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制度及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制度为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特制定学生行为规范考核制度:一、升旗:按时参加升旗仪式,记录好学生的迟到,早退等现象。
二、课间操:按时参加课间操活动,动作规范,服从管理。
三、眼保健操:动作规范,遵守纪律。
四、学习行为: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五、文明礼貌:不追逐打闹,不说脏话,不欺侮同学;要讲普通话,更不准拉帮结派和社会不三不四的人接触。
六、爱护公物:爱护校园一草一木。
七、行为仪表:生活不攀比,不乱花钱,不吃零嘴,不穿奇装异服,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不穿高跟鞋,把钱用在学习上。
八、安全:有事请假,放学后及时回家,不中途逗留,有事与老师和家长汇报,不在马路上并排骑车,遵守交通规则。
进出教室不拥挤。
以上要求每半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核,期末进行总评价。
考核细则每个学生基础分为100分,根据学生表现加分或扣分,以累计积分来进行考核。
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以上为良,70——79分以上为中,60——69分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不合格。
一、加分类:1.能主动帮助同学加1分。
2.能主动参加公益活动加1分。
3.能主动抵制坏人坏事加1分。
4.能主动思考、积极学习加1分。
5.能积极参加劳动加1分。
二、扣分类:1.有违反《中小学生守则》一条扣1分。
2.有违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条扣1分。
3.有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一次扣1分。
4.有损学校形象的扣1分。
三、行为规范考核积分为优者,以班级为单位设立优秀奖。
2015-2016学年度行为习惯养成工作总结“习惯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
而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成恶习,将贻误终身。
实践表明,习惯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我们的教育不能等孩子上了大学,走向社会,再回过头来强调“节约粮食、尊敬师长”之类的要求,那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细则范文一、注意课堂纪律(1)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离座。
(2)进入教室要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乱扔纸屑。
(3)举手发言,不插队抢答,不打断老师或同学发言。
(4)听讲专心,不玩手机、打闹或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5)上课不吃零食,不吃辣条、糖果等不健康的食物。
(6)上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随意翻书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二、遵守操场规则(1)不打架斗殴,不欺负弱小,不参与恶作剧。
(2)不乱丢垃圾,保持操场的整洁与卫生。
(3)尊重老师和值日同学的管理,不擅自离开操场。
(4)不摔跤、推搡或进行危险的体育活动。
(5)不追逐跑动,不在操场上乱窜、追打球。
三、校园安全常识(1)放学后没有家长接送的,要按时回家,不留校外闲逛。
(2)上学放学要走指定的路线,不乱穿马路和在人群中闯动。
(3)遇到陌生人的招呼和请求,要保持冷静、谨慎,并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报告。
(4)不随意进入陌生人的车辆或房屋,遇到陌生人不要逃跑,而是大声呼救。
(5)遇到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时,要迅速、有序地撤离并听从老师的指挥。
四、文明礼仪规范(1)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保持队伍整齐。
(2)尊重老师和长辈,说话礼貌、文明,不说粗话或使用不良语言。
(3)不能乱扔垃圾,要保持环境整洁和卫生。
(4)排队时要遵守秩序,不插队或争抢。
(5)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6)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不大声喧哗或乱跑乱闹。
五、卫生习惯养成(1)自己的课桌椅要保持整洁,不乱写乱画,不在课桌上乱摆东西。
(2)上厕所要保持整洁和干净,使用完毕后要冲水并关好门窗。
(3)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上厕所后。
(4)不乱丢纸屑,尽量使用可回收物品,节约用水用电。
(5)保持个人卫生,讲究仪容仪表,不穿破旧的衣服或不整洁的鞋袜。
六、友善互助的行为(1)与同学之间相互尊重,不欺负、嘲笑或歧视他人。
(2)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成为友善的小学生。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考核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特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考核制度》。
该制度旨在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与教育质量。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学生,包括在校生及参与校外活动的学生。
所有与学生日常行为相关的活动、流程和行为均需遵循本制度的相关规定。
第三章行为规范3.1 基本行为规范学生在校期间需遵守以下基本行为规范:- 遵守纪律: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保持课堂秩序。
课间活动应遵循学校规定,避免打闹、喧哗。
