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农药行业由大到强之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623.38 KB
- 文档页数:10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其使用量也不断增加。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药使用量较大。
我国是世界上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农药的总使用量长期保持在世界农药使用总量的1/4左右。
根据农药使用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农作物平均使用量达到10万吨以上,其中农化品平均每亩农田使用量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其次,农药使用结构偏向高毒、高效农药。
由于高毒、高效农药具有显著的杀虫效果,农民普遍偏好使用这类农药。
然而,过度使用高毒、高效农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农残超标、土壤和水体污染等。
另外,农药滥用现象比较严重。
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高效,会超标施用农药,导致农产品农残超标的问题。
此外,农药应用方法不正确也是滥用的原因之一、农民对农药的正确使用和安全生产意识还比较欠缺,这也是导致农药滥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药绿色化趋势明显。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绿色农药的研发和应用逐渐得到重视。
绿色农药主要是指对人体和环境无毒害、低残留、高效的农药产品。
未来,绿色农药将成为主流化的趋势。
其次,农药的创新力度加大。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农药的创新也显得尤为重要。
研发更安全、低毒的农药,利用生物技术研发生物农药,开发新型农药剂型等将是未来农药发展的方向。
另外,农药科学化使用得到重视。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因此,加强对农药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和使用时机等方面的研究,推行农作物综合治理技术,提高农药使用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是今后农药使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药的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未来,农药的绿色化、创新化和科学化使用将是我国农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农药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农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
农业上游为化工原料和中间体,中游为农药制剂,下游应用于种子和农产品。
在农药产业链中,跨国公司通过控制制剂的登记与销售渠道主导市场,国内企业主要为其做原药加工,并通过与跨国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展成规模化企业,旨在能为其持续供应新产品。
因此,农药产业链的主要盈利环节集中在制剂及农资服务,超过整体盈利分配6成,其次是原药,配套中间体的原药企业通常利润比较可观。
我国农药发展起步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为了提高农药自给率不断提高对农药行业投入,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药产量及市场销售额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农药生产国,由于发达国家农药企业受环保生产成本等因素影响,农药生产基地一直向外转移,而我国农药企业在劳动力成本及原料配套等方面有很强的综合优势,从而成为主要产能转移承接者。
近几年,我国农药出口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目前我国成为世界农药主要出口国。
从改革开放十四年来,我国不断的对农药产品结构的调整,高残留、高度农药产量占比70%以上降至2%以下。
对于农药发展趋势,高效、安全、绿色、环境友好产品逐渐成为主流。
农药剂型正向无尘化及控释、缓释及水基化等高效、安全方向发展,省力、省工产品备受青睐。
此外生物农药植物生产调节剂、水果保鲜剂用于非农业领域的农药新产品,新制剂发展加快。
农药不仅进行农业方面的病虫害防治,同时还可以预防、控制仓储以及加工场所的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预防、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码头、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
农药按原料药来源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
化学农药来源于化学合成,生物农药的来源是生物及其基因产生或表达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药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跃居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可生产300余种原药、千余种制剂,化学农药元原药产量由1983年的33万吨上升至近年来最高值的约378万吨(折有效成分100%,下同)。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用于预防、控制和消灭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2024年农药总产量达到641.7万吨,消费量达到455.2万吨,分别占全球总产量和总消费量的30%左右。
这一数据显示了我国农药产业的庞大规模和重要地位。
然而,农药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农药过度使用导致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农田土壤和水体中的残留物,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其次,农药使用不当还会导致农产品残留超标的问题,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此外,农药的滥用和误用也会导致农田中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增加,降低农药对害虫的防控效果。
在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时,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正逐步朝着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首先,农药的注册审查和监管力度逐渐加强,以确保农药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农药管理法规,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和销售,加大对农药残留的监测和处罚力度。
其次,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的研发和推广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绿色农药是指对环境友好、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无害的农药,其研发和使用成为当前农药行业的重要方向。
生物农药则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和昆虫等天然杀虫剂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一种环保农药,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特点。
然后,农药的科学使用和减量化也成为当前农药行业的发展方向。
通过提高农民的农药使用技能和意识,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和使用剂量,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
总的来说,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是规模庞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向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方向转变。
通过加强农药的监管和注册审查,推广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的使用,以及科学使用农药和减少农药使用量,可以更好地保护农作物和环境的健康,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病原体和杂草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行业也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对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农药市场在过去十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市场规模达到了数百亿美元。
2. 技术进步提升农药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药的种类和效果也在不断改进。
新型农药的开发使得农药对害虫和杂草的杀灭效果更明显,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3. 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全球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关注。
许多国家对农药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和监管,追求更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同时,无农药农业的发展也在迅速推进。
二、农药行业的发展趋势1. 绿色农药的广泛应用:绿色农药是指对环境友好、无毒副作用的农药,其主要成分是天然材料。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趋势日益明显。
绿色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原体的侵害,同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符合人们对绿色、健康的追求。
2. 制约农药行业发展的挑战:农药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害虫和病原体的抗药性问题。
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一些害虫和病原体对农药产生了抵抗力,降低了农药的效果。
其次,农药使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人们对农药残留和生态破坏的担忧日益增加,对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生物农药的发展潜力: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和昆虫等生物因子进行虫害、病害防治的农药。
相对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生物降解、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近年来,生物农药得到了广泛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农药行业的新热点。
尤其是生物制剂,如生物菌剂、生物杀虫剂、生物除草剂等,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农药行业政策分析与影响因素探讨农药行业政策分析与影响因素探讨农药行业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面临的病虫害问题的日益增加,农药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政府在农药行业实行一系列的政策来规范和引导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农药行业政策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农药行业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因素。
