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森工企业改革对策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24.88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吉林森工集团体制改革的思考——以三岔子林业局为例洪亚军,沈能,林浩(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国有森工企业体制改革的研究,以吉林三岔子林业局为例,分析了三岔子林业局改革前后的状况,历程、做法、成效,提出了三林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的森林资源危机日益严峻、仍然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改制后的产业结构单一、现行政策法规层面的问题仍然困扰和制约森工企业的发展等问题,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力求从一般意义上为我国当前国有森工企业的体制改革提供具有科学价值和可操作性的思路。
关键词:国有森工企业;体制改革;三岔子林业局Thinking about Jilin Forest lndustry Group System Reform ____Take the case of SanChazi Forestry BureauHong Yajun,Shen Neng,Lin Hao(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ate-owned forestry enterprises in Jilin reform of the study for Sanchazi Forestry Bureau in Jilin as an example, three of castigating the situ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FDA reform, history, practices, effectiveness, proposed a three-still in the process of restructuring the forest resources increasingly serious crisis, still Ran also bear certain social functions,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 single, exist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t issue remains troubled forestry enterprises and constraints to the development issue and the issues raised by the existence of a targeted response to the general sense of China's state-owned forestry enterprises reform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ideas.Keywords:state woods industry corporations;system reforms;San Chazi forestry bureau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林业解放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动力。
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深入推进,森林经营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目前,森林经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不充分、生态环境恶化、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
为此,提高森林经营工作水平,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林业生态保护意识国有林场改革后,森林面积得到保护,应该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
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大绿化力度,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
为此,需要引导企业建立保护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制定严格的保护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森林生态保护管理培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障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和经济资源,应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障。
应该建立保护机制,加快森林资源管理条例的制定和完善,加强科技支撑、技术推广和信息化建设,提升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和生产效益,推动林木种类的优化搭配,逐渐扩大菌物种群,使森林资源更加科学、高效地利用。
三、推进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森林经营工作需要紧跟时代,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
通过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森林经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提高。
四、加强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国有林场改革后,各个林业企业应加强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提高利用率和效益,推动森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积极开展林区知识普及教育,让广大森林从业者认识到森林的重要性,推广森林保护意识和科学经营理念,确保森林经济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国有林场改革需不断完善,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加强森林资源保障和管理,推进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强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在各个领域积极建立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经济发展。
关于吉林森工集团体制改革的思考——以三岔子林业局为例洪亚军,沈能,林浩(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国有森工企业体制改革的研究,以吉林三岔子林业局为例,分析了三岔子林业局改革前后的状况,历程、做法、成效,提出了三林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的森林资源危机日益严峻、仍然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改制后的产业结构单一、现行政策法规层面的问题仍然困扰和制约森工企业的发展等问题,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力求从一般意义上为我国当前国有森工企业的体制改革提供具有科学价值和可操作性的思路。
关键词:国有森工企业;体制改革;三岔子林业局Thinking about Jilin Forest lndustry Group System Reform ____Take the case of SanChazi Forestry BureauHong Yajun,Shen Neng,Lin Hao(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ate-owned forestry enterprises in Jilin reform of the study for Sanchazi Forestry Bureau in Jilin as an example, three of castigating the situ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FDA reform, history, practices, effectiveness, proposed a three-still in the process of restructuring the forest resources increasingly serious crisis, still Ran also bear certain social functions,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 single, exist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t issue remains troubled forestry enterprises and constraints to the development issue and the issues raised by the existence of a targeted response to the general sense of China's state-owned forestry enterprises reform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ideas.Keywords:state woods industry corporations;system reforms;San Chazi forestry bureau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林业解放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动力。
