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电磁兼容EMC16_18
- 格式:ppt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19
由无线电骚扰引起的有用信号接收性能的下降。
1.15系统间干扰 inter-system interference由其它系统产生的电磁骚扰对一个系统造成的电磁干扰。
1.16系统内干扰 intra-system interference系统中出现的由本系统内部电磁骚扰引起的电磁干扰。
1.17 自然噪声 natural noise来源于自然现象而非人工装置产生的电磁噪声。
1.18 人为噪声 man-made noise来源于人工装置的电磁噪声。
1.19(性能)降低 degradation (of performance)装置、设备或系统的工作性能与正常性能的非期望偏离。
1.20(对骚扰的)抗扰性 immunity (to a disturbance)装置、设备或系统面临电磁骚扰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
1.21(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性能降低的能力。
注:敏感性高,抗扰性低。
1.22静电放电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相互靠近或直接接触引起的电荷转移。
2骚扰波形2.1瞬态(的) transient (adjective and noun)在两相邻稳定状态之间变化的物理量或物理现象,其变化时间小于所关注的时间尺度。
2.2脉冲Pulse在短时间内突变,随后又迅速返回其初始值的物理量。
2.3冲激脉冲 impulse针对某给定用途,近似于一单位脉冲或狄拉克函数的脉冲。
2.4尖峰脉冲 spike持续时间较短的单向脉冲。
2. 5(脉冲的)上升时间 rise time (of a pluse)脉冲瞬时值首次从给定下限值匕升到给定上限值所经历的时间。
注:除特别指明外,下限值及上限值分别定为脉冲幅值的10%和90%。
2.6上升率 rate of rise一个量在规定数值范围内,即从峰值的10%到90%,随时间变化的平均速率。
电磁兼容emc概念电磁兼容emc概念:EMS电磁敏感性,也有称为电磁抗扰度,是指能忍受其它电器产品的电磁干扰的程度。
因此,电磁兼容性EMC一方面要滤除从电源线上引入的外部电磁干扰(辐射+传导),另一方面还能避免本身设备向外部发出噪声干扰,以免影响同一电磁环境下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一、EMC概念介绍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作为产品的一个特性,译为电磁兼容性;如果作为一门学科,则译为电磁兼容。
它包括两个概念:EMI和EMS。
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指自身干扰其它电器产品的电磁干扰量。
EMS(electromagneTIcsusceptibility)电磁敏感性,也有称为电磁抗扰度,是指能忍受其它电器产品的电磁干扰的程度。
因此,电磁兼容性EMC一方面要滤除从电源线上引入的外部电磁干扰(辐射+传导),另一方面还能避免本身设备向外部发出噪声干扰,以免影响同一电磁环境下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EMC滤波器主要是用来滤除传导干扰,抑制和衰减外界所产生的噪声信号干扰和影响受到保护的设备,同时抑制和衰减设备对外界产生干扰。
而辐射干扰主要通过屏蔽的手段加以滤除。
从滤波器的功能来看,它的作用是允许某一部分频率的信号顺利的通过,而另外一部分无用频率的信号则受到较大的抑制,它实质上是一个选频电路。
而我们常见的低通滤波器功能是允许信号中的低频或直流分量通过,抑制高频分量或干扰噪声。
电源噪声干扰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比如你正在使用电脑的时候,当手机信号出现时,电脑音响会有杂音。
比如电话或手机通话时有嗞嗞的杂声。
又比如使用电吹风烫头发时,电视机不但会产生噪音,而且屏幕会出现很大的雪花般的条纹。
这都是一些常见的噪声信号干扰,但实际上有些干扰日常看不到,一但受到影响就有可能措手不及,甚至找不到根源。
这些噪声信号如果出现在自动化仪器,医疗仪器有可能带来极大的损失甚至生命安全。
电磁兼容EMC设计指南引言: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磁干扰和电磁敏感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干扰和敏感性,EMC设计指南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指导原则。
一、电磁干扰控制1.分离和屏蔽:将敏感器件和辐射源分离,并利用屏蔽材料防止电磁波的传播。
同时,要注意设备的布局设计,避免敏感部件之间的互相干扰。
2.地线设计:正确设计和规划设备的地线系统,保证地线的连续性和低阻抗,并事先考虑到地线回路的电磁耦合和干扰。
3.滤波设计:使用合适的滤波器来限制电磁干扰的传播和进入设备内部,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4.控制开关电源的EMI:开关电源可能引入较大的干扰,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例如使用低噪声开关电源,使用隔离电源等。
5.电磁辐射:限制设备本身的电磁辐射,减少对周围设备的干扰。
二、电磁敏感性控制1.设备敏感性测试:在设计阶段进行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以了解设备的敏感性和潜在的问题。
2.屏蔽和滤波:使用屏蔽和滤波装置来减少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
3.设备间的距离:在设备布局时,尽量保持设备之间的距离,避免互相的干扰。
4.地线和电源:正确设计和规划设备的地线和电源系统,以降低电磁干扰的传播和影响。