首先,农药行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受到国家的农业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
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战略和政策将直接影响农药行业的发展。
例如,如果国家提倡绿色农业发展,农药行业政策将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政策,鼓励绿色农药的研发和使用。
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会对农药行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政府可能会限制某些高毒性农药的使用,并鼓励农民采用更环保的农药。
其次,农药行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还受到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鼓励农药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农药技术的创新和研发。
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农药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工作,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农药行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还受到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意识的影响。
市场需求是农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制定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增加产能和供给,满足农民对农药的需求。
消费者意识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药行业政策的制定。
如果消费者对农药使用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有较高的认识和反对意见,政府可能会出台限制性政策,限制某些农药的使用。
最后,农药行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还受到国际标准和贸易规则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农产品出口和进口贸易日益增加。
国际标准和贸易规则对农药行业产生直接影响。
政府需要制定和实施与国际标准相符合的农药行业政策,保障农产品的出口质量和安全,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农药行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专家论点 South Pesticide VOL.22.542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及前景 针对国家提出的新农村、新经济战略,农业的发展备受关注,与农业相关的产业链发展因此也受到发展。
下面就来谈谈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及前景。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8年3-7月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逐渐下降,2018年7月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为17.1万吨,同比下降10.9%。
2018年8月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有小幅度回升,2018年8月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为18.3万吨,同比下降2.1%。
2018年1-8月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为147.6万吨,同比下降12.3%。
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趋势1、行业整合加速,推动我国农药产业集聚我国农药产能、产量处于世界前列,但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大部分规模小,产能过剩、贴牌销售,处于价值链低端。
不少企业存在安全环保隐患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环保安全投入不足等问题。
针对现状,国家利用产业政策引导,大力推进企业间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使农药工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转变。
2016年5月,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正式发布《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到要推进农药产业结构调整,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实现企业大型化。
未来农药原药生产将进一步集中,到2020年,农药原药企业数量减少30%,国内排名前20位的农药企业集团的销售额达到全国总销售额的70%以上。
未来,集约化、规模化是农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环保压力加大,我国农药行业正进入新一轮整合期。
技术领先、机制合理、经营灵活的企业将成为行业整合的主导力量,通过行业整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2、原药、制剂一体化发展在原药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辅助剂(如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等),通过加工、生产制得具有一定形态、组成及规格的制剂产品,制剂直接应用到农业生产。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农药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我国农业生产。
本文将介绍我国农药使用的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农药使用量在全球排名居前。
根据2024年的数据,我国农药使用量达到542万吨,占全球农药使用量的30%以上。
然而,农药使用量的高度也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一些农药滥用、超量使用和安全使用意识不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了促进农药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
首先,我国加强了对农药的管理和监管,制定了一系列农药标准和规范。
例如,《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和《农药经营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对农药注册和销售进行了规范。
其次,我国加大了对农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农药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农药绿色发展。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未来,我国农药的发展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首先,农药的绿色、低毒、高效方向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导趋势。
我国将加强对生物农药和天然农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其次,农药的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施药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推广。
利用农业遥感、无人机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药使用的动态监测和精确施药,提高农药利用效率。
同时,发展智能农药配方技术,根据不同作物和病虫害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农药方案,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
第三,加大对农药安全使用的宣传和培训力度。
提高农民的农药使用技能,加强对农药的合理使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此外,我国还要进一步加强农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农药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共同问题,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我国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加快推进我国农药可持续发展进程。
综上所述,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政策和技术的引导,未来农药将向着绿色、低毒、高效的方向发展。
当前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农药过度使用农药过度使用是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防治病虫害,农民往往会加大农药的使用量,甚至滥用农药。
这种情况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解决对策:1. 推广环保农业理念:通过宣传教育,向农民普及环保农业知识,引导他们逐步转变观念,重视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制定农药使用标准: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农药使用标准,限制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防止滥用和过度使用。
3.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通过天敌、微生物等方式控制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二、农药品种单一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和更快的防治效果,农民往往会选择使用单一的农药品种。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的防治效果,甚至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解决对策:1. 推广多元化农药使用:鼓励农民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农药,避免单一品种的过度使用。
这样可以降低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风险。
2. 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加强对农民的用药指导,提高他们的科学用药意识。
指导农民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剂型。
3.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新型农药: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农药品种。
三、缺乏科学指导许多农民在使用农药时,缺乏科学指导,导致用药不当、剂量不准确等问题。
这不仅会影响防治效果,还可能对作物和环境造成损害。
解决对策:1.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民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和技术服务。
2. 培训农民提高科学素养:通过组织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用药水平。
