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人口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775.00 KB
- 文档页数:29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质量测评6《人口的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江苏苏州高三期中)下图为某市2011~2015年户籍人口变化统计图。
图中含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老年人口比重数据。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最可能代表( )A.出生率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D.老年人口比重2.若不考虑人口迁移情况,该市( )A.2012年后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B.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C.目前社会和家庭养老负担较重 D.环境人口容量受政策影响逐渐增大(2019·西安八校联考)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
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据此完成3~4题。
3.人口数量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A.①地区B.②地区C.③地区D.④地区4.人口增长类型与③地区相似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印度 C.德国 D.中国(2019·山东济宁期中)榨菜、方便面、火腿肠是流动人口最为常见的消费品。
下图为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地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数据。
据此回答5~6题。
5.该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能说明2011年后( )A.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加快B.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C.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加快D.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出明显6.该数据反映出的人口流动的积极意义有( )①缓解西南地区土地压力②促进华南地区产业升级③缓解华南地区劳动力不足④缓解西南地区人口老龄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019·吉林省吉林市模拟)“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以下四国中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8.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惠民政策 B.家庭原因C.自然空巢 D.个人原因(2019·安徽马鞍山高三期末)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2000~2015年年均人口增减量变化情况表。
第八章人口一、选择题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是制约超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图示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座超大城市常住人口数量趋势(含预测),下表为结合政府规划数据得出的四座城市2035年人口相关数据预测(适度人口规模指城市中资源可得到合理配置的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据此完成1~2题。
1.当前,过多的人口对社会、环境已经构成巨大压力,需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城市是()A.北京、上海B.广州、深圳C.北京、广州D.上海、深圳2.结合图表分析,今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人口相关政策合理的是()A.北京: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居民住房价格B.上海:扩大城市面积和产业规模,引进劳动力人口C.广州: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严格限制人口流动的规模:引进适应产业更新和发展的人才,优化人口结构2.D1题,图中当前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北京、上海,现阶段常住人口数量就已经超过2035年的规,且常住人口的预测数量不断增加,所以相对于广州、深圳,北京与上海需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A项正确。
第2题,现在全国都已放开生育政策,北京应紧跟政策,也不能盲目提高房价,而要把握好积分落户政策与人口调控目标的有效衔接和平衡,A项错误;上海既要控制用地规模,也要控制人口规模,B项错误;广州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高素质劳动力,因此不能限制人口流动的规模,C 项错误;深圳也要严格控制城市整体人口规模,根据发展需要优化人口户籍结构和素质结构,D项正确。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2018年安徽全省常住人口达6 324.0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增长率为1.1%。
下图为安徽省总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2005年和2010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外出务工人员剧增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4.形成2012年后安徽省人口变化特点的原因主要有()①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回流②人口政策放松,新生人口增加③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增加④生态环境改善,人口迁入A.①②B.①③D.②④4.A3题,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一年份突然大量增加,A项错误;安徽,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比较少,不会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且会有大量的劳动力输出,导致人口大量减少,D项错误,B项正确;外出旅游属于短期的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不会影响常住人口的数量,C项错误。
课时43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3.分类: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②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思考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吗?答案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二、国际人口迁移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迁移特点时间迁移特点20世纪以前15世纪后欧洲殖民者和非洲奴隶迁往“新大陆”20世纪以前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在自身人口增长(推力)和北美急需劳动力(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难民由战乱国家迁往非战乱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从欧洲变为拉丁美洲和亚洲三、我国人口迁移造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如下:时期特点流向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行政导向为主,自发性迁移较少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迁移开发工业基地、垦荒、支援边疆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人口从中部、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务工、经商、求学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2)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①全面分析抓重点: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年龄差异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地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地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移,迁入地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地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2.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专题08 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1.世界的人口、国家与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2.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1)人口增长特点: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2)原因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受教育的年限长,初婚年龄大,生育率低。
教育投入大,人口成长成本高。
社会保障好,人们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淡薄。
②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
国家面临发展,劳动力需求多,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影响。
(3)变化趋势①发达国家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②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3.世界的居民(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①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等地。
②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等地。
③黑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大洋洲等地。
(3)世界三大宗教。
①基督教:发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③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
①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政策:计划生育政策。
主旨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分布: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①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1.5%,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②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人口的数量改变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湖北八校联考)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建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
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
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读图,回答1~3题。
1.“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诞生率较高的现象。
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1950~1960年B.1960~1970年C.2019~2019年D.2040~2050年2.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C.2019年以后抚养比渐渐上升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D.近几年就业比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峻不足3.2019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峻,对此我们应实行的措施有(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答案】1.B 2.B 3.D(2019·山东莱芜期中)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
下图为我国近30年来诞生人口(活产婴儿)和总人口性别比的改变图,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近30年( )A.诞生人口中女婴比重高于男婴B.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C.妇女生育率明显上升D.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5.能缓解我国诞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措施是( )①实行胎儿性别鉴定②提倡养儿防老③敬重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同等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B 5.C(2019·湖北华中师大附中期中)下图中①、②、③表示同一类地理事物,a、b、c三轴分别表示不同地理要素对地理事物的影响程度,读图回答第6题。
课练15 人口迁移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的情况。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 )A.2003年 B.2006年C.2009年 D.2012年2.该城市可能是( )A.武汉 B.重庆C.上海 D.西安答案:1.D 2.C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曲线图的判读、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特点。
第1题,仔细读图,注意图中常住人口数量曲线、自然增长率曲线变化及标尺数值变化,图中显示常住人口数量在逐年增加,但2010~2013年,每年人口增长最少。
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该地人口多数年份是负增长,只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是正增长,说明该城市在2012年人口净迁入量最少,故选项D正确。
第2题,由图可知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且以人口迁入为主,近年来迁入人口减少,应是我国沿海开放早的城市,故排除选项B、D;近年来可能由于产业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导致迁入人口减少,选项中最可能是上海,故选项C正确。
某国2000年到2010年移民人口持续增长。
2008年,该国人口的11.3%为移民,其来源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最可能为( )A.西班牙 B.日本C.美国 D.德国4.自2011年以来该国移民人口持续减少,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移民政策收紧,入籍困难B.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困难C.环境容量有限,污染加剧D.国家发生战争,政局不稳答案:3.A 4.B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国2008年的移民总量为522万人。
这些移民大部分来自欧盟,由此排除日本和美国;然后是拉丁美洲和非洲。
德国和西班牙相比较,由于距离和交通的缘故,西班牙更能够吸引拉丁美洲和非洲移民。
故该国最可能是西班牙。
第4题,经济因素是吸引国际移民进入西班牙的主要因素。
西班牙吸引大量移民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水平高,提供的就业机会多。
但2011年后由于欧洲出现经济危机,西班牙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减少,移民数量也不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