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循环小数2》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11
《循环小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循环小数》。
一、说教材《循环小数》安排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以教科书第33-34页例7和例8为主要教学内容。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及商的近似数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这局部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本的例8,是教学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理解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表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持续重复出现。
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假如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由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理解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准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水平,提升他们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水平。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规律美,简洁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写、会读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商是否为循环小数的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我以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
但是对于小数除法,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小数点的处理、商的定位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探索和交流,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规律,培养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商的定位和循环小数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小数除法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小数除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黑板等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找零,引发学生对小数除法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小数除法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循环小数》人教版教学内容《循环小数》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认识”部分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辨识方法,以及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将围绕循环小数的定义、特点、以及运算规则进行深入讲解,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循环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识别循环小数,并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循环小数的辨识,尤其是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
2. 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特别是乘除运算中循环小数位数的确定。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循环小数的概念,如1/3=0.3333...,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讲解:- 定义:详细介绍循环小数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循环小数的特征。
- 辨识:通过例题,指导学生如何辨识循环小数,并与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行区分。
- 运算:以实例讲解循环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强调运算中循环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
3. 实例演练:让学生分组进行循环小数的辨识和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与拓展:总结循环小数的学习要点,并布置相关的拓展题目,鼓励学生探索循环小数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展示循环小数的定义、辨识方法、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演示运算过程。
板书设计将注重逻辑性和直观性,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辨识循环小数,并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中遇到的循环小数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3. 拓展练习:探索循环小数的其他性质和应用,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计算。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进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本单元主要研究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包括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以及整理和复。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引出小数除法的一系列问题,突出了如何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同时,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的研究能够进一步研究商的相关概念,掌握数学规律。
二、研究难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理解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需要充分理解整数除法和商不变的性质,才能更好地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相关知识。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难以确定商的小数点位置,因此需要教师联系商不变的性质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三、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自主研究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小数除法的计算原理,而教学难点则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五、课时划分本单元共分为12课时,包括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以及整理和复等内容。
本节课程主要介绍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跑步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探索“商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
同时,通过米和厘米的转换以及“商的变化规律”等已有知识,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口算、笔算、估算、简算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本节课程主要介绍除数为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例5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出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
同时,教材增加了循环节的认识,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五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循环小数》逆境有一种科学价值。
一个好的学者是不会放弃这种机会来学习的。
《循环小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
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循环小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 教学难点: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 引入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引出课题——循环小数2 新知探究(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1)学生描述场景信息,根据信息,你能列出什么算式呢400 divide;75(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①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道题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
通过竖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除不尽)②这道题商的小数部分和余数有什么规律和特点(商的小数部分不断的重复出现3,而余数重复不断的出现25)③如果我们不断地除下去,它的商是多少比如第5位是多少第20位商是多少第100位商是多少(不管是哪一位,只要余数重复出现25,商就会重复出现3。
)这样的除法算出的商应该表示为:400 divide;75=5.333……总结特点:(1)余数重复出现25。
(2)商的小数部分重复出现“3”。
(3)永远也除不完,商是无限的。
2、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
