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与词汇含义以及两者的关系和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10.00 KB
- 文档页数:1
第五章词义1.词和词汇的区别何在词汇包括哪两个部分1)词: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符号,用它可以对现实现象进行分类、定名,因此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2)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
3)词汇主要包括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个部分。
2.什么是基本词基本词包括哪些类型1)基本词汇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就是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相当稳固,很少发生变化,可以说是一种语言在长期(数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使用过程中的积淀。
2)基本词包括以下类型:表示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的词;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表示人体器官的词;表示方位和时令的词;表示数目的词;表示常见动作行为的词;表示常见性状的词;3.基本词有哪些特点怎样认识这些特点的相互关系1)基本词的特点为:全民性、稳定性和能产性(即构词能力强)。
全民性: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
稳定性: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服务。
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
有构词能力: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2)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
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普遍性,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选择那些使用面广的词,具有运用上的普遍性的词作为构词要素,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基本词作为很多词语的构词要素,涉及面很广,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4.什么是一般词汇一般词汇包括哪些类型1)一般词汇:词汇里基本词汇以外的词语构成一般词汇。
词的概念理解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个或多个字母组成的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符号,用来表达某种事物、概念、状态、动作等。
词是人们进行交流、沟通以及思维表达的重要工具。
首先,词是由字母组成的。
字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通过组合不同的字母可以形成不同的词。
在汉字中,每个汉字代表一个词;在拼音文字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词。
不同字母的组合方式决定了词的形态和读音。
其次,词具有独立意义。
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词可以单独使用,不需要依附于其他词语。
例如,“桌子”、“跑”、“高兴”等都是独立意义的词,单独使用时可以表达完整的概念。
此外,词是表达事物、概念、状态、动作等的符号。
它可以代表具体的事物,例如“树”、“花”等;也可以代表抽象的概念,例如“爱”、“和平”等。
词还可以表示某种状态或动作,例如“站”、“学习”等。
词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则,主要包括词的构成和词的用法。
词的构成规则指的是通过字母的组合来形成词语的过程。
在汉字中,一个字可以独立构成一个词,也可以与其他字结合形成一个新的词。
在拼音文字中,不同的字母组合形成不同的词。
词的用法规则指的是词在句子中的使用方式和搭配要求。
在语法上,词被分为不同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不同的词类在句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语法规则进行搭配和变化。
此外,词还具有语义特点。
每个词都有自己特定的意思和语义范围,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会表示不同的概念。
例如,“红色”的意义可以表示具体的颜色,也可以表示政治倾向。
总之,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由字母组成,具有独立意义,用于表达事物、概念、状态、动作等。
词的使用必须遵循构成规则和用法规则。
词在语义上也具有一定的特点,不同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
词的概念对理解和运用语言至关重要,它是我们进行沟通、交流和思考的基础。
语义学一.语义学(Semantics)的定义:研究语言单位的意义,尤其是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二.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1)意义与指称(sense and reference):意义与指称是语言研究中的两个术语,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意义(sense)是一系列抽象语义特征的集合,与语境无关,可以在字典中查到。
而指称(reference)是语言形式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指的事物;它涉及语言形式与非语言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意义与指称是意义的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方面,例如“morning star”和“evening star”的意义虽然不同,但其指称一样,都指代天空中的同一颗星星。
