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胸部常见病的影像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96.96 MB
- 文档页数:59
影像主治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1. 放射学基本原理- 放射学的基本原理包括:X射线的产生、X射线的作用、X射线的影像形成- X射线的产生:当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金属靶时产生- X射线的作用:穿透,散射,吸收- X射线的影像形成:通过组织的密度差异,X射线在组织中的阻尼程度不同,形成影像2. 影像学基本诊断方法- 影像学基本诊断方法包括:X射线摄影、CT扫描、MRI、核素扫描等- X射线摄影:通过X射线穿过被检查物质,形成影像进行诊断- CT扫描:通过X射线在人体不同层面的扫描,形成三维影像- MRI:通过核磁共振原理,对人体内部组织结构进行成像- 核素扫描:通过给患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利用肿瘤组织对放射性同位素的特异性摄取来诊断肿瘤等疾病3. 影像学检查的常见参数- 影像学检查的常见参数包括:密度、信号强度、增强程度等- 密度:指组织对X射线的阻尼程度- 信号强度:MRI 图像形成的信号强度主要取决于局部组织的T1, T2弛豫时间及组织的局部脂肪含量。
- 增强程度:通过碘、钡等造影剂增强影像的清晰度4. 影像学解剖学- 影像学解剖学是指对人体结构的三维排列及其表现形式的认识,是全面掌握解剖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基础- 影像学解剖学分为:头颈、胸部、腹部、盆腔、四肢等二、影像学检查1. X射线摄影- X射线摄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诊断疾病的方法,通过投射X射线形成影像- 包括:胸部X射线、骨科X射线、腹部X射线等2. CT扫描- 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是一种通过多次X射线扫描并将其集成成三维影像的技术- 通过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组织的密度、大小、形状等- 常用于:头部CT、腹部CT、胸部CT等3. MRI-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成像的技术- 适用于软组织的成像,对颅脑、脊髓、关节及肌肉等组织的成像效果特别好- 常用于:头部MRI、腰椎MRI、颈椎MRI等4. 核素扫描- 核素扫描是通过给患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标记,利用不同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的分布特点来发现异常组织- 分为:骨扫描、肾功能扫描、心肌灌注扫描等5. 影像辅助介入治疗- 影像辅助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的治疗操作- 包括:经皮穿刺、经皮吻合术、肿瘤消融、血管介入等三、常见疾病诊断1. 骨科疾病- 骨科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疾病、脊柱疾病等- X射线摄影常用于骨折的诊断,CT扫描适用于脊柱疾病的诊断,MRI更适用于关节疾病的诊断2. 肺部疾病- 肺部疾病包括:肺炎、肺气肿、肺结核等- 胸部X射线摄影是对肺部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脑部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 头部CT和MRI是对脑部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4. 腹部疾病- 腹部疾病包括: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胃肠道疾病等- 腹部CT和MRI是对腹部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5.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等- 心脏CT、心脏核素扫描和心脏MRI是对心血管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四、疾病诊疗方案制定1. 通过影像学检查获取疾病诊断和分期- 通过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了解患者病变的部位、范围、是否存在转移等,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2. 评估疾病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可对治疗效果进行动态观察和评估,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 指导手术治疗- 通过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手术或外科手术,可以更加准确地取出病变组织,减少手术创伤。
胸部CT检查技术(一)平扫1.一般扫描病人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先扫定位片,然后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范围。
采用横断位扫描,一般自肺尖至肺底,层厚8-10MM,层距10MM,深吸气后屏气或平静呼吸后屏气时扫描,扫描时间一般为0.7-3S。
感兴趣区可加扫薄层,层厚2-5MM,或加扫高分辨率CT。
2.肺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是指采用较大的矩阵(512X512)、薄层(层厚为1-2MM)和较小视野扫描(两肺扫描野15-30CM,一侧肺为15-20CM),并用骨算法重建的一种肺部扫描技术。
