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图像法(1)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3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23)新旧规范对比一、主要修订内容本文件代替GB/T8077—2012《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与GB/T8077—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范围中增加了膨胀剂(见第1章,2012年版的第1章);b)更改了试验的基本要求中试验次数与要求,更改了试验用水的要求,增加了例行生产控制分析时的要求,增加了试剂要求,增加了数据处理的要求(见第4章,2012年版的第4章);c)增加了外观的要求(见第5章);d)增加了稳定性的要求(见第6章);e)更改了含固量的称样量以及干燥时间(见7.1.3,2012年版的第5章);f)增加了含固量的试验方法——稀释干燥法(见7.2);g)增加了含固量的试验方法——真空干燥法(见7.3);h)更改了含水率的称样量以及干燥时间(见8.1.3,2012年版的第6章);i)增加了含水率的试验方法——真空干燥法(见8.2);j)删除了密度测定的液体比重天平法,更改了比重瓶法测定密度中比重瓶容积的校正(见9.1.4.1,2012年版的7.1.4.1、7.2);k)增加了手工筛析法细度检验的设备,增加了细度测定中的负压筛析法(见10.1,10.2,2012年版的第8章);1)增加了表面张力的仪器(见12.2,2012年版的10.3);m)更改了电位滴定测定氯离子的试验方法,增加了全自动氯离子测定仪,增加了低浓度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增加了标准溶液的浓度,增加了不溶物测定氯离子的样品前处理,更改了重复性和再现性(见第13章,2012年版的第11章);n)更改了离子色谱法测定氯离子样品的前处理,更改了重复性限,增加了再现性限(见13.2.3.1、13.2.5,2012年版的11.2.4.1、11.2.6);o)更改了重量法测定硫酸钠含量的试剂以及仪器设备,更改了试验步骤(见14.1.2、14.1.3,2012年版的12.1.2、12.1.3、12.1.4);p)更改了离子交换重量法测定硫酸钠含量的仪器(见14.2.2.2,2012年版的12.2.3);q)更改了水泥净浆流动度中仪器,增加了的材料,增加了试验用水的温度,增加了试验环境温度,更改了试料加入的顺序,更改了测试时间(见15.2、15.4,2012年版的13.2、13.3);r)增加了胶砂减水率的试验环境温度,增加了试验用水的温度(见16.2、16.3,2012年版的14章);s)更改了碱含量的试验方法,对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试样分别采取不同的前处理方法(见第17章,2012年版的第15章)。
12.1欧姆定律一、电阻的大小1、电阻的计算式(欧姆定律)U R I =2、电阻的决定式(电阻定律)l R Sρ= 微观解释:电阻产生的原因,是定向移动的自由电子与原子核碰撞。
长度越长,碰撞概率越大 横截面积越大,碰撞概率越小 3、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0(1)t ρρα=+微观解释:对于金属: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碰撞概率大,电阻升高,α为正值 对于绝缘体:温度高,更多电子挣脱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电阻降低,α为负值二、网络电阻的化简1、利用电路的对称性进行折叠、翻转、合并拆分(1)设网络电阻的两端点为A 和B 。
AB 的这根对称轴两侧的对称是“完全对称”。
可以看成是两条支路并联,因此只需计算一条支路的电阻,并将总电阻除以2,相当于将原电路沿AB 折叠,电阻变粗,电阻值减半。
如果电阻就在对称轴上,相当于是中间一条支路上的电阻,则折叠过程中不受影响 (2)AB 中垂线的两侧具有不完全的对称性。
虽然电阻网络的分布是对称的,但是电路中电势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一边高一边低。
由这种不完全的对称性可以得到: <1>中垂线上各点电势相等①等电势的点之间,可以用导线任意连接②等势点间若存在电阻,则此支路上电流为0,可将此支路断开 <2>对称的支路上电流大小相等,因此可以将节点处的电路分离 2、利用电路的自相似性进行化简弄清究竟谁和谁自相似自相似性一般适用于半无限网络。
注意相似比的大小 3、等效电路在不改变电路性质的情况下,可以对电路进行变形、翻转,导线可以伸缩移动(节点移动不能跨过电路元件),三维图形可以“压扁”为二维图形。
4、电流注入法用均匀电阻线做成的正方形回路,如图,由九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小正方形每边的电阻均为r=8Ω.(1)在A 、B 两点问接入电池,电动势E=5.7V ,内阻不计,求流过电池的电流强度.(2)若用导线连接C 、D 两点,求通过此导线的电流(略去导线的电阻).电阻丝无限网络如图所示,每一段金属丝的电阻均为r ,试求A 、B 两点间的等效电阻R AB .由十二个相同的电阻连接成一个立方体框架,若每个电阻的阻值均为R 问从立方体八个顶点中的任意两个顶点测量时立方体的总电阻等于多少?1. 三个相同的金属圈两两相交地焊接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若每一金属圈的原长电阻(即它断开时测两端的电阻)为R ,试求图中A 、B 两点之间的电阻.【解析】从图看出,整个电阻网络相对A 、B 两点具有上、下对称性,因此可上、下压缩成如图所示的等效简化网络,其中r 为原金属圈长度部分的电阻,即有:r=R/4图网络中从A 点到O 点电流与从O 点到B 点的电流必相同;从A ′点到O 点的电流与从O 点到B ′点电流必相同.因此可将O 点断开,等效成图所示简化电路.B ′A ′AA继而再简化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最后可算得: R AB =1225512r r r -+=() 即有R AB =5R/48.如图所示,无限旋转内接正方形金属丝网络由一种粗细一致、材料相同的金属丝构成,其中每个内接正方形的顶点都在外侧正方形四边中点上.已知与最外侧正方形边长相同的同种金属丝A'B'的电阻为R 0,求网络中:(1)A 、C 两端间等效电阻R AC . (2)E 、G 两端间等效电阻R EG .例1. 如图所示,框架是用同种金属丝制成的,单位长度的电阻为ρ,一连串内接等边三角形的数目可认为趋向无穷,取AB 边长为a ,以下每个三角形的边长依次减小一半,则框B ′BA ′AAB ′BA ′架上A 、B 两点间的电阻为多大?从对称性考虑原电路可以用如图所示的等效电路来代替,同时我们用电阻为2ABR 的电阻器来代替由无数层“格子”所构成的“内”三角,并且电阻是RAB 这样的,AB x R R =,R αρ=因此/2/2()()/2/2x x x x x RR RR R R R R R R R R R =+⋅++++解此方程得到:11)3AB x R R a ρ===如图所示是一个由电阻丝构成的平面正方形无穷网络,各小段的电阻为R ,求A 、B 两点间的等效电阻.若将A 、B 间的一小段电阻丝换成电阻为4R 的另一小段电阻丝.试问换后A 、B 间的等效电阻是多少?解析:设想内阻极大的电源加在A 和地(或无穷远)之间,使由A 点流进网络的电流为I ,则由对称性可知,流过AB 的电流为4I.假设拆去此电源,在B 点和地(或无究远)之间加上另一内AB B2/阻极大的电源,使由B 点流出网络的电流强度为I,由对称性可知,流过AB 的电流仍为4I.若把上述电源同时加上,则由叠加原理可知,流过AB 的电流为442I I I+=.