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修辞练习题集锦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1.80 KB
- 文档页数:12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的练习附答案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比喻)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夸张)
3、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
4、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拢嘴的小脸,朝人们点头致意。
(拟人)
5、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
(拟人)
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黄。
(排比)
7、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喻)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比喻)
9、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设问)
10、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拟人)
11、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比喻)
12、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反问)
13、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夸张)
1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拟人)
15、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拟人)
16、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比喻)。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引用)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⑴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⑴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⑴“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A.(1)比喻;(2)排比;(3)比喻;(4)引用B.(1)比拟;(2)反复;(3)夸张;(4)比喻C.(1)对比;(2)排比;(3)比喻;(4)拟人D.(1)比喻;(2)反复;(3)夸张;(4)引用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从形色,动作上写出海燕矫健勇敢的雄姿。
)B.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运用谐音双关和比喻,揭示了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财富和奢侈生活。
)C.“梨花一枝春带雨”一语,写其寂寞之状,凄婉动人,无与伦比。
(运用的引用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作者对梨花的真切内心感受。
)D.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
3.对下面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①猛听叫喜儿顶租子,好比晴天打霹雳。
②还有,千万别把风声闹大了。
③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
④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A.①借代②双关③引用④比喻B.①比喻②比喻③对偶④设问C.①对偶②夸张③比喻④反问D.①比喻②双关③对偶④反问4.修辞手法运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胡屠户道:“……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B.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C.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D.冯老汉说起话来能冲倒一堵墙,一点情面也不讲。
5.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修剪移接。
一、选择题1、没有运用比喻的—句是( )。
A..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
B.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C.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风帆。
D.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飘在空中;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A.一到晚上,厅堂内灯光闪耀,大厦就像一个充满诗意的水晶宫。
B.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
C.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D.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3、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下列语句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B.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 母亲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D.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啊!黄河!你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C、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D、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C、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
D、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修辞手法练习题(一)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二)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三)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初中修辞试题及答案1.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来。
B. 他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痛得无法呼吸。
答案:A项使用了拟人手法,将春天赋予了小姑娘的形象,使其生动形象;B项使用了比喻手法,将心痛比作被针扎,形象地表达了痛苦的程度。
2. 阅读以下句子,指出其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简述其表达效果。
句子:夜空中,星星像无数颗璀璨的钻石,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上。
答案:该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星星比作钻石,形象地描绘了夜空的璀璨和美丽,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3.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句子: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答案:此句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通过三个并列的动词“吼”、“叫”、“咆哮”来强化风、马和黄河的动态,营造出一种紧张和激烈的氛围,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和气势。
4.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使用了夸张手法,并说明理由。
句子: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答案:是的,该句子使用了夸张手法。
通过将人的速度与兔子的速度进行比较,夸大了人跑步的速度,以此来强调他跑得非常快,增强了语句的生动性和夸张效果。
5. 阅读以下句子,指出其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句子: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答案:该句子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教室里的安静程度,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环境的静谧,从而突出了场景的安静特点。
6.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句子:他的心像被冰雪覆盖,冰冷而坚硬。
答案:此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心比作被冰雪覆盖,形象地描绘了人物内心的冷漠和坚硬,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7.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并给出理由。
句子: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答案:是的,该句子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
通过提出一个看似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促使读者进行自我反思。
8. 阅读以下句子,指出其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解释其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风儿好听
B. 风不喧扰
C. 风声嘹亮
D. 风雨飘摇
答案:A
2.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 喊声如雷
B. 热情如火
C. 苦尽甘来
D. 龙飞凤舞
答案:B
3.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是:
A. 高高低低
B. 大家好
C. 亲朋好友都来捧场
D. 一切都辞去,光明迎来了
答案:C
二、判断题
1. 下面句子使用了夸张手法:
正确(√)/错误(×)
答案:√
2. 下面句子使用了反问手法:
正确(√)/错误(×)
答案:×
三、填空题
1. “花园里的百花都向日荣。
”这句话中,使用了【比喻】手法。
2. “我将以我血,以我肉,以我生命捍卫……”这句话中,使用了【排比】手法。
四、给下面的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这些风景文字是不是照亮了你的心灵?
从这些艳丽的文学图景背后,你又想到了什么?
一场精神海洋的盛宴
瞥见你深深欣喜的灵魂
答案:从这些艳丽的文学图景背后,你又想到了什么?
