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右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

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 D

(2012·盐城调研)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3.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南水北调中线向两侧迁移,即水利工程建设是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第3题,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人口迁移与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无关。所有的居民必须全部迁走;图中的人口迁移以短距离为主,从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答案 2.C 3.D

(2012·山东烟台诊断)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7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读图完成4~5题。

甲各省人口迁出数

乙各省人口迁入数

4.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 ) A.新疆、山东、北京 B.湖南、福建、海南

C.上海、新疆、云南 D.广东、浙江、上海

5.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解析依据图示,我国当前的人口主要由内地省、自治区迁往沿海经济发达省区。这种人口流动可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加大了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大量人口流出不利于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推进。该人口流动主要在南方省区进行,对北方农业发展影响不明显。

答案 4.D 5.B

下图分别为1978~2010年,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减少

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

7.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 ( ) A.甲②⑥ B.乙④⑤ C.丙①④ D.丁①③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迁移差额率呈上升趋势。第7题,山东半岛气候适宜,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机械增长较快,但自然增长率较低。

答案 6.D 7.D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8~9题。

8.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9.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

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优于城市

解析第8题,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第9题,由图分析可知,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和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工对物质文化要求提高有关。

答案8.A 9.C

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 ) A.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B.主要向服务业转移

C.以县外、省外转移为主 D.主要向沿海省区转移

11.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 )

A.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 B.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C.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D.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解析第10题,注意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以乡镇内转移为主。第11题,农村劳动力在乡镇内转移有利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答案10.A 11.D

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

13.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 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D.西部和南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解析第12题,结合中、印、美三国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因此移民在其新增人口中占重要地位,如图丙所示;我国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故新增人口也以汉族为主,如图乙所示。第13题,美国西部和南部的环境优美,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口朝这两地迁移,这种人口增长属人口迁移的结果,并非由于自然增长率高。

答案12.B 13.D

(2012·莆田质检)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以外的某一区域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移民迁移情况。据图完成14~15题。

14.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 ) A.移民 B.农业或家务职业

C.非农业职业 D.政府或管理职业

15.有关移民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B.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

C.只能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 D.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

解析第14题,从图中看出随着距离的变化,政府或管理职业迁移所占比重波动最小。第15题,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移民主要迁移方向为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但并不全是逐级流动、就近流动,受某些特殊因素(如婚姻、家庭等)影响,移民可能向中小城市迁移。

答案14.D 15.D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16分)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概述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由图1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2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1资料直接可以读出上海人口性别最突出的变化特征是性别比例趋向平衡。性别构成问题是城市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它关系到社会健康发展、婚姻家庭的稳定,因此其社会意义突出。从图2中直接分析不同城市地区外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变化特点。意义分析方面,主要从围绕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向郊区以及其他功能区分流人口、交通、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图1: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任答两点即可)图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任答一点即可)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区域涵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材料二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材料三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材料四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四可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_______。

(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案(1)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户口的人口流动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2)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较低(3)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加重交通、就业及社会经济秩序等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困难等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