28 divide;18= 78.6 divide;11=(1)先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2)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相同点(这两题的相同点是总也除不尽。
)这两道题的不同点是什么(前一道题商中是一个数字“5”不断重复出现,而后一道题,商中二个数字”6 3”在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但是,对于小数除法,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惑,例如小数点的处理、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以及在小数除法中出现的循环小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小数除法的教学课件,包括动画、图片、例题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小数除法的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小数除法的学习,例如:“小明有3.5元,他想买一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5元,他可以买几本书?”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小数除法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动画和例题,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然后,展示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比和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
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练习,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4《循环小数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循环小数》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识别和简单表示循环小数,以及掌握循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这一课时主要讲解循环小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具备了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循环小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识别和简单表示循环小数。
2.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性质,了解循环小数与有限小数的区别。
3.培养学生运用循环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循环小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3.循环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循环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循环小数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循环小数的性质,教师巡回指导。
3.讲解演示:教师讲解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循环小数的动态变化。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循环小数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循环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循环小数的核心概念和性质。
可以设计如下:1.定义:从小数点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
a.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b.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
c.循环小数的值是固定的。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教案背景: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只接触到有限小数,学了本节的循环小数以后,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例8、例9。
教材分析: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本的例8,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由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循环小数是新的知识,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学生易混淆,我先是通过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来找规律及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循环的概念(有序重复出现);在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再总结规律,来达到认识、掌握、运用循环小数。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能力,培养他们不断思索的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知道循环小数的意义;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认识无限小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并能用简便记法表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听吗?(课件播放)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什么呢?2、你发现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重复讲故事内容——这种重复出现的现象较循环)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呢?4、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的现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小数除法-----循环小数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3页例7、例8及“做一做”,第36页练习八第1~11题,能够认识理解循环小数,并能认识循环小数和循环节,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准确把握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二)核心能力在探究循环小数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结合情景图,通过除不尽的除法计算,感受到计算中的重复现象。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在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发现商的特点,认识循环小数和循环节,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
3.通过对“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的思考和讨论,准确把握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含义。
(四)学习重点认识循环小数,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五)学习难点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复习任务计算下面各题。
42÷287.2÷1.6+0.819.8÷3.32.5×3.6(16.8+1.47)÷0.718×0.45【设计意图:课前对小数乘除法和小数的混合运算进行练习,温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课堂设计1.导入(1)故事导入师: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什么呢?……你能接着讲这个故事吗?(让几个学生继续讲这个重复的故事。
)(PPT课件适时演示)【设计意图:由故事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中的循环。
】(2)理解“循环”师: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随着学生的交流、互动,适时板书“重复出现”“不断”“依次”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节《循环小数》兴国县红军子弟小学肖蓉教材分析循环小数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有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标》指出:“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自己的知识”。
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想一想,在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
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小数相除,如果不能的到整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呢?”得到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对于小数计算掌握不是很熟练,因而在教学时可能在进行小数的计算时浪费的时间比较多,根据教学的重点,少一点计算,多一些对小数的观察,从而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观察、勤思考,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与无限小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件出示日历图,师问:生活中见过哪些循环小数?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看课件。
师:观察竖式4÷3,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预设:1、余数总是“1”。