总结:本文主要提供了一些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以及一个给短文选择合适标题的题目。
通过做这些练习题,读者可以加深对修辞手法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并用精彩的文学图景启迪自己的心灵。
修辞手法练习题一、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比喻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夸张 )3.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反问 )4.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拢嘴的小脸,朝人们点头致意。
( 拟人 )5.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
( 拟人 )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黄。
( 排比)7.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比喻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比喻)9.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 设问 )10.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拟人 )11.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 比喻 )12.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 ( 反问 )13.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 夸张 )1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拟人 )15.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 拟人 )16.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 比喻 )17.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原来是刺猬撒的尿。
( 设问 )18.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反问)19.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容得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反问)20.他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反问)21.丽莎既聪明又漂亮,红红的脸好像春天开的玫瑰花儿。
(比喻)22.树上的小鸟们唱着一支支动听的歌。
( 拟人 )23.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 比喻 )24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拟人 )25.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比喻)26班主任课真忙,整天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
(夸张)27.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句()A.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C.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D.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答案】 B【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字帖(本体)比作小国旗(喻体)。
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好像要落下来”是一种感觉。
C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何首乌根(本体)比作人形(喻体)。
D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星星(本体)比作明灯(喻体)。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rǎn ()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中华大地的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zhèn()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ɡèn()古不变的艾香。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铮铮誓言。
在想到诗人的江畔行吟时,我更感动于他的《九歌》;________;__________;更能以敬佩的心情看待他那些极浪漫极抒情的诗篇了。
由民歌那样纯粹的浪漫和抒情到《天问》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再到《离骚》中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该是何等痛苦的一个过程啊!(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rǎn________②zhèn________③ɡèn________(2)加下划线字“悄”的正确读音是()A.qiāoB.qiǎo(3)“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初中修辞手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他的话像刀子一样锋利。
D. 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答案:A. 拟人;B. 比喻;C. 比喻;D. 拟人。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夸张B. 反问C. 排比D. 对偶答案:A. 夸张。
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B. 夸张C. 反问D. 排比答案:A. 比喻。
4. “小草在春风中摇曳,仿佛在向我们点头致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夸张D. 反问答案:A. 拟人。
5. “他像狮子一样勇敢,像狐狸一样狡猾”这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对偶答案:A. 比喻。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夸张。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柳暗花明”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对偶。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啼鸟”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拟人。
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鸟飞绝”和“人踪灭”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夸张。
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思亲”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夸张。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区别。
答案:比喻是通过将两种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其相似之处,通常用“像”、“如”等词连接。
拟人则是将人的情感、动作、特征赋予非人事物,使其具有人的特点。
2. 举例说明“夸张”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夸张可以强调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描述“面如重枣,声如洪钟”,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了关羽的威武形象。
初中语文修辞专项训练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1.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 ]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3.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A.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
D.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4.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5.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B.秦时明月汉时关C.主人忘归客不发D.烟笼寒水月笼沙6.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C.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7.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D.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8.对下面一段话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七年级修辞手法识别练习题及答案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元素,旨在运用语言技巧提升作品的表达效果。
准确识别修辞手法,对于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提供七年级修辞手法识别练习题及答案,帮助您加深对修辞手法的认识。
练习题一:1. “他如泉水般善良。
”2. “她的微笑如和煦的阳光。
”3. “他的声音像雷鸣般嘹亮。
”4. “她的眼睛亮如星星。
”5. “那只花瓶犹如一位身姿婀娜的仙女。
”题目:请分别识别以上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练习题二:1. “她似是一抹清风,轻轻吹拂着我的脸庞。
”2. “红色的太阳slowly地沉入了大海。
”3. “雨点嘀嗒着落在玻璃窗上,仿佛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4. “明月如钩,我如水。
”题目:请分别识别以上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案及解析如下:练习题一答案:1. 比喻:将“泉水”作为善良的比喻对象,强调他的善良。
2. 明喻:通过将微笑与和煦的阳光进行直接比较,美化了女孩的微笑。
3. 象征:将“雷鸣”作为代指声音的象征,形容其嘹亮。
4. 明喻:通过将眼睛与星星进行直接比较,形容她的眼睛明亮。
5. 拟人:赋予花瓶人的形象,描绘出其姿态优雅的形象。
练习题二答案:1. 拟人:将清风拟人化,使其具有吹拂的动作和柔和的性质。
2. 夸张:通过使用slowly强调太阳的缓慢下沉,突出其美丽壮观的景象。
3. 拟人:将雨点拟人化,使其具有跳舞的形象,增强了描述的生动感。
4. 比喻:将明月与钩进行比喻,突出了个人的懒散和无所事事的状态。
通过以上练习题,希望您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准确识别修辞手法。
不断积累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有助于提升您的语言表达能力,享受文学作品带来的美妙体验。
愿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修辞手法训练题及答案初中修辞手法训练题及答案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修辞手法训练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初中修辞手法训练题1.下列一段话所用的修辞手法列举正确的一项是()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者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
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A.比喻排比反问B.比喻拟人设问C.排比拟人反问D.比喻排比设问2.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①沿着一条弯曲小道迤逦而行,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画中。
②山青青,水碧碧,雨蒙蒙。
③烟雨之中,谁能数清楚山有几多重?④青山绿水,别有洞天。
⑤远方,烟雾弥漫,山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仿佛是一幅晕染的山水画一般。
⑥近处,青绿的溪水在我们的脚下喁喁私语。
⑦眼观之,耳听之,我们觉得仿佛要飘飘然飞起来了。
A. 第②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小道两边山青水碧、烟雨蒙蒙的美景。
