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 格式:pptx
- 大小:209.92 KB
- 文档页数:44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包括两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动坐不住的问题,在课程中增加游戏等环节,匹配孩子的年龄特点。
3.挖掘科学知识、科学概念与兴趣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孩子对科学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
4.动手做,玩中学,一年级不侧重原理性的东西,重在接触和体验,让学生在亲自经动手的过程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学生观察水的形态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看过水的形态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水的形态。
请你们拿出水管和不同形状的小杯子,看看能不能让水变成不同的形状。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形态)2.学生观察水的表面张力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水的表面好像有一层膜似的,能承载一些小东西,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请你们拿出气球,放在水的表面上,看看会发生什么。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表面张力)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的形态可以变化,而且水的表面张力很强,能够承载一些小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水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四、水的分布师:孩子们,水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你们知道水在哪里吗?(学生回答: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请你们分组,用气球代表地球,把水的分布情况画在气球上。
(学生进行分组活动,绘制水的分布情况)小结:通过活动,我们了解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而且地球上的水资源有限,需要我们节约用水。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探究水的分布情况,同时引导他们意识到水是有限的资源,需要节约用水。
】五、总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探究了水的特点,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最后,我们要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学会节约用水。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对今天的研究进行回顾,同时再次强调水的重要性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少毫升。
使用量筒时,要注意准确读取液面高度,避免误差。
自评:科学探究需要精确的测量,量筒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需要认识和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4、进行科学实验,验证猜测。
(1)实验设计。
我们已经比较出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并且用量筒测量出了具体的数值。
那么,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呢?我们可以进行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
请同学们组织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结果。
(2)实验过程。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一单元水科目科学年级一班级70 时间.3.13课题1、认识水第 1 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重点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难点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 1号材料袋演示材料: 1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观察水1、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
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认识水。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3、教师指导:●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闻”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
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
尝也有方法,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
大家用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4、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形,粉笔盒是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5、在这几个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状?你还能制造不同形状的水吗?如何制造呢?(气球装水,可以变各种形状,材料袋里配有气球,可课后试试)6、完成活动手册第一课涂色题。
把水放入以下几个容器,水是什么形状的?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水的形状。
7、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状吗?8、看板书,总结水的特点。
9、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物质叫做液体。
(板书液体)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还有哪些?二、活动一:辨水识水活动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水的基本特征啦,让我们利用这个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吧。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水的流动性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看过水流动的情景呢?比如说,水流进下水道,或者水从龙头里流出来。
那么,水为什么能够流动呢?(学生回答)对啊,水是液体,分子之间没有固定的位置,所以可以自由地移动。
那么,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水的流动性。
(师拿出水管和不同形状的小杯子)请看,我用水管把水从一个杯子里面吸起来,然后让它流到另一个杯子里面,看看水是不是可以顺着水管流动呢?(学生观察并回答)2.水的凝固性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冰块呢?冰块是什么?(学生回答)对啊,是水在低温下凝固形成的。
那么,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水的凝固性。
(师拿出水盆和气球)请看,我把水倒进水盆里,然后把气球放进去,再把水盆放到冰箱里冷藏一会儿,看看气球里面的水会不会变成冰块呢?(学生观察并回答)四、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师:孩子们,我们已经了解了水的一些基本性质,那么,水在自然界中分布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对啊,水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泛,有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等。
我们来看一张地图,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水资源。
(师拿出地图)请看,这是我们所在的地方,周围有哪些水资源呢?(学生观察并回答)五、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认识水这个课题,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水的特点,也了解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水这个宝贵的资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板书)1.老师介绍本节课研究的内容:认识水的特点和比较水的多少。
2.老师通过观察、闻、尝、摸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水还有哪些特点?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验证?3.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领取材料进行验证。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水是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