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对你们的发现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1)、为什么余数总是重复出现1?(2)、为什么继续除下去会永远除不完?(3)、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师:由于商的小数部分总也除不完,并且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数字“3”,所以我们通常把它写作“1.3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循环小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7/2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初步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的意义,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创设综合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课前参与:了解生活中有关循环的现象。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十二生肖图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这里面的哪个生肖?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属相吗??你们猜一猜,老师的属相是什么?今年是什么年?在过几年就是兔年了?你是怎么算出来的?适时小结:按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十二生肖是一个一个按顺序出现,我们把它叫“依次”(板书)鼠年过了是牛年,然后是虎年、兔年、一直到猪年,然后又是从鼠年到猪年,这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完成板书)师:你们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吗?我们把这种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板书)在数学中也存在这种循环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1、揭示循环小数的意义在田径运动会中,我们班的郑玲彤同学取得了女子乙组100米的冠军,你们知道她跑100米的时间是多少吗?老师想请大家算一算,她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谁能列个算式?100÷15(一名学生板演)师:如果在计算中遇见什么问题,先自己思考,看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老师想看一看咱们班哪个小组有重要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学生板书突破重难点。
(横式得数省略号)对于发现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要给予积极评价。
我们在来看一道题:58.6÷11(一名学生板演)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同学们都有一种很强的能力,那就是能主动探索数学规律)师:像6.666…、5.32727…这样的数就叫做“循环小数”(补充板书)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想一想,到底什么叫循环小数呢?想好了以后,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循环小数二】教案(附课堂练习以及答案)教学内容循环小数的练习。
(教材第3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提高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难点:会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教具学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下列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①0.666…②3.27676…③40.03666…④100.7878⑤7.26412.用简便记法表示下列各循环小数。
0.06262…写作:3.2727…写作:16.203203…写作:0.33066…写作:学生很快独立完成这两道题,交流想法。
二教学实施1.总结概括。
(1)投影出示下列各数。
①7.9②2.888…③2.76565…④13.2626…⑤0.4106106…⑥3.1415926…⑦2.73636(2)观察这些数,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总结发现。
通过观察,把上面的小数所蕴含的数字都挖掘出来,并根据各个小数的特点,进行总结。
像①⑦这两个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数;像②③④⑤⑥这五个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叫做无限小数。
像3.1415926…这样,没有循环节的无限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这样的小数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总结归纳,如下图。
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探索学习,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它们的关系: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188…2.18182.812.1818…2.计算下面各题,指出哪些商是有限小数,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1)4÷5(2)2.75÷6(3)289÷90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1. 2.1818<2.1818…<2.188…<2.812.(1)4÷5=0.8(2)2.75÷6=0.458(3)289÷90=3.211…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教材习题第34页做一做: 1. 1.1.40.102. 2.0≈2.0821.256.≈6.97练习八7. 1.2910.0180.4447.2759.<<>15.(1)分析:这道题的规律是用前一个数除以2.5就得到后一个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循环小数》教案一、教材分析:《循环小数》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教材第33、34页例7、例8、“做一做”及练习八第6至9题,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和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例7从“发现”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和余数的变化规律,弄清这些规律之间的关系。
例8的循环小数和例7不同,它的循环节是两个数字,教材利用小女孩和小男孩的对话框,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猜想、验证,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
在学生经历了多次探讨的基础上,教材用描述性的方式揭示了循环小数的定义,并由这个特点引发学生对循环节的讨论,结合循环小数来认识理解循环节,学会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
二、教学目标:、理解产生循环小数的原因,认识循环小数,正确使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2、认识循环节,能正确进行循环小数的简写。
3、在猜想、验证过程中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培养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正确使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2.教学难点:理解产生循环小数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班班通设备。
五、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利用班班通,和学生一起玩一个找规律排图形或数字的游戏。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刚才的游戏吗?可见你们都喜欢玩游戏,那老师就带大家再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根据你所听到的指令或大屏幕所看到的,用手指向部位。
师:如果我不说,现在你知道下面改指向哪吗?你是怎么想的?清说一说,这个游戏过程有什么特点。
(理解关键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像我们刚才的游戏那样,依照一定的次序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找一找。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这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那么在我们这个奇妙的数学世界里是不是也藏着这样有趣的现象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探索之旅吧!(设计意图:用游戏动作作铺垫,激发兴趣,使得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境地,初步感知这节课的重要性语言,生动形象的理解无限、依次、重复等词语;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建立了初步的知识概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循环小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循环小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使小数概念的内涵从有限小数扩展到无限小数。
其中对于循环小数概念的表述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初步涉透集合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及抽象的表达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导初步感知1、拍节奏游戏课一开始,我给同学们拍出一下、二下、一下、二下的节奏,然后让学生接下去继续拍。
学生集体拍的节奏很整齐,因为他们也是按照先拍一下,再拍两下的节奏拍的。
这时,老师问学生:如果你们这样不断的重复拍下去,不叫停止,能拍多少次?学生会说很多很多次,也有人会说无数次,这时老师及时问学生: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那么你们刚才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设计意图:利用游戏的方法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游戏中发现“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
这样设计一是直观,二是引人入胜,孩子们乐于参与,同时体会到生活中蕴涵着如此丰富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循环”、“无限”、“有限”等概念]2、猜一猜按照小动物出现的规律,猜一猜下一个会出现什么小动物,再一下呢?学生猜出后请学生说出理由教师引导着学生继续猜下去,当猜到第十个图形时,出现了“…”让学生来解释省略号的意义,学生又一次感知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限这些概念。
3、生活中不断重复的现象:学生举例说明,教师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