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1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6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原理]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在一定pH条件下可带电荷,带电荷的蛋白质在电场中可发生泳动,这种现象叫电泳。
各种蛋白质都有一定的等电点,在等电点时它呈电中性,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
血清蛋白质的等电点一般低于7.3,在pH高于它们等电点的缓冲液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和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在电场中泳动的速度也不相同,蛋白质分子小,带电荷多者泳动速度较快,反之较慢。
因此,利用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可将血清蛋白质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经染色后,则成有色区带,各区带的宽窄及色带深浅表示各种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图12),可用比色法分别测出各种蛋白质的百分含量(表13)。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由于具有对样品没有吸附现象、电泳时各区带分界清楚、拖尾现象不明显、样品用量少和电泳时间短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临床上常用此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以协助诊断肝脏、肾脏等疾病。
表13 正常人血清蛋白质各组分理化性质血清蛋白组分 pI 分子量迁移率(⨯10-5) 百分含量(万) cm/s/伏 (%)清蛋白 4.6~4.7 6.9 5.9 57~72 α1-球蛋白 5.06 20 5.1 2~5α2-球蛋白 5.06 30 4.1 4~9 β-球蛋白 5.12 9~15 2.8 6.2~12γ-球蛋白 6.85~7.3 15.6~30 1.0 12~20[试剂]1.巴比妥缓冲液(pH8.6, 离子强度0.06) 巴比妥钠12.76g,巴比妥1.66g,置于盛有2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稍加热溶解后, 移至1000ml容量瓶中, 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2.染色液氨基黑10B 0.5g, 加甲醇50ml, 冰醋酸10ml, 蒸馏水40ml, 溶后备用。
3.漂洗液甲醇或乙醇45ml,加冰醋酸5ml, 蒸馏水50ml,混匀备用。
实验一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doc)一、实验目的:了解蛋白质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中的电泳特性,掌握电泳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是一种基于电场作用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它是将样品蛋白质通过电泳方式在薄膜上进行分离,通过比较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来判断不同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
血清蛋白质主要是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分子量范围从14 kDa到850 kDa 不等。
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中,蛋白质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电极方向迁移,带电的蛋白质分子在电场力和阻力的作用下进行不断运动,大分子运动缓慢,小分子运动快,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在电泳中迁移率不同,可以根据迁移率区分出不同的蛋白质成分并计算其分子量。
三、实验步骤:1.制备0.9%琼脂糖凝胶电泳缓冲液:取700ml去离子水,加入1.68g粉末琼脂糖,微弱的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添加1ml 1M Tris-HCl(pH6.8),0.2ml 10%(w/v)SDS,0.1 ml 10%(w/v)溴酚蓝溶液,搅拌均匀,得到电泳缓冲液。
2.制备凝胶:取0.9%琼脂糖凝胶电泳缓冲液120ml,加入3ml 10%(w/v)APS和0.2ml TEMED,充分混合,倒入成型板中,插入2个酯化的平板梳子,待凝胶完全固化后去除梳子。
3.制备血清样品:血清样品先离心5min,将上清离心液保存备用,调整浓度至3mg/ml,加入适量的样品缓冲液,并加入0.1%(w/v)溴酚蓝染料,离心去除蛋白质沉淀,取上清液。
4.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至凝胶表面,将样品用枪头均匀加到凝胶的对侧。
将电泳槽封好,接上电源,电压保持在120 V,电泳时间约为1.5小时。
电泳完成后取出凝胶。
