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法制史》讲义(楔形文字法)
- 格式:pdf
- 大小:186.57 KB
- 文档页数:4
外国法制史笔记第一章楔形文字法第一节楔形文字法概述一、楔形文字法的概念它是古代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早期居民创造的、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奴隶制法的总称。
二、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和演变楔形文字法是伴随着两河流域城市国家的形成与统一王国的建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演变具体可分为四个时期:1.分散的习惯法时期(公元前30世纪――公元前22世纪)城邦国家的兴起产生了最初的习惯法;简要介绍拉格什王国的社会改革。
2.成文法的初步发展时期(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8世纪)乌尔国家的兴起,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乌尔那姆法典》的编撰;随后兴起的拉尔萨王国的《苏美尔法典》,埃什嫩那王国的《俾拉拉马法典》等。
3.全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6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法典》的制定代表着楔形文字法发展的高峰。
4.衰败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赫梯王国的《赫梯法典》和亚述王国的《中期亚述法典》继承了楔形文字法的传统,但楔形文字法的衰落不可避免。
三、楔形文字法的特征1.法典结构比较完整,逐渐向序言、正文、结语三段式结构过渡。
2.以楔形文字镌刻。
3.法典缺乏抽象原则。
楔形文字法大多是司法判例汇编,法律条文一般都是对具体法律问题的个别规定。
4.楔形文字法一般都将法描述成神意的体现,但它们仍属世俗法,并非宗教法。
5.属于典型的古东方奴隶制法。
第二节《汉穆拉比法典》一、法典的制定背景1.巴比伦统一以前,两河流域各城邦国家的习惯法和成文法存在很大差异,各自为政,法律不统一。
2.汉穆拉比时期,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新型的经济关系开始出现,需要用新的法律手段去解决。
3.自由民内部的分化和斗争激烈。
二、法典的结构和体系采用序言、正文和结语三段式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序言:强调王权,宣扬君权神授。
正文:共282条,大致包括诉讼程序、法院组织、犯罪、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债务关系、家庭和继承、损害赔偿、劳动工具以及奴隶地位等各方面。
自学考试《外国法制史》第一节楔形文字法律的一般概况第一节楔形文字法律的一般概况一、楔形文字法律的概念:楔形文字是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一种古老文字,因为这种文字是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泥板上刻画而成,很象木楔,故称楔形文字。
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世纪,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
楔形文字法指古代使用楔形文字编写的法律的总称,包罗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依兰人、赫梯人等建立得国家所适用得法律。
此法律起源于两河流域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有学者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法,但范围过窄。
如称其为古“近东法律”,又过广泛,因为犹太法和埃及法不属于楔形文字法律。
楔形文字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法律,本身带有独特的结构、体系和共同特征,它既不同于埃及法,又与后来的希腊法、罗马法存在很大差异。
二、楔形文字法律的沿革:楔形文字法律在古代法律史上存在大约有3000年摆布的历史,有其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具体过程。
前3000年摆布,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一些奴隶制小国,称为城市国家,法的形式是习惯法。
小国间经常发生战争,后来乌尔国家实现统一,称为乌尔第三王朝,其创始人乌尔纳姆编纂了适用全境的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是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除序言共29条,序言提到乌尔纳姆权力是神授的,按神的意图在人间确立正义和社会秩序。
其主要内容规定:禁止巫术,主人要给捕捉奴隶者必然报答;伤害他人要罚款及婚姻、家庭、继承、刑罚等方面的规定。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随后出现的小国制定了一些成文法典,有拉尔萨的法典三件,即《苏美尔法典》、《苏美尔亲属法》和《尼尼微法律教本》,伊新的《李必特·伊丝达法典》、埃什嫩那的《俾拉拉玛法典》等,都用楔形文字书写。
从内容看,社会上雇佣、租赁、借贷不动产及奴隶的买卖十分流行。
法典以罚金、补偿的方式来取代过去实行报复的手段,还较详细地规定了婚姻家庭和继承方面的内容。
技术、体系比《乌尔纳姆法典》更进一步,《俾拉拉玛法典》和《李必特·伊丝达法典》还有序言和结语,都对《汉穆拉比法典》以影响。
外国法制史论述第一章楔形文字法课本19页----29页1.楔形文字法古代两河流域及其毗连地区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律的总称往往又被称为楔形文字法系在很长时期被许多国家采用。
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成文法典这些法典具有独特的体系结构的共同特征其中代表其发展最高水平的是其他还有等。
