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探究.doc
- 格式:docx
- 大小:17.81 KB
- 文档页数:1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楔形字简介篇一:楔形文字名词解释(第一分册)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代两河流域人类使用的文字,它代表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之一。
《汉穆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为了进一步巩固王国统治,集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编订法典。
该法典是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也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吉尔伽美什》:《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版文字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
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前发明了象形文字,他们普遍使用纸草作为书写工具,因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只有祭司、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随着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2年的征服及此后诸文明的入侵,使象形文字逐渐退出使用。
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它象征着古代埃及法老的专制权力和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种姓制度:公元前14世纪以后,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地区,逐渐建立种姓制度,形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
种姓在理论上是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造成了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流动。
佛教的创始与经典:公元前6世纪,佛教作为不满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的新宗教诞生,相传其创教者为悉达多,早期佛教倡导“众生平等”,其经典总称大藏经,分为经、律、论三部分。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是古印度最著名的梵文史诗文学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两个史诗均产生于民间口头创作,后经流传、润色而定型,史诗内容多为神话传说,也反映当时印度社会生活及雅利安人入侵的情况。
古巴比伦人的数学智慧古巴比伦人的数学智慧■ 林革古巴比伦王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建于公元前19世纪。
古巴比伦位于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境内。
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孕育了璀璨夺目、享誉世界的古巴比伦文化。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古巴比伦人在3000多年前就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一些独特巧妙的解题策略,令人惊讶之余,不由得击节叹服。
泥板书上的数学成就考古学研究表明,古巴比伦人当时使用的是特殊的楔形文字,并把文字刻在泥板上晒干,晒干后的泥板变得和石头一样坚硬,可以长期保存;但岁月的侵蚀还是使得大部分泥板书消蚀破损,保存下来的泥板书数量远不及埃及的纸草书。
不过,这并不影响后人对古巴比伦灿烂文化的全面了解。
古巴比伦人对于数学的发现和记载,也是采用这种独特的泥板书,在已经挖掘出的50万块古巴比伦泥板中,纯数学泥板有300块左右。
从这些存世发掘的数学泥板书中人们发现,古巴比伦人不仅早就形成“逢十进一”的概念,而且掌握了每隔六十进一的计数法。
在泥板上,古巴比伦人用“▼”表示1,用“古巴比伦人还掌握了许多计算方法,并且编制有各种数表辅助计算。
从数学泥板书上,人们发现古巴比伦人使用乘法表、倒数表、平方和立方表、平方根和立方根表。
他们在代数领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卓有成效地处理一般的三项二次方程和某些三次方程,特别是开方根的算法非常成熟。
美国耶鲁大学收藏的一块编号7289的古巴比伦泥板书上,载有的近似值,用现代阿拉伯数字表示就是1.414213,这已是相当的精确。
古巴比伦人还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对级数问题有一些研究。
他们还具备初步的几何知识,能把不规则形状的田地分割为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来计算面积,也能计算简单的体积。
他们非常熟悉等分圆周的方法,求得圆周与直径的比π=3,甚至还使用了勾股定理。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足以证实古巴比伦人杰出的数学成就。
兄弟分银与等差数列在德国柏林博物馆收藏的一块古巴比伦数学泥板书上记载了这样一道题目:兄弟10人分3/5米那的银子(米那和后面的赛克尔都是古巴比伦的重量单位,其中1米那=60赛克尔),相邻的兄弟俩,比如老大和老二、老二和老三……所分银子的差相等,而且已知老八分到的银子是6赛克尔,求每人所得的银子数量?通俗转化的意思是:“10个兄弟分100两银子,一个比一个多,只知道每一级相差的数量都一样,但究竟相差多少不知道,现在第八个兄弟分到6两银子,问每级间相差多少?”这是一则涉及到等差数列的问题,古巴比伦人给出的解题方法是如此巧妙简便,甚至连小学生也能理解。