5.接口设计:在设备接口的设计中,要考虑到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采取合适的措施,例如增加屏蔽、滤波等。
6.监测和调试:使用适当的设备和工具,定期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调试,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其它注意事项1.符合标准:遵循相关的EMC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的设计和测试符合国际标准要求。
2.技术培训:提供相关的EMC技术培训,提高设计人员的EMC意识和技能水平。
3.设备的环境适应性:考虑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4.EMC测试设备:选择合适的EMC测试设备和工具,进行设备的测试和验证。
5.设备的整体性能:EMC设计要与设备的整体性能相匹配,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表现。
电磁兼容方案1. 引言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在电子设备中,各种电磁辐射和敏感的设备,能够在不产生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共存和正常工作。
EMC是现代电子设备设计和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考虑因素,因为各种电子设备在工作时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如果不加以抑制和控制,就会对周围的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甚至导致设备的故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磁兼容方案,包括电磁屏蔽、地线布线和滤波器。
2. 电磁屏蔽电磁屏蔽是一种通过采用屏蔽材料或屏蔽结构,将电磁辐射阻挡在设备内部或者将外界的电磁辐射屏蔽在外部的方法。
常见的电磁屏蔽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如铜、铝等)和电磁屏蔽涂层。
通过使用这些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电磁辐射的泄漏和吸收外界的电磁信号。
此外,还可以采用屏蔽结构,如金属屏蔽罩、金属屏蔽盖等,将设备内部的电磁辐射限制在设备内部。
3. 地线布线地线布线是一种通过合理地设计和布置设备的地线,减少电磁辐射和提高抗干扰能力的方法。
地线布线需要考虑地线的路径、连接方式以及与其他信号线的交叉等因素。
一般来说,地线应尽量短、直接,并避免与其他信号线产生交叉。
同时,还可以采用星状接地和分段接地等方式,提高地线的接地质量。
通过良好的地线布线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和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4. 滤波器滤波器是一种通过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器件,对电磁信号进行过滤和抑制的方法。
常见的滤波器器件包括电容器、电感器和滤波器芯片等。
滤波器主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器件的参数,如阻抗、频率范围等,实现对电磁信号的滤波和抑制。
滤波器可以用于设备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对输入信号进行初步处理,或者对输出信号进行最终的整形和滤波。
5. 总结电磁兼容方案是现代电子设备设计和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采用电磁屏蔽、地线布线和滤波器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和干扰,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当然,不同的设备和应用场景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电磁兼容方案,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电磁兼容环境电磁环境的描述和分类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在电磁环境中,各种电子设备能够在不互相干扰的情况下正常工作的能力。
电磁环境是指设备所处的电磁场环境。
本文将对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进行描述和分类。
一、电磁兼容的描述电磁兼容是指各种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产生或受到干扰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各种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也日益突出。
电磁兼容性的研究旨在解决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确保设备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电磁兼容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抗干扰性和抗辐射性。
抗干扰性主要研究电子设备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即设备在电磁环境中受到外界干扰时仍能正常工作;抗辐射性主要研究电子设备对外界辐射的抵抗能力,即设备在电磁环境中产生的辐射对周围设备和环境的影响。