- 尊重他人:与同学、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个人空间。
- 诚实守信:在学习和生活中诚实守信,杜绝抄袭、作弊等不当行为,维护个人和学校的声誉。
- 爱护环境:保持校园环境整洁,不乱扔垃圾,积极参与校园卫生和绿化活动。
3.2 学习行为规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遵循以下学习行为规范:- 认真听讲:上课时集中注意力,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 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遇到困难及时向老师请教。
- 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和知识拓展。
3.3 校外行为规范参与校外活动的学生需遵守以下行为规范:- 文明交通: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 公共场所礼仪:在公共场合保持文明,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维护学校形象。
- 志愿服务: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展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第四章考核流程4.1 考核目标考核旨在通过定期评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执行情况,促进学生自我反省与改进,激励其更好地遵循行为规范。
4.2 考核时间考核分为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
定期考核由班主任每学期进行一次,不定期考核则依据具体情况随机进行。
4.3 考核方式考核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自评:学生根据行为规范自我评估,填写自评表,反思自己的行为。
学生一日常规管理细则一、遵守宿舍纪律1. 在宿舍内保持整洁,定期清理个人物品和床铺。
2. 勿私自更改宿舍床位,如有需要,请向宿舍管理员进行申请。
3. 不得在宿舍内乱放或堆积私人物品,保持通道畅通。
4. 在宿舍内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垃圾及时扔进指定的垃圾桶中。
5. 宿舍内禁止随意使用大功率电器,确保用电安全。
二、遵守学校校规校纪1. 遵守学校的上课时间和作息时间,准时到达教室,不早退、不迟到。
2. 尊重教师和同学,不扰乱课堂秩序,不违反教师的教学安排。
3. 不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课,保持良好的学习和注意力集中。
4. 服从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不擅自进入禁止区域,确保校园安全。
5. 不参与违法违纪的活动,不传播不良信息,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
三、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1. 认真听讲,做到课堂知识的跟进和掌握,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2. 高效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习和课后复习,充分巩固学习内容。
3.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讲座、讲习活动,提高学习和综合素养。
4. 爱护图书馆和教室的设备设施,不在书籍、桌椅上乱涂乱画。
5. 戒骄戒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四、规范个人行为1. 保持整洁的仪容仪表,穿戴整齐,不穿着暴露或不符合校规的服装。
2. 文明礼貌待人,与师生友好相处,不使用粗俗的语言和尖锐的语气。
3. 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不在图书馆、食堂、教室等地吵闹或奔跑。
4. 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不随意侵犯他人的人身权益。
5. 爱护学校的公物,不损坏、乱涂乱画学校设备和建筑,如有损坏,应及时报告。
五、合理安排课余时间1. 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保证自己的休息和娱乐。
2.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和技能。
3. 睡眠时间充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
4. 健康饮食,营养均衡,不贪图口腹之欲,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 合理安排娱乐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休息。
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1. 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社会视野。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评分细则为规范有序开展自主德育工作,每周每班总分量化为100分,按照各项要求细化并制定下列检查标准,每周、每月汇总公布。
将班级积分纳入班级考核之中。
一、教学常规1、按时到校上课。
学生迟到一人次扣1分,除特殊情况外。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按铃声迅速回到教室每人次扣1分,早读或自习课混乱且班主任不在岗每次扣该班10分。
二、文明礼貌3、语言文明,待人有礼貌。
在校园内见到老师不问好,每人次扣1分;校园内见到来宾不问好,每人次扣1分。
4、言行粗鲁一人次扣2分。
5、进校后不按规定的时间进班休息或学习,一人次扣1分。
6、课间在校园内大声喧哗、怪叫或追逐打闹,一人次扣1分。
7、在校园内乱涂乱画,用脚踹墙、门等不文明行为,一人次扣2-3分,损坏公物的按价赔偿。
8、校内外一般打架、欺侮人,捡到东西不归还等行为,一人次扣5分;校内外严重打架斗殴、赌博、饮酒、偷窃、要钱等行为,一人次扣10分,并受相应的纪律处分。
9、在同学间挑拨是非,制造矛盾,有问题不及时报告,企图找人私下了断,一人次扣5分,造成严重后果的,每人次扣10分,并受相应的纪律处分。
