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阑尾炎误诊12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儿童阑尾炎易误诊作者:刘卫华来源:《家庭医学·新健康》2008年第08期急性阑尾炎是小儿腹部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约占小儿外科急腹症总数的1/4,占小儿外科急诊手术的2/3,居小儿急腹症之首位。
儿童阑尾炎很容易被误诊,有时甚至会发生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才被诊断。
儿童阑尾炎为什么易被误诊,家长应注意些什么呢?儿童阑尾炎发病的常见病因阑尾是人体内退化的残余管状器官,其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与大肠相通。
阑尾管腔细窄、开口较小,壁内有丰富淋巴组织,当出现呼吸道或胃肠道炎症时,阑尾壁内的淋巴滤泡会增生肿大,阻塞阑尾腔。
此外,食物残渣、粪石、果核、小豆、蛔虫等异物也常引起阑尾腔梗阻。
一旦阑尾腔梗阻,腔内分泌物滞留,就会引起阑尾发炎、肿胀。
由于儿童的组织较为娇嫩,加上其阑尾动脉较细,如发生炎症、肿胀,很容易造成阑尾壁淤血、缺血,比成人更容易发生阑尾坏死、穿孔。
正是这些解剖特点和影响因素,使儿童阑尾炎成为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
阑尾炎为何易被误诊阑尾炎主要表现为三大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
由于阑尾炎腹痛开始时常位于上腹和肚脐周围,阑尾发生炎症时,会刺激神经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婴幼儿阑尾炎的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出现早且显著,甚或可发生于腹痛之前,成为最初的症状。
而且儿童阑尾炎早期一般不会出现发热症状,等到炎症较为明显时才有38℃左右的发热,再加上小儿对症状描述不清,查体不能很好地配合,所以在疾病早期经常被误诊为胃肠炎或胃痉挛。
如何辨别儿童阑尾炎与胃肠炎、胃痉挛虽然儿童阑尾炎与胃肠炎、胃痉挛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病情发展不同,根据详细的查体和检查还是可以区分的。
阑尾炎其疼痛会逐渐固定于右下腹,当医生触及压痛点时孩子有痛苦表情,尤其是医生的手压向腹部深处后迅速抬起时孩子的哭吵、呻吟会更甚,这些是诊断阑尾炎十分重要的依据。
由于阑尾炎大多伴有阑尾腔梗阻,所以腹痛往往是一阵一阵的,并且越来越剧烈,一般不会自行缓解。
龙源期刊网
儿内科急性阑尾炎误诊22例研究
作者:荀富强
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19期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儿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但其误诊率也较高。
小儿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上无显著表现且病情不稳定,患儿的病情诊断情况受到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的较大影响,因此临床上很容易产生误诊。
小儿急性阑尾炎除了症状不典型外常伴随发热、腹泻等症状,这都会影响医生的准确判断而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误诊导致的重复就诊会大大拖延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患儿出现其他如休克、肠坏死等危急症状,因此降低误诊率十分必要,也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小儿急性阑尾炎误诊12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误诊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
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月~2014年06月首诊以其他疾病收入院,最后以手术明确诊断为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12例误诊的阑尾炎患儿,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5例,胃肠型上呼吸道感染3例,肠套叠1例,肠结核1例,细菌性痢疾1例,肠蛔虫症1例。
结论儿童急性阑尾炎症状不典型,详细的询问病史,认真的体格检查及完善的辅助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标签:阑尾炎;误诊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成人一般具有典型的阑尾炎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特点,诊断较容易,而小儿急性阑尾炎由于解剖特点及小儿不能详细描述疼痛的原因,往往会误诊为其他疾病。
且小儿免疫力低下,病情进展较快,极易穿孔,是急需手术治疗的疾病,尽早明确诊断,对降低小儿阑尾炎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文对我科自2009年1月~2014年06月共接诊了12例首诊以其他疾病收入院,最后经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阑尾炎患儿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
年龄15月~14岁,平均年龄(4.2±1.3)岁。
1~3岁2例,3~14岁10例。
其中以肠系膜淋巴结炎收入院5例,胃肠型上呼吸道感染收入院3例,肠套叠收入院1例,肠结核收入院1例,细菌性痢疾收入院1例,肠蛔虫症收入院1例。
48h明确诊断1例。
平均明确诊断时间(35±
2.6)h。
1.2临床表现11例表现为腹痛,其中脐周痛5例、上腹痛3例、单纯右下腹痛2例、转移性右下腹痛1例。