二、电磁环境的分类电磁环境按照频率范围可以分为低频电磁环境、射频电磁环境和微波电磁环境。
1. 低频电磁环境低频电磁环境主要包括50Hz电力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
在低频电磁环境中,主要的干扰源是电力线和电力设备。
电力线上的电流会产生磁场,而电力设备本身也会产生电磁辐射。
低频电磁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2. 射频电磁环境射频电磁环境主要包括30kHz至300GHz范围内的电磁场。
在射频电磁环境中,主要的干扰源是无线通信设备和雷达设备。
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手机、电视、无线局域网等,而雷达设备主要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射频电磁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线通信和雷达设备对周围设备和环境的干扰问题上。
3. 微波电磁环境微波电磁环境主要包括300MHz至300GHz范围内的电磁场。
在微波电磁环境中,主要的干扰源是微波炉、手机基站和卫星通信设备。
微波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而手机基站和卫星通信设备则是无线通信的关键设施。
微波电磁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电磁兼容性(EMC)是一个涵盖了广泛应用领域的概念,它关乎设备或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稳定运行。
简单来说,电磁兼容性(EMC)指的是设备在规定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正常工作能力,同时不会对周围设备产生无法承受的电磁干扰。
因此,EMC涉及到两个关键方面:一是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应控制在一定限值内;二是设备对所在环境中已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
EMC作为一种工程技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当今社会,电气和电子设备无处不在,它们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电磁干扰问题。
为了确保各种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至关重要。
电磁兼容性不仅关乎设备自身的性能,还涉及到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
只有当各个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相互兼顾,才能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此外,电磁兼容性还关注设备在自然界电磁环境中的表现。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电磁现象,如雷电、无线电波等,这些现象都可能对电子系统或设备产生影响。
因此,电子系统或设备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其在自然界电磁环境中的抗扰度,以确保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将电磁兼容性的研究范围扩展到电磁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电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比如手机辐射、基站辐射等。
在这个意义上,电磁兼容性学科内容可以被称作环境电磁学。
环境电磁学旨在研究电磁场在环境中的传播、转化和生物效应,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的电磁环境。
电磁兼容性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它关乎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正常工作。
通过研究电磁兼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电磁兼容性还关注设备在自然界电磁环境中的表现,以及电磁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磁兼容性和环境电磁学将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浅显易懂,整体地讲清楚,什么是电磁兼容(EMC)EMC概述(1)什么是电磁兼容性(EMC)?“电磁兼容性(EMC)”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设备本身的电磁噪声对其他设备或人体带来的影响(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ssion),另一种是设备是否会因来自外部的电磁干扰而发生误动作(电磁敏感性EMS: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mmunity),之所称为“电磁兼容性”,是由于为了避免发生故障,这两方面都要兼顾。
以文字的形式写成“定义”是这样的,理解起来有点难是吧。
下面我将浅显易懂地、直观地解释一下。
我将以大家熟悉的半导体集成电路(LSI、IC)为主角进行解说。
首先是电磁干扰(EMI或电磁发射)。
如今,已经开发出并且在售的LSI和IC种类繁多。
为了便于说明,大致分类如下:①老式三端电源(7805和7905等)和低饱和电源(LDO)等直流电源相关产品。
这些产品要处理的信号是直流(DC)的。