关于深化森工企业森林资源管理的思考森工企业是指以森林资源为经营主体的企业,其经营范围涵盖森林采伐、木材加工、木制品制造等领域。
由于森林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如何深化森工企业的森林资源管理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一、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森工企业应尽可能地采用可持续的经营模式,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要树立长远眼光,以森林保护为首要目标,建立并完善森林保护制度和技术标准,同时慎重考虑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保护原则,避免过度采伐导致森林环境恶化,避免给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加强森林采伐监管森工企业的经营范围涉及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等环节,因此需要建立监管机制,确保其在开展经营活动时遵守国家森林资源保护法律和规定,合法合规经营。
同时,应建立科学的物流体系,包括建立防火、防灾、防病虫害等机制,确保采伐、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中不会影响到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
三、推进科技创新森工企业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森林工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企业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提升木制品的研发和制造水平,推出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社会责任意识作为森林资源的重要利用者,森工企业应当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事业,推进公益林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同时,企业还应当注重员工的培训和知识教育,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员工的意识和劳动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森工企业推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森工企业的发展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森林采伐监管,推进科技创新和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只有在做好以上几方面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推动森工企业的发展。
森工企业经营战略的一点思考摘要:国有森工企业之所有始终没有摆脱森林资源枯竭和经济危机的“两危”困境,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木材生产主产业萎缩以后,在市场上没有找到自己的准确位置,没有形成竞争的优势。
该文是在林管局新班子组建后,为林区定位的总体思路是:打生态牌,走发展路,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在此前提下,我认真的学习了张学勤董事长的讲话,并且对林区下一步的经营战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期盼森工企业早日摆脱“两危”,再创林区的二次辉煌。
关键词: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产业1 林区的优势分析计划经济赋予森工企业的使命是生产商品材,支援国家建设。
然而,森林资源生长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森林资源锐减和枯竭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赋予森工企业的使命是竞争,这对于已经筋疲力尽的森工企业来讲,实在是难以招架。
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和资金缺乏、人才匮乏、技术落后、信息不灵的客观条件,都是林区的劣势,这些劣势森工企业自身是不可能克服的。
但是,任何企业都是优劣势并存,他们之所以在竞争中能取胜,就是他们避开了劣势,利用了优势。
森工企业也是如此,我们完全可以避开劣势利用优势。
那么,林区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呢?我认为,优势就是内地和沿海城市无法比拟的林下、地下林间的“绿色”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这些资源内地和沿海城市是无法制造的。
据资料介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野生名贵药材达200余种,如蒲公英、蕨菜、四叶菜等山野菜都具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林区的野玫瑰花和果被称为“VC大王”,木耳、猴头、蘑菇具有特殊的抗癌效果。
独特的地理环境可以驯养野猪、麋鹿、麝香鼠,还可以种植青蒿、培育红豆杉,所有这些已被世人认可。
2 企业经营战略的定位如上所述,森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是要善于扬长避短,不能坐等辉煌,要切实把绿色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变成经济优势,变成市场竞争的优势,这是新时期赋予森工企业的使命,森工企业的经营战略就应定位在这里。
做好森工企业改革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对于林区职工群众而言,森工集团的深入改革意味着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也同样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更加日益突出。
在国有林区改革日益深入的新形势下,森工企业职工思想观念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内外环境都处在不断变化当中,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开拓新途径、探索新方法,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
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国有林区改革这些新情况,成了森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研究的新课题。
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如何使森工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充分重视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是森工企业普遍面对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首先,应该明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保证党的改革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促使企业在改革中不断地培养和凝聚竞争力,让森工企业能够在改革中健康地发展。
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引导、凝聚人心、廉政监督、培育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还有着保证和服务作用。
企业只有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他们为企业的改革稳定和发展而贡献力量的热情与忠诚。
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必将影响森工企业改革的整体推进。
所以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改革实际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是森工企业改革的重要保障。
国有林区改革在森工企业正稳步推进,职工收入能否保证、富于职工如何安置、个人利益会不会受到损失等实质性问题,都会对职工的思想、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产生不同影响,这就需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国有林区改革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然要求职工的思想观念、精神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质与之相适应。
