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初步筛选
- 格式:pdf
- 大小:133.29 KB
- 文档页数:2
预实验:黑木耳液体发酵培养黑色素培养基优化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菌种:黑木耳1.1.2 主要试剂土豆KH2PO4 MgSO4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胨酵母膏硫酸铵尿素盐酸1.1.3 主要仪器摇瓶培养箱分析天平150r/min 摇床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水浴锅真空冷冻机1.2 培养基的制备1.2.1 PDA培养基土豆汁20%+葡萄糖2%+琼脂2%,pH值自然。
1.2.2 发酵液液体种子培养基PDB土豆汁20%+葡萄糖2%,pH值自然。
1.2.3 摇瓶发酵实验培养基1)碳源筛选试验培养基:土豆汁20%+KH2PO4 0.3%+MgSO4 0.15%+蛋白胨0.15%+碳源2%2)氮源筛选试验培养基:土豆汁20%+KH2PO4 0.3%+MgSO4 0.15%+葡萄糖2%+氮源2%3)无机盐试验培养基:土豆汁20%+葡萄糖2%+蛋白胨0.15%+不同配比的微量元素4)pH试验培养基:土豆汁20%+KH2PO4 0.3%+MgSO4 0.15%+蛋白胨0.15%+葡萄糖2%+不同pH条件5)转速:土豆汁20%+KH2PO4 0.3%+MgSO4 0.15%+蛋白胨0.15%+葡萄糖2%+不同转速6)正交试验培养基:设计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表1.3 实验方法1.3.1 黑木耳菌丝发酵培养1) 菌种培养(活化菌种):从母种试管中取菌丝块接种于PDA平板中,于25℃培养7d2) 液体种子培养(扩大并制备液体菌种):将活化的菌种切割成黄豆大小的菌丝块,接种入装有100mL液体培养的250mL三角瓶中,30℃,150r/min培养7d,备用。
3) 发酵培养(单因素实验):摇瓶中装入不同的摇瓶发酵实验培养基100mL,接种量为10%,于30℃,150r/min培养4d。
1.3.2 黑色素的分离与提纯①将培养一段时间的发酵液取出,过滤除菌体;②用1moL/L的HCl调节滤液的pH为2,10000r/min离心15min;③去上清,取沉淀,在沉淀物中加蒸馏水震荡混匀,用1mol/L的HCl调节pH为2,10000r/min离心10min;④反复三次后,去上清,沉淀用蒸馏水洗离心3次;⑤取沉淀冷冻干燥,即为黑色素纯品。
液体菌种制作规程工艺流程:斜面菌种→初级摇瓶种→二级摇瓶种→发酵罐深层发酵种→接种一、摇瓶种的制作1斜面菌种准备:马铃薯200克(去皮切块煮沸过滤取滤液),蔗糖20克,麸皮30克(煮汁过滤取滤液)二氢钾2克,硫酸镁1克,琼脂20克,VB1 10毫克,水1000毫升。
25度培养7天备用。
2、初级摇瓶制作①配方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酵母膏2克蛋白胨3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1克V B110毫克水1000毫升。
(配方2:玉米粉4%,蔗糖3%,麸皮2%,酵母膏0.5%,2氢钾0.25%,硫酸镁0.1%,VB1 0.01%,豆油0.05%)。
②制作:土豆去皮切成薄块,煮沸后保持20分钟,四层纱布过滤后取滤液,补足1000毫升水,称取其他成份,与土豆液充分搅匀然后装入三角瓶。
初级摇瓶采用500ml三角瓶,装入200ml,放入玻璃球5粒(0.5cm 直径)用二层纱布包裹制作棉塞,塞紧棉塞后再用二层纱布外层加报纸做罩,扎紧瓶胫,防止摇动时棉塞活动。
③灭菌:把三角瓶放入立式高压锅,加足水紧好盖,开启放气阀,接通电源,有蒸汽冒出时关闭放气阀,待压力表达到0.05MPa时,断掉电源,打开放气阀,放冷空气至压力表回0,再关闭放气阀,接通电源,当压力表显示0.11 MPa,温度达到121℃后开时计时,保持45min。
断电使其自然降至0.02 MPa时放气归0,趁热微开盖,使剩余蒸汽烘干棉塞,然后出锅降温至25℃即可接种。
④接种:首先,封闭接种室,用开启紫外线灯30分钟,再用臭氧灭菌器灭菌60分钟或用烟雾剂每立方5克熏蒸30分钟,进行接种环境灭菌。
把灭菌后的三角瓶放入超净台(或接种箱),把斜面母种、工具、酒精灯、75%的酒精棉球瓶同时放入,母种用灭过菌的报纸遮盖,打开紫外线灯和无菌风开关,保持15min后,关闭紫外线灯进行接种。
操作人员应着干净的隔离衣,带好卫生帽、口罩,手洗净,用75%酒精擦拭手、母种试管、工具,点燃酒精灯,灼烧工具及试管口20秒,在严格无菌操作程序下,把斜面菌种切割成0.5厘米小块(不带培养基),移入三角瓶中,使其浮在液面,一般接入5-6块,塞好棉塞,接完后重新封好棉塞罩,放到25℃恒温环境净置培养72小时。
液体菌种制作规程工艺流程:斜面菌种→初级摇瓶种→二级摇瓶种→发酵罐深层发酵种→接种一、摇瓶种的制作1斜面菌种准备:马铃薯200克(去皮切块煮沸过滤取滤液),蔗糖20克,麸皮30克(煮汁过滤取滤液)二氢钾2克,硫酸镁1克,琼脂20克,VB1 10毫克,水1000毫升。
25度培养7天备用。
2、初级摇瓶制作①配方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酵母膏2克蛋白胨3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1克V B110毫克水1000毫升。
(配方2:玉米粉4%,蔗糖3%,麸皮2%,酵母膏0.5%,2氢钾0.25%,硫酸镁0.1%,VB1 0.01%,豆油0.05%)。
②制作:土豆去皮切成薄块,煮沸后保持20分钟,四层纱布过滤后取滤液,补足1000毫升水,称取其他成份,与土豆液充分搅匀然后装入三角瓶。
初级摇瓶采用500ml三角瓶,装入200ml,放入玻璃球5粒(0.5cm 直径)用二层纱布包裹制作棉塞,塞紧棉塞后再用二层纱布外层加报纸做罩,扎紧瓶胫,防止摇动时棉塞活动。
③灭菌:把三角瓶放入立式高压锅,加足水紧好盖,开启放气阀,接通电源,有蒸汽冒出时关闭放气阀,待压力表达到0.05MPa时,断掉电源,打开放气阀,放冷空气至压力表回0,再关闭放气阀,接通电源,当压力表显示0.11 MPa,温度达到121℃后开时计时,保持45min。
断电使其自然降至0.02 MPa时放气归0,趁热微开盖,使剩余蒸汽烘干棉塞,然后出锅降温至25℃即可接种。
④接种:首先,封闭接种室,用开启紫外线灯30分钟,再用臭氧灭菌器灭菌60分钟或用烟雾剂每立方5克熏蒸30分钟,进行接种环境灭菌。