2)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指词语所指称的外部世界的事物、状态、抽象情感。
例如:dog(狗)的外延意义是指“一种四肢、有毛、会汪汪叫的哺乳动物”,这种意义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
3)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指源于语言使用者的个人经历、情感、评价、语境等外部因素的意义。
例如dragon一词,在汉语文化中象征着“高贵”、“权利”,但在某些英语国家文化中,其内涵意义则为“残暴”和“邪恶”。
三.意义关系(Sense Relationship):1)同义关系(Synonymy):方言同义词(Dialectal synonyms):意义相同但方言有差异的词,例如:autumn(BrE)= fall(ArE)。
文体同义词(Stylistic synonyms):意义相同但在文体上或者正式程度上有差别的词,例如:buy(较为随意)——purchase(较为正式)。
搭配同义词(Collocational synonyms):指意义上相同,但是搭配不相同的词。
例如:provide和supply,provide sth. for sb.和supply sth. to sb.在情感或评价意义方面存在差异的同义词(Synonyms with different emotive or evaluative meaning):意义相同,但在情感或评价意义方面存在差异的词,例如:politician (政客)含贬义色彩,statesmen(政治家)含褒义色彩。
语言学中的语义学与语用学语义学和语用学是语言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们研究的是语言的意义和使用。
虽然两者都与语言相关,但各自关注的方面有所不同。
一、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中的意义的学科。
它探讨的是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语义学主要关注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的联系,研究的是语言的内在结构。
语义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 词汇意义:词汇意义是指词汇本身的意义。
语义学家通过研究词汇的概念、义项、同义词、反义词等来揭示词汇意义的内涵和外延。
2. 句义:句义是指句子的意义。
语义学通过分析句子的组合规则、语义关系等来解释句子的意义。
3. 语境: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境。
语义学认为,语境对于语言的意义有重要影响,同一词汇或句子在不同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
4. 语义关系:语义关系是指词汇、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典型的语义关系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等。
语义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义分析、语义对比和语义推理等。
通过这些方法,语义学家可以揭示语言结构与意义之间的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二、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功能和效果,研究的是语言的外在运用。
语用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 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说话人通过语言暗示或隐含的意思。
语用学家通过分析上下文和语言非字面意义来揭示言外之意。
2. 语用规则:语用规则是指在特定语境中语言使用的约定俗成的规则。
比如,社交场合中的谦辞用语、禁忌用语等。
3. 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指由于选择不当的语言,导致交际行为出现误解或不当反应的情况。
语用学研究语用失误的原因和修复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交际。
4. 语用策略:语用策略是指在特定交际目的下选择合适的语言行为。
语用学研究语用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以实现有效的交际目的。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用分析、语用推理和语用实验等。
通过这些方法,语用学家可以揭示语言在不同交际场景下的特点和规律,帮助人们提高语言运用的效果。
词汇的名词解释词汇,是指某一语言中的所有词语的总和。
它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承载着语言的意义和表达的能力。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语言的发展,词汇也不断丰富和演变,为我们的交流和思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首先,词汇可以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不同的词类。
这些词类在语法上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能够帮助我们表达不同的语义和意思。
例如,动词可以表达动作或状态,名词可以表示事物的名称或概念,形容词可以描述事物的特征或性质,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介词可以表示位置、方向、时间等。
其次,词汇可以根据词义和语境进行分类。
同义词是指在意义上相近或相似的词语,可以互相替换使用,以丰富表达方式。
例如,“快乐”和“愉快”都表示高兴、喜悦的意思。
反义词是指在意义上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可以用于对立或对比的表达。
例如,“黑”和“白”就是一对反义词。
此外,还有词汇的专业术语、俚语、成语和习语等特殊用法,它们通过共同的语言规范和共识,使得交流更加准确、简洁和流畅。