适应症为:(1)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癌性淋巴管炎、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淋巴管肌瘤、组织细胞增多症、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等;(2)估计间质性疾病的活动性,特别是纤维性肺泡炎;(3)为更好地显示结节性病灶的形态特征,如发现病灶内钙化或有脂肪,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4)为更好地显示支气管阻塞性病变;(5)病人呼吸困难、咯血或临床疑为弥漫性肺病,但胸片正常或诊断不明者;(6)引导穿刺活检。
HRCT扫描方法有三种:(1)用层厚1-2MM、间隔10MM 作全肺扫描,适合于发现支气管扩张;(2)在普通CT扫描的基础上,分别在主动脉弓、肺动脉平面及膈肌上1-3CM各扫1-3层,适用于肺弥漫性病变;(3)在普通CT基础上,在孤立结节或可疑支气管狭窄的病灶处加扫3-4层HRCT,层距依病灶大小而定,一般为1-5MM,以便清楚显示病灶细节。
3.动态CT扫描当病人用力深吸气和深呼气时,对指定层面的气管或肺野作一系列快速CT扫描,以获取其衰减直和结构在呼吸运动中改变的资料。
通常采用电子束CT(EBCT)或螺旋CT扫描。
检查方法为:(1)用EBCT扫描:病人仰卧,于主动脉弓、气管分*及膈上三处,病人用力吸气、呼气,6秒内作10次扫描,每次扫描时间为100毫秒,间隔500毫秒,层厚1.5-3MM;(2)用螺旋CT扫描:有报道,扫描始于上一次深呼气末2-3秒,止于再次深呼气末1-2秒,扫描全过程为10-12秒,层厚3MM,间隔10MM,采用部分扫描资料重建,一次扫描获20-24幅连续图象。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技术和学科,利用不同的成像技术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下面是一些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1. X射线: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可以穿透人体组织,通过对不同组织的吸收和散射来产生影像。
常见的X射线检查包括胸部X片和骨骼X片。
2. CT扫描:CT扫描利用射线通过人体的不同角度进行旋转扫描,然后由计算机重建成三维图像。
CT扫描可以显示不同组织的密度和结构,常用于头部、胸部和腹部的检查。
3. MRI扫描:MRI扫描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图像。
MRI可以显示人体内部的软组织,如脑部、脊柱和关节。
与X射线和CT扫描相比,MRI没有辐射风险。
4.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利用高频声波来产生图像。
它可以显示人体内部的器官和血管。
超声检查无辐射,用于妇科检查、产前检查、血管检查等。
5. 核医学: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常见的核医学检查包括骨扫描、心脏扫描和甲状腺扫描等。
6. PET扫描:PET扫描是一种核医学成像技术,结合放射性同位素和计算机,可以显示人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和功能。
PET扫描常用于检测肿瘤、心脏疾病和脑部疾病。
7. 放射学:放射学是研究和应用射线(如X射线、CT和MRI)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放射科医生是通过解读影像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专业人员。
8. 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图像处理是将医学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减少噪声,并进行自动化的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等。
9. 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是将二维图像通过计算机算法转化为三维模型的过程。
三维重建可以使医生更直观地进行解剖学和病变的观察。
10. 图像诊断:图像诊断是通过解读医学影像来确认疾病的存在和性质。
医生可以观察和分析影像中的异常征象来作出诊断。
这些名词是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的术语,对于了解医学影像学及其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正常影像学表现正常影像学表现指的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中,在使用特定的影像技术拍摄一定的人体区域后所获取的图像所呈现的显示无异常的状态。
影像学技术通常包括X射线、CT、MRI、超声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在不剖开人体的情况下了解人体内部状况。
影像学技术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为医生提供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治疗方案,这就需要医生熟练地掌握和判断正常影像学表现。
X射线在医学领域中,X射线最早被使用于诊断骨科疾病。
在X线片中,骨骼呈现白色,而其他组织则呈现灰色到黑色。
正常的骨骼和关节应该筋骨清晰,密度均匀。
在X射线中,各种组织和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密度和影像,大小形态。
在X射线检查中,医生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骨骼X射线可以清楚地呈现出骨骼和关节的情况,如骨骼受损或骨折等。
正常情况下,骨骼应该呈现清晰、无破损和变形的状态。
胸部胸部X射线被广泛用于诊断肺部疾病,比如肺结核、肺炎、肺气肿等。
正常的胸部X射线片应该显示肺部清晰、透明,心脏位置正常。
牙齿X射线可以被用来观察牙齿的状况。
正常的X射线牙齿片应该呈现出均匀的齿根和齿骨密度。
CT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个高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其原理是利用X射线,通过对特定区域的无数个平行切片组成三维图像。
CT的分辨率比X射线高,也比MRI低。
在CT扫描中,被检查的部位会被放在旋转的光源周围,以产生各个角度的X射线,最终计算机将各个角度的影像信息合成为三维图像,用于分析诊断。