把灭菌后的三角瓶放入超净台(或接种箱),把斜面母种、工具、酒精灯、75%的酒精棉球瓶同时放入,母种用灭过菌的报纸遮盖,打开紫外线灯和无菌风开关,保持15min后,关闭紫外线灯进行接种。
操作人员应着干净的隔离衣,带好卫生帽、口罩,手洗净,用75%酒精擦拭手、母种试管、工具,点燃酒精灯,灼烧工具及试管口20秒,在严格无菌操作程序下,把斜面菌种切割成0.5厘米小块(不带培养基),移入三角瓶中,使其浮在液面,一般接入5-6块,塞好棉塞,接完后重新封好棉塞罩,放到25℃恒温环境净置培养72小时。
黑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优化摘要: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作为担子菌门中重要的药食同源真菌,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糖、黑色素和维生素等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补血、补脑、抗衰老、抗凝血和抑制肿瘤生长等保健效果和药用功效,是维持人体健康的绝佳食材。
近年来,随着“菌粮”等新名词的出现,黑木耳在人类健康重要性中的体现越为明显。
关键词:黑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优化引言木耳属(Auricularia)真菌是我国常见的野生食用菌,常生长于林间阔叶树倒木及枯死木桩,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木耳属真菌能够分解多种材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
木耳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从初期的椴木“砍花”栽培到如今的袋料菌棒培育已有1000多年历史,经过食用菌工作者的努力和研究,木耳人工栽培技术目前已经趋于成熟,多篇文献报道了菌种驯化、栽培种生产、替代基质筛选等方面的内容,为食用菌产业生产提供了较好的指导和借鉴。
1.菌丝培养将退化的黑木耳菌种接种到相应的母种培养基中(以ADA培养基为对照,不同浓度的麦麸、木屑、稻杆ADA培养基为实验组),每个培养基接种直径3mm的黑木耳菌块,接种后置于26℃恒温箱中避光培养9d,期间注意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
2.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1)培养时间、温度、pH值、碳源、氮源、无机盐的筛选:无菌条件下分别将2种野生木耳菌种打孔为大小相同的“菌饼”(直径0.5cm),接种至不同pH值(pH值为5、6、7、8、9)、不同碳源(蔗糖、麦芽糖、果糖、淀粉、葡萄糖)、不同氮源(蛋白胨、牛肉膏、尿素、(NH4)2SO4、酵母膏)、不同无机盐(MgSO4、CaCl2、CuSO4、NaCl、KH2PO4)的基础培养基中,于25℃,16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10d;培养时间及温度实验将菌种接种至基础培养基中,分别于25℃,160r/min条件下培养不同天数(2、4、6、8、10d)、以及不同温度(20、25、30、35、40℃)条件下,160r/min摇床培养10天。
黑木耳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筛选于海洋;王延锋;史磊;潘春磊;盛春鸽;王金贺;刘姿彤;张鹏;董雪梅【摘要】为了得到更多的发酵产物,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研究黑木耳在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对菌丝体形态、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添加无机盐效果更佳.在以上条件下进行黑木耳液体深层发酵,所获得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最高.【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08【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黑木耳;发酵;营养条件;培养基【作者】于海洋;王延锋;史磊;潘春磊;盛春鸽;王金贺;刘姿彤;张鹏;董雪梅【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6.6黑木耳[1](Auricularia heimuer F,Wu,B.K.Cui &Y.C.Dai)又名木耳、云耳、树耳、树蕈、黑耳等,属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我国大多生长在北方,子实体呈褐色,光滑或略有褶皱,通过固体栽培得到的子实体或液体发酵所获得的菌丝体中均含有蛋白质、多糖等大量活性物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补血、补脑、抗衰老、抗凝血和抑制肿瘤生长等保健效果和药用功效[2-3],也因此获得“素中之荤”的美誉[4-5]。
笔者利用 100 L生物反应器(发酵罐)进行黑木耳液体种深层发酵培养试验,选取影响液体发酵的生长营养因子,研究不同因子对黑木耳液体发酵培养的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粗多糖含量的影响,筛选确定黑木耳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黑木耳液体发酵的研究及液体菌种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黑木耳液体菌种标准================本标准规定了黑木耳液体菌种的质量要求、培养基选择、培养条件、发酵工艺、菌种鉴定、安全性评估、标签和记录等方面的内容。
1. 菌种质量-------黑木耳液体菌种应具备以下质量要求:1.1 菌种纯度高,无杂菌污染;1.2 菌丝体生长旺盛,颜色鲜艳,无老化现象;1.3 液体培养时,菌丝体生物量大,且无异常气味;1.4 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规定。