让他们了解农药的特性、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3. 建立农业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农业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实时、准确的农业信息和咨询服务。
浅析我国化肥农药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化肥与农药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浅析我国化肥农药的现状,包括其生产、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我国化肥农药市场的深入调研,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展示我国化肥农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动态,以期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二、我国化肥农药使用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持续增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然而,这种增长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担忧。
化肥作为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过量使用化肥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导致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目前,我国化肥使用存在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等问题。
许多农户为了追求短期产量,盲目增加化肥投入,导致农田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比例失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
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挥发、淋溶等损失,导致养分利用效率低下,给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与化肥相比,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更为复杂。
我国农药使用存在品种单用量过大、施药技术落后等问题。
许多农户在防治病虫害时,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
同时,农药残留问题也日益突出,给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潜在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
例如,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通过发展生物农药、绿色防控等替代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然而,这些措施的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政府、农户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推动化肥农药使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我国化肥农药使用现状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我国农药残留的现状及治理措施一、现状1.农药残留的普遍存在农药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会造成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30%的蔬菜和水果含有过高的农药残留。
2.危害健康农药残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长期摄入高含量的农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癌症等多种疾病。
3.影响出口贸易由于我国农产品中普遍存在着较高水平的农药残留,因此很多国家对我国出口贸易进行限制或禁止。
二、治理措施1.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该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销售环节和使用标准。
同时,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无公害种植技术是一种环保型、高效型的现代化耕作方式。
通过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水平。
3.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农药残留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健康的农产品。
4.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出口贸易,并提高我国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结论农药残留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力度、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以及加强宣传教育;企业应该积极落实责任,规范生产和销售环节;公众则应该选择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并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药残留的有效治理。
中国发展观察一线调研我国农药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国研智库、《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联合课题组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产品生产,以及林业、草原和卫生害虫防控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我国农药行业历经近70年的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稳定农业生产与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同时,当前我国农药行业还面临着社会对行业发展认知存在偏颇、高毒农药禁用难度大等诸多问题。
“十四五”时期,有必要客观、准确、理性地认识农药行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深入分析农药行业、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前瞻性行业布局,科学勾画行业发展路径。
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的基本状况(一)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我国农药行业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近70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完整农药产业体系。
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农药生产企业约1800家,农药产量151.6万吨,占世界农药总产量的半壁江山。
其中,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企业719家,主营业务收入2146.4亿元;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主要农药产品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还出口到18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我国农药生产总量的60%;其中有10家农药企业进入全球20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农药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
(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十三五”期间,随着“零增长”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农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数据,截至目前,在有效状态的农药登记产品总数为41585个。
从农药类别看,杀虫剂占比42.2%、除草剂占比26.4%、杀菌剂占比26.4%、植物生长调节剂占比2.7%。
从农药毒性看,高毒剧毒农药占农药登记产品的1%,中毒农药占14.4%,低毒微毒农药占84.6%。
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农药是用于防治农作物、蔬菜、果树等农作物上害虫、病虫害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农药的使用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在保障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目前,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农药的使用量仍然较大。
尽管我国在农药使用量上的比例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然而由于我国农业面积广阔,农作物病虫害丰富多样,农药使用量依然很大。
据统计,我国农用化学农药总量占全球总量的30%以上。
其次,我国农药的种类繁多。
我国的农药品种主要有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等。
其中以杀虫剂的使用量最大,约占总体的50%以上。
农药的种类繁多,可以有效地对农作物的不同害虫进行防控,但是也加大了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再次,我国农药的使用方式多样。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化学农药喷施、土壤处理、种子浸种和灌溉等方式来使用农药。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并且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农作物。
然而,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农药残留和土壤污染等问题。
未来农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绿色、低毒、高效的农药将得到更多推广。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的重视,绿色、低毒的农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绿色农药指的是对害虫、病虫害有针对性、效果显著,但对环境和人体较安全的农药。
低毒农药指的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的农药。
高效农药指的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农药。
这些农药可以帮助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同时降低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其次,生物农药将得到更多的应用。
生物农药是以病原菌、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生物体作为主要防治对象的农药。
由于生物农药在防治作用上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未来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目前,生物农药的应用仍然受限于其稳定性和制备成本等问题,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将得到更好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