在CT扫描中,医生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CT扫描在头部检查中可以大大提高诊断质量,如检测头部损伤、肿瘤、炎症等。
正常的头部CT扫描应该呈现出清晰的颅骨、脑部组织清晰、无肿块和细菌感染迹象等。
胸部CT扫描可以提供比X射线更高的分辨率,因此在胸部检查中能够观察到更细微的细节,并能够检测到更小的病变。
正常的胸部CT扫描应该呈现出肺部清晰、透明,心脏大小正常。
MRI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高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使用磁共振原理分析人体内部结构。
常用医学影像学名词术语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诊断工具,已经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主要通过多种影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波、磁共振成像等,对人体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种类、程度和进展情况。
在医学影像学中,有些常用的术语是我们需要掌握和理解的。
一、X射线X射线是一种能够穿透物质的电磁波,它能够通过射线机产生,并投射到人体或物体上,形成阴影图像来观察和研究。
在医学影像学中,X射线胸片是常见的检查方式,它可以用来观察肺部和胸廓的情况,诊断肺炎、结核病等疾病。
二、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它可以通过特殊的超声波探头产生,并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观察和研究。
超声波在医学影像学中常用于妇科、产科和心血管等领域的检查。
比如,超声心动图可以通过观察心脏的运动和功能来诊断心脏病。
三、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和强磁场作用下,通过对人体进行扫描和检查而得到的图像。
MRI在医学影像学中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学、骨科和肿瘤学等领域。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观察疾病的变化和掌握病情发展。
四、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X射线成像原理进行扫描和诊断的方法。
它能够提供比传统X射线更详细和精确的图像,可以检查身体各个方面的病变。
CT在医学影像学中常被用于头部、腹部和胸部等部位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疾病,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五、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扫描和诊断的方法。
在该检查中,医生会给患者注射带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然后通过不同的探测器观察和记录其发射的射线,从而获得相关的图像。
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供更精确和敏感的结果,广泛应用于心脏、骨骼和肾脏等领域。
六、放射剂量放射剂量是指人体接收到的放射线的剂量,可以用来评估人体对辐射的暴露情况。
医学影像学中的放射剂量是医生和患者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过高的剂量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医学影像学典型病例分析(含X、CT、MRI、DSA⽚)⼀、神经系统病例分析1、⼥性患者,42岁,感头痛、头晕2年,头颅CT 检查如下。
请写出诊断及CT 表现。
2、男性患者,30岁,发⽣交通事故,急查头颅CT 如下所⽰。
请写出诊断、CT 表现及鉴别诊断(包括病名及鉴别要点)。
3、男性患者,9岁,头痛、呕吐20余天,MRI 检查如下图所⽰,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4、男性患者,53岁,感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记忆⼒下降、失写半个⽉,MRI 检查如下,请写出诊断、MRI 表现及鉴别诊断(包括病名及鉴别要点)。
5、⼥性患者,75岁,进⾏性右⽿听⼒下降2年。
如下图所⽰,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6、⼥性患者,48岁,⾛路不稳伴记忆⼒下降⼗年。
MRI 检查如下。
请写出诊断、MRI 表现及鉴别诊断(包括病名及鉴别要点)。
7、⼥性患者,12岁,反复右颞区疼痛伴右⽿流脓1年,加重4天,⽆发热。
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8、男、49岁,性功能减退1年半,双眼视⼒下降、头晕4⽉。
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9、男性患者,50岁,⾃述肢体⿇⽊、酸胀感2年伴感觉减退。
MRI 检查如下图所⽰。
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10、患者⼥性,36岁,感右肢⿇⽊⽆⼒3年,伴左肢⿇⽊⽆⼒2年。
MRI检查如下,请写出诊断及MRI表现。
⼀、神经系统病例分析1、脑膜瘤。
CT表现:①双侧顶区⽮状窦旁可见半球形病灶,⼴基底与⼤脑镰相连;②平扫呈⼀较⾼密度病灶,边界清楚;③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病灶周围可见低密度的⽔肿区,⽆强化。
2、额、颞、枕、顶急性硬膜下⾎肿合并蛛⽹膜下腔出⾎。
CT表现:①有外伤史;②额、颞、枕、顶颅⾻内板下⽅新⽉形⾼密度影,上纵裂蛛⽹膜下腔亦可见⾼密度影;③占位效应明显,右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明显左移。
④右侧颞部⽪下⾎肿,颅⾻未见明显⾻折。
需与硬膜外⾎肿相鉴别,硬膜外⾎肿:①外伤后常合并⾻折;②呈梭形或双凸透镜形⾼密度影;③⾎肿范围局肿块,类圆形,边界清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信号⽋均匀;②第四脑室受压变形常向前上⽅移位,伴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③肿瘤⽆明显坏死、出⾎、钙化;④增强检查后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更清晰,病灶周围⽆明显⽔肿,肿瘤可沿脑脊液种植转移;⑤成⼈的髓母细胞瘤有时表现不典型。