2.楔形文字法的特征A.是一部神定法B.结构体系较完整C.设计内容广泛D.采用不同法律判例的汇编和抽象概括3.乌尔纳姆法典公元前2113年至公元前2019年的乌尔纳姆王创制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
法典内容 A.禁止巫术 B.伤害他人身体可用罚金代替刑罚 C.把全体居民划分为自由民和奴隶 D.缔结婚姻的当事人是男女双方家长 E.妇女必须严守贞操发现者处死4.阿维鲁自由民按其社会法律地位的不同。
分为享有权利的自由民与不享有权利的自由民前者称“阿维鲁”直译为“丈夫” 是具有公社社会资格的人其中既有僧侣贵族高级官吏也包括自耕农和独立手工业者法典有许多条纹专门保护他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5.神明裁判在案件无法判别是否有罪的情况下借助神明的意志判断诉讼当事人是否应负罪责它在古代中世纪一些国家和地区被采用。
6. 德拉古法公元前621年奴隶主贵族德拉古将习惯法整理编纂颁布了雅典第一部成文法史称德拉古法。
该法主要提出三项改革规定了公民权的取得条件将官吏选拔由贵族会议决定改为公民抽签选举组成一个由公民选举产生的四百零一人议事会。
德拉古法标志着雅典法进入了成文法时期。
7. 该法典是古代楔形文字法律集大成的汇编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在位时制定因此而得名。
是迄今已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早期法典在楔形文字诸法典中具有代表性。
由序言本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对古巴比伦以后的许多古代国家的法律有很大影响。
法典基本内容A肯定和维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法典宣布国王是最高统治者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和祭祀大权于一身。
为了证明国王权力的至高无上法典贯彻君权神授思想将君权和神权结合起来以神权维护君权法典序言把这一思想充分加以表现宣布汉穆拉比是授命于神的巴比伦的太阳。
1、楔形文字法A、楔形文字是公元前2700年前后期发源于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一部古老文字,是由苏美尔人发明;B、两河流域是人类是历史上最早形成国家与法的地区之一,也是楔形文字法的发源地;这些地区的城市国建最初采用习惯法,其主要内容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规;C、公元前2113年-公元前2096年,乌尔第三王朝创制的《乌尔纳姆法典》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开创了法典化的时代;D、楔形文字法主要有《苏美尔法典》、《苏美尔亲属法》、《尼尼微法律教本》、《椑拉拉马法典》、、《李必特尹丝达法典》、E、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统治时期,是两河流域经济最为繁荣、国势最为强势时期F、《汉穆拉比法典》文明于世,又称为“石柱法”;2、汉穆拉比法典:A、该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B、君主专制制度,国王依靠他的核心的官僚机构,自上而下实行集中统治;C、军人分为“里都”和“巴衣鲁”(重装兵和轻装兵)D、将全体居民分为自由民和奴隶,奴隶又称为“卑贱者”,奴隶和牛等价,视为财产;E、自由民分为充分享有权利的自由民与不享有充分自由的自由民;F、享有充分权利的自由民称为:“阿维鲁”——主要包括僧侣贵族、高级官吏、自耕农和独立手工业者;G、不享有充分权利的自由民称为:——穆什凯努;H、财产法——属于公社的土地数量很大,约占耕地总数的85%,有关商业方面的条款约占法典条文的10%左右;I、契约制度——买卖、财产租赁、借贷、保管、合伙、人生雇佣等,其中以买卖、借贷和财产租赁最为流行J、买卖契约的标的:土地、房屋、牲畜及其他非禁止流转的财产,其中包括奴隶;借贷契约的标的:钱款、谷物;租赁契约的标的包括:房屋、土地、园圃、车辆、船只、牛、驴等,K、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L、婚姻关系实行的是具有买卖性质的契约婚姻;,夫妻关系是不平等的,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地位,财产只在家庭范围内继承并且只有男子才享有充分自由的继承权;M、犯罪和刑罚制度;N、犯罪种类有:危害法院公正裁判罪、侵犯人身罪、侵犯财产罪、侵犯家庭罪;O、法典几乎没有涉及:国事罪、宗教罪P、危害法院公正裁判罪:诬告、伪证、法官擅改判决Q、侵犯财产罪的规定最多,处刑也最为严厉;R、侵犯人身罪主要指殴打或者其他原因造成他人伤亡,处罚:血亲复仇、同态复仇;S、侵犯家庭罪包括强奸罪、奸淫罪、通奸罪、养子不认养父母等T、刑罚的种类有:死刑、体刑、烙印、罚金、驱逐;刑罚轻重与罪行的大小、当事人的身份和地位有关;U、国王拥有国家最高司法审判权,地方司法权分别由国王下属大小官吏来行使,V、诉讼完全由私人提起,证据主要有:证言、证物、宣誓、神明裁判;3、楔形文字法的基本特征A、结构体系关系比较完整,一般采用序言、正文和结语三段论式;B、内容涉及面较广,包括民法、刑法、诉讼法、婚姻家庭法;C、大都比较重视对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调整;《俾拉拉马法典》中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占70%D、各法典大多是司法判例的汇编E、楔形文字法是世俗法;4、楔形文字法的历史地位A、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法律体系之一;B、是最早将习惯法成文化的先驱;C、对推动人类法制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具有特殊贡献;D、对楔形文字法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奴隶制早期法律产生的基本过程;E、是古代西亚法的先驱。
楔形文字法1楔形文字法的概念: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各奴隶制国家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法律的总称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6世纪苏美尔人用芦秆刻在泥板上古代两河流域奴隶制国家通用楔形文字法=楔形文字法系2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和发展约公元前22世纪末,乌尔纳姆创建了乌尔第三王朝(about 2113B.C.-2006B.C.)《乌尔纳姆法典》29条条文,私有制的一定发展水平以及法典对奴隶主利益和私有制的坚决维护。
