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王裕玲
- 格式:pdf
- 大小:233.94 KB
- 文档页数:4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2、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中体会她的悲惨命运。
【教学难点】从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出示卖火柴小女孩的画面,“看到这幅画面你想起了谁?”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师: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围绕“幸福”,提出疑问出示句子1: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指名读。
问:为什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出示句子2 :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
(她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明明那么悲惨,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三、层层深入,品味“幸福”默读5 —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每次分别都看到了什么?(一)深入研读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1、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语句,一起来读一读。
阅读提示: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小女孩所在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说明什么?2、指名回答。
(体会小女孩现实生活是寒冷的,说明她需要温暖。
)(二)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第二至第五次擦燃火柴部分)1小组合作探究(1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利用刚才的学法,小组内学习其他几次擦燃火柴的情节,班内交流汇报。
(自学提示: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找出描写其他几次擦燃火柴的语句,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小女孩所在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说明什么?)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上课班级六(2)班主备教师胡梦玲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5年4月20日星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领悟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教学难点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教法运用朗读法,感悟法,比较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学习了《卖》的第一部分,这部分讲了些什么?2.小女孩后来怎样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回答问题回顾导入新课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一、学习第二段1.学习第一次擦火柴的内容默读思考:(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2)理解“终于”(3)擦一根火柴为什么还要鼓足勇气呢?(4)“奇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5)透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6)结果怎样?指导朗读。
学生认真阅读第二段,找出小女孩第一次在什么情况下擦亮火柴。
体会小女孩第一次擦亮火柴的情景。
引导释疑(合作学习)2.自学第二三次擦火柴的内容(1)自学指导: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经过可分为哪三个阶段?(擦——燃——灭)这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哪三个内容?(现实——幻象——现实)以下几次擦火柴。
请大家运用这个方法,自学第二三两次擦燃火柴的内容。
(2)自学提示:第二三次擦火柴,她从火柴的亮光中分别又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3)检查自学情况。
相机指导朗读学生自学第二三次擦然火柴的内容,找出小女孩分别看到了什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材依据: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指导思想:课标指出:“精读课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读实践蝇逐步提高理解能力,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善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讲座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善于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
”“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表达情感。
设计理念:以教师的真情唤起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以情促读,以情促。
从老故事旧教材中寻找新的切入点,设计有创意的教学思路。
找寻这个老故事在新时代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并关爱社会中弱势群体。
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是比较容易的,但因为现实生活与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相去甚远,要真正走进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内心,关注人物的命运,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难度的。
所以在学习中,通过创设情境、品评词句、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内心情感,聚焦人物的悲惨命运。
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5__13自然段,感悟卖火柴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通过研读,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
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学会关心他人。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2021-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教案设计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千禧小学黄兆彬教学过程:一、了解“导读”内容,引人新课1、指名读第四组的“导读”。
2、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你对安徒生有哪些了解?2、检查生字读音。
(做练习、写字本)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1、认真看看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课文分成几段,可以怎么分?” 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再用自己的话回答。
(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凄美故事。
)(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讲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讲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
)(第十一、十二自然段是第三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 2、再看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
四、指导理解第二段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2、请五位同学把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部分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3、五位同学读课文后讨论: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个大火炉,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鹅,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诞树,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带她飞走了。
) 4、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看看书,同座讨论讨论,然后我们再一起研究。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第一根火柴的?(是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从这两句话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2)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第一根火柴灭了,她为什么紧接着又擦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呢?(3)小女孩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5、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学校镜湖小学教师王裕玲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章节第四组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课文先叙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要以读为本,通过读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
本课设计从整体入手,采用自主、合作、多项互动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个性化理解课文,并着力为学生发展和展示阅读能力提供广阔空间,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外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情况学生接触很少,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点外国文化,感受作品中蕴含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特别要引导学生读进去之后,再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悟、悟中感、感、悟、读相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领悟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对穷苦人
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学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及措施
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人人动口,人人动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以自我活动为中心,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往事》等。
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媒体使用及分析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大年夜人家欢乐的情境和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的情境。
1.教师可以用图片
或多媒体课件出示
卖火柴小女孩的画面,用动情的语言进行描述,激起学生的
阅读期待,引出新课。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课题。
观看课件:大年夜人家欢乐的情境和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的情境。
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及目标。
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可怜,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读题,说一说都读懂了什么,然后提出疑问,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教学环节
媒体使用及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文章中的词语,多种方法读、记。
帮助理解有关词语。
1、通读课文,学习字词:
放声朗读课文,读中扫清字词障碍,做到
正确、通顺。
2、合作交流,整体感知:同桌互读课文,互相
纠正读音、语气等。
3.自主阅读,自我感悟。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合作交流,深入感悟。
小组交流,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会字词。
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同桌互读,互相交流自读收获,体味情感。
学生交流后代表汇报。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及表现形式,做到有所感悟。
教学环节
媒体使用及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课件出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
配乐朗读。
1.文中的小女孩给
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2.文中的那些地方、哪些句子最能体现
小女孩的可怜。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相机板书:可怜、寒冷、饥饿、恐惧、孤独。
4.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朗读。
5.小女孩的渴望是什么?她在幻想中曾经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6.引导学生汇报,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7.引读文章的结尾部分:她死了,在大年夜被冻死了!
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后汇报。
学生读文,互相评价。
学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完成学习卡。
学生汇报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及内心的渴望。
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文章中语言的美感,领会文章的笔韵、情韵,增加积累,在声情并茂的读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环节
媒体使用及分析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赏读课文提升能力
^4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出示课件中有关语句帮助理解。
1、从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文中哪些段落最能打动你?读出来给大家听。
(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个性,与作者产生共鸣。
)
3、小女孩的死说明了什么?
4、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如此痛苦,为什么作者还要写她美
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汇报读文。
学生小组交流后代表汇报。
充分给学生发挥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引导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情感这条线不放,通过学生情感的不断深入,层层连接,使整个环节一气呵成!突破本课的教
教学环节媒体使用及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好的幻想?
5、从这篇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重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媒体使用及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总
结
升
华拓展延伸^4
课件出示温馨提
示。
1.课堂总结,升华
情感。
引导学生谈收获,教
师评价总结,升华情
感。
2.温馨提示,拓展
延伸。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
朗诵温馨提示。
课后续写课文,题目
《天堂里卖火柴的
小女孩》。
学生自由畅谈学
习所得。
课后完成在小练
笔上。
课文的总
结,即使对
本课知识的
概括,又是
对主题的升
华,是对学
生的教育和
影响。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寒冷温暖
饥饿渴望食物可怜-------幸福
恐惧快乐孤独慈爱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