医学影像学常见名词解释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医学影像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患者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成像,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在医学影像学中存在许多常见名词,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一、X射线摄影X射线摄影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成像技术之一。
通过使用X射线机产生的射线对人体进行透射,然后采用X射线摄影机对透射的影像进行记录和观察。
X射线摄影广泛应用于骨骼系统、胸部以及肺部等疾病的诊断。
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方便快捷等优势。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通过连续扫描并获取层面图像的影像学检查。
该技术利用X射线通过不同角度的扫描来生成多层次的图像,然后使用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重建和处理。
CT扫描可以显示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详细结构、形态以及病变情况,适用于头部、胸腹部、盆腔等部位的诊断。
三、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人体进行成像的高级影像学技术。
磁共振扫描通过对患者身体施加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信号,使得水分子在磁场中产生共振,然后依据共振信号产生图像。
MRI具有优秀的软组织分辨率,对于头颈部、脊柱、腹部以及骨关节等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四、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利用超声波进行成像。
该技术利用高频声波在组织和器官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形成图像,用于评估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超声波检查无辐射,操作简单,是孕产妇常用的检查手段,并广泛应用于心血管、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病变诊断。
五、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核素扫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成像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将放射性同位素注射到人体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进行扫描,从而形成图像。
放射性核素扫描适用于骨骼、心血管、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
六、数字化胸片数字化胸片是将传统的X射线胸片数字化保存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X射线胸片,数字化胸片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减少了胶片的使用,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和可靠性。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一、概述医学影像学是一门运用各种成像技术和设备,对人体进行无创式检查,进而提供诊断、治疗和监测的学科。
它通过图像技术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性质、位置和范围,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二、常见成像技术和设备1. X线摄影:X线是医学影像学中最早应用的一种成像技术,适用于检查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
常见的设备有X线机、CR(数字胶片)和DR(数字影像)系统。
2. CT(计算机断层摄影):CT是一种通过多次X线扫描构建三维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适用于检查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
其设备通过旋转扫描体部来获得大量影像切片,并通过计算机重建成三维图像。
3. MRI(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磁共振原理对人体组织进行成像的技术,适用于检查脑部、脊柱、关节等部位。
其设备通过引入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的信号,并通过计算机重建成图像。
4. 超声波成像:超声波成像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与回声生成图像的技术,适用于检查肝脏、心脏、肾脏等部位。
其设备通过超声波的传递和接收来获取组织的回声信号,并通过声波传感器转化为图像。
5. 核医学影像学:核医学影像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检查的成像技术,适用于检查器官功能、血流和代谢情况。
常见的核医学检查有放射性核素扫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6.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利用正电子发射进行成像的技术,适用于检查脑部、心脏、肿瘤等部位。
