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疗法47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433.50 KB
- 文档页数:47
腕踝针(20140619)——周丹凤.ppt腕踝针疗法腕踝针发源地---位于“东方明珠”上海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定义:在腕部或踝部的相应点用毫针进行皮下针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发展简史1975年张心曙教授创用。
1978年《腕踝针》一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85年始先后编入五版《针法灸法学》教材、六版《刺法灸法学》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
一、人体体表分区(一)纵行六区1.头、颈和躯干六区前后正中线为标线2.四肢六区臂干线和股干线为四肢和躯干的分界线(二)上下两段横膈线(以胸骨末端和两侧肋弓的交接处为中心,划一条环绕身体的水平线)头、颈和躯干六区1区:前正中线向左、右各旁开1.5同身寸2区:1区边线→腋前线3区:腋前线→腋中线头、颈和躯干六区4区:腋中线→腋后线5区:腋后线→6区边线6区:前后正中线向左、右各旁开1.5同身寸四肢六区前面靠拢的缝相当于前正中线;后面靠拢的缝相当于后正中线,这样四肢的分区就可按躯干的分区类推。
右侧顺时针,左侧逆时针上肢六区:上肢内侧尺骨缘下肢六区:下肢内侧跟腱缘依次为1区、2区、3区、4区、5区、6区上下两段横膈线(胸骨末端和肋弓交界处水平线)为界横膈线以上:上1区、上2区、上3区、上4区、上5区、上6区横膈线以下:下1区、下2区、下3区、下4区、下5区、下6区二、腕踝针进针点及操作技术腕部进针点腕横纹上二横指(相当于内关、外关)二、腕踝针进针点及操作技术针刺点上1、上2、上3在掌面的位置针刺点上4在腕部阴阳面交界处针刺点上5、上6在腕背位置踝部进针点内踝与外踝高点上3(相当于绝骨、三阴交)。
踝部进针点针具针具体位:一般情况下针腕时:坐位、卧位针踝时:坐位、跪位或卧位施术者位置与被针肢体保持正直方向,以便观察针刺进皮下时是否偏斜。
(一)进针押手固定在进针点的下部,拉紧皮肤刺手拇指在下,食指、中指在上夹持针柄持针针尖刺入皮肤时针体与皮肤呈30度角针尖至皮下放开手指时针体卧倒于皮肤表面(正确)针尖刺入皮肤过深(错误)针在皮下推进时手势针尖前端有血管时,针刺点上4向上适当移位针刺向指端时,针刺点向上适当移位选进针点时:(二)调针(三)留针时间:20~30分钟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1至数小时,但最长不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