设AB 间的等效电阻为R AB ,所以:2AB I IR R =⋅2AB R R =外的其它电阻丝构成的网络的电阻为R0,则整个电阻可以看成是除A 、B 间电阻丝与R0的并联.则:002AB R R RR R R ==+0R R =当A 、B 间的一小段电阻丝换成电阻为4R 时,则:004'0.84AB R RR R R R⋅==+.有一无限平面导体网络,它由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网眼组成,如图所示.所有六边形每边的电阻均为R 0. (1)求结点a 、b 间的电阻.(2)如果有电流I 由a 点流入网络,由g 点流出网络,那幺流过de 段电阻的电流I de 为多大?【解析】(1)设有电流I 自a 点流入,流到四面八方无穷远处,那么必有3/I 电流由a 流向c ,有6/I电流由c 流向b .再假设有电流I 由四面八方汇集b 点流出,那么必有6/I 电流由a 流向c ,有3/I电流由c 流向b .将以上两种情况综合,即有电流I 由a 点流入,自b 点流出,由电流叠加原理可知263II I I ac =+=(由a 流向c ) 263I I I I cb =+=(由c 流向b )因此,a 、b 两点间等效电阻000R I R I R I I U R cb ac AB AB =+==(2)假如有电流I 从a 点流进网络,流向四面八方,根据对称性,可以设 A I I I I ===741B I I I I I I I ======986532应该有I I I A =+B 63因为b 、d 两点关于a 点对称,所以A be deI I I 21=='同理,假如有电流I 从四面八方汇集到g 点流出,应该有 BdeII =''最后,根据电流的叠加原理可知()I I I I I I I I B A B A de dede 61636121=+=+=''+'=如图,有一三角形的无穷长电路其中每个电阻阻值均为R ,求AB 间的等效电阻R AB 。
钢结构阳光房制作流程钢结构阳光房主体上由钢结构骨架和顶屋面构成。
按顶屋面结构划分,主要可以分为:彩钢顶阳光房和玻璃顶阳光房两大类.其中,彩钢顶又可分为德高瓦顶和彩钢瓦垄板顶两种.所以,我们可以归类出:德高瓦顶、彩钢瓦垄板顶、玻璃顶三种形式阳光房。
均采用钢结构骨架主体.一、钢结构主体框架制作步骤:1、预埋铁板:将铁板通过钢筋或膨胀螺栓预先固定在混凝土梁、柱结构上。
作为焊接和连接主体框架的受力点。
铁板规格有:80*80*4、120*120*4、170*170*4等……2、主体焊接:用方钢焊接成围护框架结构,再与预埋铁板连接。
常用方钢规格有:60*60*3、80*80*3、50*100*3、100*100*3。
壁厚一般为实厚和下差两种。
下差一般在0。
25-0.5之间.其实指的就是正标(国标)和非标。
a.焊口打磨,刮原子灰。
b.打磨焊口原子灰。
(原子灰是一种找平填缝用的腻子)3、钢结构表面处理:高温粉末喷涂或高温佛碳喷涂;4、现场处理:气枪喷漆、刷漆等补漆工艺。
二、德高瓦顶制作步骤:1、岩棉平板铺设:主体框架完成后,用自攻钻尾钉将岩棉平板连接固定在框架顶部。
自攻钻尾钉规格:75、125、165、200、220等等……岩棉平板规格:950型50厚、950型75厚、950型100厚、950型150厚……此彩钢平板又叫墙板,可用来做立面代替墙和固定窗。
2、防水油毡铺设:防水油毡又叫SBS,铺设在岩棉平板上,火烤粘接。
SBS为3mm厚,零下10度聚酯或复合型。
3、德高瓦铺设:在SBS上铺设德高瓦,火烤粘接。
德高瓦为复合型,(多色沙粒、沥青、玻璃纤维组合制成,详情见德高瓦样本)。
4、顶与墙体防水:用SBS、S型反水板,用结构胶敷粘于顶和墙体。
S型反水板是用彩钢板同样颜色0。
5mm厚铁板压制而成;彩钢板包边同样也是同样颜色铁板压制而成.5、桑拿板吊顶:木方做龙骨,用钻尾钉与方钢连接,桑拿板与木龙骨用气钉连接.(木龙骨起到找平固定吊桑拿板作用)钻尾钉规格有:20*40、30*50桑拿板规格:80*10*4000、100*10*4000桑拿板分进口、国产两种.国产有:沈阳松木板、河北松木板,通常用沈阳松木板。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含义和特点;2. 学会使用集合的表示方法;3. 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集合的概念1.1 集合的定义1.2 集合的元素1.3 集合的特点第二章:集合的表示方法2.1 列举法2.2 描述法2.3 图像法第三章:集合之间的关系3.1 子集的概念3.2 真子集与非真子集3.3 集合的相等第四章:集合的运算4.1 并集的定义及运算4.2 交集的定义及运算4.3 补集的定义及运算第五章:集合的实际应用5.1 集合在数学中的应用5.2 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5.3 集合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集合的概念、特点、表示方法、关系和运算;2. 利用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集合的基本知识;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集合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章:集合的概念1.1 集合的定义1. 引入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元素和特点。
1.2 集合的元素1. 讲解集合元素的特点;2. 分析集合元素的属性。
1.3 集合的特点1. 总结集合的特点;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集合的特点。
第二章:集合的表示方法2.1 列举法1. 讲解列举法的概念和用法;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使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2.2 描述法1. 讲解描述法的概念和用法;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使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2.3 图像法1. 讲解图像法的概念和用法;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使用图像法表示集合。
第三章:集合之间的关系3.1 子集的概念1. 讲解子集的概念;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判断子集关系。
3.2 真子集与非真子集1. 讲解真子集与非真子集的概念;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判断真子集与非真子集关系。
3.3 集合的相等1. 讲解集合的相等概念;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判断集合的相等关系。
第四章:集合的运算4.1 并集的定义及运算1. 讲解并集的定义和运算方法;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计算并集。
