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例胸腹部创伤的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
中国农村卫生54胸腹部创伤的CT 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分析赵希海1 靖立新2 李 骥1【摘要】 目的 分析胸腹部创伤的CT 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6例胸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
对照组采用X 线检查,观察组给予CT 诊断,比较两组影像学表现。
结果 CT、X 线检查显示,两组均有骨折、气胸、纵膈血肿、脏器损伤。
观察组骨折、气胸、纵膈血肿、脏器损伤诊断符合率均比对照组高。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发挥胸腹部创伤患者CT 影像学作用,可对创伤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使后续急诊救治更加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胸腹部创伤;CT 影像学;X 线检查胸腹部创伤多因意外所致,损害部位是胸腹部皮肤、血管、胸腹腔内脏器组织等,严重者会发生腔内进行性出血、脏器破裂等,使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需要在第一时间救治[1]。
急诊救治之前,需要预先诊断,把损伤部位确定下来,评估严重程度,使治疗过程更加具体、有效。
依托影像学,观察患者胸腔、腹腔内有无血肿、骨折、积血等,增强急诊治疗有效性。
本报告选取病例探究胸腹部创伤的CT 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实验时间:2018年1月-2018年12月;实验对象:66例胸腹部创伤患者。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3.56±4.29)岁;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12±4.33)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可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进行CT 检查诊断,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预先饮用适量水,保持仰卧位,应用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依次将管电压和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20-140kV 和200-300mA,层距和层厚均为4mm。
腹部创伤病例的CT表现与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对之前在本院有过CT记录的患者进行整理研究,从而了解腹部创伤病例的CT表现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整理2015年--2016年在本院进行检查治疗的50例腹部创伤患者的CT与临床资料,从而获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CT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广泛应用到了治疗当中。
本研究中50例腹部创伤的患者都是在拍摄CT的基础之上展开治疗的,在治疗结束后,本院对比了CT诊断结果与实际的治疗效果,发现其切合率高达96%,由此便有充分的理由说明CT诊断的必要性与准确性。
结论:通过本院的研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CT诊断在治疗腹部创伤患者时具有重要意义,他的准确性毋庸置疑,值得在临床医学推广发展。
【关键词】CT诊断;腹部创伤;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8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35-01引言: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各种疾病都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而腹部创伤也是其中之一,他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腹部创伤约占所有创伤的0.4%~4.2%,而令人震惊的是,每年由于腹部创伤所造成的创伤死亡率竟高达10%,这就不得不引起临床与社会的重视。
而要解决问题的话,最重要的还是控制源头,也就是说大家都要坚持合理作息,保重身体,其次才是医生,虽然发病的原因有很多,但此时才是考验医生技能的时候,所以在检查时一定要严谨,减少并发率及死亡率。
本文对去年间在本院拍摄过CT的患者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希望大家可以参考借鉴。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取的50例患者均为2015-2016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腹部创伤患者。
50例患者中有43例为男性,最大患者为71岁,最小患者为3岁,平均年龄在29岁左右;还有7例为女性,最大患者65岁,最小患者为7岁,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
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大约在27岁。
腹部创伤的影像学诊断腹部创伤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腹部创伤是临床常见的急诊情况之一。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创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创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1)常规B超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腹部创伤部位,可以观察腹部器官的形态、大小和移动性。
此外,还可以评估腹部脏器的血流情况,发现血管损伤和血肿等。
(2)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CT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全面和详细的腹部创伤影像学信息。