对职工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解和疑惑,单纯运用物质利益原则调整分配方式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沟通和调节功能,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教育广大职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职工支持参与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突出问题:(一)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大多数森工企业经营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森工企业一直沿袭传统的经营模式:采伐林木,收购,出售(计划调拨)。
垄断式的主渠道经营,使他们不愁市场,不愁销售,利润丰厚。
市场开放后,他们的优势无存,还依然守住木材经营这棵大树,即使是在有能力转产的情况下,也没有抓住机遇,继续抱残守缺,经营单一,没有开发其他经营项目,是致使森工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二)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后。
大多数森工企业除经营单一外,机制不活,管理滞后。
在需要建立现代企业机制的大环境下,森工企业在用人、用工、工资分配等方面依然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大锅饭现象突出,是要死一起死,要富一起富,缺少生机和活力,更缺少在市场中竞争的机制。
从我们调查中可以看出,少数效益较好的森工企业都是改制较好、管理严格、机制灵活的企业。
另外,在调研中大多数企业反映了省厅缺少对森工行业的指导和宏观调控,企业之间信息交流的机会少等情况。
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后是森工企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三)人员结构老化,富余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多,负担沉重。
全省森工企业在人员结构上,40岁—50岁的约占80%;因森工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的效益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的人员多,前几年虽然加大了人员分流力度,但富余人员仍然偏多,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全省森工企业离退休职工与在职职工的比达1:2.1,有的企业达到1:1,虽然大部分企业的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已经进入社保,但许多企业的医药费还没进入医保,需企业自己负担,加之要承担职工遗属的生活费,这些都成为企业发展的沉重负担。
(四)资金匮乏,融资渠道少,发展后劲不足。
森工企业由于建立较早,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老化,企业融资渠道少,资金缺乏,上马新项目,增加流动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难题。
如岳西县木材公司投资兴建的10个森工林场,经营面积有7万多亩,已投入800多万元,现林场林木长势良好,有的已经进入抚育间代期,因没有后续资金,致使林场建设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
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深入实施,森林经营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复杂而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和应对,以推进森林经营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呢?
首先,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国有林场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有林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保障。
改革旨在消除考核指标过多、管理体制僵化、经营效益低下等症结,从而激发林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经营效益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水平。
其次,我们需要切实加强森林经营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在改革的大背景下,森林经营工作的监管职责变得更加重要和关键。
我们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认真加强对林场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切实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森林资源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们应该通过加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高森林经营活动的生态效益和生态质量。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森林经营工作的技术和管理创新。
森林经营工作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需要创新思维和敏锐的创新意识。
我们应该通过加强技术研究和管理创新,提高森林经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增强林场管理人员的发展和竞争力。
总之,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化解挑战,注重管理和监督、保护生态和创新发展,推动森林经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
对森工企业现状思考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恶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责任。
作为一种经济重要性和市场竞争优势极强的行业,森工企业被迫适应当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从而使自己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然而,森工企业现状还有待改善。
本文将对森工企业现状进行思考和探究。
森工企业现状森工企业是经营和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森林基地的建设、森林保护、森林培育、森林砍伐、森林销售等。
森工企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利益体,并且在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中占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以及国内环保政策变化,森工企业的经营状况面临很大的压力。
现在的森工企业多数是采集和加工木材,产业链条单一,依赖横向扩张来快速发展,没有真正进入高科技、产业升级、绿色转型阶段;还有一些企业没有深入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生产过程中,森工企业往往砍伐古老的森林,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破坏、物种灭绝等严重后果。
总之,当前的森工企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难题。
优化森工企业现状:打造可持续发展模式针对森工企业现状,需要企业本身做出努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
以下是本文提出的一些建议:1. 提升技术水平,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当前,大多数森工企业的机器设备较为简陋,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会增加环境污染。
因此,森工企业需要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并加强技术研发,逐渐实现机器代替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加强森林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森林是森工企业的基本任务,必须采取措施控制砍伐速度,多使用周期较短的经济林、水土保持林等。
另外,对原始森林、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区域,需要加强保护力度,不得侵犯生态安全红线。
同时,对已经遭受开发和破坏的林地,需要实施生态环境修复。
3. 推动森工企业绿色化和升级企业要尽量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新的发展道路,重心放在节能减排、绿色工艺、生态化、可循环使用等方面。
对森工企业现状思考目前,全球的森林资源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威胁。
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建筑材料、能源、纸浆和木材等森林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森工企业作为森林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然而,目前森工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首先是森工企业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森工企业必须要关注自己的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效率。
