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森工企业的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11
生态保护联动,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发展并进吉林森工集团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之路本报记者:李倩/发自吉林8月28日上午,吉林森工集团、龙江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和内蒙古森工集团,共同召开了第二届东北内蒙古四大森工集团年会。
本届年会以“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为主题。
旨在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使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协调发展,并通过这一平台,增进了解,凝聚共识,联手合作,携手推进东北、内蒙四大森工集团科学发展,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就“十一五”以来,吉林森工集团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做法对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进行了专访。
柏广新介绍,“十一五”以来,吉林森工集团始终在森林资源经营培育、林木精深加工和开发林区多种资源上下功夫,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总结出一条森工企业坚持走集团化、多元化、市场化,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的发展道路,坚持“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的经营方针,实现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大力管护和经营森林,是吉林森工集团发展壮大的基础和根本。
‘十一五’期间,我们一面加强森林抚育,大力推广以采育兼顾为目标的“采育林”经营模式,一面进行理论创新,探索在森林分类经营背景下的林木经营理论。
”根据多年的营林经验,吉林森工集团明确发展定位,以“三六九八”发展战略作为纲领举措,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从实际出发,着力发展六大产业:一是以经营、培育森林资源和种、养、培为主的森林资源管护经营产业;二是以人造板、地板、家具为主导产品的林木精深加工产业;三是以开发林区矿产、水电资源为主的森林矿产水电产业;四是以矿泉水、中药材及各种林特产品加工为主的森林食品医药产业;五是以建设森林公园、建立森林旅游体系为重点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六是以资本运作、金融证券和建筑地产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重点培育九大经济板块:一是以8个林业局为龙头的森林经营板块;二是以股份公司为龙头的人造板、家具板块;三是以金桥地板集团为龙头的地板、装饰板块;四是以吉森丰华集团为龙头的森林矿产板块;五是以泉阳泉饮品公司和健今药业为龙头的森林食品医药板块;六是以旅游集团和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的森林旅游板块;七是以森工物资公司和进出口公司为龙头的商贸物流板块;八是以建筑公司为龙头的建筑地产板块;九是以财务公司、投资担保公司为龙头的金融证券板块。
第21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材料森工企业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绿色转型发展内蒙古根河森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四年八月十日森工企业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绿色转型发展内蒙古根河森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根河森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根河森工)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林管局)所属的国家大型一档森工企业,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呼伦贝尔根河市境内,1954年建局。
生态功能区总面积632,424公顷,有林地面积52.7万公顷,森林总蓄积4,59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83.62%。
天保二期工程后木材产量调减至10.91万立方米,下设管护所、贮木场、护林防火管理处等23个基层单位,现有在岗职工3,670人。
经过60年的开发建设,根河森工已发展成为集生态建设、森林经营、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开发为一体,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门类齐全、社会功能完备的综合型林业经济实体。
根河林业局始终贯彻以“生态保护与建设为主”的林业建设方针,加强生态建设,培育生态文明,不同历史阶段均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生态建设任务,累计为国家输送优质木材2,014万立方米,更新造林201万亩。
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先进单位,自治区天保工程、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森工企业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绿色转型发展背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根河森工公司这个资源型经济特征明显的森工企业来讲,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更加繁重。
由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多年来的开发建设,林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虽然1998年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林区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改变了林区“两危”局面,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由于天保工程投入的各项专项资金只能解决林区职工的生存问题,只是有效缓解了林区生态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森工改革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进森工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应当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明确各类林地的权属和使用权,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力度,严格打击非法砍伐和滥用森林资源的行为,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要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
森林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应当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保护好每一棵树木,确保森林资源的健康生长。
同时,要积极开展森林资源的修复和植树造林工作,扩大森林资源的面积,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
另外,要推动森工产业的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森工产业仍然存在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技术,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应当加大对森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力度,提高森工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森工企业的管理和培训,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森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加强森工改革的政策支持。
政策是推动森工改革的重要保障,应当加大对森工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