词汇的学习和运用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汇量是衡量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掌握更多的词汇可以使我们在表达时更加准确、具体和丰富。
然而,词汇的学习常常需要耐心和积累。
除了正式的学习途径,如阅读、听力和写作,词汇的习得还需要注意语境,观察词语的使用和搭配,提升词汇的综合运用能力。
此外,词汇的变化和更新也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新词和新意义的产生层出不穷。
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看到了“网红”、“微博”等新词的出现,这些词语在网络时代的语境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词汇的变化和新增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在跨文化交流和语言翻译中,了解和熟练运用不同语言的词汇是至关重要的。
词汇的翻译涉及到语义、文化、语法等多个层面的转换和理解。
当我们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词汇的实际用法、意义和语境,在保持原意的同时,尽可能地贴近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规范。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語義和語用第五章語義和語用语义是以语音形式表达的各级语言单位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意义。
语言意义:语言系统中固有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相对稳定的,不受语境和语境的影响。
语用意义:指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的、暂时的、隐含的意义。
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使用的最小符号,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
一般词汇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包括新词、古词、外来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其特点为: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二词的词汇意义1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它是词义的核心,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
它这包含三个方面:1它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2它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3它必须与某种语言的特定声音相结合。
2色彩意义也称词的“修辞意义”,是指以理性意义为基础附加上人们的主观态度的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色彩、联想色彩。
a感情色彩:是指说话者对所谈对象的主观感情评价和态度。
有褒、贬、中性之分。
b形象意义:词在获得理性意义的同时,还往往因对对象的描绘而具有某种形象感。
①内部形式比较生动的复合词;②拟声、绘色、摹状的词;③具有比喻义的词。
c语体意义:词用于不同的语体时所产生的一种附加意义。
d联想意义:通过理性意义或语音中介的联想而产生的,大多具有民族特点。
3搭配意义一个词经常与一些词组合而不与另一些词搭配,这种由于组合关系而产生的意义叫搭配意义。
三词义的概括性1一般。
在复合词的词义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词义的泛化中,把特殊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简单的东西。
2模糊性。
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它还必须包含能区别于其他现象的特征,但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3全民性。
【述学】词与词的关系及词的释义本期,我们讨论两个问题,词与词的关系和词的释义。
词与词的关系讨论词与词的关系,可以从音、形、义的不同角度来分析,读音相同的词是同音词,词义相同或相反的是同义词或反义词,词义上有上下位关系的是上下位词。
1同音词同音词是语音完全相同而意义没有任何关联的一组词,其语音必须相同,即声母、韵母和声调都相同。
如“公有”和“工友”,“极力”和“吉利”都是同音词。
需要注意的是,同音词和多义词不同,同音词是多词同音,而意义毫无联系;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间有一定的联系。
同音词可以分为同形同音词和异性同音词。
同形同义词是指书写形式相同的同音词,“会:有一定目的的集会,如开会”,“会: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如:会唱歌”。
异性同音词是指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如“变异——变易,住院——祝愿”。
2同义词同义词是指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词义相同是指词的概念义和附属义完全相同,词义相近是指词的概念义有很大共性,但在概念义、附属义或语法特点上有一些区别。
根据词义的相近程度可以把同义词分成两类:一类是等义词,也叫绝对同义词,这种同义词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中都能替换使用,如“西红柿/番茄、觉察/察觉、维生素/维他命”;另一类是近义词,也叫相对同义词,这种同义词的概念义基本相同,但也有细微差别,如“包含/包括、一致/相同、坚决/坚定”等。
同义词不都是等义词,还需要“同中求异”,这就是对同义词的辨析。
辨析同义词,一般可以从概念意义、附属色彩、功能用法三方面入手分析。
(一)从概念意义辨析1、从适用对象辨析,同义词的适用对象范围可能不同,如“公布/颁布:公布(政府、机关、团体、个人)、颁布(政府),年纪/年龄:年纪(人)、年龄(人、动物、植物)”2、从支配对象辨析,表示动作行为的同义词的受事者可能不同,如“交流/交换:交流:思想、文化、物资(抽象的)、交换:物品、意见(多为具体的)”3、从词义特征辨析,同义词的语义轻重可能不同,如“绝望/失望、优异/优秀/优良、制止/阻止、蔑视/轻视、渴望/盼望/希望”;同义词的特征点可能不同,如“ 收集/搜集、重要/紧要、希望/期望、停止/停顿”;同义词的范围大小可能不同,如“边疆/边境、年代/年头、局面/场面”;同义词之间有可能存在个体与集合的关系,如“信/信件、树/树木、书/书籍”。
