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人口的空间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2
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
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
读图,回答1~3题。
图甲图乙1.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A.1910年B.1970年C.2005年D.2010年3.下列地区中,与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 )A.黑龙江B.上海C.西藏D.三峡库区答案:1.C 2.D 3.A 解析:第1题,该地区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2004年前人口迁移率也大于零,说明人口数量是持续上升的,只是最后几年增长速度放慢。
第2题,解析见上题。
第3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华北等地人口“闯关东”使黑龙江人口迁入率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北等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闯关东”人数减少,甚至出现“雁南飞”现象,最后导致黑龙江人口迁移率降低为负值。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江西省净迁入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净迁入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比天津小;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入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大于0,所以人口净增加,C项正确。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梳理】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①19世纪以前:由欧洲迁移到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温馨提示]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重难讲解】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从推力和拉力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如表所示:(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4.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5.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6.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更学问点
高考很重要,有很多考友都劳碌的复习备考,查字典地理网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更学问点一文,供大家参考!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更。
[记忆] 人口迁移的推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变更);是否有居住地的变更;时间的变更(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整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沟通,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削减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供应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更(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
的变更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小编为大家供应的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更学问点就
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熬炼自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数量变化与空间变化专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点拨:人口增长最快的就是儿童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可以看出②对应到a的比例最大(60%)。
2.图中③国65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A.20%鼓励生育 B.15%采取移民政策C.60%计划生育 D.30%鼓励人员出国答案:A点拨:③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即对应c,比例为20%,已经是老龄化社会了,因此要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
3.下图为某国家近十年来人口统计资料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国十年前人口总量不超过41万人 B.该国应适当提高人口增长率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C.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量仍在增长 D.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均在持续下降答案:C点拨:该国十年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每年增加人口数为400千人,该年总人口为2353万人,故A错;该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加人口数量很多,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故B、D错。
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
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
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 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答案:A点拨:材料给出了我辈人口数量比较少,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应该是出生率降低原因,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祖辈人口数量少,可能是出生率低,也可能是死亡率高;父辈人口数量最多,说明当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5.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答案:D点拨:目前处于劳动年龄的父辈人口数量最多,青壮年劳动力充足;目前该地区祖辈占总人口比例大约为12%,说明老龄化程度比较高,故D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很重要,有许多考友都忙碌的复习备考,查字典地理网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一文,供大家参考!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
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
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1改变居住地;2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县级以上);3时间要达一年以上。
2.迁移的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由旧大陆迁向新大陆。
2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迁向发达国家;定居减少。
(2)国内人口迁移:1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知识背景:在建国后实行城乡二元制管理,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知青的上山下乡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就业以及商品粮供应的压力。
人口由城市向农村的逆向流动,造成劳动力浪费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滞后。
2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自发性,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知识背景:在改革以后,人口流动加强,为了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实行暂住证制度。
目前暂住证改为了居住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水源、矿产资源、土壤如:美国人由东北部迁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气候)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人口迁移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协调发展(目前的中西部开发),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扩展:1.我国“民工潮”的特点及成因项目内容迁移规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口迁移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方向总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主要迁出地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主要迁入地广东、上海、北京等主要方式及目的以自发流动为主;务工和经商主要原因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2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3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扩展:2.我国“民工荒”的原因及影响民工荒时间初开始迁移方向“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迁回中西部主要原因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产业转入,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利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农业发展弊劳动力不足,影响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农民的非农化受阻、推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专题08 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1.世界的人口、国家与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2.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1)人口增长特点: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2)原因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受教育的年限长,初婚年龄大,生育率低。
教育投入大,人口成长成本高。
社会保障好,人们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淡薄。
②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
国家面临发展,劳动力需求多,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影响。
(3)变化趋势①发达国家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②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3.世界的居民(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①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等地。
②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等地。
③黑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大洋洲等地。
(3)世界三大宗教。
①基督教:发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③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
①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政策:计划生育政策。
主旨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分布: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①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1.5%,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②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第15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考点考法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
1.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分析。
(重点)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重点)3.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缘由及影响。
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人口的迁移(5年1考)1.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转变。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转变住宅达到肯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如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削减,短期流淌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农业经济、战斗、自然灾难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供应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进展;促进第三产业进展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进展;缓解人地冲突,爱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进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环境人口容量。
②影响经济、文化进展,转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进展,促进文化集中和新文化区的形成2.我国的民工流人口的迁移(高考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月和90年月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月和80年月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削减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削减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解析:第1题,依据总人口增长柱状图的变化可知,总人口增长速度变慢,A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虽变慢,但总人口数还在增加,B项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状态,C项错误;国际净迁移量为正值,前后十年变化不大,而国内净迁移量均为负值,且1991~2000年期间比1981~1990年增加很多,显示从该城市迁出人口增多,人口净迁入量削减,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