10、顶撞老师或对老师出言不逊,一人次扣5分。
11、不服从学生干部管理或顶撞辱骂学生干部,一人次扣2分。
12、践踏花草、摇晃树木等,每人次扣2分;向窗外扔废、杂物的每人次扣3分,造成创伤及损坏的按要求进行赔偿,并受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仪表13、未着全身校服,每人次扣2分,校服有乱涂画每人次扣1分,头发不合格每人次扣1分,严重不合格扣2分。
染发、染指甲、佩戴首饰等每人次扣3分。
四、大课间及集会活动14、集合迅速,做到快、静、齐,入场或退场整齐有序,跑步做练习不整齐扣1-2分。
15、无故不参加大课间每人次扣2分,迟到每人次扣1分,班级迟到扣5分。
五、卫生16、全天候保证教室、保洁区整洁。
上午7:40、下午1:40检查,未打扫每次扣5分,打扫不彻底,酌情扣 1-2分。
技工学校学生管理日常行为规范评定细则
1. 准时到校:学生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准时到校,不能迟到早退。
2. 穿着整洁:学生应穿着整洁干净的校服,不得穿着非校服参加校内活动。
3. 尊敬师长:学生应尊敬师长,听从教师的教导和管理。
4. 课堂纪律:学生应保持课堂纪律,不得打闹、嘈杂,不得私自离开教室。
5. 遵守宿舍规定:学生应在宿舍内保持室内整洁,不得乱扔垃圾,不得在宿舍内吸烟、喝酒等违规行为。
6. 文明礼仪: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文明礼仪,不得嘴巴咳嗽、打喷嚏不遮掩,进出教室要有礼貌。
7. 爱护校园环境:学生应爱护校园环境,不得乱扔垃圾,不得在墙上涂写或损坏公共设施。
8. 禁止欺凌行为:学生之间应相互尊重,不得进行欺凌、霸凌等侮辱、恐吓、伤害他人的行为。
9. 手机使用规定:学生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手机,不得在上课时间或严禁使用手机的场所使用手机。
10. 加强学习:学生应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
以上是技工学校学生管理日常行为规范评定细则,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细则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
同时,学校应定期对
学生的行为进行评定,并及时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和规范。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制度为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特制定学生行为规范考核制度:一、升旗:按时参加升旗仪式,记录好学生的迟到,早退等现象。
二、课间操:按时参加课间操活动,动作规范,服从管理。
三、眼保健操:动作规范,遵守纪律。
四、学习行为: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五、文明礼貌:不追逐打闹,不说脏话,不欺侮同学;要讲普通话,更不准拉帮结派和社会不三不四的人接触。
六、爱护公物:爱护校园一草一木。
七、行为仪表:生活不攀比,不乱花钱,不吃零嘴,不穿奇装异服,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不穿高跟鞋,把钱用在学习上。
八、安全:有事请假,放学后及时回家,不中途逗留,有事与老师和家长汇报,不在马路上并排骑车,遵守交通规则。
进出教室不拥挤。
以上要求每半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核,期末进行总评价。
考核细则每个学生基础分为100 分,根据学生表现加分或扣分,以累计积分来进行考核。
90分以上为优,80——89 分以上为良,70——79 分以上为中,60——69 分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不合格。
一、加分类:1. 能主动帮助同学加1 分。
2. 能主动参加公益活动加1 分。
3. 能主动抵制坏人坏事加1 分。
4. 能主动思考、积极学习加1 分。
5. 能积极参加劳动加1 分。
二、扣分类:1. 有违反《中小学生守则》一条扣1 分。
2. 有违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条扣1 分。
3. 有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一次扣1 分。
4. 有损学校形象的扣1 分。
三、行为规范考核积分为优者,以班级为单位设立优秀奖2015-2016 学年度行为习惯养成工作总结“习惯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
而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成恶习,将贻误终身。
技工学校学生管理日常行为规范评定细则范本1. 出勤表现:学生按时上课、认真听讲,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学生主动完成课程作业,及时向教师请教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仪容仪表:学生整齐划一的穿着校服,衣着干净整洁。
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保持面部清洁,头发整齐。
学生不携带过大、过长、过短的饰物,不佩戴夸张的耳饰。
3. 班级纪律:学生遵守班级纪律,听从班级管理人员的指挥。
学生按规定时间进入教室,课内课外保持安静。
学生爱护班级设施,不违规使用学校财物。
4. 作业完成: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不作弊、不代写。
学生认真复习课堂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竞赛与活动。
学生积极主动地向教师请教问题,主动找出自己存在的困难并努力克服。
5. 与他人相处:学生友善待人,不欺凌、不歧视他人,互相尊重。
学生遵守集体活动规则,不擅自离队或提前离开。
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6. 考勤纪律:学生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不擅自缺考、逃考。
学生遵守考场纪律,不传递、传阅、抄袭、作弊等违规行为。
学生自觉维护考试的公平性,不利用任何外部工具获取不正当的优势。
7. 安全意识:学生遵守学校安全规定,不擅自带入危险物品。