楔形文字法一、楔形文字与两河流域文明1.导言:两河流域文明的印象?“东方的拉丁语”楔形文字在两河流域形成。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两河文明。
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
两河流域文明的印象是什么?在今天的两河流域,气候干燥,土壤裸露,沙丘遍野,而且象所有的荒漠地区一样,降水稀少且温差较大,映入眼帘的只是荒凉和沙砾,沙漠与沼泽。
今天的西亚由于盛产石油而富裕,而在人类文明之初,西亚由于资源贫瘠、物质匮乏,人们不得不四方征战,到处迁徙。
令人称奇的是,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在这块土地上升起,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这里产生,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这里建立,世界上最早的法典在这里创制。
在犹太人和希腊人的笔下,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人人向往的天堂,《圣经》中的伊甸园就在这里。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要知道这一切还是要依赖两河流域文明里的最伟大成就之一——楔形文字。
2.楔形文字的起源、发现与破解起源: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
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最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的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字,公元前3100年之前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楔形文字究竟是怎样起源的一直是人类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
20世纪70年代起,考古天文学家却提出了一个爆炸性的观点,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6000年前的一次天文事件——船帆座×号超新星的爆发。
发现:1472年,一个名叫巴布洛的意大利人在古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游历时,在设拉子附近一些古老寺庙残破不堪的墙壁上,见到了一种奇怪的、从未见过的字体。
这些字体几乎都有呈三角形的尖头,在外形上很像钉子,也像打尖用的木楔,有的横卧着,有的则尖头朝上或者朝下,还有的斜放着,看上去像是一只尖利的指甲刻上去的。
巴布洛非常诧异。
这是文字吗?还是别的什么?他带着这种疑惑回到了意大利。
第一章楔形文字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以汉穆拉比法典为代表的古代两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法律(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发展和一般规律;掌握楔形文字法的主要特征;掌握《汉穆拉比法典》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第一节楔形文字法律的一般概况一、楔形文字法的概念1、楔形文字法律是指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古代使用楔形文字镌刻的奴隶制法律的总称,包括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依兰人、赫梯人等建立的国家所适用的法律。
2、楔形文字法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法,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和特征。
有的资产阶级学者将这种法律称为楔形文字法系。
二、楔形文字法律的产生与演变1、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最初由西亚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国家所制定。
乌尔第三王朝(前22-21世纪)的创始者所颁布的《乌尔纳姆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楔形文字成文法典。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所制定的《汉穆拉比法典》是楔形文字法律的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
3、楔形文字法律后来为亚述、赫梯、依兰等国家沿袭使用,直至波斯帝国时期。
4、公元前一世纪左右,楔形文字法律完全消失。
注:1、什么是《乌尔纳姆法典》?约在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前21世纪,两河流域的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乌尔纳姆创制了《乌尔纳姆法典》,除序言外,共29个条文,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
它的出现为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发展开创了法典化的新时代。
2、列举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典。
三、楔形文字法律的主要特征1、在结构、体系上比较完整一般分为三部分:序言、法典正文和结语三段论。
2、法律的内容涉及面较广。
3、楔形文字法大多是司法判例的汇编,并没有规定一般的抽象概念和立法原则。
4、虽被描绘为神的意志的体现,但内容中宗教色彩并不浓厚。
第二节汉穆拉比法典一、法典的制定和结构(一)制定《汉穆拉比法典》是汉穆拉比国王执政的晚年颁布的。
