时间搜集整理一下,好吗?。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要点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夏商西周的更迭- 夏朝(约2070-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由大禹建立。
- 商朝(约1600-1046年):因水患和政治动荡,商朝曾多次迁都,其中盘庚迁都至殷,商朝才稳定下来。
- 西周(约1046-771年):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实行分封制,开发边远地区,形成对周边民族的辐射和影响。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法- 春秋时期(770-476年):周王权威下降,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 战国时期(475-221年):诸侯国数量减少,各国进行社会改革,寻求富国强兵之道。
1.3 秦统一中国- 秦国实行商鞅变法,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最终在秦始皇嬴政的领导下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前221年)。
第二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1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家各自控制一方,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2.2 两晋南北朝- 西晋统一后迅速衰落,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矛盾加剧,导致八王之乱和西晋灭亡。
- 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南方则处于东晋统治下。
-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王朝。
2.3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文帝杨坚统一北方,隋炀帝时期(605年)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1 唐朝的繁荣-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广泛的交流。
3.2 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后,北方出现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更替,南方则有十多个政权并立。
3.3 北宋与辽、西夏、金的并立- 北宋(960-1127年)建立后,与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战争和和平交替出现。
第四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4.1 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包括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医药学、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
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精选范文5篇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精选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和阅读使学生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了解王羲之和《兰亭序》、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历史事实,提高学生综合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书法、绘画及石窟艺术具体内容和其中含义的介绍,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填写“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成就”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通过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成就”这一问题,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
郦道元和《水经注》,大放光彩的书法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1、复习提问:请简要介绍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的科技成就。
人物朝代称谓主要贡献祖冲之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制造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著《缀术》贾思勰北朝(北魏和东魏) 农学家著《齐民要术》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著《水经注》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状况,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
2、过渡讲解:上一课讲的是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这一课将介绍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成就。
【自主预习】一、祖冲之和圆周率首先提问:祖冲之有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迭1.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建立和灭亡掌握商朝的兴衰过程了解西周的建立和灭亡1.2 教学内容夏朝的建立和灭亡商朝的兴衰过程西周的建立和灭亡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展示夏商西周的历史变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各个朝代的兴衰原因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时间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2.1 教学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过程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特点2.2 教学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特点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事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特点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过程第三章:秦统一中国3.1 教学目标了解秦朝的建立过程掌握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3.2 教学内容秦朝的建立过程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展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第四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4.1 教学目标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历史意义4.2 教学内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历史意义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分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历史意义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第五章:对外友好交往与开放政策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掌握中国古代的开放政策5.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中国古代的开放政策5.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分析中国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事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开放政策5.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事件第六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1 教学目标了解隋唐时期的繁荣表现掌握隋唐时期的开放政策6.2 教学内容隋唐时期的繁荣表现隋唐时期的开放政策6.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展示隋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隋唐时期的开放政策6.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隋唐时期的繁荣表现第七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掌握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特点7.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特点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分析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特点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第八章:宋元时期的变革8.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变革掌握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8.2 教学内容宋元时期的社会变革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分析宋元时期的社会变革事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8.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宋元时期的社会变革第九章:明清时期的巩固与危机9.1 教学目标了解明清时期的国家巩固措施掌握明清时期的危机表现9.2 教学内容明清时期的国家巩固措施明清时期的危机表现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分析明清时期的国家巩固措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明清时期的危机表现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明清时期的国家巩固措施第十章:近代化的探索10.1 教学目标了解近代化的探索过程掌握近代化的主要成就10.2 教学内容近代化的探索过程近代化的主要成就10.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分析近代化的探索事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近代化的主要成就10.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近代化的探索过程第十一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1.1 教学目标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和事件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11.2 教学内容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和事件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抗日战争的细节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第十二章:解放战争的胜利12.1 教学目标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起因掌握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和关键战役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2.2 教学内容解放战争的背景和起因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和关键战役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分析解放战争的关键战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解放战争的过程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解放战争胜利的影响1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解放战争的背景和起因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作用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3.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展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要事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作用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改变1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第十四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4.1 教学目标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掌握改革开放的主要政策和成就理解改革开放对现代化的推动作用14.2 教学内容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的主要政策和成就改革开放对现代化的推动作用1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分析改革开放的主要政策和成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改革开放的过程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改革开放对现代化的影响1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第十五章:综合测试与复习15.1 教学目标复习本册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15.2 教学内容复习本册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15.3 教学方法采用测试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复习,提高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15.4 教学评估课堂测试:学生能正确回答复习题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的内容,包括了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秦统一中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对外友好交往与开放政策、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宋元时期的变革、明清时期的巩固与危机、近代化的探索、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以及综合测试与复习。
(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内容标准】(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一、选择题:●(2011·山东泰安)19.下列关于火车与铁路的说法不准确的是A.火车机车是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B.火车和铁路的出现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C.是中国近代时尚的交通工具之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京张铁路。
●(2011·安徽芜湖)12.请根据下列描述的内容,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6分)(2)他12岁作为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学习,回国后担任了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的总工程师。
他是(詹天佑)●(2011·江西省)2.作为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
京张铁路圆了他的这个梦,他是A.张謇B.詹天佑 C.侯德榜D.严复●(2011·江西南昌)6.作为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
京张铁路圆了他的这个梦,他是A.张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严复●(2011·湖北恩施)18.2003年12月1日,阵阵鞭炮声惊醒了恩施附近沉睡的大山。
这一天,宜万铁路开工典礼在规划中的恩施火车站站址隆重举行。
它的线路设计从“沿江”改成“穿山”,宜万铁路的前身是川汉铁路,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从宜昌往秭归修了20多公里就被迫停工。
由中国人独立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A.宜万铁路 B.京张铁路 C.滇越铁路 D.京汉铁路●(2011·山东聊城)9.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成为进步潮流,最早启迪人们学习西方的是A.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B.严复译述的《天演论》C.康梁发动的“公车上书” D.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2011·山东聊城)28.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____________;中国人自行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_____________》。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4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4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如四大发明、农学、医学等;二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丰富内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学派的思想理论,以及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片面性,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掌握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魅力。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具体成就。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基础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图片,如四大发明、诗词、书画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发展特点和伟大成就,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深入理解程度不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发展特点和伟大成就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成就。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发展特点和伟大成就的意义。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价值。
5.课堂拓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中英鸦片战争(1840年)(1)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2)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结束(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南京条约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1)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第一次被攻陷...―――(2)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2)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2亿两白银③增辟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4)《马关条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攻陷北京―――...北京第二次被攻陷。
(2)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中国人不得居住④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辛丑条约》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左宗棠收复了新疆。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6、洋务运动(1)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2)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