他们需要寻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方法,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损耗。
一些先进的森工企业已经采用了经济可利用的森林管理实践,包括森林认证制度和可持续林业管理计划。
然而,仍有一些企业没有采取这些措施,导致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砍滥伐的问题依然存在。
其次是森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森林资源利用过程中,森工企业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这些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水体和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森工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如建立废物处理系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循环利用等。
同时,政府和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强对森工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企业合规运营。
第三是森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和国际贸易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森工企业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他们能够以低成本生产高质量的森林产品,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
相比之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森工企业受到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难以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
因此,森工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是森工企业所面临的社会责任问题。
作为资源开发者和利用者,森工企业要对社会负责任。
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忽视了对员工福利的关注,忽视了对当地社区的支持和发展。
这些问题造成了员工满意度下降,社会关系紧张等问题。
森工企业需要重视社会责任,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工作环境和待遇,同时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和环境保护活动。
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深入推进,森林经营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森林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何在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开展森林经营工作,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推动森林产业发展和提高森林经营综合效益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是森林经营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是推动森林经营工作的重要保障。
国有林场改革后,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发生了变化,加强森林资源管理需要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
加强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数据库,对森林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质量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掌握,为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修复,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防治力度,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加强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森林资源的多元化开发,促进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是推动森林经营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才能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森林经营的良性发展。
二、推动森林产业发展森林产业是森林经营工作的核心内容,推动森林产业发展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
国有林场改革后,森林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构建新的森林产业发展体系。
深化森林资源的利用,促进木材、竹材、果实等森林资源的深加工,开发出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森林产品,提高森林产业的经济效益。
拓展森林产业的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外的森林产品销售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到森林产业中,推动森林产业的良性发展。
加强森林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推动森林产品的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提高森林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森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森林产业发展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只有推动森林产业发展,才能实现森林经营工作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
国有林场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
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需要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调整。
针对国有林场改革中的一些难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措施的实施。
一方面,要完善林业法律法规,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为林业经营提供法律保障。
要加强对林
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
还需要推动林业产业与其他产
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经营模式,提高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
国有林场的改革也需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
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
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元化的经营理念和方式。
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借
鉴其他行业的管理经验,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国有林场的竞争力。
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还需要加强对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国有林场改革后,对于保护森林生态资源的责任更加重大。
有必要加强对生态补偿的制度
建设,通过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投资、捐赠等方式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
修复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在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需要从以往的过度开发者转向生态保护者和可
持续发展的践行者。
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措施的实施,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
与合作,以及加强对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调整,才能够实现国有林场的改革目标,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国有林场改革是当前森林经营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键环节。