2. 培养基------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应选择适宜于黑木耳菌丝体生长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麦芽糖、蛋白胨等,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培养基配方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筛选和优化。
3. 培养条件------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pH值和通气量等。
培养温度一般控制在25℃-30℃之间,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pH 值控制在4.0-6.0之间,通气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发酵工艺------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发酵工艺包括种子制备、发酵罐接种、发酵控制和菌丝体收集等步骤。
种子制备应选择优良的固体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发酵罐接种后,应控制好温度、湿度、pH值和通气量等参数;发酵控制应根据菌丝体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菌丝体收集时应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等处理。
5. 菌种鉴定------黑木耳液体菌种鉴定应采用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包括菌落形态、菌丝体显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观察和测定。
同时,也可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等辅助鉴定。
鉴定结果应符合黑木耳的生物学特征和分类学依据。
6. 安全性评估-------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安全性评估应包括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等。
急性毒性试验应观察动物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液体菌种后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亚慢性毒性试验应观察动物在长期摄入液体菌种后的中毒症状和生理生化变化;遗传毒性试验应检测液体菌种的致突变性和致畸变性等。
安全性评估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050000摘要:黑木耳作为食药两用真菌,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人类健康中展现出巨大的开发前景。
从药用角度来讲,主要是黑木耳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相关药品、保健品的开发等;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相关药品甚少,部分产品只是局限于动物试验测试。
从食用角度来讲,我国是世界黑木耳产量最多、食用最多的国家。
近年来,黑木耳已成为我国栽培量第二大的食用菌品种,但各个产地生产的黑木耳品质参差不齐,具有优良性状的黑木耳新品种更是少见。
关键词:黑木耳;液体菌种;工艺;质量引言多糖是木耳属真菌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木耳子实体、菌丝体等组织中,近代研究表明,包括木耳在内的多种食用菌多糖是一类具有开发价值和利用潜力的天然化合物,对调节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活性。
例如,黑木耳中的水溶性多糖通过调节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来降低由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角质木耳、毛木耳、黑木耳胞内多糖能够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对抗炎和抑菌表现出了较好的活性,同时,黑木耳子实体中的吡喃糖多糖还具有调节血脂保护肝脏的作用。
以心脑血管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阶段的黑木耳多糖摄入治疗,通过病人的康复自愈能力分析结果发现黑木耳多糖能够促进心脑血管人体的康复。
对黑木耳多糖进行了提取及结构解析并发现黑木耳多糖可以通过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吞噬能力,该作用在人体免疫调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培养基固体培养基(CPDA):液体母种培养基,为不添加琼脂的CPDA培养基;基础发酵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0g/L、蛋白胨3.0g/L、麦麸10.0g/L、葡萄糖20.0g/L、KH2PO42.0g/L、MgSO4·7H2O1.0g/L,初始pH值自然。
2.母种培养基A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琼脂粉20g,加水至1000ml。
1.1.3.2母种替换培养基在ADA培养基的基础上,分别用不同量的麦麸、稻杆和木屑替换ADA培养基中的马铃薯。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 201-2021 绿色食品黑木耳生产操作规程2021-09-26发布2021-10-01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前言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吉林农业大学,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杜芳、胡清秀、王鑫、邹亚杰、唐伟、姚方杰、文铁柱、杨成刚。