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推动森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和个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总的来说,森工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全面推进森工改革,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推动森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政策支持,共同推动森工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
这是对我们自然资源的负责,也是对未来生态环境的负责。
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一些国有林区中,仍存在着资源利用低效、管理体制僵化等问题。
为推动国有林区改革,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制定了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
二、改革目标1. 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水平2. 提升国有林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优化林区管理体制和机制三、改革内容1. 成立国有林区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森林资源管理的要求,成立国有林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管理、保护和规划国有林区。
委员会由相关政府部门、森工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组成,形成多方合作、协调发展的机制。
2. 制定森工国有林区规划委员会将制定国有林区的长期规划,明确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发展目标。
规划将重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林区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确保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 推行差异化管理机制根据不同地域、生态和经济条件,对不同国有林区实行差异化管理。
实行分类管理,通过对林区的综合评价,确定适宜的管理政策和措施,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4. 引进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鼓励引进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提升国有林区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和运营机构,加强森工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增值。
5. 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加大对森工国有林区的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力度,提升森业科技水平和管理效能。
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国有林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6. 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完善国有林区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激发各级林区管理者和森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对国有林区改革成效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
四、实施路径1. 制定改革方案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 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改革宣传和培训工作3. 逐步推进改革试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4. 加强和各级政府的沟通协调,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和困难五、预期效果经过森工国有林区改革,预计将取得以下效果:1. 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水平,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 提升国有林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3. 优化林区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决策和执行效率4. 推动森林产业的创新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绿色转型六、总结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是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改革,将进一步提高国有林区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益。
关于吉林森工集团体制改革的思考——以三岔子林业局为例洪亚军,沈能,林浩(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国有森工企业体制改革的研究,以吉林三岔子林业局为例,分析了三岔子林业局改革前后的状况,历程、做法、成效,提出了三林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的森林资源危机日益严峻、仍然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改制后的产业结构单一、现行政策法规层面的问题仍然困扰和制约森工企业的发展等问题,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力求从一般意义上为我国当前国有森工企业的体制改革提供具有科学价值和可操作性的思路。
关键词:国有森工企业;体制改革;三岔子林业局Thinking about Jilin Forest lndustry Group System Reform ____Take the case of SanChazi Forestry BureauHong Yajun,Shen Neng,Lin Hao(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ate-owned forestry enterprises in Jilin reform of the study for Sanchazi Forestry Bureau in Jilin as an example, three of castigating the situ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FDA reform, history, practices, effectiveness, proposed a three-still in the process of restructuring the forest resources increasingly serious crisis, still Ran also bear certain social functions,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 single, exist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t issue remains troubled forestry enterprises and constraints to the development issue and the issues raised by the existence of a targeted response to the general sense of China's state-owned forestry enterprises reform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ideas.Keywords:state woods industry corporations;system reforms;San Chazi forestry bureau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林业解放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动力。
柏广新的吉林森工改革之路
李书伟;孙震
【期刊名称】《中国林业产业》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 2007年1月6日,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rn这一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改革人物颁奖大会,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柏广新荣获"第六届中国改革十大杰出人物"称号.
【总页数】8页(P20-27)
【作者】李书伟;孙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树更壮——访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J], 耿国彪