编号:14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第14课时数学方法——图象法知识盘点中学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的习题常较难求解,若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再恰当地引入物理图象,则可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疑点,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图象法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因而在复习中要密切关注图象,掌握图象的识别、绘制等方法.1.物理图象的分类整个高中教材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图象,按图形形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直线型:如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定值电阻的U -I图象等.(2)正弦曲线型:正弦式交变电流的e-t图象(3)其他型:如共振曲线的A-f图象、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f-r图象等.下面我们对高中物理中接触到的典型物理图象作一综合回顾,以期对物理图象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归纳.数数数(1)利用图象解题可使解题过程更简化,思路更清晰.利用图象法解题不仅思路清晰,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可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起到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的独特效果.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运用解析法可能无能为力,但是运用图象法则会使你豁然开朗,如求解变力分析中的极值类问题等.(2)利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更直观.从物理图象上可以比较直观地观察出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3)利用物理图象分析物理实验.运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它除了具有简明、直观、便于比较和减少偶然误差的特点外,还可以由图象求解第三个相关物理量,尤其是无法从实验中直接得到的结论.3.对图象意义的理解(1)首先应明确所给的图象是什么图象,即认清图象中比纵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函数关系”,特别是对那些图形相似、容易混淆的图象,更要注意区分.例如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运动学中的 s-t 图象和v-t图象、电磁振荡中的i-t图象和q-t图象等.(2)要注意理解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①点:图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要特别注意“起点”、“终点”、“拐点”、“交点”,它们往往对应着一个特殊状态.如有的速度图象中,拐点可能表示速度由增大(减小)变为减小(增大),即加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刻,而速度图线与时间轴的交点则代表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刻.②线:注意观察图线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等,从而弄清图象所反映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③斜率:表示纵横坐标上两物理量的比值.常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用于求解定量计算中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大小以及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如 v-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④截距:表示纵横坐标两物理量在“边界”条件下物理量的大小.由此往往可得到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如电源的U-I图象反映了U=E-Ir的函数关系,两截距点分别为(0,E)和⎝ ⎛⎭⎪⎫E r ,0. ⑤面积:有些物理图象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如v -t 图象中面积表示位移.4.运用图象解答物理问题的步骤 (1)看清纵横坐标分别表示的物理量.(2)看图象本身,识别两物理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3)看两相关量的变化范围及给出的相关条件,明确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图线斜率、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案例导学例1 总质量为80 kg 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 m 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 s 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图8-4是跳伞过程中的v -t 图象,试根据图象求:(取g =10 m/s 2)(1)t =1 s 时运动员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2)估算14 s 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 (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2008年高考·上海物理卷]【解析】(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在t =2 s 内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v t t =162m/s 2=8 m/s 2设此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ma得:f =m(g -a)=80×(10-8) N =160 N .(2)v -t 图象与t 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14 s 内该面积包含的格子为39格所以h =39×2×2 m=156 m 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W f =12mv 2所以W f =mgh -12mv 2=(80×10×156-12×80×62) J≈1.23×105J .(3)14 s 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t′=H -h v =500-1566s≈57 s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所需要的总时间为: t 总=t +t′=(14+57) s≈71 s.[答案] (1)160 N (2)1.23×105J (3)71 s【点评】对于本题,应明确v -t 图象中“面积”的含义,在数小方格个数时需注意合理取舍,即大于半格的算1个,小于半格的舍去.