5.染色:将凝胶放入染色液中,室温下摇晃染色1h,去除染色液,在清水中冲洗几次,静置清水中至少30min。
6.成像:将凝胶放在扫描仪上进行成像,选择合适的波长进行成像。
实验一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共享)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操作的技能,通过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析,了解蛋白质电泳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并且能够初步理解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1. 蛋白质分离原理蛋白质分离是利用蛋白质之间在电场中的运动迁移率的不同分离的。
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运动迁移率取决于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形状、电荷性质等的不同。
2.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原理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是一种以醋酸纤维素膜为电泳区间的蛋白质电泳方法。
其原理为,蛋白质在正常向电场中发生运动,随着蛋白质运动迁移,逐渐进入膜孔中,受到膜孔的限制,蛋白质停止迁移。
大分子的蛋白质分子无法进入膜孔,小分子的蛋白质可以进入膜孔,分子大小的差异导致了蛋白质的分离。
醋酸纤维素膜孔的大小通常小于3纳米,蛋白质要进入膜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形状、电荷、大小等,因此通过醋酸纤维素膜孔的筛选效果,可以将蛋白质分离出不同性质和大小的蛋白质组分。
三、实验步骤1. 操作前准备:① 气泡清除:取适量蒸馏水,通入空气,将水搅动形成气泡,并将其排出,重复多次,以去除气泡。
② 涂膜:取新的醋酸纤维素膜,利用毛刷刷上适量真空脱泡机中的真空润湿液,边刷边使薄膜平铺,直至全部涂膜结束。
2. 样品制备① 取0.5 mL 的实验样品,放入1.5 mL 的离心管中,室温下放置5 min,使蛋白质沉淀和分散。
② 在超净工作台或洁净室内操作,将样品香磨匀,取样板,向上转移液体吸头轻轻吸取一下,将液体加入样品槽中。
3. 电泳操作① 将准备好的醋酸纤维素膜,贴在电泳仪的隔板上,并将隔板安装在电泳槽内。
② 将电泳槽中的电泳缓冲液(TGE)加热并耗尽气泡之后,轻轻将样品槽放入电泳槽中,注意不能与电泳膜接触,最后慢慢加入样品针头的样品。
③ 大致运行5-10min 后,可观察到样品在膜上积累。
④ 电泳完成后,将电泳槽内的醋酸纤维素膜取出,将其在甲醇以及蒸馏水中洗涤3次,最后在蒸馏水中洗涤一次。
实验九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一、原理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是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
醋酸纤维素是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形成的纤维素醋酸酯。
将它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氯乙烯、乙酸乙酯等)后,涂抹成均匀的薄膜则成为醋酸纤维素薄膜。
该膜具有均一的泡沫状结构,有强渗透性,对分子移动无阻力,厚度为120um。
本实验以醋酸纤维素为电泳支持物,分离各种血清蛋白。
血清中含有清蛋白、a-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和各种脂蛋白等。
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组分、立体构象、分子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迁移速度不同。
分子量小、等电点低,在相同碱性pH缓冲体系中,带负电荷多的蛋白质颗粒在电场中迁移速度快。
例如,以醋酸纤维薄膜为支持物,正常人血清在pH8.6的缓冲体系中电泳1 h左右,染色后可显示5条区带。
清蛋白泳动最快,其余依次为α1-、α2-、β-、γ-球蛋白。
这些区带经洗脱后可用分光光度法定量,也可直接进行光吸收扫描,自动绘出区带吸收峰及相对百分比,临床医学常用它们间相对百分比的改变或异常区带的出现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依据。
二、操作(一)仪器与薄膜的准备1.醋酸纤维素薄膜的润湿与选择。
2.电泳槽的准备在两个电极槽中,各倒人等体积的电极缓冲液,在电泳槽的两个膜支架上各放两层滤纸条,使滤纸一端的长边与支架前沿对齐,另一端浸入电极缓冲液内。
当滤纸条全部润湿后,用玻璃棒轻轻挤压在膜支架上的滤纸以驱逐气泡,使滤纸的一端能紧贴在膜支架上。
滤纸条是两个电极槽联系醋酸纤维素薄膜的桥梁,故称为滤纸桥。
3.电极槽的平衡(二)点样用竹夹子取出薄膜,将无光泽面向上平放在滤纸上。
点样区距阴极端1.5 cm 处,点样时,先用玻璃棒取血清,均匀涂在点样器表面(该点样器是由载玻片一端磨成具有斜面而成},再将点样器轻轻印在点样区内,如图所示,使血清完全渗透至薄膜内,形成一定宽度、粗细均匀的直线。
