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俗文化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7
民俗文化单元整合教案第一章:民俗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和特点使学生认识到民俗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1.2 教学内容民俗文化的定义与内涵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民间信仰等)民俗文化的作用与价值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民俗文化?教师讲解:民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民俗文化实例(如图片、实物等)小组讨论:民俗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感受第二章:传统节日与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使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活动(如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等)传统节日与文化内涵(如春节的祈福、端午节的龙舟赛等)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教师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学生展示:自己家庭过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活动小组讨论:传统节日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总结与反思: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第三章:民间艺术与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民间艺术及其文化内涵使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和传承意识3.2 教学内容中国民间艺术的形式与特点(如剪纸、泥塑、民间绘画等)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民间艺术与文化内涵(如民间艺术的象征意义、民俗故事等)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你了解哪些民间艺术?教师讲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形式与特点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民间艺术作品小组讨论:民间艺术对于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和认识第四章:民间信仰与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民间信仰及其文化内涵使学生认识到民间信仰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民间信仰的尊重和理解意识4.2 教学内容中国民间信仰的起源与发展民间信仰的形式与内容(如祭祀、拜神、求签等)民间信仰与文化内涵(如民间信仰对于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等)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你了解哪些民间信仰?教师讲解:中国民间信仰的起源与发展学生展示:自己家庭或社区的民间信仰习俗小组讨论:民间信仰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民间信仰的尊重和理解第五章: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负责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行动意识5.2 教学内容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与途径(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传播等)民俗文化的保护措施与方法(如立法保护、文化遗址保护等)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5.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如何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教师讲解: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与途径学生展示:自己参与的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活动小组讨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认识和行动计划第六章:民俗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民俗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创新发展的认识6.2 教学内容民俗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民俗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民俗文化的创新发展6.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民俗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教师讲解:民俗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民俗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实例小组讨论:民俗文化创新发展的可能性与方向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民俗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第七章:民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融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民俗文化在文化交融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意识7.2 教学内容民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融现象民俗文化在文化交融中的作用与价值民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融对于社会的影响7.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民俗文化与其他文化交融的现象有哪些?教师讲解:民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融现象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的民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融实例小组讨论:民俗文化在文化交融中的作用与价值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民俗文化与其他文化交融的认识和感受第八章:民俗文化的研究方法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民俗文化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研究的兴趣和能力8.2 教学内容民俗文化研究的意义与方法民俗文化研究的途径与技巧民俗文化研究案例分享8.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为什么需要研究民俗文化?教师讲解:民俗文化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学生展示:自己参与的民俗文化研究项目小组讨论:民俗文化研究的技巧与方法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民俗文化研究的认识和体验第九章:民俗文化的未来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未来发展前景使学生认识到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未来发展的思考和行动计划9.2 教学内容民俗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策略民俗文化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与方向9.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民俗文化的未来发展会怎样?