例2 如图8-8所示,两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安装在一光滑绝缘斜面上,导轨间距为l 、足够长且电阻忽略不计,导轨平面的倾角为α,条形匀强磁场的宽度为d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长度为2d 的绝缘杆将导体棒和正方形的单匝线框连接在一起组成“”形装置,总质量为m ,置于导轨上.导体棒中通以大小恒为I 的电流(由外接恒流源产生,图中未画出).线框的边长为d(d<l),电阻为R ,下边与磁场区域上边界重合.将装置由静止释放,导体棒恰好运动到磁场区域下边界处返回,导体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重力加速度为g .求:(1)装置从释放到开始返回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Q .(2)线框第一次穿越磁场区域所需的时间t 1.(3)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线框上边与磁场区域下边界的最大距离x m .[2009年高考·江苏物理卷]【解析】(1)设装置由静止释放到导体棒运动到磁场下边界的过程中,作用在线框上的安培力做功为W ,由动能定理得:mgsin α·4d +W -BIld =0 且Q =-W解得:Q =4mgdsin α-BIld .(2)设线框刚离开磁场下边界时的速度为v 1,则接着向下运动2d ,由动能定理得:mgsin α·2d-BIld =0-12mv 12线框在穿越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的合力F =mgsin α-F′ 感应电动势E =Bdv 感应电流I′=ER安培力F′=BI′d由牛顿第二定律,在t 到(t +Δt)时间内,有Δv =Fm Δt则 Δv =∑[gsin α-B 2d 2vmR ]Δt有v 1=gt 1sin α-2B 2d3mR解得:t 1=2m(BIld -2mgdsin α)+2B 2d3Rmgsin α.(3)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线框在磁场下边界与最大距离x m 之间往复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mgsin α·x m -BIl(x m -d)=0 解得:x m =BIldBIl -mgsin α.[答案] (1)4mgdsin α-BIld (2)2m(BIld -2mgdsin α)+2B 2d3Rmgsin α(3)BIldBIl -mgsin α能力摸底1.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 s 时间内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 1分别为[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Ⅱ]( )A .13和0.30 s B .3和0.30 s C .13和0.28 s D .3和0.28 s【解析】根据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匀减速运动,根据a =ΔvΔt ,得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的关系为3a 甲=a 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甲=13·F m 乙,得m 甲m 乙=3,由a 乙=10 m/s 2=10.4-t 1,可解得t 1=0.3 s ,B 正确.[答案] B2.某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下列给出的两段时间内,合外力的功和冲量都相同的是( )A .0~t 1和t 2~t 4B .t 1~t 2和t 3~t 4C .0~t 2和t 2~t 4D .0~t 1和t 3~t 4【解析】0~t 1合外力做功为12mv 20,合外力冲量为mv 0,t 2~t 4合外力做功和合外力冲量都为0,A 错误;t 3~t 4时间内合外力做功为-12mv 20,合外力冲量为mv 0,t 1~t 2合外力做功为-12mv 20,合外力的冲量-mv 0,0~t 2时间内,合外力做功和合外力冲量都为0.故C 正确.[答案] C3.某一空间存在着磁感应强度为B 且大小不变、方向随时间t 做周期性变化的匀强磁场(如图甲所示),规定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方向为正.为了使静止于该磁场中的带正电的粒子能按a→b→c→d→e→f 的顺序做横“∞”字曲线运动(即如图乙所示的轨迹),下列办法可行的是(粒子只受磁场力的作用,其他力不计)( )A .若粒子的初始位置在a 处,在t =3T8时给粒子一个沿切线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B .若粒子的初始位置在f 处,在t =T2时给粒子一个沿切线方向竖直向下的初速度C .若粒子的初始位置在e 处,在t =118T 时给粒子一个沿切线方向水平向左的初速度D .若粒子的初始位置在b 处,在t =T2时给粒子一个沿切线方向竖直向上的初速度【解析】要使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迹的周期应为T 0=2πm qB =T2,结合左手定则可知,选项A 、D 正确.[答案] AD4.(10分)质量为60 kg 的消防队员从一根竖直的轻绳上由静止滑下,经2.5 s 落地.轻绳受到的拉力变化情况如图甲所示,取g =10 m/s 2.在消防队员下滑的过程中(1)其最大速度和落地速度各是多大? (2)在图乙中画出其v -t 图象. (3)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多少?【解析】(1)设该队员先在t 1=1 s 的时间内以加速度a 1匀加速下滑,然后在t 2=1.5 s 的时间内以加速度a 2匀减速下滑第1 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1=ma 1 (1分) 最大速度v m =a 1t 1 (1分) 代入数据解得:v m =4 m/s (1分) 后1.5 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2-mg =ma 2该队员落地时的速度v =v m -a 2t 2 (1分) 代入数据解得:v =1 m/s . (2)图象如图丙所示. (2分)(3)该队员在第1 s 内下滑的高度h 1=12a 1t 12(1分)该队员在后1.5 s 内下滑的高度h 2=v m t 2-12a 2t 22(1分)由动能定理得:mg(h 1+h 2)-W f =12mv 2(1分)代入数据解得:W f =3420 J . (1分)丙[答案] (1)最大速度为4 m/s ,落地速度为1 m/s (2)如图丙所示 (3)3420 J5.光滑平行的金属导轨MN 和PQ 的间距L =1.0 m ,它们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30°,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2.0 T ,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M 、P 间连接有阻值R =2.0 Ω 的电阻,其他电阻不计,质量m =2.0 kg 的金属杆ab 垂直于导轨放置,如图甲所示.用恒力F 沿导轨平面向上拉金属杆ab ,使其由静止开始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设导轨足够长.(1)求恒力F 的大小.(2)金属杆的速度为2.0 m/s 时,加速度为多大? (3)根据v -t 图象估算在前0.8 s 内电阻上产生的热量. 