此步是实验的关键,是获得具有清晰区带的电泳图谱的重要环节。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实验目的】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在pH值小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正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在pH值大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血清中含有数种蛋白质,它们所具有的可解离基团不同,在同一pH的溶液中,所带净电荷不同,故可利用电泳法将它们分离。
血清中含有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祖坟、立体构象、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迁移速度不同。
由表可知,血清中5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大部分低于pH值7.0,所以在pH8.6的缓冲液中,它们都电离成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表1 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及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名称等电点相对分子质量白蛋白 4.88 69000α1-球蛋白 5.06 200000α2-球蛋白 5.06 300000β-球蛋白 5.12 90000~150000γ-球蛋白 6.85~7.50 156000~300000 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的含量与结合的染料量成正比,故可将蛋白质区带剪下,分别用0.4mol/L NaOH 溶液浸洗下来,进行比色,测定其相对含量。
也可以将染色后的薄膜直接用光密度计扫描,测定其相对含量。
肾病、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炎症、妊娠等都可以使白蛋白下降。
肾病时α1、α2、β球蛋白升高,γ-球蛋白降低。
肝硬化时α2、β-球蛋白降低,而α1、γ-球蛋白升高。
【实验器材及试剂】器材:醋酸纤维薄膜,人血清或牛血清,烧杯,培养皿,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电吹风,电泳槽,直流稳压电泳仪,剪刀,手套,滤纸;试剂: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mol/L)染色液(可重复使用,使用后回收)漂洗液(100ml每组):95%乙醇45ml,冰乙酸5ml,水50ml 透明液(20ml每组):无水乙醇14ml+冰乙酸4ml,混匀【操作方法】1. 薄膜浸泡:将醋酸纤维薄膜在缓冲液中浸透(30min),取出后用滤纸吸去多余缓冲液。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报告引言:血清蛋白质是构成血浆中主要蛋白质的一类物质,对于人体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血清蛋白质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探究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原理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是一种基于电荷和大小的分离技术。
首先,将血清样品与醋酸盐缓冲液混合,并加载到预制的醋酸纤维素薄膜中。
然后,将电泳槽中的电源接通,利用电场作用使蛋白质在薄膜上移动。
不同的蛋白质根据其分子量和电荷大小的不同,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或阴极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醋酸纤维素薄膜剪成适当的大小,并在电泳槽中放置好阳极和阴极。
2. 样品制备:取适量的血清样品,加入醋酸盐缓冲液,并充分混合。
3. 样品加载:将样品缓冲液混合物加载到醋酸纤维素薄膜中,并确保完全覆盖薄膜表面。
4. 电泳条件设置:根据实验需要,设置适当的电场强度和电泳时间。
5. 开始电泳:将电泳槽连接电源,开启电源使电泳进行。
6. 实验结束:根据设定的电泳时间,关闭电源,取出醋酸纤维素薄膜。
三、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通过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蛋白质在薄膜上的迁移情况。
根据迁移距离和迁移速度,可以初步判断不同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电荷大小。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薄膜上不同蛋白质的迁移位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鉴定。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还可以用于检测某些疾病的诊断。