学生在实验室及工作车间内,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操作和生产操作规程执行。
学生参与集体活动时,严格遵守安全要求,不擅自离队。
8. 学风建设:学生勤奋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拖延、不浮躁。
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主动向老师请教、讨论问题。
9. 社会公德: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念,不参与违法、违规行为。
学生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不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不随意涂写乱画。
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交礼仪,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10. 奖惩制度:学校将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评定情况进行奖惩,以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学生的优秀行为将受到表扬和奖励,如荣誉证书、奖金或其他形式的奖励。
学生违反行为规范将接受相应的纪律处分,如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课、扣分等。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制度及细则一、目的二、考核内容1.课堂纪律:包括按时到校、按时进入教室、认真听讲、不打闹、不吃零食等;2.作业完成情况:包括按时完成作业、完成质量等;3.课外活动参与情况:包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参加课外辅导班等;4.行为习惯与礼仪修养:包括礼貌待人、不说脏话、不欺凌他人等;5.个人卫生习惯:包括保持整洁、不乱扔垃圾、认真刷牙洗脸等。
三、考核方式1.主要以教师平时观察和评价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表现情况进行评定;2.可以采取班级自评、互评等方式,学生们对自己和同学的行为进行评价;3.可以设置一定的考核项目和标准,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定;4.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获得相应的积分和奖励,提高评定分数。
四、考核结果及奖惩措施1.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并按照等级划定相应的奖励措施;2.优秀学生成绩优异者,可给予表扬和奖励;3.良好学生成绩稳定者,可给予鼓励和奖励;4.合格学生成绩一般,没有严重违纪行为者,不做特别处理;5.不合格学生包括成绩不理想者、违纪次数过多者等,可给予警告、批评和惩罚,并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
五、改进措施1.配备专门的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的指导和管理工作;2.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宣传,提高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视和认识;3.定期组织开展班级会议、家长会等活动,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4.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制度及细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明确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规范自己的行为。
同时,对于考核结果的奖惩措施的设立,可以有效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考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觉性。
最终,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为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核实行办法
为了更好的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健康成长。
为了强化我校的校风,严肃校纪,根据我校目前的实际状况,现就《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最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特提出如下考核办法:
一、考核细则
考核内容扣分数额
1、迟到或早退一次1
2、旷课一节2
3、上课不专心听讲(如讲话、开小差、做小动作)被老师点名一次1
4、不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一次1
5、考试作弊一次(含帮他人作弊)5
6、佩带首饰一次1
7、男生留长发、染发、理光头,女生化妆、烫发、染发、染指甲、披衣敞怀一次1
8、课间在教室或走廊打闹,高声喊叫一次2
9、乱窜教室一次1
10、乱扔果皮纸屑等脏物一次1
11、不做值日或做值日不认真,不按时一次1。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制度
为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特制定学生行为规范考核制度:
一、升旗:按时参加升旗仪式,记录好学生的迟到,早退等现象。
二、课间操:按时参加课间操活动,动作规范,服从管理。
三、眼保健操:动作规范,遵守纪律。
四、学习行为: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五、文明礼貌:不追逐打闹,不说脏话,不欺侮同学;要讲普通话,更不准拉帮结派和社会不三不四的人接触。
六、爱护公物:爱护校园一草一木。
七、行为仪表:生活不攀比,不乱花钱,不吃零嘴,不穿奇装异服,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不穿高跟鞋,把钱用在学习上。