制定的原因主要有:迅速消除境内法律的不统一和地方上各自为政的混乱现象;适应私有关系的发展调整新产生的各种关系;缓和自由民内部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考点:楔形文字的创造者、特点及影响1.楔形文字出现的时间及创造者: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2.楔形文字的特点:楔形文字是用芦秆或木棒写在湿软的泥版上,字的形状象木楔子一样,它的笔画由一头粗一头细的直线构成。
3.楔形文字的影响: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易错微析楔形文字出现的时间和地区易错:楔形文字出现的时间与象形文字同时,都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
楔形文字出现的地区是两河流域,代表是《汉谟拉比法典》。
例题1 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A.金字塔B.佛教C.《荷马史诗》D.楔形文字答案:D解析: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代表,位于尼罗河流域。
佛教是印度人创造的,属于印度河流域。
《荷马史诗》是希腊文化,属于地中海文明。
楔形文字的创造者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位于两河流域,故选D。
例题2 下图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石柱下方为法典的内容。
记载该法典的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B.象形文字”C.楔形文字D.线性文字答案:C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果,位于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使用楔形文字,故选C。
1.楔形文字是古代西亚广泛使用的文字,它的创立者是()A.苏美尔人B.腓尼基人C.阿卡德人D.古埃及人2.下列关于楔形文字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B.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草纸上C.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D.由古代埃及人最早创造和使用3.要想研究古代西亚地区的历史,应该首先掌握的文字是()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甲骨文D.英文字母4.阅读“古老而神秘的文字”一目内容,结合下列图片:请回答:(1)说出三幅图片中古老文字的名称及形成时间。
(2)这些文字对后来文字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1.A解析: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故选A。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简介大全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简介考古证实,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初的文字外观形象并不像楔形,而只是一些平面图画。
显然,被后世称为楔形文字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字,正是起源于图画式象形文字。
公元前3200年,考古学家在乌鲁克古城发现了刻有这种象形符号的泥板文书。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载。
这种文字写法简单,表达直观。
有时复杂的意思和抽象的概念就用几个符号结合在一起表达,如把“眼”和“水”合起来就是“哭”,“天”加“水”表示“下雨”,“鸟”和“卵”合起来就表示“生”等。
后来又发展到用一个符号代表多种意义,例如“足”又可表示“行走”“站立”等,这就是表意符号。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苏美尔已发展为表词音节文字,即用发音符号代替表意符号,同声的词往往合用一个字符,一个符号也可以表示一个声音,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公元前3000年起,苏美尔连年征战,统治者为给自己歌功颂德,记述征战过程的铭文逐渐增多,这时常常会碰到一些专有名词,如攻占的城市以及统治者的名字,为把它们区别开来,就开始使用发音符号。
发音符号比表意符号又进了一步:一是符号的数目减少了,二是发音符号还可以表达图形符号无法表达的介词、副词以及词格、词首、词尾等文法和语法结构。
这样表达的语句意思更加确切。
经过这些变化,苏美尔的文字体系逐渐完备。
苏美尔人在简化象形符号的过程中,开始逐渐用楔形符号代替象形符号,最终创立了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的文字最早是写在泥板上。
在泥板上印刻,因此只适合书写较短的、直线的笔画。
由于书写时用芦苇角或木棒角按压,在按压的地方印痕较宽、较深,抽出时留下的印痕则较细、较窄,这样,这种文字符号的每一笔开始部分都较粗,而末尾部分都较细,就像木楔一样,“楔形文字”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楔形成为文字的标准字型后,以后在石块上刻写,也同样刻成这种形状。
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是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
苏美尔语的语言体系独一无二,在字词、文法及句法构造上自成一格,苏美尔语存在时间比较短,在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执政后便成了死语,不再通用。