【解析】(1)由图乙知,杆运动的最大速度v m =4 m/s (2分) 此时有:F =mgsin α+F 安 =mgsin α+B 2L 2v mR (1分)代入数据得:F =18 N . (1分)(2)对杆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丙F -F 安-mgsin α=ma (1分) a =F -B 2L 2v R-mgsin αm代入数据得:a =2.0 m/s 2. (1分)(3)由图乙可知,0.8 s 末金属杆的速度v 1=2.2 m/s(1分)前 0.8 s 内图线与t 轴所包围的小方格的个数约为27,面积为27×0.2×0.2=1.08,即前0.8 s 内金属杆的位移为:s =1.08 m (2分) 由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得:Q =Fs -mgssin α-12mv 12 (2分) 代入数据得:Q =3.80 J . (1分)[答案] (1)18 N (2)2.0 m/s 2(3)3.80 J本课小结:。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12.1《函数图像法》随堂练习(word 版)1 / 17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函数图像法》随堂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 下列图象中,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A.B.C.D.2. 如图是甲、乙两车在某时段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乙前4秒行驶的路程为48米B. 在0到8秒内甲的速度每秒增加4米 秒C. 两车到第3秒时行驶的路程相等D. 在4至8秒内甲的速度都大于乙的速度3. 如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点P 是 边上一动点,沿 的路径移动,过点P 作 于点D ,设 , 的面积为y ,则下列能大致反映y 与x 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4. 小明从A 地前往B 地,到达后立刻返回,他与A 地的距离 千米 和所用时间 小时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小明出发4小时后距A 地A. 100千米B. 120千米C. 180千米D. 200千米5.下列图象中,不是函数图象的是A. B. C. D.6.下列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 B.C. D.7.如图所示,图象折线描述了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第3分时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B. 第12分时汽车的速度是0千米时C. 从第9分到第12分,汽车速度从60千米时减少到0千米时D. 从第3分到第6分,汽车行驶了120千米8.甲、乙两人进行慢跑练习,慢跑路程米与所用时间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2.1《函数图像法》随堂练习(word版)A. 前2分钟,乙的平均速度比甲快B. 5分钟时两人都跑了500米C. 甲跑完800米的平均速度为100米分D. 甲乙两人8分钟各跑了800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9.在如图所示的三个函数图象中,近似地刻画如下a、b、c三个情境:情境a:小芳离开家不久,发现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于是返回了家里找到了作业本再去学校;情境b:小芳从家出发,走了一段路程后,为了赶时间,以更快的速度前进.情境c:小芳从家出发,到学校上学,放学回到了家.情境a,b,c所对应的函数图象分别是______ 按次序填写a,b,c对应的序号10.为节约用水,某市居民生活用水按级收费,具体收费标准如下表:设某户居民家的月用水量为x吨,应付水费为y元,则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11.如图是甲、乙两人同一地点出发后,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甲的速度______乙的速度大于、等于、小于甲乙二人在______时相遇;路程为150千米时,甲行驶了______小时,乙行驶了______小时.3 / 1712.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当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3.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函数值,若输出的y值为,则输入的x值为______ .14.我国很多城市水资源缺乏,为了加强居民的节水意识,某自来水公司采取分段收费标准,某市居民月交水费元与用水量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某户居民4月份用水18吨,则应交水费______ 元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8.0分)15.如图反映的是小华从家里跑步去体育馆,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走到文具店去买笔,然后走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华离家的距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小华在体育场锻炼了______ 分钟;体育场离文具店______ 千米;小华从家跑步到体育场、从文具店散步回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千米分钟?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12.1《函数图像法》随堂练习(word 版)5 / 1716. 小凡与小光从学校出发到距学校5千米的图书馆看书,途中小凡从路边超市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如图反应了他们俩人离开学校的路程 千米 与时间 分钟 的关系,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和 哪一条是描述小凡的运动过程,说说你的理由;小凡和小光谁先出发,先出发了多少分钟?小凡与小光谁先到达图书馆,先到了多少分钟?小凡与小光从学校到图书馆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小时? 不包括中间停留的时间17. 端午节假期间,小亮一家到某度假村度假 小亮和他妈妈坐公交车先出发,他爸爸自驾车沿着相同的道路后出发 他爸爸到达度假村后,发现忘了东西在家里,于是立即返回家里取,取到东西后又马上驾车前往度假村 如图是他们离家的距离 与小明离家的时问 的关系图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的自变量是______ 因变量是______ ;小亮家到该度假村的距离是______ km ;小亮出发______ 小时后爸爸驾车出发:当爸爸第一次到达度假村后,小亮离度假村的距离是______ km ;图中点A 表示______ ;小亮从家到度假村期间,他离家的距离 与离家的时间的关系式为______ ;小亮从家到度假村的路途中,当他与他爸爸相遇时离家的距离约是______ km.18.