例如,肝功能异常时,血清中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例会发生变化,通过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以明确出现异常的蛋白质成分,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样品的制备和加载过程要尽量避免氧化、污染和杂质的引入,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在设置电泳条件时,应根据样品特性和实验目的进行合理选择,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结论: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血清蛋白质的方法。
实验一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目的】(1)了解电泳的一般原理,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操作技术。
(2)测定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相对百分含量。
【实验原理】带电荷的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称电泳。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是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作为支持物。
血清中含多种蛋白质,当在pH这8.6时,这些蛋白质均带负电,它们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带负电荷多少及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在同一电场,同一pH环境中涌动速度不同。
本实验以醋酸纤维素为电泳支持物,分离各种血清蛋白。
血清中含有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和各种脂蛋白等。
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组分,立体构象,分子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迁移速度不同。
分子量小,等电点低,相同碱性pH。
表1 人血清中12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及分子量缓冲体系中,带负电喝多的蛋白质颗粒在电场中移动速度快。
例如,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正常人血清中pH=8.6的缓冲体系中电泳1h左右,染色后可显示5条区带。
清蛋白泳动最快,其余依次为α1~,α2~,β~及γ~球蛋白。
这些区带经洗脱后可用分光光度法定量,也可直接进行光吸收扫描自动绘出区带吸收峰及相对百分比。
临床医学常利用它们异常区带的出现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依据。
此法由于操作简单,快速。
图1 正常人血清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示意图为清蛋白,2,3,4,5分别为α1,α2,β~及γ~球蛋白,6为点样原点(3)优点。
目前,已成为临床生化检验的常规操作之一。
【临床意义】清蛋白62-72% α1—球蛋白3-4% α2—球蛋白6-10% β~—球蛋白7-11% γ~—球蛋白9-18%血清蛋白电泳的病理改变多半是清蛋白降低和一种或二种以上球蛋白增加。
表2 血清蛋白的临床意义【试剂】1.巴比妥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为0.06):称取巴比妥纳12.76克,巴比妥1.66克,置于盛有2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稍加热溶解后,移置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实验一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1.实验目的1)掌握血清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
2)学习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探究血清蛋白质在不同醋酸浓度下的迁移率及其带电属性。
2.实验原理醋酸纤维素 (CA) 薄膜电泳是一种灵敏、快速、简单和易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基于蛋白质在电场下根据其电荷大小和分子量不同的迁移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血清蛋白质样品的制备是实验中的重点。
先将样品经过加热凝固除去浑浊物质,然后用一定浓度的甲醛处理,以防止其后的污染和自我降解。
实验过程中,将蛋白质样品上样至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然后通电迁移分离,最后用明胶染色观察蛋白质带出现。
3.实验材料1)高分子纯度醋酸纤维素膜。
2)二氧化硅胶 G60 或 G100。
3)20% 三乙酸铝。
4)加热板和温度计。
5)梯度甲醛。
6)牛血清。
7)1,500V 恒流源。
8)1% 明胶染色液。
9)电泳槽。
10)电泳移液缸。
11)电泳经纸。
12)X 射线胶片。
4.实验步骤1)样品的准备将 5 mL 牛血清放在 100 度加热板上,热至样品凝固、表面水分完全蒸发。
将其冷却至4℃,切成 1 cm×1 cm 的长方形块,用 10% 甲醛处理 30 分钟。
然后取出,用蒸馏水清洗 3 次,并将其储存在4℃中备用。
2)制备 CA 薄膜电泳板在一个干净的玻璃板上,用无尘室将醋酸纤维素溶液均匀分布到一块的面积。