②差分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比较器)、语音信号处理等相关的产品。
要处理的信号是基于正弦波的模拟信号和线性信号。
③微控制器、存储器、逻辑等相关的产品。
要处理的信号是数字信号。
④最近常用的开关电源和电荷泵电源等电源相关的产品;LED驱动器、LCD驱动器等显示相关的产品;PWM电机驱动器等驱动相关的产品。
这些LSI和IC是涉及到开关技术的产品。
其中①和②不产生电磁干扰(EMI),③和④产生电磁干扰(EMI)。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模拟LSI和线性LSI不会产生电磁噪声,而数字LSI和开关LSI会产生电磁噪声,这样说可能更直观更易懂。
由于直流电压本身没有基波和谐波分量,正弦波中的高次谐波分量(基波的N倍频分量)很少,因此不易产生电磁噪声。
而数字LSI 和开关LSI是处理矩形波(脉冲波)的产品,因此会产生比如在1GHz (千兆赫兹)左右的高次谐波分量(主要是奇次谐波)。
电磁场理论在电磁兼容中的应用一、电磁场理论概述电磁场理论是描述电磁现象的重要理论,它涉及到电与磁的相互作用及传输,并且很好地描述了光的电磁波本质。
这一理论主要由麦克斯韦场方程组和洛仑兹力公式构成,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电磁波通信、无线电广播和雷达等领域。
二、电磁兼容的基础知识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系统(如计算机、移动电话和雷达)能够在同一空间中协同运作的能力。
在现代电子系统中,许多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被同时使用,这使得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干扰成为可能。
干扰来源主要为电磁泄漏和电磁辐射,电磁泄漏是由于电路内部的电子元件造成的电磁辐射,而电磁辐射是由于设备本身发射的电磁波及其针对频段的回波所组成的。
三、电磁场理论在EMC中的应用1. 辐射问题对于电子系统发射的电磁波,应用电磁场理论可以预测其传输强度和分布,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峰值电场、电磁流和磁感应强度等参数。
并且在设计电磁波天线、亚毫米波和微波电路时,电磁场理论可以指导信号传输的优化,以获得更好的传输性能。
2. 感应问题在多路信号系统中,相邻电路的误导、电磁泄漏和电气干扰都会产生感应效应,即信号重叠影响彼此之间的独立输入输出,甚至会产生严重的误解。
在这种情况下,电磁场理论可以应用到控制感应噪声的技术中,包括应用接地机制、干扰补偿和相邻互感抑制等手段。
3. 构造信噪比模型电磁场理论可以指导设计EMC目标模型,对于电磁辐射产生和感应问题的分析与预测,信噪比可以用来描述电子信号的优化。
这种信息理论发现,信号的弱度、干扰和背景噪声之间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信噪比产生广泛的影响。
4. EMC标准制定电磁场理论的应用能够产生有效的归一化,促进标准化和扩大EMC范围,提高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制定和实施EMC标准化方案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ACM,IEMC, FCC 和EN这些主要标准化组织都依赖于电磁场理论来支持制定标准化的方法和准则。
四、结论电磁场理论在EMC领域的应用使得电子系统之间的干扰得到了控制,提高了EMC的可靠性和性能,并且指导着EMC技术标准的制定及EMC目标的设计。
我国现行的电磁兼容标准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国外标准GB/T4365-1996电磁兼容术语IEC50、IEC161(90) GJB76-85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GB/T6113-1995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GB 3907-83*工业无线电干扰基本测量方法--GB 4859-84*电气设备的抗干抗扰度性基本测量方法--GB/T15658-1995城市无线电噪声测量方法-- 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T13926.1-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总论--GB/T13926.2-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静电放电要求--GB/T13926.3-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辐射电磁场要求--GB/T13926.4-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要求--GB/T 14431-93无线电业务要求的信号/干扰保护比和最小可用场强--GB4824-1996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和限值CISPRII(90)GB4343-199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干扰特性测量方法和允许值CISPR14(93)GB4343.2-1999电磁兼容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 第2部分:抗扰度-产品类标准CISPR14-2:1997GB/T6113-1995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GB/T6113.2-1998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GB/T17618-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24(97)GB/T17619-1998机动车电子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7624.1-1998电磁兼容 综述 电磁兼容基本术语和定义的应用与解释IEC61000-1-1GB17625.1-1998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IEC61000-3-2(1995)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国外标准GB17625.2-1999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T17626.1-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抗扰度试验总论IEC61000-4-1(1992)GB/T17626.