7例表现为呕吐。
腹泻2例。
腹胀2例。
5例表现为发热。
2例表现为烦躁不安,2例表现为精神差。
查体脐周压痛8例,右下腹压痛5例,腹胀2例。
右下腹包块1例。
1.3单纯白细胞升高5例,白细胞升高伴中性粒细胞升高4例,C反应蛋白升高11例,尿常规见红细胞2例。
B超提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3例,右下腹淋巴结肿大2例,未见异常7例。
2治疗
所有病例均按初诊原因予以治疗,其中4例予以抗炎治疗后有一过性好早,后腹痛再次加重,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实验室及反复B超检查,其中3例于上级医院结合CT检查,并于上级医院手术切除病理检查,予以追踪随访,明确为急性阑尾炎。
10例于本院手术切除结合病理诊断阑尾炎明确。
3结果
12例小儿急性阑尾炎2例发生穿孔,全部治愈。
4讨论
阑尾炎的发病机理为阑尾官腔阻塞后腔内压力增高,粘膜出现坏死溃疡,细菌入侵。
可导致阑尾坏死。
急性阑尾炎的疾病发生、转归及治疗临床已经形成共识。
但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尤其是小儿由于解剖较成人的不同,临床表现更不典型,且儿童阑尾炎极易发生穿孔,引起阑尾周围腹膜炎及脓肿。
临床更易造成误判,延误病情。
小儿阑尾炎临床缺乏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表现。
在本组病例中临床表现为腹痛占91.7%(11/12),但具有典型的右下腹痛仅2例,大部分为上腹痛或者脐周痛,可能和儿童不能完全表达疼痛部位,或疼痛部位本身具有不典型性均有可能,因此在只要患儿提供有腹痛症状,无论是何部位均要考虑急性阑尾炎的可能。
其他消化道症状为呕吐占58.3%(7/12)腹泻占16.7%(2/12),腹胀占16.7%(2/12)。
而随着年龄的减小,临床表现更不典型,本组中表现为精神差和烦躁不安的4例患儿均为10岁的患儿准确提供右下腹有压痛。
因此,需要我们通过反复多次,细致认真、采取不同体位、不同部位,相互对比的查体,去伪存真,才能对我们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1]。
过分依赖单一的辅助检查也是造成阑尾炎误诊的一个原因之一。
目前,对我们基层医院来说,血常规仍是我们判断感染的主要指标。
但我们需注意小儿的白细胞较成人来说相对较高,且受一些基本的影响、如免疫功能障碍,可能出现白细胞反映异常。
CRP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对细菌感染比较灵敏。
两者相结合综合对判断感染更全面[2]。
本组病例中白细胞升高58,3%(7/12),CRP升高91.7%(11/12)。
腹部B超仍是我們诊断常用的检查。
甚至部分基层医生以右下腹B超来作为诊断阑尾炎的依据。
而B超在实际检查中和仪器设备,检查者的操作水平有关,且B超的假阳性及假阴性[3],本组病例中初期检查B 超的阳性率为0。
这也提醒我们不要盲目的相信B超的检查。
本组病例中有3例经反复查体临床表现考虑阑尾炎于上级医院CT检查证实。
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主要表现为阑尾管腔阻塞或者管壁增厚,高分辨的螺旋CT诊断率更高,Lane 等对300例患者行的螺旋CT扫描发现对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为9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和99%[4]。
国内罗彩华等[5]也对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进行研究,发现其也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可靠检查方法。
但CT检查有一定的X线照射,不宜作为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常规检查手段。
但当临床遇到疑难病例时,可首选CT检查,特别是增强CT检查,可缩短症状医院内延迟时间,减少穿孔发生率。
因此,影像学检查应尽早地完成以避免穿孔率的增加[6] 。
通过本组病例,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减少小儿阑尾炎的误诊:要深刻理解小儿急性阑尾炎与成人的不同特点,临床工作中对家长提供的病史和查体发现进行全面分析,尤其是具有消化道症状或发热的患儿,如按初始诊断治疗,其病程的转归与早期的临床诊断不符合者,我们都要不断观察病情。
对腹部查体要详
细反复的进行,多次对比,切不可一次检查下定论。
同时要审慎有联系的结合实验室及仪器检查,客观分析。
必要时行破腹探查。
早期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周界志.小儿阑尾炎误诊6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36-39 .
[2]覃福星.C一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评价小儿急腹症的临床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1721.
[3]周晓敏,温莉婷,鲍利娜,等.急性阑尾炎患者171例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8):1085-1086.
[4]Lane M J,LiuDM,HuynhMD,et a1. Suspected acute append icitis:none nhancedhelical CT in 300consecutive Patients[J].Radiology,1999,213(2):341-346 .
[5]罗彩华,孙敏,吴正宇.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5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985.
[6]吴微庆.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92-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