通过不同的CT扫描模式,如平扫、增强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可以观察腹部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异常改变,包括出血、损伤和腹腔积液等。
(3)MRI(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对于腹部创伤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对软组织损伤和血管损伤的显示更为明确。
但由于设备和操作限制,MRI在急诊情况下的应用较为有限。
三、腹部器官的影像学表现(1)肝损伤:腹部创伤常导致肝脏损伤,表现为肝内出血、肝裂伤或肝包囊破裂。
在B超和CT影像中,可见肝脏表面出血点、积血区或异常气体聚集,有时可见肝裂伤的线状低密度区。
(2)脾损伤:脾脏是腹部创伤后最常受伤的器官之一。
影像学上,可见脾脏内出血、裂伤或破裂。
B超和CT影像中可见脾脏增大、内部出血或低密度区,有时可见脾裂伤的裂纹和造影剂渗漏。
(3)肾损伤:肾脏损伤多见于腰部和腹部创伤。
影像学上,可见肾脏的血肿、破裂或刺激性胸膜炎。
B超和CT影像中可见肾脏内出血、肾包膜骨折或造影剂渗漏。
(4)胰腺损伤:腹部创伤时,胰腺常受到直接或间接损伤。
影像学上,可见胰腺的血肿、炎症或创伤性囊肿。
B超和CT影像中可见胰腺增大、囊肿、血肿或造影剂渗漏。
(5)小肠和大肠损伤:腹部创伤时,小肠和大肠常受到穿孔、裂伤或压迫等损伤。
影像学上,可见小肠或大肠的积气、积液、壁增厚或肠道变形。
B超和CT影像中可见积液、气体排列异常或肠壁断裂。
四、附件本文附有B超和CT影像示例,供读者参考。
医学影像学:腹部外伤的影像学表现知识
腹部外伤主要是指腹部受到外力的撞击而产生的闭合性损伤。
可累及实质性脏器如肝、脾、肾及空腔脏器,可发生在腹膜腔或腹膜后。
我们总结腹部外伤的影像学表现知识,内容如下:
【影像学表现】
实质脏器包膜下破裂:超声检查肝、脾、肾包膜基本上完整,肝、脾、肾切面形态失常,其表面与腹壁间见扁圆形代表血肿的无回声区,内部可见散在小光点回声,并有飘浮感,血肿位置若较深,在肝、脾实质周边出现边缘不清低回声或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有时还可见条索状间隔回声,为血凝块所致。
CT扫描前述血肿区呈高或等密度影,脏器实质可显压迫内陷。
实质脏器内破裂:在超声及CT扫描中.在肝、脾、肾实质内可显示血肿征象。
超声呈局限性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区。
肾破裂并肾包膜下积血显示不规则低回声区,其内部有小片状无回声区及不规则回声增强等。
CT扫描,肝、脾实质内血肿密度与正常组织形成明显差异。
急性出血,其CT平扫时病变区密度可以增高;出血较久,其出血部位CT平扫,密度可以较低。
实质脏器破裂,其包膜不完整,超声及CT扫描不一定显示。
但于膈下、肝。
肾陷窝,盆腔及左右结肠旁沟区域均可识别积血,超声显示积血形成的无回声区,CT扫描显示积液,并可见相应的肝、脾、肾脏内的前述改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部闭合性损伤影像学表现有:脏器实质内或包膜下血肿、腹腔内积气、积血、急性腹膜炎征象等。
结合明确的外伤史、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诊断并不难。
腹部闭合性损伤首选的检查方法是CT检查,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且可明确损伤的类型与范围,必要时行CT增强扫描可提供。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结果分析与报告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部创伤的CT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对其进行CT扫描和超声检查,以手术结果为依据,计算两种方法诊断腹部创伤的符合率。
结果:将48例患者经CT诊断和超声诊断的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可见其符合率分别为97.92%和81.25%,CT诊断腹部创伤的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腹部创伤具有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高的优点,不仅可以对损伤位置、范围、程度进行清晰观察和准确评估,而且诊断速度快,利于患者的及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创伤;CT诊断;结果分析腹部创伤是临床上一类发生率较高的创伤性疾病,具有致伤原因多、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
对腹部创伤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治是保证其生命安全的前提。
本文就我院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男29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在23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4.5)岁。
患者均有明确的创伤史,其致伤原因包括:车祸16例、高处坠落10例、摔伤或跌伤14例,打击伤8例。
患者从受伤到就诊的时间间隔在1-5h之间,平均(1.3±0.5)h。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多排螺旋CT扫描和超声检查。
CT扫描:检查仪器采用西门子 64排SOMATOMDefitionAS螺旋CT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平扫,设置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层厚和层间距均为5mm,矩阵512×512,扫描范围是膈顶至肾脏下极,紧急情况可行全腹扫描,病情严重情况下还需加行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碘普罗胺行多期扫描。
1572017.05临床经验腹部创伤的CT 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伊 静定州市人民医院 河北省定州市 073000【摘 要】目的:探讨腹部创伤使用CT 诊断的效果以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62例确诊为腹部创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B 超检查与CT 检查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
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的患者总共包括脾损伤、胰腺损伤、胆道损伤、膀胱损伤、肠系膜损伤、肝损伤六种类型,而在前期的检查中,使用B 超检查出50例与手术结果一致,而CT 则检查出60例与手术结果一致,因此使用CT 检查的准确率明显要高于B 超检查准确率。