在改革的大背景下,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森林资源保护、经营方式创新、政府管理和企业责任等方面入手,对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进行深入思考。
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需要更加注重森林资源的保护。
长期以来,由于经营方式陈旧、管理不善,一些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遭受了破坏和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在森林经营工作中,必须以保护为首要任务,制定严格的森林保护措施,加强巡护监管,有效遏制非法采伐行为,切实保护好每一片森林。
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需要不断创新经营方式。
在过去的经营中,很多国有林场采取的是传统的经营模式,缺乏灵活性和市场化意识。
随着改革的推进,需要推动森林经营方式的创新,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培育森林资源产业链,拓展森林资源的经营领域,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动森林经营业态的多元化发展,实现森林资源的更大价值。
政府在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需要发挥更大的管理作用。
政府是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责任主体,应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的监管力度,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履行好对森林资源的管理职责,健全保护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森林经营领域,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对国有林场改革后经营主体的主体资格审查,规范经营主体的行为,确保他们能够按规定履行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经营责任。
企业在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坚持绿色经营理念,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积极参与森林资源的经营利用,合理规划经营方案,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还应当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经营效率,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课题。
只有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国有林场改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这种新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森林经营模式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进行思考。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有林场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非法砍伐、森林病虫害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国有林场应该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砍伐等违法行为。
国有林场还应该加强森林的监管,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保证森林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国有林场还应该积极推进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林木的培育和更新,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产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森林经营模式的创新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模式也需要进行创新。
传统的森林经营模式主要以经营收入为主,缺乏对生态效益的重视。
现在国家对森林生态效益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国有林场应该加大对生态效益的投入,改变过去的经营模式,实行生态经营,推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在经营模式的创新方面,国有林场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森林经营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人才队伍建设在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关键的一环。
森林经营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只有拥有专业的森林经营人才队伍,国有林场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
国有林场应该加强对森林经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森林经营人才的培训投入。
与此国有林场还应该改革激励机制,提高森林经营人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森林经营工作中来。
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首先,森林经营工作需要加强基础建设。
国有林场改革后,很多林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需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
比如,要加强防火、护林等工作,新建或升级林区道路、林场办公用房、住房等。
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得足够完善,才能为森林经营提供必要的保障。
其次,森林经营工作需要推行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森林经营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在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我们应该借鉴现代管理理念,按照科学的思路制定经营计划,开展森林经营工作。
比如,要做好林业生产计划,提高种植、育苗、植树等技术,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手段。
同时,还要加强林木抚育和人工林保护等工作,防治病虫害,提高森林生态环境质量和总体经济效益。
第三,森林经营工作需要加强社会化服务。
社会化服务是指利用社会化渠道,向社会提供优质森林产品和服务。
在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我们应该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拓展经营渠道,增加森林产品的出售,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森林带来的福利。
比如,可以把林下草药、树脂等非木材森林产品开发出来,集中销售;可以向旅游业借鉴经验,把森林景区开发成为集游览、娱乐、休闲、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经营项目。
最后,要加强宣传与科普力度。
在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我们应该增强人们对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森林经营的重要性和意义。
比如,在社区、学校等进行森林科普宣传活动,向民众讲解森林生态环境、生态功能以及森林经营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让大家走进森林,深入了解森林,增强森林意识和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科学管理,加强社会化服务和宣传与科普力度,为森林的保护和经营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条件。
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不断深化,森林经营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如何顺应改革潮流,有效推进森林经营工作,成为当前森林资源管理部门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当前国有林场改革的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为推进森林经营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国有林场改革的背景目前,我国的国有林场改革已经走过了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经营效益,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林场改革主要体现在体制机制的改革、所有权的变革和经营管理的转变等方面,力求实现国有林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建立健全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面临的挑战1.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国有林场改革中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健全,存在许多制度瓶颈和障碍,如土地流转、林权确权等问题,阻碍了森林资源的流转和经营。