如图所示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强星期天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会儿后又走到文具店去买笔,然后步行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强离家的距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体育场离小强家有多远?小强从家到体育场用了多长时间?体育场距文具店多远?小强在文具店逗留了多长时间?小强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12.1《函数图像法》随堂练习(word 版)7 / 1719. 甲车从A 地驶往B 地,同时乙车从B 地驶往A 地,两车相向而行,匀速行驶,甲车距B 地的距离 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乙车的速度是求甲车的速度;当甲乙两车相遇后,乙车速度变为 ,并保持匀速行驶,甲车速度保持不变,结果乙车比甲车晚38分钟到达终点,求a 的值.20. 如图,矩形ABCD 中, , ,动点M 从点D 出发,按折线DCBAD 方向以 的速度运动,动点N 从点D 出发,按折线DABCD 方向以 的速度运动 点E 在线段BC 上,且 ,若M 、N 两点同时从点D 出发,到第一次相遇时停止运动.求经过几秒钟M 、N 两点停止运动?求点A 、E 、M 、N 构成平行四边形时,M 、N 两点运动的时间;写出 的面积 与运动时间为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12分)21. 图1中的摩天轮可抽象成一个圆,圆上一点离地面的高度 与旋转时间 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根据图2补全表格:如表反映的两个变量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根据图象,摩天轮的直径为______m,它旋转一周需要的时间为______min.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2.1《函数图像法》随堂练习(word版)答案和解析【答案】1. B2. C3. B4. C5. B6. C7. D8. D9.10.11. 小于;6;9;412.13.14.15. 15;116. 解:是描述小凡的运动过程理由:因为小凡在路边超市买了一些学习用品,需要停留一段时间,此时间段小凡距学校的路程没有变化,所以是描述小凡的运动过程.观察两函数图象,发现:小凡先出发,比小光先出发了10分钟.分钟,所以小光先到达图书馆,比小凡先到了10分钟.小凡的平均速度为:千米小时,小光的平均速度为:千米小时.答:小凡从学校到图书馆的平均速度是10千米小时,小光从学校到图书馆的平均速度是千米小时.17. 时间或t;距离或s;60;1;40;小亮出发小时后,离度假村的距离为10km;;30或4518. 解:由纵坐标看出体育场离小强家千米,由横坐标看出小强从家到体育场用了15分钟;由纵坐标看出体育场离文具店千米;由横坐标看出小强在文具店停留分;小强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千米分.9 / 1719. 解:由图象可得,甲车的速度为:,即甲车的速度是;相遇时间为:,由题意可得,,解得,,经检验,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即a的值是75.20. 解:矩形ABCD中,,,、N两点同时从点D出发,到第一次相遇时共运动了:,答:经过6 s两点相遇.由题意知,当点N在AD边上运动,点M在BC边上运动时,点A、E、M、N才可能组成平行四边形,设经过t秒,四点可组成平行四边形,当构成▱AEMN时,,解得;当构成▱AMEN时,,解得;答:当点A、E、M、N构成平行四边形时,M、N两点运动的时间为4s或.如图,当时,梯形;如图,当时,;如图,当时,;如图,当时,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2.1《函数图像法》随堂练习(word版)21. 70;54;旋转时间x;高度y;65;6【解析】1. 解:根据函数定义,如果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并且对于x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对应法则,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而B中的y的值不具有唯一性,所以不是函数图象.故选B.函数的定义: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并且对于x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对应法则,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则x叫自变量,y是x的函数根据定义再结合图象观察就可以得出结论.本题考查函数的定义,要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2. 解:A、根据图象可得,乙前4秒的速度不变,为12米秒,则行驶的路程为米,故A正确;B、根据图象得:在0到8秒内甲的速度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即甲的速度从0均匀增加到32米秒,则每秒增加米秒,故B正确;C、由于甲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为4,所以可得、t分别表示速度、时间,将代入得,则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两车到第3秒时行驶的路程不相等,故C错误;D、在4至8秒内甲的速度图象一直在乙的上方,所以甲的速度都大于乙的速度,故D 正确;由于该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前4s内,乙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即速度不变,速度时间路程.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速度均匀增加;求出两图象的交点坐标,3秒时两速度大小相等,3s前甲的图象在乙的下方,所以3秒前路程不相等;图象在上方的,说明速度大.此题考查了函数的图形,通过此类题目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体会到函数知识的实用性.3. 解:过A点作于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当时,如图1,,11 / 17,;当时,如图2,,,,故选B过A点作于H,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分类讨论:当时,如图1,易得,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当时,如图2,易得,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于是可判断当时,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当时,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然后利用此特征可对四个选项进行判断.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函数图象是典型的数形结合,图象应用信息广泛,通过看图获取信息,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4. 