结论:在腹部创伤患者的病情诊断中,使用CT 诊断能够为医师提供良好的参考,这对患者的治疗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腹部创伤;CT 诊断;临床意义腹部创伤是临床急诊中常见的类型,创伤原因主要包括车祸、坠落以及摔伤等,临床表现多为剧烈腹痛、呕血、恶心及血尿等[1]。
腹部创伤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如果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很可能出现死亡的情况。
为此,在临床治疗中,相关医师应做好快速、准确的病情诊断工作,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CT 诊断作为腹部创伤诊断的重要方法,在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医师借助CT 诊断结果,能够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
我院在近几年腹部创伤治疗中,也使用了CT 诊断这一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治疗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16~65岁之间,平均年龄(45.7±3.5)岁,男35例,女27例,其中24例为车祸导致的腹部创伤,26例为坠落导致的腹部创伤,8例为锐器导致的腹部创伤,4例为其它原因导致的腹部创伤。
1.2 方法在患者入院前,对患者进行B 超检查与CT 检查,B 超检查主要使用HITACHI-420B 超检查仪进行作业,对患者上腹部进行检查,检查患者腹腔是否存在游离液,如果有则为阳性,如果没有则为阴性[2]。
胸部创伤的X线与CT诊断(附56例分析)曹锋标【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创伤X线与CT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胸部创伤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
结果肋骨骨折49例,肺挫裂伤37例,湿肺18例,气胸(和)血胸20例,肺血肿或肺囊肿7例,皮下气肿和纵隔气肿13例,创伤性膈疝1例,其他骨折6例。
结论X线平片简单易行,是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CT敏感性高,可明确病变部位、性质、程度,为危重及复合伤患者首选。
二者优化选择并相互结合,能为临床提供丰富信息,全面完善诊断。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5(000)015【总页数】2页(P126-126,127)【关键词】胸部创伤;X线平片;湿肺;体层摄影术;肋骨骨折【作者】曹锋标【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南通 226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胸部创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常有严重复合伤存在,需尽快完成影像学检查并及时作出准确诊断[1]。
普通X线片对胸部创伤的判定有重要作用,但是在胸肺复合伤、大量血气胸及支气管损伤时,由于影像的重叠给观察、诊断造成困难,而CT能发现X线片易漏诊的轻度肺部挫伤,能明确创伤的部位、性质、程度,提供更多信息及可靠依据。
本文选取南通市通州区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56例胸部创伤患者的影像学与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25例。
年龄l7~80岁,平均37.5岁。
创伤原因主要分为:车碰撞伤32例,高处坠落伤8例,挤压伤10例,斗殴锐器伤6例。
就诊行X线与CT检查时间从半小时到半个月不等。
主要临床症状有胸痛、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合并其他部位损伤者可出现休克、昏迷、四肢骨折等。
1.2 方法:采用Fujifilm CR射线机,胸部正位(立位或卧位)及左右前斜位片,部分加侧位片;采用GE hipspeed螺旋CT机行常规平扫,100 mA, 120 KV,层厚10 mm,间距10 mm,螺距1.0,必要时加扫5 mm薄层。
胸部外伤的影像学诊断分析目的探讨胸部外伤的X线、CT等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010年50例胸部外伤的临床资料、X线、CT表现。
结果肋骨骨折、气胸、胸腔积液(血)、皮下气肿、纵隔气肿、肺挫伤、创伤性肺囊肿及肺血肿、被动性肺不张、心包积血是胸部外伤常见的影像学表现,CT 比常规X线DR摄片更具优越性。
结论胸部外伤多为复合性损伤,X线DR摄片简单方便,但容易遗漏病变。
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扫描比常规X线有显著优势,可弥补常规X线的不足,避免漏诊,为临床及时处理提供更多的信息及可靠的诊断依据。
标签:胸部外伤;X线DR摄影术;多层螺旋CT;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010年胸部外伤病例共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90岁,平均49岁。
1.2临床表现伤者车祸占了大部分,其次为撞击伤,少数刀刺伤等,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痰中带血或咯血,或伴有头颅、四肢、腹部等其他部位损伤的症状[5]。
个别休克、死亡。
1.3检查方法50例均做了胸部正位、肋骨正斜位X线DR平片,其中大部分做了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小部分做了GE Synergyplus 非螺旋CT常规平扫。
2结果见表1。
表1影像学表现(n)分组肋骨骨折气胸胸腔积液(血)皮下气肿肺挫伤肺不张心包积血纵隔气肿创伤性肺囊肿DR片3795271010螺旋CT361320614152332.1肋骨骨折肋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有的断端错位,多见多发肋骨骨折,甚至胸廓塌陷。
可伴有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胸椎骨折及胸骨骨折。
本组DR与CT 病例数相当,CT并不占优势。
但细微骨折CT能清晰显示。
见图3和9。
2.2气胸肺组织受压缩的无肺纹理的透亮区。
部分气胸在平片上漏诊,但在CT上可见极少量的气胸。
见图4。