2. 经营主体不足改革后,原有的国有林场逐渐退出经营市场,转变为股份合作制、合作社、个体经营者等多种经营主体,但各地普遍存在经营主体数量不足、经营规模小等问题,制约了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
3. 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在森林经营过程中,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是当前森林经营工作面临的深刻难题。
三、应对措施2.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针对经营主体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和企业投资,鼓励发展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制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森林经营主体,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3. 生态优先、效益导向在森林经营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优先、效益导向的原则,综合考虑森林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措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4. 强化政府监管在推进森林经营工作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和保护,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遏制一切侵害森林资源的行为,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随着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日益重视,国有林场改革已成为当前林业领域的热点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针对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国有林场改革的深入推进,意味着森林经营的理念、机制和模式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
如何在改革的大潮中找准方向,不断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已经成为摆在广大森林从业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要认清国有林场改革的重要意义。
国有林场改革是国家林业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进一步激发森林资源的活力,提高林业资源的保护效率,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改革,原有的森林经营体制和机制将得到优化升级,有利于释放森林资源的潜力,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推动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森林经营者来说,要深刻认识到国有林场改革对于森林经营工作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融入改革浪潮,积极探索适应改革要求的发展之路。
要加强森林经营工作的科学规划。
在国有林场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有效调动林业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经营规划,科学合理地布局林木资源,避免随意砍伐和滥伐,实行可持续经营。
要注重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多元化的林业产品,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为改革提供持续的动力。
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林业从业者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森林经营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速林业产业升级。
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国有林场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切实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
要通过特色的林业经营模式,打造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推动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
要积极引导林业从业者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为森林经营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要加强森林经营者的素质提升。
在国有林场改革的大背景下,要加强对林业从业者的培训和培养工作,提高森林经营者的综合素质。
第20卷第4期林业经济问题(双月刊)Vol.20№4 2000年8月出版Problems of Forest r y Economics Au g ust2000关于国有森工企业改革对策的思考*郑双全(三明市林业总公司,福建三明,365000)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三明市国有森工企业推进林业政企分开,培育骨干企业、中小型企业的改制,发展商品林基地和开发山区的森林景观等改革实践,探讨分析了林业政企分开、林业社会负担、经营管理、生态效益补偿和思想观念等问题,并提出了深化改革的一些对策及思考。
关键词:国有森林工业企业;改革;对策;思考中图分类号:F30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709(2000)04-0248-03 Thou g hts on Ref ormin g Strate gy of State-o w ned Forestr y Enter p riseZHEN G Shuan g-q uan(Sanmin g Cit y Forest r y Parent Com p an y,Sanmin g,Fu j ian,365000,China) Abstract:This p a p er introduced ref ormin g p ractice of state-o w ned f orestr y enter p rise of Sanmin gcit y includin g carr y in g de p arture bet ween g overnment and enter p rise a head,cultivation of backboneenter p rise,rebuildin g of middle or small-t yp e enter p rise,develo p ment of commercial f orest bases andex p loitation of f orest landsca p e in mounta inous re g ion.The de p arture bet ween g overnment andf orestr y enter p rise,social load of f orestr y,f orestr y manag ement,com p ensation of ecolo g ical benef it andideas et al were dee p l y anal y sed.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thou g hts on dee p er ref ormin g were alsop ut f or w ard.K e y words:state-o w ned f orest enter p rises;ref ormation;countermeasure;thou g hts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木材市场的逐步放开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实施,作为传统产业的林业,特别是国有森工企业正处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国有森工企业如何面对新的形势,主动适应林业政策和体制的调整,顺利实现转轨变型和脱困目标,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本文结合三明市的实践,对国有森工企业改革进行了思考。
1改革实践三明是福建省的重点林区,也是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
国有森工企业作为林区经济的支柱,近几年来普遍存在经济效益滑落的问题,甚至面临生存危机[1]。