解:小时后已经在返回的路上,而小明返回时240km的路程用时4小时,返回时的速度为:小时行程:.答:小明出发4小时后距A地180千米.4小时后已经在返回的路上,故求出返回时的速度,并求出1小时的行程即可.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及其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获得必要的数据信息,难点就是能把函数图象与实际运动情况互相吻合.5. 解:根据函数的概念: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这时称y是x的函数.结合选项可知,只有选项B中是一个x对应1或2个y故选:B依题意,根据函数的图象可知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6. 解:A,B,D的图都是y有不唯一的值,故A,B,D不是函数,C、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C符合题意;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2.1《函数图像法》随堂练习(word版)故选:C.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据此即可确定函数的个数.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7. 解: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当第3分的时候,对应的速度是40千米时,故选项A正确;第12分的时候,对应的速度是0千米时,故选项B正确;从第9分到第12分,汽车对应的速度分别是60千米时,0千米时,所以汽车的速度从60千米时减少到0千米时,故选项C正确.从第3分到第6分,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是40千米时,行驶的路程为千米,故选项D错误;综上可得:错误的是D.故选:D.根据图象反映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计算路程,针对每一个选项,逐一判断.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读函数的图象时首先要理解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理解问题叙述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8. 解:前2分钟,乙跑了300米,甲跑的路程小于300米,从而可知前2分钟,乙的平均速度比甲快,故选项A正确;由图可知,5分钟时两人都跑了500米,故选项B正确;由图可知,甲8分钟跑了800米,可得甲跑完800米的平均速度为100米分,故选项C 正确;由图可得,甲8分钟跑了800米,乙8分钟跑了700米,故选项D错误;故选D.根据函数图象可以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判断选项中的说法是否正确.9. 解:情景a:小芳离开家不久的图象是上升,发现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于是返回了家里的图象是下降,找作业本时一直在家里,图象是横轴上的一条线段,找到了作业本再去学校的图象是上升,故选情景b:小芳从家出发的图象是上升,走了一段路程后,为了赶时间,以更快的速度前进的图象比前一段会更斜一些,故选情景c:小芳从家出发的图象是上升,到学校上学的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线段,放学回到了家的图象是下降.故选故答案为:本图象是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只要根据描述即可求出答案.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语句找出图象,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0. 解:当时,,故答案为:.13 / 17月用水量为x吨时,应付水费分两段计算:不超过17吨的部分以及超过17吨不超过31吨的部分.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关系式,函数解析式中,通常等式的右边的式子中的变量是自变量,等式左边的那个字母表示自变量的函数.11. 解:甲的速度为:千米小时,乙的速度:千米小时,,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由函数图象可知,甲乙二人在6时相遇;路程为150千米时,甲行驶了9小时,乙行驶了小时;故答案为:小于、6、9、4.分别求出甲、乙的速度,即可解答;根据函数图象看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即可解答;根据函数图象,即可解答.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观察函数图象.12.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上下位置关系找出不等式的解集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结合函数的图象即可找出:当时,函数图象在x轴下方,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时,函数图象在x轴下方,当时,x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13. 解:,当时,,解得:,,不合题意;,当时,,符合;,当时,,解得:,,不合题意.故答案为:.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2.1《函数图像法》随堂练习(word版)把y的值分别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x的值,即可解答.本题考查了函数值,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代入法求值.14. 解:将代入得:,解得:,故将,代入得:,解得:,故解析式为:把代入,故答案为:根据图形可以写出两段解析式,即可求得自来水公司的收费数.本题考查的是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此类题是近年中考中的热点问题注意利用一次函数求最值时,关键是应用一次函数的性质.15. 解:分钟.故答案为:15.千米.故答案为:1.小华从家跑步到体育场的速度为:千米分钟;小华从文具店散步回家的速度为:千米分钟.答:小华从家跑步到体育场的速度是千米分钟,小华从文具店散步回家的速度为千米分钟.观察函数图象找出到达和离开体育馆的时间,二者做差即可得出结论;观察函数图象找出体院馆和文具店离家的距离,二者做差即可得出结论;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分别算出小华从家跑步到体育场和从文具店散步回家的速度,此题得解.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观察函数图象找出各问所用到的数据是解题的关键.16. 根据小凡在中途停留一段时间,结合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结论;观察函数图象的时间轴,根据出发时间不同即可得出结论;当千米时,将两函数对应的时间做差,即可得出结论;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结合两函数图象,即可求出小凡与小光的速度.