词与词汇含义,以及两者
的关系和区别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词与词汇含义,以及两者关系和区别
词是由语素构成,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汇又称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里词语的总汇。
关系:词汇是一个集合概念,它与具体的词之间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区别:词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势,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而词汇作为集合概念,既可以指一种名族语言中的词语总和,也可以指某一特定范围内的词语总和。
词与词汇含义以及两者的
关系和区别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词与词汇含义,以及两者关系和区别
词是由语素构成,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汇又称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里词语的总汇。
关系:词汇是一个集合概念,它与具体的词之间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区别:词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势,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而词汇作为集合概念,既可以指一种名族语言中的词语总和,也可以指某一特定范围内的词语总和。
词的基本义一、词的本义词,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由一个或几个音节构成。
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词,是代替某些名称或名词的东西或名词的东西。
比如说:“老虎”,古代人就叫它做“虎”;“苹果”,古代人就叫它作“苹”,这种说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二)有时候,一个名词后面可能还带上一个“子”字,那么“老虎的儿子”也可以说“老虎的子”。
二、词的引申义 1.有些事物,具有明显的两重性质,一方面表示它有什么特征或属性,另一方面又表示这些特征和属性的范围有多大。
2.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种事物的某个特征或属性常常要反复出现,为了使用方便,人们把这类特征或属性说成是事物的“固定形式”或“标准形式”,或者干脆说这个事物就是这样的。
3.这类特征或属性虽然在同一事物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对于同一事物来说,它的每一种表现形式都是必要的,都是有其实际意义的。
三、词的比喻义词的比喻义,是借用其他词语中的部分语素或语素,赋予新的内容,使这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指示的意义有了明显的差异,从而产生了全新的意义。
四、词的象征义 1.在艺术作品里,词往往被当作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
在汉语里,凡是用词作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必须符合词汇系统的要求。
2.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北国风光”和“江山如此多娇”中的“江山”就都属于象征义。
五、词的色彩义(一)多数名词,尤其是人称代词,常常具有某种色彩义。
此外,名词的数量范畴也是词的色彩义的一种体现。
比如“九州”这个词的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用来泛指我国疆土的九个行政区域。
(二)在社会生活中,词汇系统通过大量使用某些专门名词或术语,使之更加具有某种固定的颜色或性质。
比如“整体性”、“倾向性”等等。
六、词的范畴义 1.把概念、事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就是词的范畴义。
2.例如:“母亲”,可以分解为“女”和“子”两个概念,“母亲”就是“母女关系”这个范畴的一个概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母亲”。
词的概念义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由一个或多个音节组成的,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形式。
在语言中,词起到沟通交流、表达和传递思想的作用。
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对于理解和使用词的概念义是非常重要的。
词的概念义包括词的定义、词的分类及词的特性等方面。
首先,词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
它是通过对声音或文字进行组合而形成的,具有独立的意义和语法功能。
词可以用于单独表达一个事物、动作、状态、属性等概念,也可以作为句子的主体或修饰成分。
其次,词的分类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
从语法上来说,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实词是指能够独立作为信息的承载者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虚词是没有独立意义的词,例如连词、介词、代词和助词等。
从词义上来说,词可以分为具体词和抽象词。
具体词是指表示可以通过观察和感觉来直接认识的事物,例如“书”、“树”;抽象词是指表示无法通过感官获取的概念、状态、性质等,例如“自由”、“幸福”。
此外,词还具有一些特性。
首先,词具有完整性。
每个词都具有自己独立的意义,可以独立成为一个语言单位,与其他词相互区分。
其次,词具有可分性。
一个复杂词可以通过切分成一个或多个词素来理解。
例如,“笑容”这个复合词可以切分成“笑”和“容”两个词素。
再次,词具有变化形态。
在不同的语法环境下,词可以通过屈折、派生、合成等形式进行词形的变化。
