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 格式:doc
- 大小:270.00 KB
- 文档页数:8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一、基础巩固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主人闻已,更为益.盐益:增加B.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售:卖出去C.寻.即取果,一一皆尝寻:立即D.即烧为炭,诣.市卖之诣:到【解析】选C。
寻:接着。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饰以.山龟鸟兽之形A.以.盐美故而空食之B.便以.血污涂其面目C.以.其贵故,卒无买者D.以.其怖故,不能战斗【解析】选B。
例句和B项都是介词,“用”,其余三项都是“因为”。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B。
A项,人称代词,指养骆驼的人;指示代词,那。
B项,副词,已经。
C项,副词,表被动;名词,处所,地方。
D项,副词,不要;代词,没有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B.傍人语言C.道可道,非常..无对,为人所笑..道 D.默然【解析】选D。
古今义都是“沉默的样子”。
A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项,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C项,古义:不是永恒不变的;今义:①特殊的;②十分。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至令口爽,此亦复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和故事中的愚人是一样的,因为盐可以使饭菜味美而多吃盐,最后导致败坏了口味,听信歪道邪说并依此修行是和这位愚昧无知的人一样的。
《百喻经》六则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令口爽,此亦复.尔复:同样。
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当:应该。
C.积.有年载,方得一车积:聚集。
D.便以血污涂.其面目涂:涂抹。
解析B项,“当”的意思是“就”。
答案B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饰以.山龟鸟兽之形A.以.盐美故而空食之B.便以.血污涂其面目C.以.其贵故,卒无买者D.以.其怖故,不能战斗解析B项中的“以”和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词,意思是“用”;其余三项都是介词,意思是“因为”。
答案B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与”,①动词,给;②动词,结交,亲附。
B项,“者”,①助词,表人;②助词,表停顿。
C 项,“于”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D项,“而”,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并列。
答案C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B.过去有人,痴无智慧C.经历..出之..多日,不能得售 D.汝当斩头,自得解析A项,“至于”在文中的意思是“到”;C项,“经历”在文中的意思是“经过”;D项,“自得”在文中的意思是“自然就会”。
答案B5下列有关本文寓言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渴见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切不可因为目标远大而放弃一切努力。
B.《入海取沉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心浮气躁,更不能舍大材取小用。
C.《尝庵婆罗果》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尝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诈言马死》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自己本无可责备,但不能自欺欺人。
解析C项,理解错误,《尝庵婆罗果》的故事的寓意:尝试是可以的,但人不可能一一尝试,要学会类推。
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入海取沉水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1.了解《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对应学生用书P43天竺高僧——伽斯那、求那毗地伽斯那,又称伽斯、伽先,是公元5世纪印度的大乘法师,一生研究佛学。
早年出家学道,游化诸邦,聪明绝世,多有述作,撰有《修行经》《大道地经》《僧伽罗刹所集经》等。
其中,《僧伽罗刹所集经》叙述佛陀自成道后至涅槃间之诸种事迹,特以载有佛陀游化坐夏之年次而著称于世。
他也参与《华严经》《贤愚经》的撰写,佛学成就非常大。
求那毗地,中天竺人。
南齐译经僧。
幼年出家,师事僧伽斯那。
聪慧强记,勤于讽习,所诵大小乘经二十余万言,兼学外典。
齐建元初(479-482)到京师,居止于毗耶离寺,执锡从徒,威仪端肃,王公贵族迭相供请。
伽斯那于天竺国抄集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切要的譬喻,撰为一部,凡有百事,以教授新学。
求那毗地悉皆通诵,兼明义旨,以永明十年(492)秋译为齐文,凡有十卷(今为四卷),称为《百句譬喻经》,或《百喻经》。
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
佛教的义理玄微,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佛经经常“假近以喻远,借彼而况此”,通过譬喻,将艰深的义理化做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听闻,易于接受。
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多寓言在流传中逐渐凝固下来,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固定成员,像“盲人摸象”“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等,妇孺皆知。
《百喻经》是突出体现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写,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
南朝萧齐时天竺僧人求那毗地译。
《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一百篇譬喻故事。
《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
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
《百喻经》的第一个故事《愚人食盐》。
《百喻经》六则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主人闻已,更为益.盐益:增加。
B.见人卖炭,时.得速售时:经常。
C.若.但尝一,何以可知若:你。
D.诣.市卖之,以其贵故诣:到。
解析:C项,若:如果。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代词,代沉香;结构助词,的。
B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
C项,连词,就。
D项,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C.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D.汝莫愁也,我教汝出解析:C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即便..逐走至辛头河B.过去有人,痴无智慧..C.昔有愚人,至于..他家D.傍人语言..解析:A项,古义,立即;今义,即使。
C项,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D项,古义,告诉;今义,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
答案:B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
既不得出,以为忧恼。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
汝用我语,必得速出。