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61000-4-2(1995)GB/T17626.3-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IEC61000-4-3(1995)GB/T17626.4-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1000-4-4(1995)GB/T17626.5-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IEC61000-4-6(1996)GB/T17626.7-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IEC61000-4-7(1991)GB/T17626.8-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EC61000-4-8(1993)GB/T17626.9-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IEC61000-4-9(1993)GB/T17626.10-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屁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IEC61000-4-10(1993)GB/T17626.1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IEC61000-4-12(1995) GJB/Z17-1991军用装备电磁兼容性管理指南--GJB/Z25-1991电子设备和设施的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指南--GJB/Z54-1994系统预防电磁能量效应的设计和试验指南--GJB/Z105-1998电子产品防静电控制手册--GJB1210-1991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的实施--GJB1389-1992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国外标准GJB2079-1994无线电系统间干扰的测量方法--GJB2081-199487~108MHz频段广播业务和108~137MHz频段航空业务之间的兼容--GJB2926-1997电磁兼容性测试试验室认可要求-- GJB3007-1997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要求--GJB151A-97军用电子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GJB152A-97军用电子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GB12190-90高性能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 GB6833.1-86*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总则--GB6833.2-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磁场敏感度试验--GB6833.3-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GB6833.4-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电源瞬态敏感度试验--GB6833.5-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辐射敏感度试验--GB6833.6-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传导敏感度试验--GB6833.7-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非工作状态磁场干扰试验--GB6833.8-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工作状态磁场干扰试验--GB6833.9-87*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传导干扰试验--GB6833.10-87*电于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辐射干扰试验--GB7343-87*10kHZ~30MHZ 