2.3胸腔积液(血)平片上肋膈角区的内低外高的弧形致密影,CT片上胸腔后缘弧形低密度区,通过CT值测量,大于30 HU,可以认为是血的密度。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表现报道分析张荣辉【摘要】目的:观察腹部创伤C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并探究其诊断价值。
方法:以某医院接受诊疗的60例腹部创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比。
结果:经手术证实,在60例腹部创伤患者中,有13例为肝损伤,16例脾损伤,5例膀胱损伤,11例肾脏损伤,5例胰腺损伤,10例肠系膜损伤。
与手术结果相比,B超诊断准确率为88.33%(53例),CT诊断准确率为98.33%(59例),CT诊断的准确率较B超诊断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部创伤采用CT诊断准确率较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故应予推广。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abdominal trauma CT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e its diagnostic value. Methods:60 cases of abdominal trauma patients in hospital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all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ultrasound and CT examination, diagnosis and the result wa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surgery. Results:confirmed by surgery, in 60 cases of abdominal trauma patients, 13 cases of liver damage, 16 cases of spleen injury, 5 cases of bladder injuries, 11 cases of kidney damage, 5 cases of pancreas injury, 10 cases of mesenteric injury. Compared with the surgical results, ultrasound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was 88.33% (53 cases), CT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98.33% (59 cases), CT diagnostic accuracy of a significant rise in ultrasound diagnosis, the resul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bdominal trauma CT diagnostic accuracy is higher, can offer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so should be promoted.【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5)005【总页数】2页(P54-55)【关键词】腹部创伤;CT诊断;表现特点【作者】张荣辉【作者单位】龙南县人民医院江西赣州 34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腹部创伤的患者也显著增多。
胸腹部创伤的 CT 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学在胸腹部创伤的表现和诊断结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2019年5月诊治的胸腹部创伤患者86例作为检查对象,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应用螺旋CT进行诊断检查,对照组应用常规CT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及影像学表现。
结果:观察组的骨折符合率、气胸符合率、纵膈血肿符合率和脏器损伤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
结论:螺旋CT在胸腹部创伤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确诊率,诊断价值高,影像学表现带有特异性,值得应用。
【关键词】胸腹部创伤;CT;影像学表现;诊断效果胸腹部创伤是进针常见外伤疾病,致病因素较多,如车祸伤、打击伤和坠落伤等,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胸腹部伤的治疗重点是早期确诊并抢救,实施高效的影像学检查,可为疾病治疗提供准确数据参考。
X线成像和螺旋CT均是当前临创伤应用较多的影像学诊断方式,通过影像学检查方式可清晰观察腹腔和胸腔内骨折、血肿和气胸等情况,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参考[1]。
本文分析了螺旋CT在胸腹部创伤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和检查结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2019年5月诊治的86例胸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临创伤关于胸腹部创伤的确诊标准,患者知晓本次研究,签署知情书。
排除标准:其他创伤,四肢骨折、意识障碍、不同意参与研究、中途退出等情况。
患者致伤原因如下:跌倒伤12例,交通事故伤24例,打击伤16例,锐器划伤11例,坠落伤23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有22例,女性有21例,年龄在34~65岁之间,平均(48.3±0.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有23例,女性有20例,年龄在35~66岁之间,平均(49.5±0.4)岁,患者的性别、年龄数据对比,P>0.05。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分析张宏伟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应用于急性胸腹创伤临床诊断的实际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在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中选择56例为研究对象,入选研究对象均接受X线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实施对比分析。