绿色食品黑木耳生产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黑木耳生产的要求,包括产地环境、设备设施、菌棒制作、发菌管理、出耳管理、采收、包装运输、病虫害防治、废弃物处理和生产档案管理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绿色食品黑木耳的生产及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GB 19169 黑木耳菌种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1655 蔬菜包装标识通用准则NY/T 1838 黑木耳等级规格NY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 12728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摇瓶菌种liquid spawn by shake cultivation以恒温摇床培养方式培养的菌种。
3.2深层发酵培养菌种liquid spawn by cultivation in fermenter采用大型发酵罐为容器培养的菌种。
4产地环境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黑木耳菌种母种复壮培养基的筛选
苏林贺;薛娇;曾伟民;张彦龙
【期刊名称】《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年(卷),期】2022(39)4
【摘要】为了解决黑木耳生产过程中菌种退化的问题,提高退化菌种的品质及产量,通过改良母种培养基的方法使菌种复壮,根据菌丝生长速度、密度、生物量、纤维素酶活性及出菇实验后子实体的产量等指标,从3种不同添加物的母种培养基中筛选出最优的母种复壮培养基。
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中添加稻杆浸出液且浓度为15 g·L^(-1)时,复壮效果最好,经过该培养基复壮后,菌丝密度增大,菌丝生长速度达到4.16 mm·d^(-1),菌丝生物量干重为1.301 g·100 mL^(-1),酶活性为3.86 U·mL^(-1),生物学效率达到82.3%,产量增加了29.5%,菌丝体品质及子实体的产量均有显著提高。
选择合适添加物及正确添加量的母种复壮培养基,可以使退化的菌种得到很好的复壮。
【总页数】8页(P463-470)
【作者】苏林贺;薛娇;曾伟民;张彦龙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6
【相关文献】
1.黑木耳最佳母种培养基的筛选研究
2.羊肚菌菌种分离及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3.一种羊肚菌的菌种分离和母种培养基筛选
4.四种母种培养基培养复壮杏鲍菇菌种效果比较
5.黑木耳牡耳1号母种培养基适宜碳氮源筛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用菌的液体深层发酵技术2007-12-04液体发酵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之一。
深层发酵技术直接生产食用菌菌体,同时获得富含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发酵液。
一、深层发酵培养基的选择1、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研究的关键是培养基。
不同食用菌要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因此,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是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关键。
食用菌的深层液体发酵生产主要是采用了抗生素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其工艺大致是:母种——一级种子——二级种子——发酵罐深层发酵根据培养基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的组成均为天然有机物,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一些已知化合成分的营养物质作为培养基,无论哪一种培养基,其组成都离不开碳源、氮源、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素等。
2、选择培养基时应注意的问题(1) 氮源过多会引起菌丝生长过于旺盛,不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
碳源不足,又容易引起菌体衰老和自溶,碳、氮比不当,会影响菌丝按比例地吸收营养物质。
(2) 同一种原料因产地不同其营养成分有差异,这在氮源表现得较明显,如大豆、玉米浆、蛋白陈等,必须记下每一种原料的产地、批号、生产厂等,并对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3) 水质对发酵生产的影响也很大,自来水、地表水、河水、并水、雪水等,其中所含溶解氧、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均有差异。
另外,有的水中还含有较多的氯离了。
因此应对水质进行化学分析。
(4) 高温(或高压)灭菌会引起某些营养成分的破坏,特别是还原糖、氨基酸和肽类等共同加热时,会形成与—羟甲基糠醛及类黑精等物质。
赖氨酸最容易与糖发生反应,形成棕色物。
这些在选择培养基及灭菌时都应预先想到。
二、食用菌的摇瓶培养将食用菌的试管母种接人已灭菌的三角瓶培养液中,然后置于摇床上振荡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即为摇瓶培养。
经过摇瓶培养的菌丝体呈球状、絮状等多种形态。
培养液可呈糊状,消液状等状态,有或无清香味及其他异味。
菌液中有菌株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呈不同的颜色。