无源无线电干扰滤波器和抑制元件抑制特性的测量方法--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国外标准GB7434-87*架空明线载波通信系统抗无线电广播和通信干扰的指标--GB7495-87架空电力线路与调幅广播收音台的防护问距-- GB13613-92对海中远程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13614-92短波无线电测向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GB13615-92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GB13616-92微波接力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GB13617-92短波无线电收信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GB13618-92对空情报雷达站电磁环境防护要求--GB/T13620-92卫星通信地球站与地面微波站之间协调区的确定和干扰计算方法--GB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22(1997)GB17743-1999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干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CISPR15(1996)*QJ 1211-870122;V06航天系统地面设施接地要求 国内 QJ 1213-870122;V06电磁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 国内 *QJ 1539-880122;V751航天遥测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国内 *QJ 1692-890122;V06航天系统地面设施电磁兼容性要求 国内 QJ 1693--890122;V06电子元器件防静电要求 国内 QJ 1760-890122;V06用频谱仪测量电磁干扰的方法 国内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国外标准*QJ 1874-900122;V06接地、搭接和屏蔽的设计应用 国内 *QJ 1875-900122;V06静电测试方法 国内 QJ 1875A-980122;V06静电测试方法 国内 QJ 1950-900122;V06防静电操作系统技术要求 国内 QJ 2177-910122;V06防静电安全工作台技术要求 国内 QJ 2245-920122;V06电子仪器和设备防静电要求 国内 QJ 2256-920122;V06系统预防电磁能量效应的设计和试验指南 国内 QJ 2266-92 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国内0122;V06*QJ 2268-920122;V711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抗干扰性能要求 国内QJ 2350-92 0122;V06电磁辐射敏感度的测试方法 横电磁波传输室测量国内QJ 2892-970122;V06EMI衬垫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国内 QJ 3035-980122;V27电子机柜电磁屏蔽要求和测试方法 国内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对应国际/国外标准*QJ 1874-900122;V06接地、搭接和屏蔽的设计应用 国内 *QJ 1875-900122;V06静电测试方法 国内 QJ 1875A-980122;V06静电测试方法 国内 QJ 1950-900122;V06防静电操作系统技术要求 国内 QJ 2177-910122;V06防静电安全工作台技术要求 国内 QJ 2245-920122;V06电子仪器和设备防静电要求 国内 QJ 2256-920122;V06系统预防电磁能量效应的设计和试验指南 国内 QJ 2266-920122;V06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国内 *QJ 2268-920122;V711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抗干扰性能要求 国内QJ 2350-92 0122;V06电磁辐射敏感度的测试方法 横电磁波传输室测量国内QJ 2892-970122;V06EMI衬垫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国内 QJ 3035-980122;V27电子机柜电磁屏蔽要求和测试方法 国内。
电磁兼容(EMC)基础知识全⾯详解⼀、电磁兼容概念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对于设备或系统的性能指标来说,直译为“电磁兼容性” ;但作为⼀门学科来说,应该译为“电磁兼容”。
国家标准GB/T4365-1995《电磁兼容术语》对电磁兼容所下的定义为“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
” 简单的说,就是抗⼲扰的能⼒和对外骚扰的程度。
电磁兼容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电设备(分系统、系统;⼴义的还包括⽣物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降级的⼀门科学。
⼆、基本概念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电磁相容—电⼦产品能够在⼀电磁环境中⼯作⽽不会降低功能或损害之能⼒;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电磁⼲扰—电⼦产品之电磁能量经由传导或辐射之⽅式传播出去的过程;由⼲扰源、耦合通道及被⼲扰接收机三要素组成。
Radio frequency(RF)⽆线电频率,射頻—通訊所⽤的频率范围,⼤约是10kHz 到100GHz。
这些能量可以是有意产⽣的,如⽆限电传发射器,或者是被电⼦产品⽆意产⽣的;RF能量经由两种模式传播: Radiated emissions(RE)—此种RF 能量的电磁场经由媒介⽽传输;RF 能量⼀般在⾃由空间(free space)內传播,然⽽,其他种类也有可能发⽣。