《乌尔纳姆法典》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但法典的影响还在,基本都继承了《乌尔纳姆法典》的风格。
公元前19世纪,阿摩利人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第六代王汉穆拉比(公元前1792年~公元前1750年)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并制定了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
《汉穆拉比法典》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之大成。
它的制定,标志着楔形文字法乃至整个古东方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鼎盛状态)《汉穆拉比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随着公元前6世纪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严格意义上的楔形文字法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3汉穆拉比法典制定的原因:(1)实现法的统一的必要(巴比伦王国的统一)(2)经济关系发展,调整新型经济关系的需要(3)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结构体系:序言、正文、结语序言:汉穆拉比颂扬自己,宣称“君权神授”,立法权属于自己(神明的代表)正文:共282条。
正文内容已涉及民事、刑事、诉讼等领域的基本问题。
古代东方——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特点结语:告诫人民遵守,不可废除变更法律(神保佑守法者,而惩罚不遵守法律之人)法典正文是关于当时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具体规定,序言和结语则表现了汉穆拉比时期人们关于法律的意识和观念。
法律价值观: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和对人类福祉的追求。
内容:1国有和有限度的私有并存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标志着奴隶制经济的全省)(弱于全盛时期的希腊、罗马)(灌溉农业所代表的古东方土地所有制特点的公有制)(公有制表现为全国土地基本以王室土地和公社土地的形式存在,实物租税、军人兵役,占有王室土地=担负义务)(法典规定了不履行占有土地义务的处罚,且土地不得作为标的买卖)公社为主的统治基础,以家庭为单位,履行对公社的义务法典对于土地私有制的有限保护、对于动产私有制的严格保护(奴隶主)2社会结构家庭奴隶制:奴隶主随意处置奴隶、对他人奴隶侵犯的赔偿(奴隶=财产的一部分)自由民:阿维鲁穆、穆什钦奴(依附王室)自由民中的阶级分化,下层容易沦为债务奴隶军人(不完全权利,但是法典中对于军人财产给予特别保护)3婚姻、家庭、继承法以契约为基础的买卖婚姻制度,无契约即无婚姻父权、夫权4债权法契约、侵权行为之债保护借用人权利、限制出借人权利的倾向(高利贷剥削以及由此产生的债务奴隶增多动摇了巴比伦的经济和社会秩序,统治者用这种方式来稳定经济秩序)对于债权关系调整,古代东方法中并不多见。
外国法制史笔记第一章楔形文字法第一节楔形文字法概述一、楔形文字法的概念它是古代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早期居民创造的、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奴隶制法的总称。
二、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和演变楔形文字法是伴随着两河流域城市国家的形成与统一王国的建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演变具体可分为四个时期:1.分散的习惯法时期(公元前30世纪——公元前22世纪)城邦国家的兴起产生了最初的习惯法;简要介绍拉格什王国的社会改革。
2.成文法的初步发展时期(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8世纪)乌尔国家的兴起,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乌尔那姆法典》的编撰;随后兴起的拉尔萨王国的《苏美尔法典》,埃什嫩那王国的《俾拉拉马法典》等。
3.全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6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法典》的制定代表着楔形文字法发展的高峰。
4.衰败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赫梯王国的《赫梯法典》和亚述王国的《中期亚述法典》继承了楔形文字法的传统,但楔形文字法的衰落不可避免。
三、楔形文字法的特征1.法典结构比较完整,逐渐向序言、正文、结语三段式结构过渡。
2.以楔形文字镌刻。
3.法典缺乏抽象原则。
楔形文字法大多是司法判例汇编,法律条文一般都是对具体法律问题的个别规定。
4.楔形文字法一般都将法描述成神意的体现,但它们仍属世俗法,并非宗教法。
5.属于典型的古东方奴隶制法。
第二节《汉穆拉比法典》一、法典的制定背景1.巴比伦统一以前,两河流域各城邦国家的习惯法和成文法存在很大差异,各自为政,法律不统一。
2.汉穆拉比时期,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新型的经济关系开始出现,需要用新的法律手段去解决。
3.自由民内部的分化和斗争激烈。
二、法典的结构和体系采用序言、正文和结语三段式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序言:强调王权,宣扬君权神授。
正文:共282条,大致包括诉讼程序、法院组织、犯罪、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债务关系、家庭和继承、损害赔偿、劳动工具以及奴隶地位等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