八、安全:有事请假,放学后及时回家,不中途逗留,有事与老师和家长汇报,不在马路上并排骑车,遵守交通规则。
进出教室不拥挤。
以上要求每半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核,期末进行总评价。
考核细则
每个学生基础分为100分,根据学生表现加分或扣分,以累计积分来进行考核。
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以上为良,70——79分以上为中,60——69分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不合格。
一、加分类:
1.能主动帮助同学加1分。
2.能主动参加公益活动加1分。
3.能主动抵制坏人坏事加1分。
4.能主动思考、积极学习加1分。
5.能积极参加劳动加1分。
二、扣分类:
1.有违反《中小学生守则》一条扣1分。
2.有违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条扣1分。
3.有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一次扣1分。
4.有损学校形象的扣1分。
三、行为规范考核积分为优者,以班级为单位设立优秀奖。
2012----2013学年度小学生行为规范
工作总结
“习惯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
而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成恶习,将贻误终身。
实践表明,习惯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我们的教育不能等孩子上了大学,走向社会,再回过头来强调“节约粮食、尊敬师长”之类的要求,那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因此,这学期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活动,下面就我在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方面的工作情况作一总结。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第二,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①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
我充分语文课、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生活、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活动。
同时,也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政教处、少先队或某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
明确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
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从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3、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 行为表现制度:由本班小干部负责每天的“五项”竞赛检查,主要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作好记录,
并且作好教育,一周作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2) 学生文明行为考评制度:每月都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作好记录,评出文明小标兵并且进行存档,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收到的成果
(一)行为习惯方面
1、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杜绝零食、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物进校园。
学生不在校外小摊上买饮料、面包、鲜奶、糖块、辣椒条、菜饼等不卫生食品,也不从家里往学校带零食。
2、配合班主任切实做好安全工作。
全体同学认真遵守《班级制度》,做安全有益的游戏,创建“平安校园”。
严禁攀爬篮球架、杆子、柱子、树枝、窗台、楼栏杆等,严禁在楼梯、走廊、教室、操场、厕所等地追逐打闹。
3、严格到校、休息时间。
(二)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认真上好朝读和自习,老师不在时自觉遵守纪律。
(三)文明习惯
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体贴父母;礼貌待客;爱护课桌凳,不乱刻乱画。
4、严格训练,及时反馈。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强化训练,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体验。
(2)在学校生活中训练。
要求学生在校生活中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
(3)及时反馈,矫正强化。
对于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我及时表扬、鼓励,使其产生强化作用,对不良行为我及时指出,要求及时整改、矫正。
第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各个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每人都能根据训练目标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都能够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清楚在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要。
虽然取得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的,但并不表示没有问题。
行为规范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