Conducted emissions(CE)—此种RF 能量的电磁场经由道题媒介⽽传播,⼀般是经由电线或内部连接电缆;Line Conducted interference(LCI)指的是在电源线上的RF 能量。
Susceptibility 容忍度,耐受性—相对的测量产品暴露在EMI环境中混乱或损害的程度。
Immunity 免疫⼒—⼀相对的测量产品承受EMI的能⼒;Electrical overstress(EOS)电⼦过度⾼压—当遇到⾼压突波产品承受到的损坏或只是功能丧失;EOS包括雷击以及静电放电的事件。
电磁兼容试验 emc电磁兼容试验(EMC)是一种用于评估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的方法。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电磁环境的复杂化,EMC试验变得越来越重要,目的是确保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并且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EMC试验通常包括两个方面:抗扰度试验和辐射发射试验。
抗扰度试验用于评估设备对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包括电压暂降、电压中断、瞬态电压变化、电磁场暂变、快速变化电磁场和慢速变化电磁场等。
辐射发射试验则用于评估设备在工作状态下辐射出去的电磁波,包括辐射电路和辐射开口。
为了进行EMC试验,需要一系列的设备和测试方法。
设备包括电磁干扰发生器、电磁感应设备、频谱分析仪、电磁屏蔽室、功率计、示波器等。
测试方法通常根据相关标准来执行,例如IEC 61000系列标准和CISPR标准。
这些标准规定了试验设备的要求和试验过程,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EMC试验中,通常会采用传导耦合和辐射耦合两种方式来模拟设备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和辐射情况。
在传导耦合试验中,试验设备和被试设备之间通过电缆、导线和接地等电路相连,用于模拟电缆中的干扰电压和电流。
在辐射耦合试验中,试验设备会产生和被试设备类似的电磁场,并通过空气传播到被试设备上。
EMC试验的结果通常以电磁兼容性指标来表示。
常见的指标包括干扰电压、干扰电流、辐射电场和辐射功率等。
根据设备的使用环境和要求,会有不同的指标要求。
例如,对于医疗设备,通常对辐射功率有较严格的要求,以确保设备不会对患者和医护人员产生不良影响。
而对于航空航天设备,通常对辐射和干扰电压要求较高,以确保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能够稳定运行。
EMC试验的意义不仅在于评估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还可以帮助设备制造商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对设备的耐电磁干扰能力、辐射水平等进行测试和改进,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提升整体产品质量。
此外,EMC试验也有助于保护用户设备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提高设备的使用可靠性。
电磁兼容(EMC)主要测试项目和对应标准介绍电磁兼容(EMC)知识--初学必看电磁兼容(EMC)主要测试项目和对应标准介绍□ 空间辐射(Radiation) EN55011,13,22 、CISPR11,13,22、FCC Part 15&18, VCCI 、GB14023、GB4824、GB9254、GB13837、GB18655、GB/T16607、GJB151A-97□ 传导干扰(Conduction) EN55011,13,14-1,15,22、CISPR11,13,14-1,15,22、FCC Part 15&18, VCCI 、GB4824、GB9254、GB13837、GB17743、GB4343、GB18655□ 喀呖声(Click) EN55014-1 、CISPR14□ 功率辐射(Power Clamp) EN55013,14-1 、CISPR13,14-1 、GB13837、GB4343□ 磁场辐射(Magnetic Emission) EN55011,15 、CISPR11,15 、GB17743、GB4824□ 静电放电(ESD) IEC61000-4-2、EN61000-4-2、GB/T17626.2□ 辐射抗扰度(R/S) IEC61000-4-3、EN61000-4-3 、GB/T17626.3 、GJB151A-97□ 脉冲群抗扰度(EFT/B) IEC61000-4-4、EN61000-4-4 、GB/T17626.4□ 浪涌抗扰度(SURGE) IEC61000-4-5、EN61000-4-5、GB/T17626.5□ 传导骚扰抗扰度(C/S) IEC61000-4-6、EN61000-4-6 、GB/T17626.6 、GJB151A-97□ 工频磁场抗扰度(M/S) IEC61000-4-8、EN61000-4-8、GB/T17626.8□ 电压跌落(DIPS) IEC61000-4-11、EN61000-4-11、GB/T17626.11□ 谐波电流(Harmonic) IEC61000-3-2、EN61000-3-2 、GB17625.1□ 电压波动和闪烁(Flicker) IEC61000-3-3、EN61000-3-3 、GB17625.2□ 振荡波抗扰度(Flicker) IEC61000-4-12、EN61000-4-12、GB/T17626.12EMC测试指南一、EMI(电磁骚扰)分射频和工频两类测试l 射频类测试项目:1.1 射频分传导和辐射两项测试射频传导(屏蔽室测试)1.1.1 传导分电压和功率两项测试1.1.2 传导电压标准:CISPR11、14、15、221.1.3 传导功率标准:CISPR11、14射频辐射(电波暗室测试)1.1.4 射频辐射标准:CISPR11、22、IEC60571l 工频类测试项目(实验室测试)1.2 工频分谐波和闪烁两项测试工频谐波1.2.1 IEC6100-3-2工频闪烁1.2.2 IEC6100-3-3二、EMS(电磁敏感度)分瞬变、射频、低频磁场、电源质量l 瞬变类测试项目(实验室测试)2.1 瞬变分静电、瞬变脉冲和浪涌三项测试瞬变静电IEC6100-4-2瞬变脉冲IEC6100-4-4瞬变浪涌IEC6100-4-5l 射频类项目2.2 射频分传导和辐射两项测试射频传导IEC61004-6(实验室测试)射频辐射IEC6100-4-3(电波暗室测试)l 低频磁场类测试项目(实验室测试)2.3 低频磁场分脉冲磁场和工频磁场两项测试脉冲磁场IEC6100-4-9工频磁场IEC6100-4-8电源质量类测试项目(实验室测试)2.4分跌落、中断、电压变化三项测试IEC6100-4-11注:几点说明:1. 传导功率测试面积 > 7x1M2. 传导电压测试桌:推荐 2x1.5x0.8要考虑柜式设备的测试面积。