为此,三明市对国有森工企业改革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1推进林业政企分开改革福建省永安市于1993年率先实行县级林业机构政企分开改革,成立了永安林业(集团)总公司,并努力探索和建立企业经营管理新体制,实行“统一核算、统一销售、统一纳税、分段管理”的“三统一分”经营管理体制,取消下属采育场、采购站的一级法人资格,把其视为一个生产车间,经营权收归总公司,做到“二道检尺、产销分离、强化经营”,把木材生产销售由传统的分散式经营,转变成大规模的集约化经营,在集中管理中产生出效益,取得明显效果,为全市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随后,尤溪县于1997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林业局实行人、财、物脱钩。
清流县于1998年5月实行林业政企分开,把林业企业从林业行政管理中剥离出来,组建林业集团公司,并对国有林业采育场、木材采购站和国有林管理站进行撤并、重组,组建林业有限责任公司。
1999年4月以来,明溪、将乐等县也先后成立林业总公司,基本实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真正负起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事业管理和林业产业行业管理的职能,行使行政执法权,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和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可以说,福建省三明市林业政企分开改革*收稿日期:2000-03-28作者简介:郑双全(1965-),男,福建永春人,工程师。
249第4期郑双全:关于国有森工企业改革对策的思考已全面展开。
1.2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几年来,福建省三明市鼓励有实力的国有森工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控股、资产重组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走资源培育和加工经营相结合的道路,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使存量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有限资金向名优产品集中,培植壮大林业集团企业。
特别是以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利用三明市被列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优惠政策,于1997年10月完成了三明人造板有限公司的兼并工作。
该次兼并,共核销三明人造板有限公司历年贷款欠息4500余万元,贷款本金分7年还清并停息,共停息3500余万元,合计免、停息8000余万元,既为三明人造板有限公司的发展减轻了沉重的历史债务负担,又为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实现低成本的资本扩张,使之成为福建省人造板的龙头企业,实现股本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永林公司于1997-1999年在福建省100家重点企业中排名第43位,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36家重点企业集团之一。
1.3抓好中小企业的改制福建省三明市从1996年起实施国有森工企业的改制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主要采取破产、兼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改制形式。
尤其是在针对永安林业汽车保修厂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先分立、后破产的方案,即将下属单位中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三个分厂从总厂母体中分离出来,分别成为独立法人,让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安置部分职工,然后对剩余部分再实施破产。
将乐、清流、尤溪等县也对经营较为稳定、产品有市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林产化工企业,让全体职工出资买断企业净资产余款,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目前,三明市现有180家国有森工企业中,已改制和正在改制的有68家,改制面为37.8%。
1.4发展商品林(竹)基地随着林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木材逐步实行放开经营已成为趋势。
全市森工企业已意识到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技术,或采取股份合作制的办法筹资,购买集体林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
如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配股募集的资金收购乡镇集体林权单位的林木经营权,仅1998、1999两年就收购了近1.33万hm2;同时,还跨地区开展租赁购并集体林,与漳平市联营兴办原料林基地。
福建省大田县还以木材公司(采购站)为依托与乡、村合办联营林场达0.73万hm2。
1.5开发利用山区的森林景观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按照构建“三大园区”的总体要求,做好黄坑森林旅游休闲区开发,重点开发碧河漂流、黄坑景点、龙泉溪景点等,仅漂流项目共投入40万元,其中陈大林业采育场职工投入占40%,安置15名职工就业,经过一年运作就已收回全部投资。
泰宁县把发展森林旅游业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切入点,相继兴建了猫儿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甲岭上生态竹园、金湖观赏园等旅游项目,成立森林旅游公司,建设宾馆、保龄球馆等旅游配套设施,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吃、住、游、娱等旅游系列,1999年森林旅游收入近3000万元。
2问题探讨从总体上讲,国有森工企业改革仍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许多地方还抱住“一根木头”不放,重温旧日辉煌而艰难度日。
同时,在改革中还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1-2]。
2.1林业政企分开问题主要是在木材经营管理、林业金费征收使用、林业事业单位及人员划分和精神文明建设责任等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权责交叉。
同时,行政干预依然存在,个别地方甚至重走森工、营林“两张皮”的老路。
国有森工企业的厂长、经理一般还要经过上级党的组织部门来任命,具体规定其行政级别。
企业与主管部门之间依旧保持着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每个部门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那份权力和利益。
个别县虽然政企分开成立林业总公司,但是县政府还要林业总公司搞利润承包,上交预算外利润。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林业政企分开未能完全实现。
1.2林业社会负担问题这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有森工企业历来被当成解决大量劳动人口就业的重要载体,加上国家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造成国有森工企业人满为患,社会、历史包袱沉重。
主要表现在:⑴社会负担重。
国有森工企业大多数建在山区、林区,由于条件限制和历史原因,不得不形成自我封闭的社会系统,一些稍大的国有森工企业都办成了一个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什么都管、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小社会,致使非生产性人员不断增多,造成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养护林区公路、安置社会就业、举办学校医院等社会福利事业的费用开支。
⑵离退休职工多。
全市国有森工企业在职职工16684人,离退休职工7406人,其比例为23:10,大大超过全国的平均比重,个别企业的离退休职工人数甚至超过在职职工。
如清流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在册职工500人,离退休职工近600人。
换句话说,就是不少国有森工企业现在是一个在职职工供养一个离退休职工。
由此可见,国有森工企业在承受离退休职工的医药费和退休费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⑶木材税费重。
各种税费过重依然存在,再加上国有森工企业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仍要向当地政府交缴预算外利润,为此造成个别县林业部门贷款上缴利润,无疑是雪上加霜。
2.3经营管理问题国有森工企业经营管理粗放是“通病”,许多企业存在纪律松驰、浪费严重的问题,缺乏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机制。
既使改制了,有的企业仍然未除“病根”,经营管理机制没有相应实现转换。
同时,大多数国有森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劳动人事、收入分配、技术进步等没有形成激励机制,缺乏应有的活力。
2.4生态效益补偿问题三明市1999年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并启动实施。
但从初步落实结果看,其对地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如果按规划的要求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三明市每年将减少木材产量60万m3,每年相应减少林业金费收入和林权所有者利益达1.2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