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对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远高于X线检查,且成像质量远优于X线,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用于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可获取较高的临床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急性胸腹部创伤;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急性胸腹部创伤是常见于临床中的创伤性疾病,主要是因为机体遭受外力作用下导致胸、腹腔内的脏器出现的不同程度损伤。
急性胸腹部创伤属于内脏联合性损伤,病情十分复杂,并且由于病症体征存在覆盖的情况下,极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所以能够对患者受伤部位以及严重程度实施准确的诊断,对制定合理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救治,对组织伤情进一步发展、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1]。
为了选择更佳的临床诊断方法,进一步提高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对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实施对比分析,并作如下分析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本次研究的56例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2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急性胸腹部创伤治疗的患者,入选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压痛及反跳痛、腹胀、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症状,肝浊音界消失、面色苍白等临床症状体征,但患者意识清醒,可良好配合检查与调查。
均接受X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检查。
本研究均获取入选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自愿参与,且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开展本次研究。
入选的56例研究对象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5.5±4.5)岁,受伤原因:25例撞击伤、21例高空坠落伤、10例打击伤。
腹部创伤的CT诊断价值(附65例分析)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和工农业现代化进程迅速发展,各种交通事故及工农业生产事故以及各种建筑业发生的各种事故也随之增多,因而急性腹部创伤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多。
事故创伤已成为主要的死因之一,腹部创伤致死约占所有创伤死亡病例的10%。
除了迅速的抢救之外,对创伤的程度、部位与范围的准确了解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随着CT技术的飞速发展,CT在腹部创伤诊断中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提高抢救成功率,也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本文根据我院2007年~2010年所收集的CT检查结果为阳性的65例急性腹部创伤病例作为对象作回顾性分析,旨在重新认识CT检查在腹部创伤中的重要临床意义。
1 材料和检查方法本组65例,男50例,女15例。
年龄15~80岁。
其中20~60岁为高发年龄段。
伤因:撞伤40例,挤压伤10例,摔伤8例,击伤7例。
CT机采用单排螺旋CT和多排螺旋CT机,取仰卧位,层厚及层距采用5~8毫米。
检查前去除各种可能导致伪影的因素。
CT检查过程中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抢救准备。
病人情况不稳定者不宜扫描,经紧急处理待稳定后进行扫描。
2 结果65例中腹腔内积血20例,脾损伤15例,肝损伤10例,肾损伤10例,肝脾复合损伤5例,肝脾胰复合损伤2例,膀胱损伤2例,外伤性膈疝1例。
3 CT表现3.1 腹腔积血:腹腔积血是腹部创伤最多见,最明显的表现。
CT可计算出血量的多少外,尚可根据积血的部位提出出血的来源与损伤的脏器。
出血最易积聚于肝周、脾周、肝肾间隙与结肠旁沟。
急性腹腔积血的平均CT值约为45HU,超过48小时,由于蛋白质的破坏和吸收,其CT值降低,但仍大于30HU。
血肿的CT值偏高,可达70HU。
腹腔出血一般位于损伤脏器的附近,这种凝血块CT值一般高于60HU,称为“哨兵血块”征。
本组65例中,52例就有“哨兵血块”征。
在许多病例中,“哨兵血块”征的显示比实质性脏器挫伤本身更明显,对发现附近脏器损伤是一种有价值的征象。
54例胸腹联合伤外科诊治体会【摘要】目的:结合我院胸腹联合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对2004~2012 年收治的54 例胸腹联合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穿透性胸腹联合伤18 例,闭合性胸腹联合伤36 例,均行手术治疗。
结果:治愈51例,死亡3例,死亡率5.5%。
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危重、复杂,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救治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胸腹联合伤;胸腔闭式引流;诊断;手术【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372-01胸腹联合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同时造成胸、腹腔脏器的连续性损伤,包括膈肌的损伤。
病情复杂、危重,易漏诊、误诊,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或带来严重并发症后遗症[1]。
我院从2004~2010 年共收治胸腹联合伤病人54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4 例中,男46 例,女8 例;年龄8~67 岁,平均36 岁。