电磁兼容性及EMC指令标准规定、要求与测试方法一、EMC电磁兼容定义:1、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2、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①、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②、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
3、MC包括EMI(电磁干扰)及EMS(电磁耐受性)两部分,所谓EMI电磁干扰,乃为机器本身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所产生不利于其它系统的电磁噪声;而EMS乃指机器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不受周围电磁环境影响的能力。
4、电磁兼容(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各种电气或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复杂的共同空间中,以规定的安全系数满足设计要求的正常工作能力。
也称电磁兼容性。
它的含义包括电子系统或设备之间在电磁环境中的相互兼顾。
电子系统或设备在自然界电磁环境中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
若再扩展到电磁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则又可把电磁兼容学科内容称作环境电磁学。
二、电磁兼容EMC指令概述:1、EMC指令是欧洲联盟制定的一项法规,全称为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指令,编号为2014/30/EU。
该指令的目的是确保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电气和电子设备能够满足特定的电磁兼容性要求,从而减少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
2、EMC指令适用于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当产品带电存在电磁干扰或抗干扰要求时,需要进行EMC认证并遵守EMC指令。
三、常见的EMC电磁兼容标准:1、电磁辐射测量及测试标准:①、EN 55032:对于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辐射要求。
②、EN 55011:对于家用电器、信息技术设备和电信设备的辐射要求。
2、电磁感应测量及测试标准:①、EN 55024:对于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电磁感应抗扰度要求。
电磁环境和电磁兼容(EMC电磁兼容测试的重要性)电磁环境和电磁兼容(EMC电磁兼容测试的重要性)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测试摘要:本文介绍电磁兼容的技术涵盖。
重点介绍干扰频谱分布、有意电磁干扰(IEMI)、自然电磁干扰和电磁脉冲等几个重要技术分支。
特别是有意电磁干扰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国际上最新的技术发展。
一、序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信息化、自动化快速地进入普通家庭、家庭使用的电子、电气设备愈来愈多,导致电磁环境日益恶化。
所谓电磁环境(ElectromagneticEnvironment),就是指在传输媒质是泛指种类传输线、缆和空间传输媒质。
电磁场或电信号包括各种类型的电信号、电磁波。
频率从接近直流、低频直到微波、毫米波、亚毫米波;信号的形式各种各样,有脉冲式的,也有连结波。
有的还被各种调制方式所调制。
这些电磁波和电信号是由成千上万,甚至几百万信号源所产生的。
辐射源的类型多,而且复杂多变。
信号密度可以超过每秒百万脉冲。
这些电磁信号,可以对人类的身体直接产生影响,产生所谓电磁波生物效应。
也可以对各种电器、电子设备的工作产生影响,使其工作性能降低,甚至破坏其正常工作。
二、电磁干扰的频谱分布(EMC电磁兼容测试内容)信息化社会的电磁环境异常复杂,EMC电磁兼容测试而且愈来愈复杂。
电磁干扰分布在整个电磁波频谱。
如果按最常见的干扰的频谱来划分,则可粗略分为以下几个频段:1.工频干扰:频率50~60Hz左右,主要是输、配电系统以及电力牵引系统所产生的电磁场辐射;2.甚低频干扰:30KHz以下的干扰辐射、雷电、核爆炸以及地震所产生的电磁脉冲,其能量主要分布在这一频段;3.长波信号干扰:频率范围10KHz~300KHz。
包括高压直流输电谐波干扰、交流输电谐波干扰及交流电气铁道的谐波干扰等;4.射频、视频干扰:频谱在300KHz~300MHz。
工业医疗设备(ISM)、输电线电晕放电、高压设备和电力牵引系统的火花放电以及内燃机、电动机、家用电器、照明电器等都在此范围;5.微波干扰:频率从300MHz~300GHz,包括高频、超高频、极高频干扰;6.核电磁脉冲干扰:频率由KHz直到接近直流,范围很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