教师讲解:民俗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学生展示:自己参与的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小组讨论:民俗文化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与方向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民俗文化未来发展的认识和行动计划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10.2 教学内容实践活动设计:选择一项民俗文化进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过程: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民俗文化实践活动反思:学生对实践活动的体验和认识10.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任务:选择一项民俗文化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民俗文化,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学生展示:展示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小组讨论:分享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总结与反思: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感受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对民俗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学生们可能对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深入的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把握。
走进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指民族群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代代相传的各种习俗、风情和传统艺术形式。
它是一种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象征,通过反映历史、地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展现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并重视民俗文化的价值,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浓厚民族风情。
本文将带您一同走进民俗文化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魅力。
第一部分:民俗文化的概述民俗文化是一个广泛而庞大的领域,它包含了节日、婚嫁、葬礼、宗教仪式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中,民俗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比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印度的哈里日,它们都是民俗文化中重要的节日。
此外,婚俗、丧葬习俗也是体现民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点。
第二部分:节日民俗文化的魅力节日是民俗文化中最为活跃和吸引人的方面之一。
不同的节日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观。
比如中国的春节,它代表着新的开始、团圆和祈福。
在这一年度最重要的日子里,人们会贴窗花、放鞭炮、包饺子等,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而美国的感恩节,则是表达对上天赐予的一切的感激之情,并与亲朋好友一同共进丰盛的晚餐。
节日民俗文化让人们感受到家人团聚的温暖、友谊的真挚和幸福的滋味。
第三部分:婚俗文化的独特之处婚嫁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喜事,同时也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国家、地区,甚至不同的民族,都拥有各自独特的婚俗文化。
从中国的盖头、喜酒和游戏环节,到西方的婚纱礼服和婚礼誓词,每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婚俗文化是沟通两个家庭之间情感联系的纽带,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第四部分:葬礼文化的人文关怀葬礼是人们对逝者的最后告别,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亲情的延续。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葬礼的形式和仪式各有不同。
比如中国的传统习俗中,殡仪馆的设立、白事期间的各种仪式和祭祀,都展现了对逝者的敬意和对亲人的悼念。
而在西方,墓地、墓碑和纪念活动则是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纪念。
第一章民俗概述1、民俗的定义: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宗教的原因、地理的原因。
6、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
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8、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二章服饰民俗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主要包括四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
(2)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1)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①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②头戴平顶帽,身穿翻领绣衣,腹前兽头纹蔽膝③头戴尖帽或裹巾子,上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一章民俗文化的概述民俗文化是指由民间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文化形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间文学等多种文化现象。
它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特征和精神内核。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美德和精神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民俗文化的传承1.口耳相传民俗文化多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
这种文化传承方式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它可以保证文化传承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激发传承者的创造力。
2.民俗节庆民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各种传统节庆活动。
这些节庆活动不仅是一种文化表达形式,还代表着某个时期的重要社会活动,反映着民间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民俗文化教育民俗文化教育是一种对后代的文化传承方式。
通过教育、课程、讲座等方式,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民俗文化的背景和内涵,传承民俗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精髓。
第三章民俗文化的发展1.互联网时代的民俗文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民俗文化的传播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民俗文化的传播可以更加广泛和深入地进行,但同时也要注意网民思想意识的问题。
2.商业化发展商业化发展是现代民俗文化的重要特征。
在商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品得到了充分的市场推广和宣传,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简化和故意夸大。
3.现代化的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民俗文化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发展的一种文化形态。
在现代化的民俗文化中,文化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同时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第四章民俗文化的保护1.依法保护依法保护是民俗文化保护的首要任务。
各级政府应制定有关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法规和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推出激励措施,鼓励民间组织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扶持传承人才传承人才是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传承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建立相应的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各地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3.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保护民俗文化的必要措施。