黑木耳LK10母种培养基的优化筛选试验通过对黑木耳LK10 号菌株在10种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包括萌发时间、菌丝颜色、菌丝密度、长势以及生长速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得到最终筛选结果,结果表明,配方B上菌丝生长的总体指标优于其它供试配方,是最适合黑木耳LK10母种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
标签:黑木耳;LK10;培养基筛选;菌丝生长情况随着林区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实施和木材采伐量的日益减少,食用菌生产作为林区经济发展的替代产业,已经逐步形成规模。
其中,黑木耳在伊春林区食用菌产量构成中占重要地位。
由于伊春生产的黑木耳品质好,产量大,使其成为黑龙江省黑木耳生产重要基地之一。
但是,随着黑木耳栽培量的扩大,母种质量问题已成为林区职工关心的问题。
为此,笔者进行了黑木耳母种培养基的优化试验,为黑木耳生产发展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种林科10 号(LK10),由伊春林业科学院原生态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2培养基配方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0.5;B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柞树叶50 g;C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玉米3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0.5,;D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2 g,硫酸镁0.5 g,VB1 10mg,柞树叶50 g;E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0.5 g,VB1 10mg,柞树叶50 g;F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3 g,硫酸镁1.5 g,VB1 10mg柞树叶50g;G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酸二氢钾2 g,硫酸镁0.5 g,麸皮50g;H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玉米20g,VB1 10mg,柞树叶50 g;I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玉米40g.VB1 10mg,柞树叶50 g;J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玉米30g,VB1 10mg,柞树叶50 g。
2018年7月防 护 林 科 技J u l y,2018第7期(总178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7(S u m N o .178)文章编号:1005-5215(2018)07-0044-03收稿日期:2018-05-22作者简介:陈方昕(197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保护.黑木耳菌种及培养基的筛选陈方昕1,李文光1,马小丽2,曲永艳3(1.哈尔滨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9;2.哈尔滨市林业局基金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28;3.哈尔滨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 要 为优化黑木耳产业化生产,进行了黑木耳菌种和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于7种黑木耳菌种中筛选出的延明1号㊁延明11和蛟耳329优良菌种可以作为黑木耳产业化生产菌种;黑木耳最适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 ,葡萄糖20g ,K H 2P O 43g ,M g S O 41.5g ,V B 110m g ,琼脂20g ,水1000m L ㊂(2)最佳的原种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8%,麦麸20%,蔗糖1%,石灰0.5%,石膏0.5%;其次为:木屑78%,米糠21%,蔗糖0.5%,石膏0.5%㊂(3)最佳栽培种培养料配方为锯末86.5%,麦麸10%,豆饼粉2%,生石灰0.5%,石膏粉1%㊂关键词 黑木耳;菌种;培养基;筛选中图分类号:S 646.6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8.07.020S e l e c t i o no f A u r i c u l a r i a a u r i c u l a S t r a i n s a n dC u l t u r eM e d i u mC h e nF a n g x i n 1,L iW e n g u a n g 1,M aX i a o l i 2,Q uY o n g ya n 3(1.H a r b i n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F o r e s t r y ,H a r b i n150029,C h i n a ;2.H a r b i nF o r e s t r y Bu r e a uF u n dS t a t i o n ,H a r b i n150028,C h i n a ;3.H a r b i nF o r e s t r y S u r v e y ,P l a n n i n g a n dD e s i gn I n s t i t u t eC o .,L t d .,H a r b i n150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o p r o v i d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f