2.创新商业模式引领市场竞争——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 [J], 耿国彪
3.创新商业模式引领市场竞争——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 [J], 耿国彪
4.“非林哺林”生态报国——访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 [J], 耿国彪
5.109件议案建议的故事——记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 [J], 耿国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柏广新的后森工改革时代李近【摘要】@@ 巍峨的长白山和广袤的林海见证了吉林森工集团近十年的变迁,作为东北工业基地的老牌森工企业,它经历过计划经济的辉煌、改革开放的迷茫和低速发展的困惑,至今已经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柏广新作为吉林森工锐意改革的领导者和飞速发展的领航人不断进取,他和他的领导班子主持和见证了吉林森工浴火重生、凤凰涅檠的历程,从2005年的资产不足、负担过重、冗员繁杂,到2010年6月,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总资产达到69.6亿元,净资产28.6亿元,无形资产品牌价值达到10亿元.【期刊名称】《中国林业产业》【年(卷),期】2010(000)010【总页数】3页(P22-24)【作者】李近【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简历柏广新,男,1955年3月出生,山东省沂南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导(兼职)。
曾先后任吉林省敦化林业局林场书记、场长、宣传部长,吉林省黄泥河林业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书记,中共延边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吉林省延边州政府工业副秘书长,吉林省延边林业管理局局长、吉林延边林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
现任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林学会理事、吉林省林学会副理事长。
曾被评为全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中国十大改革杰出人物,并被授予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最佳经营管理者、吉林省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吉林省改革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巍峨的长白山和广袤的林海见证了吉林森工集团近十年的变迁,作为东北工业基地的老牌森工企业,它经历过计划经济的辉煌、改革开放的迷茫和低速发展的困惑,至今已经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柏广新作为吉林森工锐意改革的领导者和飞速发展的领航人不断进取,他和他的领导班子主持和见证了吉林森工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历程,从2005年的资产不足、负担过重、冗员繁杂,到2010年6月,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总资产达到69.6亿元,净资产28.6亿元,无形资产品牌价值达到10亿元。
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治理问题变得越发突出。
为此,国家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的森林资源管理政策,包括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
一、背景介绍森工国有林区是指属于国有林木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范围内,由森工部门负责管理和管护的国有森林资源。
这些森林资源包括了森林、林分、林下植被、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等方面。
此外,这里还是我国用材林、水源涵养林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
而且,森工国有林区也是森林资源管理的重点区域之一,因为如果这些区域管理不当,就会影响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改革目标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国的森林资源,森工国有林区改革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强建立国有森林资源监测、保护和管理体系,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同时,加强森林防火和防病虫害工作,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管理水平。
2.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益改革国有森林资源经营权制度,为森林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市场机制。
加强森林经济建设,推动森林资源拓展多元化用途,提升森林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推进公然透明政务推行政务公开,实现对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透明性和公信力。
同时,加强全民森林资源意识和公民参与度,提高对森林资源管理质量的监督、评价和反馈机制。
三、改革内容1.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改革森林资源经营权制度,探索国有森林资源权属和资产级别划分,实现国有森林资源产权明晰化、趋于规范化和市场化,拓展多元化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国有森林资源持续利用效益。
2.完善森林经济体系加强森林经济建设,推动森林资源拓展多元化用途,在国有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推动森林经济持续发展。
3.推行科技进步加强森林资源研发和应用,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业务与科技创新的融合。
吉林森工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以三岔子林业局为例洪亚军,沈能,林浩(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国有森工企业体制改革的研究,以吉林三岔子林业局为例,分析了三岔子林业局改革前后的状况、做法、成效,提出了三林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的森林资源危机日益严峻、仍然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改制后的产业结构单一、现行政策法规层面的问题仍然困扰和制约森工企业的发展等问题,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力求从一般意义上为我国当前国有森工企业的体制改革提供具有科学价值和可操作性的思路。
关键词:国有森工企业;体制改革;三岔子林业局Thinking about Jilin Forest lndustry Group System Reform ____Take the case of SanChazi Forestry BureauHong Yajun,Shen Neng,Lin Hao(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ate-owned forestry enterprises in Jilin reform of the study for Sanchazi Forestry Bureau in Jilin as an example, three of castigating the situ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FDA reform, practices, effectiveness, proposed a three-still in the process of restructuring the forest resources increasingly serious crisis, still Ran also bear certain social functions,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 single, exist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t issue remains troubled forestry enterprises and constraints to the development issue and the issues raised by the existence of a targeted response to the general sense of China's state-owned forestry enterprises reform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ideas.Keywords:state woods industry corporations;system reforms;San Chazi forestry bureau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林业解放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动力。