其中穿透性伤18 例,主要为刀刺伤。
闭合性伤36 例,其中交通事故27 例,坠落伤7 例,爆炸伤和塌方各1 例。
胸部损伤中血气胸病人46 例,肋骨骨折35 例,其中多发肋骨骨折15 例。
腹腔脏器损伤中脾破裂28 例,肝破裂14 例,系膜血管损伤12 例,胃破裂9 例,小肠破裂5 例,结肠破裂4 例,肾破裂4 例。
入院时休克病人34 例。
1.2诊断及救治措施接诊后根据伤情先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治措施,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补充血溶量。
快速封闭胸部伤口,局部纱布压迫,较大的开放性损伤,可选用大的塑料切口贴膜覆盖,此法能迅速将开放性伤变为闭合性,为以后救治取得时间。
如病情允许尽可能行b超、x光、ct等常规检查。
病情危重者可行腹腔、胸腔穿刺检查确诊,本组病人腹穿阳性38 例,胸穿阳性19 例。
术前确认36 例,确认率56.3%。
本组54 例病人均急诊手术治疗,左开胸探查33 例,右开胸探查12 例,胸腹联合切口5 例,单纯开腹加胸腔闭式引流术14 例,分别开胸开腹手术39 例。
影像研究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月 第3卷第11期值;若胎儿存在偶发心律失常情况,检测时需要选择心律失常发生前后3个以上的窦性心动周期进行测量;并对心律失常情况下的AV、VA与窦性心律进行对比[3-5]。
1.3 统计学方法研究以SPSS19.0软件以计量资料(x-±s)形式表达统计数据,检验值为t,P<0.05表示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90例胎儿中,AV、VA与心律为负性关系,心率不同胎儿的AV接近(P>0.05);心率不同胎儿的VA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其中有10例偶发心律失常,未见心脏结构异常,其中3例胎儿心动过缓(1例AV、VA 延长,1例AV延长,1例VA延长);7例胎儿房性期前收缩(1例二联律,相较窦性心律,早搏周期VA较短,5例后代偿间歇周期VA延长,窦性心动周期与代偿间歇周期AV接近)。
表1 心律不同胎儿的心脏传统时间对比心率(次/min)例数(n)AV(ms)VA(ms)<14029133.22±13.04297.02±22.16 140~15031132.76±13.19287.76±19.00>15030133.30±12.79308.14±18.343 讨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90例胎儿中,AV、VA与心律为负性关系,心率不同胎儿的AV接近(P>0.05);心率不同胎儿的VA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其中有10例偶发心律失常,未见心脏结构异常,其中3例胎儿心动过缓(1例AV、VA延长,1例AV延长,1例VA延长);7例胎儿房型期前收缩(1例二联律,相较窦性心律,早搏周期VA较短,5例后代偿间歇周期VA延长,窦性心动周期与代偿间歇周期AV接近)。
由此可见,胎儿心脏传导时间、心率时间为反比关系,分析分析偶发心律失常胎儿的检测结果可以发现,相对比健康胎儿来说,心动过缓胎儿、房性期前收缩胎儿的VA值、AV值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6]。
心动过缓的体现主要为延长了房室传导时间,或是延长了下一心动周期起搏,或是二者并存。
而房性期前收缩的体现主要为提前出现A波,早搏周期的VA明显缩短,一般不会对AV产生影响。
4 结束语组织多普勒成像超声可以对胎儿心脏传导时间进行定量检测,临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1]黎燕飞,刘冬菊,梁小玲,等.联合应用M型与频谱及组织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心律失常[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2):300-302.[2]叶家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胎儿心律失常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4):11-12.[3]吴俊,赵博文,彭晓慧,等.胎儿肺动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同步记录法测量胎儿心脏传导时间的应用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8,27(3):247.[4]景文英,黄晓婷.高血压心脏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4):123-124.[5]李学娟,王欣,张荣,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0):13-15.[6]李凤谊,李振兴,林进,等.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胎心无负荷试验在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7,17(7):1067-1069.胸腹部创伤大部分都是意外导致的疾病,患者胸腹部皮肤、胸腹腔内脏器组织和血管都会受到损害,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腔内进行性出血,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需要及时的治疗。
在胸腹部创伤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要求能够精准、快速的进行诊断,对损伤部位和伤情严重程度进行确认,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在胸腹部创伤临床诊断的过程中,要求根据影像学手段清楚的观察胸腔和腹腔的情况,从而将骨折、血肿、气胸及积血的情况精准的54例胸腹部创伤的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分析马 阳1,王艺霖2(1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CT-MRI中心 甘肃 武威 733000)(2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 银川 750001)【摘要】目的:分析54例胸腹部创伤的CT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4例胸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X射线成像诊断及CT诊断对比,从而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的符合率进行对比。