最后,词具有语法功能。
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不同的语法角色,如主语、宾语、定语等。
词的概念义在语言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帮助我们了解语言的结构、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通过对词的定义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意义的形成和演变的机制。
通过对词的分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组织和理解语言知识。
通过对词的特性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词汇。
总之,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形式。
它在语言中起到承载信息、表达意义和构建语法结构的作用。
理解和运用词的概念义对于语言学习和交流是至关重要的。
推荐信中的关键词和术语解释推荐信是为了帮助他人评估一个人的能力、品质和素质而提供的一种书面评价。
在撰写推荐信时,常常会使用一些关键词和术语来描述被推荐人的优点和特点。
本文将解释一些常见的推荐信中关键词和术语的含义。
一、专业能力类词汇1. 熟练:指某人在特定领域或任务上有高水平的技能和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工作。
2. 专业知识扎实:表明被推荐人在相关领域具备广泛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3. 创新思维:指被推荐人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创造性思维,能够提出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示被推荐人能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5. 严谨细致:描述被推荐人在工作中总是认真仔细,注重细节,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质量。
二、领导能力类词汇1. 领导才能:指被推荐人具备在工作中有效引导和激发团队成员的能力。
2. 团队合作精神:描述被推荐人在团队合作中具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高效完成工作。
3. 决策能力:表明被推荐人能够在面临挑战和压力时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 适应能力:指被推荐人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并在其中取得良好的表现。
三、责任感和工作态度类词汇1. 责任心:描述被推荐人对工作充满责任感,对所承担的任务尽职尽责。
2. 敬业精神:表明被推荐人对工作充满热情,并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来达到工作目标。
3. 自律:指被推荐人能够自我管理,严格要求自己,并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自律性。
4. 高效率:描述被推荐人在工作中能够迅速高效地完成任务,保证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四、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类词汇1. 善于沟通:指被推荐人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有效地交流和合作。
2. 人际关系良好:描述被推荐人在工作中能够与同事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并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高度敏感:表明被推荐人能够敏锐地察觉他人的需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满足他们。
4. 抗压能力强:指被推荐人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述学】词与词的关系及词的释义本期,我们议论两个问题,词与词的关系和词的释义。
词与词的关系议论词与词的关系,能够从音、形、义的不一样角度来剖析,读音同样的词是同音词,词义同样或相反的是同义词或反义词,词义上有上下位关系的是上下位词。
1同音词同音词是语音完整同样而意义没有任何关系的一组词,其语音一定同样,即声母、韵母和腔调都同样。
如“公有”和“工友”,“全力”和“吉利”都是同音词。
需要注意的是,同音词和多义词不一样,同音词是多词同音,而意义毫无联系;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间有必定的联系。
同音词能够分为同形同音词和异性同音词。
同形同义词是指书写形式同样的同音词,“会:有必定目的的集合,如开会”,“会:懂得如何做或有能力做,如:会唱歌”。
异性同音词是指书写形式不一样的同音词,如“变异——变易,住院——祝福”。
2同义词同义词是指词义同样或邻近的词,词义同样是指词的观点义和附属义完整同样,词义邻近是指词的观点义有很大共性,但在观点义、隶属义或语法特色上有一些差异。
依据词义的邻近程度能够把同义词分红两类:一类是等义词,也叫绝对同义词,这种同义词的意义完整同样,在任何语境中都能替代使用,如“西红柿/番茄、察觉/察觉、维生素/维他命”;另一类是近义词,也叫相对同义词,这种同义词的观点义基真同样,但也有细微差异,如“包含/包含、一致/同样、果断/坚定”等。
同义词不都是等义词,还需要“同中求异”,这就是对同义词的辨析。
辨析同义词,一般能够从观点意义、隶属色彩、功能用法三方面下手剖析。
(一)从观点意义辨析1、从合用对象辨析,同义词的合用对象范围可能不一样,如“宣布/宣布:宣布(政府、机关、集体、个人)、宣布(政府),年龄/年龄:年龄(人)、年龄(人、动物、植物)”2、从支配对象辨析,表示动作行为的同义词的受事者可能不一样,如“沟通/互换:沟通:思想、文化、物质(抽象的)、互换:物件、建议(多为详细的)”3、从词义特色辨析,同义词的语义轻重可能不一样,如“无望/绝望、优异/优异/优异、遏止/阻挡、歧视/小看、期望/期望/希望”;同义词的特色点可能不一样,如“采集/采集、重要/紧急、希望/希望、停止/停留”;同义词的范围大小可能不一样,如“边疆/边疆、年月/年头、场面/场面”;同义词之间有可能存在个体与会合的关系,如“信/信函、树/树木、书/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