5.老师讲解液体和固体的概念,以及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
6.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的液体。
7.老师介绍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提醒学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湘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前4个单元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水和空气、常见动植物的特征或性质为线索,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
最后一个单元是“制造产品”(纸飞机)的工程技术单元,旨在引领学生围绕工程的核心“设计”,在可利用的条件下制造纸飞机,开始具体地学习如何“做技术”。
本册共布设28个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继续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本册教材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03版)“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中的相关内容要求,安排了“水”“空气”“形形色色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纸飞机”5个主题单元,共计15篇课文,设计了 28个探究活动。
5个主题单元可以分为3组,第一组是物质科学领域的水和空气单元;第二组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动物和植物单元;第三组是工程与技术领域的纸飞机。
第一单元“水”: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并研究我们所熟悉的物质“水”,从水的基本特征人手,通过观察、辨识、比较、实验等方法认识“水”,了解人们对水力的应用,体会事物具有两面性。
第二单元“空气”:空气和水相比,最大的差别是看不见它。
正由于看不见,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学生认识空气要难于认识水。
因此本单元置于水单元之后,同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要将观察和研究水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认识空气当中去,教材按“找空气一观察并研究空气”的顺序组织教学,始终通过对水和空气的比较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空气和水的基本特征。
认识水学习目标:1、知道水的根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学习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拟、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学习准备: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号杯:牛奶2号杯:白醋3号杯:糖水4号杯:清水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8个学习过程:一、猜谜语导入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请看: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
谜底是〔水〕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
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板书课题〕二、认识水:讨论观察方法与顺序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太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能帮助找一找哪一杯是清水吗?〔学生猜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1.学生讨论观察方法师:大家对1号杯意见比拟统一〔看颜色〕,对2号,3号,4号这三杯为什么不能确定,可以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分辨?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看、闻、尝、〔摸〕。
〔板书〕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1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确定2号杯为白醋〕师演示“闻〞的方法:用鼻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
4.我们已经知道糖水和清水没有毒,可以尝〔确定3号杯为糖水〕。
师演示“尝〞的方法:品尝时用舌头尝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第1课认识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课《认识水》的主要内容包括:水的特点、水的用途、水的净化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水的日常经验,如喝水、用水洗手等,但他们对水的基本性质和水的净化过程的了解还比较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性质,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水的净化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性质,掌握水的净化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净化方法2.水的循环过程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究水的性质。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课《认识水》2.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滤纸、砂子、活性炭等3.课件:水的性质、水的净化过程等相关图片和视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杯清水,引导学生观察水的特点,如透明、无色、无味等,激发学生对水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水的性质,如水的溶解性、表面张力等,并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用途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砂子、活性炭对水的净化作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水的性质和净化方法的问题,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利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一单元水第1课认识水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科学探究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科学态度乐于合作,善于交流;会积极参与实验;用证据说明问题。
4.STSE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平底烧瓶、锥形瓶、试管、U形管牛奶、酒精、水、植物油、盐水教师准备材料:自然界中各类水的图片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熟悉的物质——水。
(二)新课学习1.观察水(1)引入:水是怎样的,你已经知道哪些?是怎样知道的?(了解学生对水的已有认知)(2)思考:水究竟有没有颜色、是否透明、是否会流动、是否有气味、是否有味道等?我们该用怎样的方法观察水?(3)学生初步观察,教师进行方法指导和安全教育(未知的物体不能尝味道、闻气味,防止对身体造成伤害,要在老师的允许和指导下才可以进行)。
(4)引导学生把水的基本性质填入气泡图。
(5)提问:水是什么形状的呢?让学生猜想。
(6)出示不同形状的容器,学生动手验证观察其形状变化。
(7)用填图的方式对倒入不同容器里的水的形状进行描述——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8)小结:借助气泡图,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特征: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辨别水(1)出示牛奶、酒精、水、植物油、盐水五种常见液体。
(2)讨论: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哪杯是水?(3)学生验证(用不同的感官,渗透安全教育)(4)小结:什么样的辨识顺序更合理安全?(一看二闻三品尝)3.说一说大自然哪里有水(1)学生自由回答。
(2)依次出示课本中的四张图片,描述这是什么地方的水。
(三)整理,下课。
第一单元水第2课比较水的多少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提炼“统一标准”的思想方法。
2.科学探究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并实施;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