森工薪酬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森林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森林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现有的森工薪酬制度存在着不合理、不公平的问题,亟需进行改革。
二、改革目标1.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励森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2.提高森工人员的收入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3.促进森工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三、改革内容1.制定薪酬测算标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工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薪酬测算标准,保证薪酬的公平合理;2.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将森工人员的工作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以此激励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3.完善福利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障森工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4.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森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素质,从而提高其薪酬水平。
四、实施步骤1.制定改革方案:成立专门的改革工作组,制定详细的改革方案和实施计划;2.宣传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向森工人员宣传改革政策,增强其参与改革的积极性;3.建立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薪酬发放的准确性和公正性;4.逐步实施: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改革,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5.监督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的问题,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
五、预期效果1.森工人员的薪酬水平得到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激发;2.森工队伍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3.改革措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为森工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总结森工薪酬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森工人员的薪酬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森工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改革方案,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森工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做出积极贡献。
破解森工企业改革难题谋求更快更好发展柏广新;肖彦元;胡大勇;李志伟【期刊名称】《中国林业产业》【年(卷),期】2006(000)007【摘要】吉林森工集团组建于1994年3月,是全国首批57户大型试点企业集团及国有四大森工集团之一,2000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授权,成为国有资本营运机构,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培育开发、木材采伐、木材加工、林特矿产资源产品开发和资本营运。
2005年,根据国家实施“天保”工程方案和吉林省委、省政府改革攻坚的要求,吉林森工集团抓住机遇、果断地实施了全方位、深层次、实质性的改革。
经过积极努力,完成了所属20个二级单位的改制任务,涉及三级单位161户。
有70户加工企业实现国有资本退出、63户后勤服务单位实现剥离转制,中、小学校移交地方工作全部完成。
13.8万职工全部转换劳动关系。
吉林森工集团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国有控股65%、公司经营管理层参股35%的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吉林森工集团的改革,实现了林业管理体制、林业企业产权制度、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企业冗员过多四项历史性重大突破,开创了国有森工企业改革的先河,为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记者就吉林森工集团改革问题采访了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柏广新。
【总页数】5页(P11-15)【作者】柏广新;肖彦元;胡大勇;李志伟【作者单位】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林业产业》记者【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2【相关文献】1.深化企业改革谋求更快发展 [J], 傅贵武2.科学引导扎实推进谋求注册会计师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J], 刘延辉3.紧紧抓住第一要务谋求更快更好发展 [J], 徐纪平4.着力破解三大难题促进畜牧业更好更快发展 [J], 李忠文5.以“更好更快”的新要求谋求档案事业的新发展 [J], 祖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森工集团企业资金治理模式第三章森工集团企业资金治理(一)森工集团简介森工集团是1994年经国家三部委批准成立的全国首批57户大型试点企业集团和全国四大森工集团、吉林省十大企业集团之一。
现有子(分)公司40户,其中:全资子公司12户。
资产总额达100亿元。
在册员工万人,离退休人员万人。
森工集团是以经营丛林资源为基础产业的企业群体,是国家重要商品材生产基地,施业区位于吉林省长白山区,所属森工企业局8户,总经营面积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2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亿立方米,丛林覆被率%,乔木林公顷蓄积立方米,位居全国四大森工集团之首。
拥有8个国家丛林公园,域内有各类野生动植物4000余种,钼、金、铜、铁等矿产10余类,水资源、旅行资源得天独厚。
六大产业进展现状及目标(1)丛林资源经营产业为基础产业,即以经营、培育森林资源和种、养、培为主的丛林资源经营产业。
认真编制和实施商品林经营方案,加速长白山宝贵树种大径材培育步伐,扩大域内速生丰下班业原料林规模,扩展域外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空间,营造和改配红松果材兼用林,增强种子园建设,提高林木两种率,实现苗圃产业化。
(2)林木深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即以人造板、地板为主导产品的林木精深加工产业。
在扩充规模和延长产业链两方面下功夫,依托资源优势,形成品牌、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的格局,进一步强化主导产业的地位,成为集团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3)丛林矿产水电产业为优势产业,即以开发林区矿产资源为主的丛林矿产水电产业。
引入市场机制,通过量元投资,培育深加工龙头企业,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林、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成为集团公司优势产业。
(4)丛林食物医药产业为替代产业,即以矿泉水、中药材和各类林特产品加工为主的丛林食物医药产业。
以现有企业为基础,通过招商引资、产权转让、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形式,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慢慢做强做大。
(5)丛林生态旅行产业为生态产业,即以建设丛林公园、成立丛林旅行体系为重点的丛林生态旅行产业。
森林工业集团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经验总结前言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森林工业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化国企改革,推进企业转型发展。