第二章楔形文字法一、楔形文字法概述(一)楔形文字法楔形文字法是指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各奴隶制国家以楔形文字锲刻而成的法律的总称,这些国家包括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依兰人、赫梯人等建立的国家,它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公元前6世纪随新巴比伦的灭亡而消亡(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所灭,公元前626-前539)(在消亡时间上有分歧)楔形文字法虽一直适用到波斯帝国统治时期,至公元前1世纪整个西亚地区成为罗马帝国的统治版图,楔形文字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两河流域法的立法原则、具体制度及其法典的结构和体例,对东方各国法的影响尤为深刻。
(二)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和发展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及相应发展的农、牧、商业,使当地苏美尔人、阿卡德人相继建立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这些早期国家已经有自己的首脑、长老议事会和诉讼机构,已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并创造了楔形文字。
随着城市国家的出现,最早的习惯法应运而生。
约公元前3000年中期开始有了以楔形文字记载的成文法,其内容主要是调整婚姻家庭方面的法规。
此后,成文法逐渐发展,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日益广泛,如契约、债务、侵权行为、损害赔偿等,并向自成一体化的法典方面发展。
约公元前21世纪末,乌尔纳姆创建了乌尔第三王朝,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国王集军事、行政和司法大权于一身。
为了统治需要,颁布了《乌尔纳姆法典》,用楔形文字写成,,这部法典比较完整的抄本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的。
这是迄今所知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标志着古代东方法已进入成文化阶段。
该法典由序言和正文29条组成,但是部分条文遗失,保留下来的有23条。
序言宣扬君权神授,正文内容已涉及到损害与赔偿、婚姻、家庭和继承以及刑罚等,反映出法典对奴隶主利益和私有制的维护,对以后两河流域的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法典反映了古代早期法的一些基本特点:1.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实体和程序不分的法律编纂模式。
楔形文字的破译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系统之一,起源于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现今的伊拉克)。
这种文字系统得名于其形状,它的符号由一系列楔形的刻痕组成。
楔形文字最早出现在用粘土制作的平板上,这些平板被用作商业交易的记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楔形文字逐渐发展成一种完整的文字系统,用于纪录各种内容,包括政治、法律、文学、历史等。
这一文字系统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王国中广泛使用,包括古巴比伦、亚述和埃兰等。
由于楔形文字的独特形状和复杂性,长期以来,人们对其进行破译一直是一个挑战。
直到19世纪,一位英国学者亨利·罗雷德(Henry Rawlinson)根据摩苏尔的一块巨大的楔形文字石碑的研究,才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发现楔形文字符号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有着相似的含义,这使他能够开始逐渐解读楔形文字的含义。
随着破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者们对楔形文字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文本和文物得以解读。
这些解读不仅提供了关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重要信息,还有助于我们理解更早期的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
楔形文字的破译也促进了其他古代文字系统的破译,例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
这些文字系统的破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从而加深我们对过去的认识。
总的来说,楔形文字的破译是一项重大的成就,为我们揭示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这也提醒我们历史的重要性,并激励我们继续研究和理解过去,以便更好地塑造未来。
楔形文字法元素楔形文字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所使用的一种文字,最早出现在约公元前4000年的乌鲁克时期。
随着时代的变迁,楔形文字的形态和用途也发生了不断的变化。
本文将从楔形文字的概述、发现历程以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述楔形文字,又称为楔形符号,是一种由楔形符号组成的文字。
它的特点在于,每个符号都由一个或多个楔形的刻痕构成,楔形的方向和数量不同,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楔形文字的刻写方式也非常特殊,它是通过将木制或陶制的印章按在泥土上,再将印章从泥土上拿开,形成的凸起符号,这种方式称为印刷式楔形文字。
此外,楔形文字还有一种刻写方式,即直接用铜刀在粘土板上刻划,形成凹陷符号,这种方式称为刻划式楔形文字。
二、发现历程楔形文字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欧洲的考古学家们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发掘了大量的古代遗址,其中就包括了使用楔形文字的文化遗产。
最早发现楔形文字的考古学家是德国人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他于1700年代中期在伦敦公布了他的发现。