o r o p t i m i z i n g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p r o d u c t i o no f A u r i c u l a r i a a u r i c u l a ,s c r e e n i n gt e s t s f o r A u r i c u l a r i a a u r i c u l a s t r a i n s &c u l t u r e m e d i u m w e r ec o n d u c t e d .R e s u l t s h o w s t h a t :(1)T h ee x c e l l e n t s t r a i n s o f A u r i c u l a r i a a u r i c u l a Y a n m i n g N o .1 ,A u r i c u l a r i a a u r i c u l a Y a n m i n g N o .11 &A u r i c u l a r i a a u r i c u l a H u a i y a n g 329 w h i c hw e r e s c r e e n e do u t f r o ms e v e n s pe c i e s of A u r i c u l a r i a a u r i c u l a r i a c o u l db e u s e d a s i n d u s t r i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s t r a i n s o f A u r i c u l a r i a a u r i c u l a ;t h e o pt i m u m p a r e n t c u l t u r em e d i u mf o r m u l a f o r A u r i c u l a r i a a u r i c u l a i s 200gp o t a t o ,20g g l u c o s e ,3g K H 2P O 4,1.5g M g S O 4,10m g V B 1,20g a g a r ,1000m Lw a t e r .(2)T h e o pt i m a l r a w m e d i a f o r m u l a t i o n i s t h em o s t s u i t a b l e f o r A u r i c u l a r i a a u r i c u l a :78%s a w d u s t ,20%w h e a t b r a n ,1%s u c r o s e ,0.5%l i m e ,0.5%g y p s u m.F o l l o w e d b y f o r m u l aD :78%w o o d c h i p s ,21%r i c e b r a n ,0.5%s u c r o s e ,0.5%g y p -s u m .(3)T h eo p t i m a l c u l t i v a t i n g m e d i u mf o r m u l a i s86.5%s a w n ,10%w h e a tb r a n ,2%b e a nc a k e p o w d e r ,0.5%q u i c k l i m e&1%g y ps u m p o w d e r .K e y wo r d s A u r i c u l a r i a a u r i c u l a ;s t r a i n ;m e d i u m ;s c r e e n i n g 黑木耳 A u r i c u l a r i aa u r i c u l a (L .e x H o o k .)U n d e r w ,别名光木耳㊁树耳[1]㊂隶属于真菌界(F u n g i )㊁担子菌门(B a s i d i o m yc o t a )㊁伞菌亚门(A g a r i c o m y c o t i n a )㊁伞菌纲(A g a r i c o m yc e t e s )㊁木耳目(A u r i c u l a r i a l e s )㊁木耳科(A u r i c u l a r i a l e s)㊁木耳属(A u r i c u l a r i a ),是我国传统的食用菌[2]㊂黑木耳是一种大型真菌,其菌丝体由多具横隔和分支的管状菌丝组成[3]㊂子实体由朽木内的菌丝体发育而来,初期为半透明的黑灰色圆锥形,后呈杯状,最后变为叶状或耳状,基部狭细,近无柄,耳片直径多为4~12c m ,厚度0.8~1.2mm ,其胶质富有弹性,经干燥后的黑木耳会明显收缩,质地变得硬而脆[4]㊂黑木耳子实体多为深褐色或黑色,呈背凸腹凹状,其背面有柔软而细小的短绒毛,腹部表面多呈平滑状,有些带有脉络状褶皱[5]㊂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地栽黑木耳有很多优质高产的品种,本研究主要选用了黑29㊁延明1号㊁黑916㊁延农11㊁长白山7号等作为试验用菌种㊂1.2试验方法1.2.1母种筛选(1)培养基制作㊂称量去皮后的马铃薯块200 g,沸水煮30m i n后过6层纱布得到土豆液㊂在1000m L土豆液种加入琼脂20g㊁蛋白胨10g,加热至完全溶化后分装成4瓶,121ħ高压条件下灭菌20m i n㊂(2)菌种转接㊂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在超净工作台中分装制成P D A平面培养基,每培养皿含45m L 培养基㊂将培养皿底部画好十字线灭㊁烘干备用㊂待上述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将上述7个不同菌种接到培养底部划好的十字架交点处,菌种直径为3 mm,每个菌种接种3个平板㊂(3)菌落生长速度测定㊂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25ħ的黑暗条件下倒置培养,待菌丝萌发后每隔一天定时对菌落直径测定,记录结果,并依据以下公式计算菌落生长速度㊂菌落生长速度=(菌落直径平均值 接种菌柄直径)/培养天数(4)菌丝生长势评价㊂根据菌落颜色㊁粗壮程度㊁浓密等指标来衡量㊂1.2.2母种培养基确定将上述筛选出的黑木耳优质菌株接种到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中,而后将培养皿置于25ħ条件下进行黑暗恒温培养㊂期间每天定时观察记录其菌丝的生长密度㊁色泽及菌丝长势,同时待菌丝长满后每隔一天对菌直径进行测定记录,最后通过菌丝的生长速度及菌丝生长密度㊁菌丝生长势等指标筛选出最适的母种培养基配方㊂①: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②:①+蛋白胨3g;③:②+酵母膏2g;④:①+K