其设备通过引入放射性示踪剂来观察组织的代谢活性,并通过重建图像显示病变的分布。
三、影像学常见病变及表现1. 骨科影像学:- 骨折:常见的骨折类型有完全骨折、骨折脱位和颈椎骨折等。
影像学表现为骨头断裂、骨块错位或脱位。
- 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疏松和骨骼变形,可通过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评估进行诊断。
- 关节炎: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影像学上可见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和关节周围骨质增生。
医学影像学诊断试题(问答题)1、简述医用X线特性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摄影效应和生物效应。
其穿透性与物质密度,厚度和X线波长有关,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摄影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涉及人体生物学方面的改变,是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2、简述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一方面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当X线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达到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有差异。
这样可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象骨、关节系统1、试叙述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化脓性骨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好发于儿童和少年,长骨干骺端好发。
早期(2周内)可有如下软组织改变:一、肌间隙模糊。
二、皮下组织与肌肉间分界模糊,骨质可无明显变化。
发病2周后可见骨骼改变。
开始在干骺部松质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
继而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形态骨质破坏区。
破坏边缘模糊。
以后骨质破坏区可能融合而成为大的破坏区。
并逐渐向骨干延伸。
可伴有病理性骨折。
骨皮质破坏可形成骨膜下脓肿并刺激骨膜引起骨膜增生。
表现为一层密度不高的新生骨与骨干平行。
以后随着病程延长。
新生骨增生明显,可形成包壳。
由于骨膜掀起和血栓性动脉炎,使骨皮质供血障碍而出现骨质坏死。
X线表现为沿骨轴形成的死骨,密度甚高。
如病变部位靠近关节,脓肿可破坏干骺端骨皮质进入关节滑膜卡内。
引起化脓性关节炎。
X线表现为关节囊肿胀。
关节间隙早期增宽,甚至脱位。
晚期变窄。
骨性关节骨质破坏。
当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未得到及时而充分的治疗。
可转化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X线表现为大量骨质增生,骨膜增厚,并同皮质融合,呈分层状或花边状,骨皮质增厚,髓腔硬化变窄。
骨干增粗。
外形不规则,如未痊愈,则仍可见骨质破坏和死骨。
2、试叙述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是骨、关节结核的最常见者。
好发于儿童和青年。
以腰椎多发。
胸部DR摄片和CT平扫对双肺微小结节的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对胸部DR摄片和CT平扫对双肺微小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月间在本院进行DR及CT扫描的双肺微小结节的8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胸部DR摄片和CT平扫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80例患者双肺微小结节的病理结果为良性者64例、恶性者16例;经胸部DR摄片诊断为良性者56例、恶性者24例(准确率为69.2%);经CT平扫诊断为良性者64例、恶性者16例(准确率为84.6%)。
结论:DR和CT扫描技术不但能早期发现肺部的微小结节,而且对微小的结节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因此可以广泛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
关键词:胸部DR摄片;CT平扫;双肺微小结节如果在患者的肺部检查中,发现直径小于10mm,周围有一层胸膜,呈椭圆形或圆形状,在确定患者不存在肺不张、肺门/纵隔位置肿大淋巴结、肺炎等情况的那么基本就可以判定患者患有肺部微小结节。
随着人们对常规检查的重视,目前发现双肺细小结节的几率也相应增加,双肺微小结节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对病人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尽快进行确诊和治疗。
本院在对双肺微小结节进行检查的时候主要采用胸部DR摄片、CT平扫影像学这两种方式,现通过归纳本院近年收治双肺微小结节患者资料了解两种方式的诊断价值,归纳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80名患有双肺微小结节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病患资料的收录时间在2018年9月至2022年1月,本试验纳入的患者数据完整,并自愿参与本试验,排除肿瘤病史、肺转移的病人。
住院原因是在进行常规体的时候,患者出现了咳嗽,发热,胸部不适等症状,数量分别为40例,16例,8例,18例。
在80例患者资料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最小的是42岁,年龄最大的是72岁,平均年龄(58.62±5.78)岁,此次研究实验的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