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民俗概述1、民俗的定义:使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一)经济的原因(二)政治的原因(三)宗教的原因(四)地理的原因6、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
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8、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二章服饰民俗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
(2)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登记身份的标志。
(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1)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①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②头戴平顶帽,身穿翻领绣衣,腹前兽头纹蔽膝③头戴尖帽或裹巾子,上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
中国民俗文化第一章:民俗文化一、民俗文化的概念①民俗,顾名思义,是民间风俗的简称。
②孔子谈到乐礼时曾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③魏晋时期阮籍在《乐论》里也说过“造始之教谓之风,习而行为谓之俗。
”直接用了“风俗”二字。
(“风”是指由上而下的教化,是一种推广的力量;“俗”是民之自我教化,二是为众人所传习)(民:相对于官府而言的民间和广大的民众;俗:相对于国家制度而言的自发形成而又被长久共同遵循的生活习惯。
)民俗:在广大民众中自发形成、世代相因、共同遵循的各种生活和信仰的习惯与规范。
①民俗文化是民间社会生活中传承的文化事物和现象的总称。
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文化,也是创造一个国家和民族高雅文化〔精致文化〕的基础。
②民俗文化产生于民间社会生活之中,又世代相习传承于民间社会生活之中。
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水乳交融。
③民俗文化并不等同于某些落后地区的奇风异俗,它既不是穷乡僻壤的“专利品”,也不是古老部落才具有的“土特产”,而是遍布于任何地区、任何人群、任何形式的民间文化现象。
④民俗文化有如一面透视社会各个方面的“广角镜”。
二、民俗的形成与传播(一)地域的原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二)经济的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三)政治的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四)宗教的原因:某些宗教教义和仪式,逐渐演变为民俗事象。
三.民俗文化的性质和特性:1、传承和变异2、地域与民俗3、大同与小异4、宗教与涵容①民俗的起源:初期理论认为民俗是人类社会进程中必然产生的伴生物②发生学角度:人类社会构建了民俗作为主体性的文化选择,选择导致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5透视社会生活的广角镜①民俗文化受到民族居住区的自然环境的制约②民俗文化的形成于满足的社会发展,生产水平、经济特点和经济条件呈同步状态四.民俗文化景观的主要内容:(一)民俗物质文化中具有审美价值的建筑、服饰、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工具等1、生产习俗:种植、养殖风俗、猎捕风俗、猎捕风俗、工匠和作坊习俗、商业习俗2、生活习俗:饮食风俗、服饰风俗、居住风俗、交通习俗、娱乐风俗3、节日风俗: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民俗文化(讲义)
第一章概述
一.入国问禁(忌),入境随俗(民俗)
1.成语——“入乡随俗”
解释: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这个成语常形容外乡人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风俗文化。
英文: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2.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明:则是文化成果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显现。
3.什么是民俗?
民俗是产生与流传于一个民族的大众生活的世代相袭的文化现象。
特征:民族性、集体性、传承性、实用性。
4.什么是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又叫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特征一:独立完整延续不断
特征二:统一多样开放包容
特征三:原始神秘封建小农
特征四:人文伦理宗教色彩
5.中国民俗的主要内容
(1)民间的风俗习惯
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喜庆仪式、人生礼仪、家庭宗教等方面。
(2)民间信仰
民俗中都含有信仰。
信仰民俗主要是原始信仰遗留和现代宗教渗透。
1.自然崇拜 2.图腾崇拜 3.祖先崇拜 4.宗教崇拜 5.其它崇拜(3)民间艺术
二.生肖文化
天干地支表
十天干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思考题:1.什么是民俗?它具有哪些特征?
2.列举你的家乡所具有的民间信仰。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教科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民俗文化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
正因为如此,学习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已经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教科书旨在介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历史发展和当代社会中的影响。
第一章:民俗文化的概述1.1 什么是民俗文化1.2 民俗文化的分类1.3 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第二章:风俗习惯与节日2.1 婚俗文化2.1.1 婚姻制度与仪式2.1.2 婚姻习俗的演变2.2 葬礼习俗2.2.1 中国传统葬礼的起源2.2.2 葬礼仪式与习俗2.3 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2.3.1 春节2.3.2 清明节2.3.3 端午节2.3.4 中秋节2.3.5 元宵节2.3.6 其他民俗活动第三章:宗教信仰与民俗3.1 佛教与民俗文化3.1.1 佛教与寺庙建筑3.1.2 佛教与传统节日3.2 道教与民俗文化3.2.1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3.2.2 道教与养生文化3.3 儒学与民俗文化3.3.1 儒家思想与传统道德观念3.3.2 社会礼仪与传统节日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4.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4.1.1 传统音乐与戏曲4.1.2 传统民间工艺与技艺4.2 保护与传承4.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4.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第五章:传统服饰与美食5.1 传统服饰的演变5.1.1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5.1.2 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2 传统美食与烹饪技艺5.2.1 北方传统美食5.2.2 南方传统美食5.2.3 中国茶文化第六章:中国传统民间艺术6.1 中国传统绘画6.1.1 国画6.1.2 水墨画6.2 中国传统音乐6.2.1 传统乐器6.2.2 中国民歌6.3 中国传统剪纸第七章: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7.1 公众民俗意识的培养7.1.1 学校与社区的民俗教育7.1.2 传统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7.2 传统民俗文化与社会发展7.2.1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7.2.2 社会多元化与民俗文化结语通过本教科书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培养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民俗文化第一次课
导入:课堂讨论
一、你学习民俗文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你心目中的民俗文化是什么?