然后在干燥器中干燥,直到其成为透明、薄如纸的膜。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用与电泳方式相同方向的两个黑色橡皮条,在薄膜电泳板两侧压缩电泳板的大小。
3)样品加样将 CA 薄膜电泳板放入电泳槽中,然后将准备好的血清蛋白质样品加到电泳板的另一端。
如果需要,可按照不同浓度的醋酸和水混合物将样品分成几个。
样品加完后,轻轻敲打电泳槽,使电泳板与样品协调。
4)电泳条件设置设置 1,500V 恒流源,移动至恒定电场距离,恒定距离器应被 5 mm 纸铤覆盖同侧,以确保距离一致稳定。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结果引言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分离和分析的技术,可以通过电场作用将带电粒子在纤维薄膜上移动,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
本实验旨在利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对血清蛋白进行分离,以便进一步研究其组成和功能。
实验方法1.准备醋酸纤维薄膜:将醋酸纤维薄膜切割成所需尺寸,并在实验室条件下保持干燥。
2.准备电泳槽:将醋酸纤维薄膜放置在电泳槽中,确保其与电极接触良好。
3.准备样品:采集血清样品,并将其稀释至适当浓度。
4.进行电泳分离:将稀释后的血清样品均匀地涂抹在醋酸纤维薄膜上,然后施加适当电场使样品在薄膜上移动。
5.停止电泳:根据需要的分离程度,适时停止电泳过程。
6.分析结果:观察血清蛋白在醋酸纤维薄膜上的分离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血清蛋白分离图谱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在醋酸纤维薄膜上成功地分离了血清蛋白。
下图展示了血清蛋白分离图谱,其中纵轴表示电迁移率,横轴表示时间。
1.血清蛋白A的电迁移率为X,迁移时间为Y。
2.血清蛋白B的电迁移率为X,迁移时间为Y。
3.血清蛋白C的电迁移率为X,迁移时间为Y。
4.…血清蛋白组成分析根据血清蛋白分离图谱,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血清蛋白的组成。
通过与已知标准品进行比对,我们确定了以下血清蛋白的组成及相对含量:1.血清蛋白A占总蛋白的X%。
2.血清蛋白B占总蛋白的X%。
3.血清蛋白C占总蛋白的X%。
4.…血清蛋白功能研究根据血清蛋白的组成分析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血清蛋白的功能。
以下是我们对某些血清蛋白功能的初步研究结果:血清蛋白A的功能1.血清蛋白A在某种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2.进一步研究表明血清蛋白A可能与X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血清蛋白B的功能1.血清蛋白B与免疫系统的调节密切相关。
2.研究发现血清蛋白B在X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血清蛋白C的功能1.血清蛋白C参与了血液凝固过程的调控。
2.进一步研究表明血清蛋白C可能与X疾病的预后有关。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醋酸薄膜电泳的原理及操作。
2.定量测定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相对百分含量。
二、原理
采用醋酸纤维薄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叫做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醋酸纤维素,是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所形成的纤维素醋酸酯。
将它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氯乙烯、乙酸乙酯等)后,涂抹成均匀的薄膜则成为醋酸纤维素薄膜。
该膜具有均一的泡沫状的结构,有强渗透性,厚度约为120μm。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新技术。
它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分辨力高、对样品无拖尾和吸附现象等优点。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结合球蛋白、同功酶的分离和测定等方面。
目前,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趋向于代替纸电泳。
三、操作方法
一、仪器和薄膜的准备
1.醋酸纤维素薄膜的润湿的选择:将薄膜小心地放入盛有缓冲液的培养皿内,使它漂浮在液面。
若迅速润湿,整条薄膜色泽深浅一致,则表明薄膜质地均匀;若润湿时,薄膜上出现深浅不一的条纹或斑点等,则为薄厚不匀的薄膜。
实验中应选用质地均匀的薄膜。
因为,纤维素薄膜的质量对电泳的结果影响很大。
例如,膜厚薄不均可以造成区带歪扭不齐、各区带界限不情、背景脱色困难、实验结果难于重复等现象。
将选用的薄膜用镊子轻压,使它全部浸入缓冲液内,待膜完全浸透(约半小时)后取出,夹在清洁的滤纸中间,轻轻吸去多余的缓冲液,同时分辨出光泽面和无光泽面。
2.制作“滤纸桥”:剪裁尽寸合适的滤纸条。
取双层附着在电泳槽的支架上,使它的一端与支架的前沿对齐,而另一端浸入电泳槽的缓冲液内。
然后,用缓冲液将滤纸全部润湿并驱除气泡,使滤纸紧贴在支架上,即为“滤纸桥”。