但是,当时的学术界并没有对这一刻画于泥板上的文字进行足够的认可。
直到19世纪末,英国人亨利·罗伯特·雷德发掘了伊拉克南部的乌鲁克遗址,他在这里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楔形文字文物,这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在此之后,由于欧洲国家的考古学家们的努力,楔形文字的研究逐渐深入,也为后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三、应用楔形文字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记录官方文书、商业交易、祭祀仪式、文学作品等方面。
在古巴比伦,楔形文字被广泛应用于官方文书的记录和保存,如税单、土地契约、法律文书等。
在远古时期,楔形文字也被用于记录祭祀仪式,如为神灵献祭、祈祷等。
楔形文字还被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如史诗《吉尔伽美什》、神话《天国和地狱》等。
这些文学作品通过楔形文字的记录,得以保留至今,为后人了解古代文化、信仰和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第一章楔形文字法一、楔形文字法的含义楔形文字法又称为两河流域法。
是对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域各个奴隶制国家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一系列法律的总称。
时刻约为公元前3000年以前至公元前6世纪。
二、楔形文字法的产生与进展一、前21 世纪末《乌尔纳姆法典》迄今为止所发觉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二、前20 世纪城邦国家的法典《苏美尔法典》《李必特·伊丝达法》等3、前18 世纪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保留最完整的成文法典4、赫梯法、亚述法承继了楔形文字法赫梯的两种文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第二节楔形文字法的代表——汉穆拉比法典一、释义: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又称石柱法。
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穆拉比统治时期制定,它充分表现了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法律的特点,是古代东方式的典型代表。
四、法典序言及结语中的法律观(一)法的公正性一、立法的目的——公正我,汉穆拉比忠诚敬神的君主,为使正义在国中显现,消灭邪恶,使强不凌弱,使我象太阳一样升起在民众之上,给国家带来光明。
······二、君主与公正的关系(二)君权神授法自君出国王汉穆拉比站立在太阳神沙马什隔壁,从神手中接过代表着权利的拐杖,表示法律的权威来自神的赐予。
(三)法的神圣性与永久性尔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裁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
(四)明白得与熟悉一、表现了古东方西亚朴素的法律观二、专门好地处置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五、法典要紧内容与特点一)保护私有制经济土地私有与土地国有(国君私有第三章古希腊法一、何谓古希腊法泛指存在于古代希腊世界所有法律标准的总称。
四、古希腊法的特点一)古希腊法是城邦法,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
(二)古希腊法是成文法,但没有显现完整周密的法典。
(三)法庭在案件处置上具有灵活性,一直没有形成具有专业性质的法官群体。
古巴比伦人的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与泥板书
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文字,是人们用制成的三角尖头的芦苇杆、木棒或骨棒当“笔”,在软泥板上写成的“楔形”的文字。
这种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
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了象形文字。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象形文字很难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概念,于是象形文字发展为表意文字,即用各种字形的组合作为语言意义的记号。
随后又出现了谐声文字,即同声的词往往用同一个符号表示。
这样苏美尔人的图形符号就从早期的两千个左右减少到后来的五百多个。
苏美尔的文字最初刻在石头上,但因美索不达米亚的石头很少,同时又不生长纸草,于是他们把文字写在软泥板上,然后把它烘干。
泥板在晒干或烘干之后可以长期保存。
据说那时的官府和寺庙里都藏有很多这种泥板书,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约有三万多块。
这种文字后来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所广泛采用,对科学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起了重大的作用。
用泥板书写和保留文字,经济、简便而长久,这一发明中包含了精彩的实用智慧。
三、楔形文字法的发展和演变乌尔王朝灭亡后,约公元前两千年代初期,阿摩利人在苏美尔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北方为伊新,南方为拉尔萨,伊新的北部为埃什那和玛里。
这些国家也都相继制定了成文法典,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拉尔萨王国的《苏美尔法典》《苏美尔亲属法》《尼尼微法律教本》,埃什嫩那王国的《俾拉拉马法典》,伊新王国的《李必特——伊思达法典》等。