H2P O43g㊁M g S O40.5g;⑤:④+V B110m g;以上各配方均含有琼脂20g㊁水1000m L㊂1.2.3原种培养基筛选将木屑㊁麦麸㊁米糠㊁蔗糖㊁石灰,石膏等按不同比例配制,分别装于250m L 三角瓶中至满刻度,尽量使每瓶料质量及松紧度一致,将其表面压平,纱布棉花塞口后牛皮纸覆包,湿热灭菌(121ħ,70m i n)后冷却至室温,在超净台内接种,每瓶料面中央接等量一级菌种,25ħ暗培养,期间注意通风㊂定期观察各配方菌种萌发情况㊁菌丝长势及满瓶时间等㊂每个配方设5个重复㊂配方如下:A:木屑78%㊁麦麸20%㊁石灰1%㊁石膏1%; B:木屑78%㊁麦麸20%㊁蔗糖1%㊁石灰0.5%㊁石膏0.5%;C:木屑78%㊁米糠21%㊁石灰0.5%㊁石膏0.5%;D:木屑78%㊁米糠21%㊁蔗糖0.5%㊁石膏0.5%㊂2结果与分析2.1母种的筛选表1不同菌种在P D A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菌种编号菌落生长速度/c m d-1重复1重复2重复3平均生长速度/c m d-110.740.690.720.7220.730.70.710.7130.750.750.780.7640.720.730.730.7350.760.750.740.7560.680.690.70.6970.730.740.740.74表2不同菌种在P D A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方差分析结果菌种编号N a l p h a=0.05的子集123463.690023.7133.713313.716743.7267.726773.7367.7367.736753.7500.750033.7600显著性.066.086.078.078表3不同菌种的菌丝生长情况菌种编号菌丝边缘菌丝密度菌丝生长势菌丝色泽1整齐稀壮灰白2较整齐较密弱淡白3整齐密粗壮洁白4较整齐较密粗壮洁白5较整齐密壮洁白6不整齐稀弱灰白7整齐较密粗壮淡白由表1至表3可知,3号菌种的生长速度最快为0.76c m d-1,但与5号,7号菌种间差异不显著㊂3号,5号,7号菌种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好于其他菌种,其中3号菌种菌丝生长边缘整齐,菌落丰厚,生长粗壮,色泽洁白;4号菌种菌丝生长速度与7号菌种相比,组间差异不显著,但其两者菌丝生长情况均较好㊂1号菌种菌丝生长速度较慢,但稍好于2号和6号菌种,其菌丝生长边缘整齐,生长势壮,色泽灰白,密度较稀,2号菌种和6号菌种生长势较弱㊂综合考虑,3号菌种菌丝生长状况和生长速度最好,4号和7号菌种次之,因此,在生产中,应选3号,4号,7号菌种作为母种㊂2.2母种培养基筛选表4至表6显示:延明1号的菌丝长势在配方54第7期陈方昕等黑木耳菌种及培养基的筛选⑤号培养基中生长状况最好,菌丝洁白,菌落丰厚且边缘整齐;其次是配方③和④;从密度和长势衡量,①号配方较③号和④号略次;配方②生长状况最差,菌丝灰白,菌丝长势较弱㊂从菌丝生长速度看,配方⑤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4.71mm d-1且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显著;配方④菌丝生长速度次之;配方①和配方③菌丝生长速度较慢,且组间差异不显著;配方②生长速度最慢㊂综合考虑,配方⑤为最佳母种培养基,配方④次之,因此在生产中应采用配方④和配方⑤㊂表4 不同培养基菌丝生长状况培养基菌丝边缘菌丝密度菌丝生长势菌丝色泽①较整齐稀壮淡白②较整齐稀弱灰白③较整齐稀壮淡白④整齐最密粗壮淡白⑤整齐较密粗壮洁白表5 黑木耳延明1号菌种在不同培养基生长速度培养基菌落生长速度/c m d -1重复1重复2重复3平均生长速度/c m d-1①4.114.144.314.19②3.913.943.843.90③4.174.354.224.25④4.364.564.434.45⑤4.694.724.714.71表6 黑木耳延明1号菌种在不同培养基生长速度方差分析结果培养基Na l ph a=0.05的子集1234②33.8967①34.1867③34.2467④34.4500⑤34.7067显著性1.000.3901.0001.0002.3 原种制作2.3.1 不同原种培养基配方表7 各配方满瓶时间及菌丝状态培养基满瓶时间/d菌丝密度菌丝生长势菌丝色泽A 25稀壮淡白B 22密粗壮洁白C 28稀弱灰白D20较密粗壮淡白由表7可知,上述4种原种培养基配方中,配方D 菌丝满瓶时间最快为20d ,菌丝密度较密,菌丝生长势粗壮,色泽为淡白色;配方B 菌丝满瓶时间较配方D 稍慢为22d,但其菌丝密度很密,生长粗壮,色泽为洁白色;配方A 和配方C 菌丝生长满瓶时间很慢,且菌丝密度稀疏,菌丝生长势较弱,色泽为灰白色和淡白色㊂综合考虑,配方B 为最佳母种培养基,配方D 次之,因此在生产中应采用配方B 和配方D ㊂2.3.2 原种制作技术二级菌种制作过程:配料 装瓶 塞棉塞 装筐 灭菌 冷却到30ħ㊂在经消毒的接种室内进行接种,两个人操作:一人持拔开棉塞的原种瓶,另一人用接种针在母种试管斜面取约1.5c m 2的菌丝块迅速移入原种瓶中,棉塞经火焰消毒后塞上㊂每支菌种可扩繁8瓶二级菌种,接种完成后可放入培养室培养,前7~10d 温度控制在25~28ħ,之后温度保持在25ħ㊂3 结论本论文通过对黑木耳菌种和培养基的筛选㊁栽培条件的试验系统地对黑木耳产业化生产工艺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3.1 通过对7种黑木耳菌种的栽培试验,筛选出了优良的黑木耳栽培菌种,得出延明1号,延明11号和蛟耳329可以作为黑木耳产业化生产菌种;通过母种培养基试验,筛选出了黑木耳最适的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 ㊁葡萄糖20g ㊁K H 2P O 43g ㊁M g S O 41.5g ㊁V B 110m g ㊁琼脂20g ㊁水1000m L ㊂3.2 通过对不同原种培养基的配方筛选试验,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配方B :木屑78%㊁麦麸20%㊁蔗糖1%㊁石灰0.5%㊁石膏0.5%㊂其次为配方D :木屑78%㊁米糠21%㊁蔗糖0.5%㊁石膏0.5%㊂3.3 通过对不同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筛选试验,根据黑木耳栽培产量和品质,得出最佳培养料配方:锯末86.5%㊁麦麸10%㊁豆饼粉2%㊁生石灰0.5%㊁石膏粉1%㊂参考文献:[1]薛海晶.