本文将从森林工业集团推进国企改革的地位和意义、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的成效与经验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森林工业集团推进国企改革的地位和意义地位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森林工业集团是集中国有资本与资源优势,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和培育国际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台,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从传统产业到服务业,从实体经济到数字经济,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从生产型向创新型转型,森林工业集团需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推进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
意义实现转型升级森林工业集团在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深入探索价值创新、转型升级和科技推广等方面的有效举措,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
提升市场竞争力推进国企改革,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提高森林工业集团的市场化层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企改革,可以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提高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国际影响力。
森林工业集团推进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为了在未来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作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森林工业集团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实现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有效融合。
实行全员持股在推进国有企业全员持股改革的过程中,森林工业集团实行全员持股,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公司治理结构森林工业集团在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外部监管机制,形成权益划分清晰、治理结构科学、经营机制灵活的体制。
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在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森林工业集团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机制,加快市场化转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
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企业如改革从何处下手。
经过几番调查研究和热烈讨论,最终新班子确立了“整合资源强基础,创新管理增效益,立体开发扩总量,转型经营促发展,转变方式惠民生”的“改革路线受限,企业发展如同没有生命之根,革势在必行。
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永工伤和生育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社会保信息采集比对工作基本完成,并进行了试点发放。
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等指标均超额完成。
医疗救助、慈善救助、五保供养、双拥优抚等工作高效运行。
建立全省首个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通榆县社会服务管理信息中心,创新开展“手牵手家园行动”和服务城乡群众一张网工程,帮助群众有效化解难题。
3.夯实安全性民生基础。
开创性提出“大平安”建设理《平安报表》并充分发挥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民生保障健全、社会治安良好、公安全生产可靠的“大平安”建设格局。
安全监长效化转变,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预防。
完善城乡治安防控网络,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
认真执行“源头治理、着力解决、强化问责、全力稳控、依法打处”20字方针,定。
4.推进发展性民生工程。
着力改善办学硬件条件,续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全省首批、白城市唯一一个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县。
通榆县第一医院移址新建,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全面加强。
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实现智慧强政、智慧兴业、目标,以信息化的力量建设了服务群众最贴心便捷的张网”。
围绕加快“五大发展”的战略部署,观”三位一体理念建设“生态经济城市”快振兴发展,昔日落后的通榆正追赶跨越发展,“生态经济城市”的道路正越走越宽广、责任编辑/姜。
吉林森工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以三岔子林业局为例洪亚军,沈能,林浩(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国有森工企业体制改革的研究,以吉林三岔子林业局为例,分析了三岔子林业局改革前后的状况、做法、成效,提出了三林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的森林资源危机日益严峻、仍然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改制后的产业结构单一、现行政策法规层面的问题仍然困扰和制约森工企业的发展等问题,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力求从一般意义上为我国当前国有森工企业的体制改革提供具有科学价值和可操作性的思路。
关键词:国有森工企业;体制改革;三岔子林业局Thinking about Jilin Forest lndustry Group System Reform ____Take the case of SanChazi Forestry BureauHong Yajun,Shen Neng,Lin Hao(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ate-owned forestry enterprises in Jilin reform of the study for Sanchazi Forestry Bureau in Jilin as an example, three of castigating the situ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FDA reform, practices, effectiveness, proposed a three-still in the process of restructuring the forest resources increasingly serious crisis, still Ran also bear certain social functions,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 single, exist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t issue remains troubled forestry enterprises and constraints to the development issue and the issues raised by the existence of a targeted response to the general sense of China's state-owned forestry enterprises reform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ideas.Keywords:state woods industry corporations;system reforms;San Chazi forestry bureau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林业解放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动力。
吉林森工集团是典型的国有企业,多年来一直秉承传统的计划经济经营模式运行,市场化进程缓慢,集团内部的各林业局仍然是以提供木材产品为主的资源型企业,仍然是政企合一、企社不分。