B. 第③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烟雨朦胧、层峦叠嶂的特点。
C. 第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水画具有朦胧的美感。
D. 第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潺潺流动的特点。
3.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
当你尽情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驰骋的时候,②处处都可以看见千百成群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
③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发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
④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红羊,在太阳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A.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片草原平整宽阔的特点。
B.②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强调了这片草原上马牛羊等牲畜众多的特点。
修辞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答案:A. 拟人;B. 设问;C. 夸张;D. 比喻2. “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使用了以下哪种修辞手法?A. 排比B. 对偶C. 反复D. 借代答案:D. 借代二、填空题3.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修辞手法,填写合适的句子。
- 拟人:_____- 比喻:_____- 夸张:_____- 对偶:_____答案:拟人:花儿在风中翩翩起舞;比喻:他的心像玻璃一样脆弱;夸张:他的声音震耳欲聋;对偶:山高水长,月朗星稀。
三、简答题4. 请简述“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多个相似或相对的句子或短语,以达到强调、渲染或对比效果的修辞手法。
其特点在于结构的对称性和节奏的韵律性,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文学创作中,排比常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突出主题,或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论述题5. 分析“夸张”修辞手法在《水浒传》中的具体运用,并说明其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答案:夸张在《水浒传》中被广泛运用,如对梁山好汉的武艺和智谋的夸张描述,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如,对武松打虎的描写,夸大了武松的勇猛和力量,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
同时,夸张手法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对梁山好汉的夸张描写,为故事增添了紧张和刺激的元素,使读者更加投入。
五、作文题6. 请以“春天的校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至少使用三种修辞手法。
[作文内容略]。
初三语文修辞手法与修辞语言练习题及答案20题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的一种修辞艺术,通过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和巧妙组合,以达到烘托氛围、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在初三语文学习中,掌握修辞手法对于提升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下面是20道修辞手法练习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修辞手法。
题目一: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 月亮像是一只银盘悬挂在天空中。
答案:明喻题目二:请辨认下列修辞手法。
2. 他用力跳了起来,好像一只欢乐的小鹿。
答案:借代题目三:下列修辞手法对应的句子是哪一个?3. 这首诗就像一首佳肴,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比喻题目四:请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4. 雨点落在花瓣上,像是一颗颗晶莹的珍珠。
答案:比拟题目五:请辨认下列修辞手法。
5. 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大地让人如痴如醉。
答案:夸张题目六:下面哪个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6. 你的成绩差,难道不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学习吗?答案:隐问题目七:请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7. 小河水清澈见底,仿佛一面镜子。
答案:直喻题目八:下列修辞手法对应的句子是哪一个?8. 雨声宛如悦耳的音乐,治愈了我的心灵。
答案:比拟题目九:请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9. 他的微笑如阳光一般温暖。
答案:比喻题目十:请辨认下列修辞手法。
10. 小草哭泣着,它们渴望雨水的滋润。
答案:拟人题目十一:请辨认下列修辞手法。
11. 秋风吹过,树叶翩翩起舞。
答案:拟声题目十二: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2. 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答案:夸张题目十三:请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13. 太阳躲在乌云后面,像是害羞的小姑娘。
答案:比拟题目十四:请辨认下列修辞手法。
14. 这片沙漠,一望无际。
答案:夸张题目十五:下列修辞手法对应的句子是哪一个?15. 心如刀割,痛不欲生。
答案:夸张题目十六:请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16. 小溪潺潺,似乎有着自己的语言。
答案:拟声题目十七:请辨认下列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练习题(一)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比喻排比)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拟人)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排比)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设问)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7 、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对偶或者对仗)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比喻)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拟人)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拟人)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比喻)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夸张)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设问)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 河!(比喻)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拟人)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对偶)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比喻)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拟人)(三)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拟人)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比喻)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修辞手法专项训练1。
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A。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C。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
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B。
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3。
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A。
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D。
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4。
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A。
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B。
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5。
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B.秦时明月汉时关C。
主人忘归客不发D。
烟笼寒水月笼沙6。
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
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B。
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C。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7.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 [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D。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8。
对下面一段话分析恰当的一项是[]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修辞手法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修辞手法指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初中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语、反复、借代。
除此之外,语文知识中的修辞手法还有:白描、顶真(又名联珠)、互文、回环、双关、用典、引用、谐音、歇后、通感(又名移觉、移就)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二、方法点拨(一)提问方式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该段文字。
3.这段文字好在哪里4.请分析这句话的表达特色。
(二)答题模式例1:怎样理解下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
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说“知音的传说”可以“发出细微的声响”,又将其比作飓风,发出“咆哮”,将“知音的传说”物化,具象化,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例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第一段加以赏析。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
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他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模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
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到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等待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答: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指出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