这些法典继承了《乌尔纳姆法典》的风格,但在结构体系和立法技术上已有所提高,在内容上已较为丰富,涉及财产所有权、债权、婚宴家庭、继承、各种形式规范和诉讼规范等,反映了楔形文字法在两河流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公元前19世纪,阿摩利人建立的古巴比伦王国兴起,统一了两河流域。
公元前18世纪其第六代国王汉莫拉比统治时期是两河流域经济最为繁荣、国势罪为强盛的时期。
汉莫拉比王适应本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统治的需要,同时吸取了两河流域原有楔形文字法的精华,制定了闻名于世的《汉莫拉比法典》。
这部法典原文镌刻在一个约有米高的黑色玄武岩石柱子上,故又称“石柱法”。
石柱的上端可有精致的浮雕,下端是刻满了楔形文字的法律条文。
这部法典曾长期失传,1902年被法国考古队于伊朗古城苏萨所发现,虽有少数条纹被磨损,但已由后来发现的以及亚述图书馆保存的泥板抄本所补充,因而《汉莫拉比法典》成为流传至今的楔形文字法中最完整的一部成文法典。
公元前1595年,巴比伦第一王朝被北方后起的奴隶制国家赫梯所消灭。
赫梯王国统治时期,还将自己的统治范围扩展至叙利亚,并为巩固其统治制定了《赫梯法典》。
这部法典的条文被记载在数块泥板文书上,于1906年被德国学者发现。
法典共3表,约2000条,反映出当时赫梯王国的奴隶制度已相当发达。
法典允许土地买卖,明确规定了地价;出卖土地的条件是买者必须接替卖者履行对国家承担的义务。
该法典的刑法条款相对比较发达,刑罚中以“赎罪金”刑为最多,肉刑的适用仅仅限于重罪和奴隶;此外还采取死刑、劳役、监禁等。
楔形文字的解读楔形文字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由古巴比伦人所创造,使用于约前4000年至约前50年的时期。
楔形文字是“楔形刻写”,用一个三角形的笔划刻在蒲草板上,由于蒲草板的材质不易保存,故目前保存下来的楔形文字主要来自于古代的宗教、法律、医学或施工方面的文献,可以说是一笔珍贵的人类文化财富。
本文将围绕楔形文字的解读来进行讨论。
1.理解文字的构成楔形文字的构成十分特殊,它是由一个个楔形图形组成的。
这些楔形图形代表着一些物品、事件甚至是思想,它们通常都是符合象形文字的规律的。
但很多情况下,楔形文字并不是直接描绘事物,而是为了表达数字、时间、位置等概念而出现的。
例如,一个三角形通常表示数字3,一个圆形则表示数字1或5,一个椭圆形则表示时间的长度。
只有理解了文字的构成,我们才能开始具体解读。
2.学习古代语言的知识楔形文字的解读需要掌握古代巴比伦语的知识。
巴比伦语是一个阿卡德语的方言,只有了解了这门语言的语法、词汇、句子结构等才能更好地理解楔形文字。
因此,对于楔形文字的解读而言,学习古代巴比伦语是非常必要的。
3.阅读相关文献并研究上下文楔形文字多是保存在这些年代的一些法律、宗教、医学等文献中,它们代表着当时的思想和文化。
因此,要想准确解读它们的意思,就要从相关文献中获取信息。
此外,在解读楔形文字时还需仔细阅读上下文,理解具体的历史背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字的意义。
4.参考专家的研究成果由于楔形文字的解读需要深入研究,因此,我们应该参考专家们对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
他们对于这些文字的基本规律、特征、语法等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指导。
通过了解专家研究的重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楔形文字。
总结在深入理解楔形文字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从掌握古代巴比伦语的语法和构造规则,到熟悉楔形图形的基本表示意义和数字,再到阅读相关文献,理解历史背景和上下文的意义。
在这些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参考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以更好地了解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教案准备
1 (放映第1张)玥:我先来问一问同学们,历史上有名的四大古国是哪四个?
古巴比伦,古埃及,印度,中国(第2张)
建议:顺便了解一下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
2 刘:(如果回答正确)对了。
四大古国就是这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如果错误)还有谁补充的?好,XXX来答答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放映第3张上)
3 毕: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放映第3张下)
4 冯:请同学们用心来记每一个知识点,我们后面会有问答的(在放映第3张下时说)
5 饶:先来看一看楔形文字的简介,看完后我们来补充几点(读红色第○1条)
(放映第4张)
6 毕: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楔形文字,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放映第5张后说)
7 张:下面是古波斯文,这种楔形文字包含41个符号,有时也作为表示音位的字母
(放映第6张,将纸○2拿出来,放在投影仪上)
8 刘:这就是三种文字的一些关系(放映第7张表格时),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楔形文字和甲骨文。
9 冯:这就是楔形文字(放映第8张时开始说)
10 饶:这个故事我来读一下(放映第8张后一张图时说)
11 毕:这是甲骨文(放映第9张时说)
12 张:接下来,我们开始回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在黑板上计分,看看哪个小组得分最高。
(放映第10张时说)
13 (五个人谁想说都一起说,管理好计分和请人回答)
(答案顺序A, C, B, A)
14 玥:最后,我们来看看楔形文字与象形文字的对比表(放映第16张)
15玥: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认识了甲骨文和楔形文字,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再去了解一下有关方面的知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