按照同样的方法,在另一个电泳槽的支架上制作相同的“滤纸桥”。
二、点样
在薄膜无光泽的一面点样。
点样区距负极端1.5㎝处。
点样时,先用血色素吸管将2~3微升的血清均匀地涂在点样器表面,再用点样器“印”在薄膜的点样区内(见图4-1)。
注意。
应使血清均匀分布在点样区,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精细匀称的直线,切不可用力过大把薄膜弄破。
事先可在滤纸上练习点样,掌握点样技术,这是获得具有清晰区带的电泳图谱的重要环节之
三、电泳
将已点样的薄膜使无光泽面向下贴在电泳槽支架的“滤纸桥”上,参照图4-2。
平衡10min,仔细检查电泳装置的线路是否正确,然后,通电。
打开电源开头,调节电压和电流强度,先旋动仪器粗调旋钮,再旋动细调旋钮。
调节到薄膜每厘米宽的电流强度为0.3mA,通电10~15min后,再将电压和电流强度提高到薄膜每厘米长度电压为10V左右,薄膜每厘米宽的电流强度为0.4~0.6mA。
在电泳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电压和电流强度,防止过高或偏低。
待电泳区带展开约3.5㎝时,则并闭电源,一般通电时间为60min左右①。
电泳时间的长短,应以获得血清各组分的最佳分离效果为标准。
因为,使用不同型号电泳仪进行实验,有时所需电泳时间差异较大。
另外,电泳时产生大量的
热,为了获得重复性强、区带清晰的电泳图谱,应使用冷却装置降温。
在炎热的夏季,更为必要。
四、染色
电泳完毕立即取出薄膜,直接浸入染色液中,染色5min。
然后,用漂洗液浸洗,每隔10min左右换一次漂洗液,连续更换三次,可使背景颜色脱去。
将膜夹在干净的滤纸中,吸去多余的溶液。
操作中,要注意控制染色和漂洗的时间,防止背景过深或某些区带太浅。
五、结果判断
一般的染色后的薄膜上可显现清楚的五条区带。
从正极端起,依次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六、透明
将染色后漂洗干净的薄膜用吹风机吹干,再浸入透明液的甲液中,浸泡2min 后立即浸入透明液的乙液中,浸泡1min(要准确),然后迅速取出薄膜,将它紧贴在玻璃板上,不要存留气泡。
大约2~3min内的薄膜完全透明,放置10~15min 后,用吹风机将膜吹干。
在水笼头下将玻璃板上透明的薄膜润湿后,用单面刀片从膜的一角撬起,并划开一端,再用手捏住撬起的膜轻轻撕下,可以容易地从玻璃板上取下透明的薄膜。
用滤纸吸干,浸入液体石腊中,约3min后取出。
再用干净的滤纸吸干,压平,则成为色泽鲜艳而又透明的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图谱,可长期保存不褪色。
七、定量
未经透明处理的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可直接用于定量测定。
一般采用洗脱法或光密度计法,测定各蛋白质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1.洗脱法:将电泳图谱的各区带剪下,分别浸入盛有0.4mo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清蛋白管加入4ml,其余每管各加2ml,摇匀,放入37℃恒温水浴上浸提30min,每隔10min,充分摇动一次,以便将色泽完全洗脱下来。
该溶液颜色较稳定,在室温下24小时内颜色强度无显著变化。
然后在620nm波长处比色,测定各管的光密度值为O.DA、O.Dα1、O.Dα2、O.Dβ、O.Dγ。
按下列方法计算血清各部分蛋白质所占百分率。
(1)先计算光密度值总和(简写为T):
T=2×O.DA+O.Dα1+O.Dα2+O.Dβ+O.Dγ
(2)再计算血清各部分蛋白质所占百分率(即相对百分含量):
正常值:清蛋白54.0~73.0;α1球蛋白2.8~5.1% ;α2球蛋白6.3~0.6%;β球蛋白5.2~1.0%;γ球蛋白12.5~0.0%。
2.光密度计法:将干燥的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放入自动扫描光密度仪(或色谱扫描仪)内,通过反射(使用未透明的薄膜时)或透射(用已透明的薄膜时)方式,在记录器上自动绘出血清蛋白质各组分曲线图,横坐标为膜的长度,纵坐标为光密度(或光强度),每一个峰代表一种蛋白质组分。
然后,用求积仪测量出各峰的面积,计算每个峰的面积与它们总面积的百分比就代表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组分的百分含量。
或将曲线图上各峰沿曲线剪下,称量各峰的重量,计算每个峰的重量与它们总重量的查分比也可以代表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组分的百分含量。
在使用具有电子计算机附件的自动扫描光密度仪时,可以由显示部分或打字带上获得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上每条区带所代表的蛋白质组分的含量
试剂和器材
(一)试剂
(1)新鲜血清——无溶血现象。
(2)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0.07M,离子强度0.06):称取巴比妥1.66g和巴比妥钠12.76g,溶于少量蒸馏水后定容1 000ml。
(3)染色液①:称取氨基黑10B 0.5g,加入蒸馏水40ml,甲醇50ml和冰乙酸10ml,混匀,在具塞试剂瓶内贮存。
(4)漂洗液①:取95%乙醇45ml,冰乙酸5ml和蒸馏水50ml。
混匀,在具塞试剂瓶内贮存。
[易挥发、密封]
(5)透明液①[易挥发、密封]
甲液—取冰乙酸15ml和无水乙醇85ml,混匀,装入试剂瓶内,塞紧瓶塞,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