2005年伴随着吉林省的国企改革,吉林森工企业也进行了体制改革,于2006年8月成立了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母子公司体制,标志着我国第一家国有控股的大型森工企业在吉林诞生,也标志着国有森工企业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改革改制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
但森工企业改制后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有些是历史长期沉积下来的,有些是伴随改制而新生的,有些是深层次体制上和制度安排不完善而始终存在的。
这些问题不解决,吉林森工集团的改制成果就难以巩固,今后的发展也将受到制约。
希望通过对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改革的研究,分析改革前存在的问题,改革后的成效,以及改革后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吉林森工集团进一步完善体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1 三岔子林业局的概况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位于长白山西南麓白山市境内,是吉林森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下属林业局之一,企业下设14个直属单位,现有员工4646人。
三岔子林业局是国有老森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很复杂,但他们锐意改革,求实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硕果。
自1947年建局以来经过60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集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木材生产、资源年综合开发、矿产开发为一体的国家大型森工企业。
2 三岔子林业局改革前情况2.1改革前的基本情况三岔子林业局改革前是一个承载着采伐经营指标,又背负着各种辅业和社会性负担的老森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逐渐在旧有的体制机制不活、资源大幅递减、冗员过多、各种辅业和社会性负担沉重的羁绊中,落在了发展的后面。
林业局主业每年创造的经济效益多半被各种辅业和社会性负担所吞噬,企业发展负重前行,举步维艰,每年除“天保”资金补贴外,林业局每年仍需要营业外支出3000万元,已经严重影响到林业局的生存和发展。
2.2改革前存在的主要问题2.2.1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缺乏市场竞争力三岔子林业局一直沿袭传统的经营模式:采伐林木,收购,出售(计划调拨),这种经营模式,使林业局不用愁自己的木材没有买家,也就很少考虑自己的经营策略和市场情况。
在市场开放后,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变化,他们的优势随之消失,市场竞争力逐渐减弱。
2.2.2机制不活,管理滞后三岔子林业局在改革前直属单位56个,机关处室37个,机关管理人员146人,这一数据已经远超过了林业局所能正常承受的范围。
在用人、用工、工资分配等方面依然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大锅饭现象突出,缺少生机和活力,与其他企业之间也缺少必要的信息交流。
机制不活,管理滞后是三岔子林业局改革前的瓶颈问题。
2.2.3人员结构老化,负担沉重三岔子林业局在人员结构上,40岁—50岁的约占80%。
由于在计划经济年代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的人员多,林业局虽然加大了人员分流力度,但富余人员仍然偏多,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同时,大部分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虽已经进入社保,但许多企业的医药费还没进入医保,需要林业局自己负担,加之还要承担职工遗属的生活费,这些都成为企业发展的沉重负担。
2.2.4职工工资低,思想观念落后三岔子林业局在改革前,共有职工16985人,人均月收入只有500元左右,不到全国水平的三分之一,同时,由于受计划经济以及地理位置的因素影响,三岔子林业局在企业经营上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对林业局在经营管理上的思考非常欠缺。
以上的问题,归于一点,主要是政企合一所致(见图1)思想不活图1 国有森工企业政企合一所产生的问题通过图1可以得出,国有森工企业在发展历程中,政企合一是其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资源利率低、对国家依赖严重、市场竞争力低等,这些也是国有森工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吉林森工集团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
3 三岔子林业局改革后的情况3.1改革后的基本情况三岔子林业局改革后基本解决了政企合一问题,初步实现了政企分离,改革实践仍在进行当中,虽然改革的成效还没能全部显现,但已经引发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一是辅业剥离,解除了企业办社会的部分负担;二是产权实现了多元化,企业的主业更加精干;三是“企业瘦身”,职工身份置换后得到妥善安置;四是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由计划经济的工厂制彻底向市场经济的公司制转变,实现了林业管理体制、林业企业产权制度、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企业冗员过多四项历史性重大突破,成为了国有森工企业改革的先进。
改革为三岔子林业局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发展前景,新的思想观念。
市场机制正在国有林区形成和延伸,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凸显。
但是,三岔子林业局的改革还只是阶段性的成果,改革进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些问题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
应该对改革成果客观分析,对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要有充分的认识。
3.2 改革后的主要成效3.2.1基本解决了主辅分离和企社分离问题三岔子林业局在改革过程中,对内部产权结构进行了调整,具体如下:(1)对长期亏损的卫生筷子厂、铅笔厂、三工摩擦材料厂、商店、燃料站等单位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托管、出售、租赁,盘活存量资产600余万元,吸引外资400余万元。
(2)对大连、青岛、广州办事处的资产进行了产权出售,收回资金363万元。
(3)对闲置的木制品厂、地板块厂、职业高中、电管所等单位的办公楼评估后进行了整本出售,企业收回资金430万元。
(4)成功地将企业承管的自来水、转供电、山里林场通讯、居民用电、有线电视移交给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管理。
这些辅业的剥离,每年为企业节约费用500万元。
(5)成功地对木加公司、建筑公司、通讯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除木加公司由林业局参股200万元外,其它单位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参加改制的员工依法与原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国企身份全部置换,参加改制人员519人。
(6)将集中供热交由专业供热公司经营;将学校、医院、电视台、通讯、体育馆、养老院的资产和人员全部移交给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移交资产2361万元,移交人员1031人,移交房屋建筑面积32,720平方米。
通过内部产权结构调整,三岔子林业局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并剥离了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的教育、卫生、供暖、供水、供电、网络传媒、体育馆、养老院、城镇建设等诸多政府职能和企业办社会职能,从此摆脱了各种辅业和社会性负担。
3.2.2员工安置合理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是国有森工企业摆脱困境的重要出路。
按照高效、精简、效能的原则,三岔子林业局认真落实国家和吉林省政府出台的对企业员工的一次性安置政策,减员增效,分路突围。
在国家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经请示省林业厅和集团公司同意,采取银行贷款、自筹资金等措施,扩大了一次性安置数量,到2006年,共一次性安置富余职工5740人,发放安置费10,710万元,企业管理机构得到了改善(见表2),使企业冗员得到平稳的分流,减轻了富余人员负担。
表2 三岔子林业局改革后的具体情况企业员工直属单位机关处室机关管理人员(人) (个) (个) (人) 改革前()16985 56 37 146改革后4646 14 16 94减少量12339 42 21 52 数据来源:根据实地调研资料总结的得出注:改革前为2001年数据,改革后为2006年数据3.2.3改善了经营管理思路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改革使三岔子林业局的企业管理由粗放逐渐走向集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