三、你学习民俗文化的期望是什么?
新授:
一、明确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民俗文化是一门以中国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进行
系统研究的人文科学。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民族、民俗常识,教学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也注重民俗文化内涵的揭示,同时也适当介绍了本学科的研究与最新发展。
民俗实体部分的介绍构成了课程的整体框架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民俗学、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欣赏和分析评价民俗文化的能力,加深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广阔,中国的民俗文化涉及范围
极其广泛,本课程本着取其精要、删繁就简的原则,重点介绍、整理并研究一些相关的民俗种类,在教学上,必须坚持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达到培养能力,了解国情,学以致用的目的。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中国民俗文化概说第二章中国服饰民俗第三章中国饮食民俗(上)(日常饮食习惯、饮食习俗、地方菜系)第四章中国饮食民俗(下)(各地风味小吃、饮茶习俗、饮酒习俗)第五章中国居住民俗第六章中国交通出行民俗
第七章人生交际礼仪民俗第八章中国岁时节日民俗第九章中国生产商贸民俗第十章中国社会组织民俗第十一章中国民间信仰民俗(民间诸神、民间禁忌、民间消灾)第十二章中国娱乐民俗第十三章中国语言民俗第十四章中国民间文艺(民间文学、民间艺术)
共十六周的课,机动一周,考试一周,教学14周
四、参考书目
《中外民俗》吴忠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
《中国的民俗文化》李萍司卫平著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中国民俗文化》柯玲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
五、有关注意事项
1、考勤:会不定时的点名,缺勤扣分,第一次3分,第二次6分,第三次12分,第四次24分,依次类推。
2、保持教室卫生,意思大家都知道吗
3、学期中会留几次作业,作业发我邮箱里,抄袭及雷同者,0分
4、课程的最终成绩是平时考勤分、平时作业分、期末课堂考试成绩的平均值。
第一章民俗文化概论
一、什么是民俗?
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在1846年首次提出的
民——folk(民众、民间)
俗——lore(风俗、知识、学问)
(一)“民”
1、民——民族——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代表人:格林兄弟(德国)
民俗学学科的创始人针对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防止外来文化冲击
2、民——社会群体——共同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代表人:迪尔凯姆
3、民——古人——野蛮人和半开化的人
代表人:爱德华泰勒人类学之父
野蛮时期——半开化时期——文明时期
神话传说和故事都将会消失
4、民——农民(或文盲)——19世纪
民——贵族民间文学——精英文学这是错误概念
5、民——任何一个人——20世纪中后期
代表人:邓迪斯(美国)美国著名民俗学家
“社会群体”两个前提条件
(1)两个以上人,至少有一个共同点;(2)具有自己的传统。
6、民——全民——正确概念
(二)“俗”
1、简单说:知识和学问
例如:何为“五毒”?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指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
其实,这是古人的误解,列于其中的壁虎本身没有毒。
佛教中把贪、嗔、痴、爱、恶,这五种情绪称为“五毒”
骗、赌、帮、烟、娼为现代社会上的“五毒”
2、以口头、物质、风俗或行为等非正式和非官方的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
特征:约定俗成、自觉遵循和维护的行为规范、道德伦理、认知方式、思维模式
(三)“民俗文化”
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的总称。
1、在生活中,民俗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2、在文化视野中,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
二、民俗的分类
按内容划分: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经济民俗——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中所形成的民俗。
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社会民俗——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
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
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
我国各民族民俗分类
按内容划分,民俗划分为哪几类?
第二课时
三、民俗的基本特征
(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
(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五)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四、民俗的社会功能
(一)教化功能
(二)规范功能
(三)娱乐功能
(四)审美功能
(五)维系功能
五、民俗的形成
(一)经济的原因
(二)政治的原因
(三)宗教的原因
(四)地域的原因
思考题
1、介绍一种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并说说它的文化含义。
2、选择某一类你所了解的中国民俗文化,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