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观察函数图象,找出各数据,再根据数量关系求出结论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观察函数图象找出各数据是关键.17. 解:自变量是时间或t,因变量是距离或s;故答案为:时间或t;距离或s;15 / 17小亮家到该度假村的距离是:60;故答案为:60;小亮出发1小时后爸爸驾车出发:当爸爸第一次到达度假村后,小亮离度假村的距离是40km;故答案为:1;40;图中点A表示:小亮出发小时后,离度假村的距离为10km;故答案为:小亮出发小时后,离度假村的距离为10km;小亮从家到度假村期间,他离家的距离与离家的时间的关系式为:;故答案为:;小亮从家到度假村的路途中,当他与他爸爸相遇时离家的距离约是30或45.故答案为:30或45.直接利用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得出答案;直接利用函数图象结合纵坐标得出答案;利用函数图象求出爸爸晚出发1小时,以及当爸爸第一次到达度假村后,小亮离度假村的距离;根据函数图象的横纵坐标的意义得出A点的意义;直接利用小亮从家到度假村的距离以及所用时间可得出其速度,进而得出s与t的关系式;利用函数图象得出交点的位置进而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以及常量与变量、函数关系式,利用函数图象获取正确信息是解题关键.18. 根据观察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可得体育声与家的距离,观察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可得从家到体育场的时间;根据观察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可得体育场与文具店的距离;根据观察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可得在文具店停留的时间;根据观察函数图象的横纵坐标,可得从文具店回家的路程与时间,进而可得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19. 根据函数图象可知甲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从而可以求得甲的速度;根据第问中的甲的速度和甲乙两车相遇后,乙车速度变为,并保持匀速行驶,甲车速度保持不变,结果乙车比甲车晚38分钟到达终点,可以列出分式方程,从而可以求得a的值.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20. 由题意可得:M、N两点同时从点D出发,到第一次相遇时共运动了:,则可得;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2.1《函数图像法》随堂练习(word版)由题意知,当点N在AD边上运动,点M在BC边上运动时,点A、E、M、N才可能组成平行四边形,然后设经过t秒,四点可组成平行四边形,当构▱成▱AEMN时,,当构成▱AMEN时,,继而求得答案;分别从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此题难度较大,属于动点题目,解题时注意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1. 解:由图象可知,当时,,当时,,故答案为:70;54;表反映的两个变量中,自变量是旋转时间x,因变量是高度y;故答案为:旋转时间x;高度y;由图象可知,摩天轮的直径为:,旋转一周需要的时间为6min.故答案为:65;6.根据图象得到和时,y的值;根据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解答即可;结合图象计算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函数的概念与图象,正确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读懂函数图象是解题的关键.17 / 17。
Linux创建静默安装weblogic12.1.3创建域及卸载域(weblogic第⼀步)2.创建相对应的⽤户组和⽤户创建⽤户组weblogic:groupadd weblogic创建⽤户weblogic:useradd -d /home/weblogic -g weblogic weblogic-g:指定⽤户所属的起始群组。
-d: 指定家⽬录位置设置⽤户密码,禁⽌使⽤弱⼝令passwd weblogic3.设置oraInst.loc⽬录创建/home/weblogic/oraInst.loc,内容如下:inventory_loc=/software/app_weblogic/oraInventoryinst_group=weblogic4.在⽤户⽬录下创建wls.rsp响应⽂件/home/weblogic,内容如下:[ENGINE]#DO NOT CHANGE THIS.Response File Version=1.0.0.0.0[GENERIC]#The oracle home location. This can be an existing Oracle Home or a new Oracle HomeORACLE_HOME=/software/weblogic/Oracle/Middleware#Set this variable value to the Installation Type selected. e.g. WebLogic Server, Coherence, Complete with Examples.INSTALL_TYPE=WebLogic Server#Provide the My Oracle Support Username. If you wish to ignore Oracle Configuration Manager configuration provide empty string for user name.MYORACLESUPPORT_USERNAME=#Provide the My Oracle Support PasswordMYORACLESUPPORT_PASSWORD=<SECURE VALUE>#Set this to true if you wish to decline the security updates. Setting this to true and providing empty string for My Oracle Support username will ignore the Oracle Configuration Manager configurationDECLINE_SECURITY_UPDATES=true#Set this to true if My Oracle Support Password is specifiedSECURITY_UPDATES_VIA_MYORACLESUPPORT=false#Provide the Proxy HostPROXY_HOST=#Provide the Proxy PortPROXY_PORT=#Provide the Proxy UsernamePROXY_USER=#Provide the Proxy PasswordPROXY_PWD=<SECURE VALUE>#Type String (URL format) Indicates the OCM Repeater URL which should be of the format [scheme[Http/Https]]://[repeater host]:[repeater port]COLLECTOR_SUPPORTHUB_URL=a.使⽤ readTemplate 函数读取建域模版脚本, Weblogic 预置了多种建域脚本,我们仅使⽤最基础的建域脚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