黑木耳超微粉多糖分离纯化和降血脂功能性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2008(6):32-41[2]李丽莹,郭娟.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要点[J ].河南农业,2011(21):41[3]赵桂云,暴纪春,张晶,等.十四种食用菌菌丝形态观察[J ].食用菌,2007(2):14-15[4]罗信昌.木耳和毛木耳的极性研究[J ].真菌学报,1988(1):56-61[5]郭鑫.地栽黑木耳菌种选育㊁鉴定与替代原料研究[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64防 护 林 科 技 2018年。
黑木耳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发酵物的降血脂功能摘要:研究了营养因子对黑木耳液体发酵的影响,优化了黑木耳液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研究了黑木耳液体发酵物的降血脂作用。
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5%蔗糖、5%麸皮煮汁、0.5%酵母膏、0.2%KH2PO4、0.1%MgSO4、pH自然。
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发酵物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关键词:黑木耳,液体发酵,降血脂文献标识码:S646.6;R285.5A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是一种食药两用的胶质真菌,具有降低血脂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1,2]。
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黑木耳液体培养及其发酵物降脂作用的研究报道不多。
因此,我们进行了黑木耳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实验,并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通过脂代谢紊乱模型-预防性给受试样品法研究了黑木耳液体发酵物的降血脂功能,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菌种黑木耳菌株Au-5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发展中心提供。
1.2发酵培养1.2.1培养基液体菌种培养基:麦芽汁(Bx3)[3]1000 mL、蛋白胨2.0 g、KH2PO4 2.0 g、MgSO4 1.0 g,pH自然。
基础培养基:5%麸皮煮汁[3]、0.2% KH2PO4、0.1% MgSO4,pH自然。
深层发酵培养基:8%麸皮煮汁、5%蔗糖、0.5%酵母膏、0.2% KH2PO4、0.1% MgSO4、0.05%泡敌,pH自然。
1.2.2液体菌种制备在含100 mL液体菌种培养基的500 mL三角瓶中接入5~6块0.5 cm 2大小的菌种块,28~30 ℃、100 r/m培养5 d,摇匀作为液体菌种用于液体培养实验。
1.2.3液体发酵条件试验1.2.3.1 辅助氮源筛选试验基础培养基中按5 g/L分别加入蛋白胨、酵母粉、牛肉膏、硫酸铵、尿素、酵母膏等辅助氮源,采用500 mL三角瓶进行摇床试验,装液量100 mL,接种量5%,于28~30 ℃、100 r/m培养3 d后于3500 r/m离心20 min,去掉上清液,菌丝体在105 ℃烘干至恒重,天平称重,考察各种辅助氮源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液体菌种制作规程工艺流程:斜面菌种→初级摇瓶种→二级摇瓶种→发酵罐深层发酵种→接种一、摇瓶种的制作1斜面菌种准备:马铃薯200克(去皮切块煮沸过滤取滤液),蔗糖20克,麸皮30克(煮汁过滤取滤液)二氢钾2克,硫酸镁1克,琼脂20克,VB1 10毫克,水1000毫升。
25度培养7天备用。
2、初级摇瓶制作①配方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酵母膏2克蛋白胨3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1克V B110毫克水1000毫升。
(配方2:玉米粉4%,蔗糖3%,麸皮2%,酵母膏0.5%,2氢钾0.25%,硫酸镁0.1%,VB1 0.01%,豆油0.05%)。
②制作:土豆去皮切成薄块,煮沸后保持20分钟,四层纱布过滤后取滤液,补足1000毫升水,称取其他成份,与土豆液充分搅匀然后装入三角瓶。
初级摇瓶采用500ml三角瓶,装入200ml,放入玻璃球5粒(0.5cm 直径)用二层纱布包裹制作棉塞,塞紧棉塞后再用二层纱布外层加报纸做罩,扎紧瓶胫,防止摇动时棉塞活动。
③灭菌:把三角瓶放入立式高压锅,加足水紧好盖,开启放气阀,接通电源,有蒸汽冒出时关闭放气阀,待压力表达到0.05MPa时,断掉电源,打开放气阀,放冷空气至压力表回0,再关闭放气阀,接通电源,当压力表显示0.11 MPa,温度达到121℃后开时计时,保持45min。
断电使其自然降至0.02 MPa时放气归0,趁热微开盖,使剩余蒸汽烘干棉塞,然后出锅降温至25℃即可接种。
④接种:首先,封闭接种室,用开启紫外线灯30分钟,再用臭氧灭菌器灭菌60分钟或用烟雾剂每立方5克熏蒸30分钟,进行接种环境灭菌。
把灭菌后的三角瓶放入超净台(或接种箱),把斜面母种、工具、酒精灯、75%的酒精棉球瓶同时放入,母种用灭过菌的报纸遮盖,打开紫外线灯和无菌风开关,保持15min后,关闭紫外线灯进行接种。
操作人员应着干净的隔离衣,带好卫生帽、口罩,手洗净,用75%酒精擦拭手、母种试管、工具,点燃酒精灯,灼烧工具及试管口20秒,在严格无菌操作程序下,把斜面菌种切割成0.5厘米小块(不带培养基),移入三角瓶中,使其浮在液面,一般接入5-6块,塞好棉塞,接完后重新封好棉塞罩,放到25℃恒温环境净置培养7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