结果:CT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比X射线高(P<0.05),CT组检测表示骨实质内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
X射线组表示无肺纹理低密度带影,在内源能够看出受压迫萎陷脏阴影界限。
结论:对胸腹部创伤患者使用CT影像学诊断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精准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胸腹部创伤;CT;影像学【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11-0072-0272影像研究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月 第3卷第11期反应出来,以此为急诊治疗提供主要参考[1]。
以此,本人就将54例胸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CT影像学表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4例胸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满足我国相关胸腹部创伤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和患者家属均知情,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精神障碍患者、中途退出患者。
男性患者34名,女性患者20名;患者年龄为22~68岁,平均年龄为(41.25±4.25)岁。
12例跌倒伤,10例车祸伤,8例坠落伤,10例打击伤,14例锐器刮伤。
对患者分别使用CT检查和X射线检查,对比诊断精准率。
1.2 方法CT组:在患者检查之前六分钟喝250~350毫升的水,扫描之前再喝180~380毫升的水。
使患者为仰卧位,使用PHILPS BrillianceiCT型号螺旋CR诊断,扫描的范围为从胸廊口到盆腔的入口,扫描参数中的管电流设置为200~300mAs,管电压设置为120~140kV,层厚设置为4mm,矩阵设置为512*512。
此组患者都是通过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实现多角度及多方位的观察,以此也能够将隐匿性病灶及微小病灶充分的展现出来[2]。
X射线组:对此组患者使用PHILIPS EssentaDR型号的X射线成像诊断,设置电压为40~70kV,管电流设置为40~70mAs,数据处理使用AG-FA CR30-X。
全部患者计算机X射线成像及螺旋CT表现都是通过两名或者两名以上高级职称医师实现诊断[3]。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并且分析计算机X 射线成像表现和螺旋CR表现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数据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利用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CT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比X射线组高(P<0.05),详见表1。
CT组检测表示骨实质内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
X射线组表示无肺纹理低密度带影,在内源能够看出受压迫萎陷脏阴影界限。
3 讨论胸腹部创伤指的是急性外伤,患者的伤情较为严重,所以就要及时的救治。
在胸腹部创伤急诊治疗的过程中,主要基础就是精准临床判断结果,实现针对性的修复损伤,对患者伤情进行改善。
如果出现漏诊及误诊的情况,就会对患者胸腹部损伤治疗的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威胁[4]。
胸腹部创伤患者的腹腔、胸腔脏器组织都会受到损伤,有时候还会出现隐匿性损伤,能够使用影像学手段实现检查,使患者临床诊断精准性得到提高。
在胸腹部创伤患者影像学诊断过程中,能够以影像学表现清楚的看到气胸、骨折、脏器损伤及纵膈血肿的情况。
和X线检查对比,CT在胸腹部创伤临床诊断中的效果良好。
通过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能够清楚的对腹腔、胸腔中的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发现细微损伤的问题,包括脏器损伤,并且对损伤范围精准和类型的判断。
以不同CT征象鉴别各种损伤问题,使用针对性的治疗对策[5]。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CT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均比X射线组要高,说明螺旋CT检查的分辨率比较高,扫描速度比较快,影像检查结果较为清晰,能够帮助医生精准判断胸腹部创伤患者,以此为患者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对胸腹部创伤患者使用CT影像学诊断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精准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表1 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对比胸腹部创伤例数X射线诊断符合率CT诊断符合率皮下气肿480%100%肋骨骨折562.2%89.62%肩胛骨骨折3100%100%锁骨骨折466.25%89.54%肺挫伤1100%100%胸腔积液1100%100%气胸566.25%100%肺不张480.25%100%纵膈气肿657.52%85.62%纵膈血肿671.25%100%肝脏损伤2100%100%脾脏损伤2100%100%胰腺损伤280.25%100%胸腔积血2100%100%肠系膜撕裂伤380%100%膈肌损伤475.25%100% t 2.2548.254P<0.05<0.05【参考文献】[1]胡望福,张玲.螺旋CT在腹部创伤诊断及病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8):83-84.[2]李清海.螺旋CT在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18(8):85-86.[3]王秀波,赵建明,杨军舰,et al.D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15(3):72-74.[4]王生涛.腹部创伤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2):39-40.[5]童元法,严科龙.C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5(4):643-64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