汝当斩头,自得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复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昔.(从前)有一人,先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盛器)中盛.(装着)谷B.有一老人来语.(告诉)之言C.汝当斩头..(指斩骆驼的头),自得出之D.即用.(用途)其语,以刀斩头解析:用,采纳。
答案:D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人称代词,指养骆驼的人;指示代词,那。
B项,副词,已经。
C项,副词,表被动;名词,处所,地方。
D项,副词,不要;代词,没有谁。
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致令口爽.爽:败伤 B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售:卖出 C .诣.市卖之 诣:到 D .寻.即取果,一一皆尝 寻:寻觅 解析:D 项,寻:接着。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若可饮尽,我当.饮之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B.⎩⎪⎨⎪⎧既.复杀驼既.来之,则安之 C.⎩⎪⎨⎪⎧卒.无买者卒.惶不知所为D.⎩⎪⎨⎪⎧诈现死相.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解析:D 项均为名词,相貌,样子。
A 项,副词,就,则/副词,应该,应当;B 项,副词,……之后/连词,既然;C 项,副词,终究/副词,突然,仓促。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句是()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傍人语.言.C.昔有长者..无对,为人所笑..子,入海取沉水D.默然解析:D项,古今都是“沉默的样子”。
A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项: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C项:古义,年长有声望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答案:D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A.汝马本黑B.食已口爽,返为其患C.默然无对,为人所笑D.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解析:A项是判断句。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C.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D.汝莫愁也,我教汝出解析:C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6.王维的《鹿柴》一诗,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他的诗里能够体现出清静虚空的心境,请默写出其中的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1题。
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
既不得出,以为忧恼。
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诣市卖之 诣:到……去B.而敕之言 敕:吩咐C.有一老人来语之言 语:语言D.经历多日,不能得售 售:卖出去解析:C项,语:告诉。
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C. D.解析:C项均为连词,就。
A项:代词,代沉香/助词,的。
B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
D项: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句是( )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B.傍人语言C.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 D.默然无对,为人所笑解析:D项,古今都是“沉默的样子”。
A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 项: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C项:古义,年长有声望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答案:D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A.汝马本黑 B.食已口爽,返为其患C.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D.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解析:A项是判断句。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C.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D.汝莫愁也,我教汝出解析:C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6.王维的《鹿柴》一诗,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他的诗里能够体现出清静虚空的心境,请默写出其中的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1题。
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 , 又不得出。
既不得出,以为忧恼。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
汝用我语,必得速出。
汝当斩头,自得出之。
”即 用 其语,以刀斩头。
既复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句是( )A.昔(从前)有一人,先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盛器)中盛(装着)谷B.有一老人来语(告诉)之(指代养骆驼的人)言C.汝当斩头(指斩骆驼的头),自得出(使……出)之D.即用(使用)其语,以刀斩头解析:D项,用:采纳。
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诣.市卖之 诣:到……去 B .而敕.之言敕:吩咐 C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 语:语言D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售:卖出去 解析:C 项,语:告诉。
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B.⎩⎪⎨⎪⎧以.其贵故,卒无买者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以盐美故而.空食之长者见已,恶而.不食 D.⎩⎪⎨⎪⎧既不得出,以为.忧恼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解析:C 项均为连词,就。
A 项:代词,代沉香/助词,的。
B 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
D 项: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句是( )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 .傍人语.言.C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D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解析:D 项,古今都是“沉默的样子”。
A 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 项: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C 项:古义,年长有声望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答案:D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A .汝马本黑B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C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D .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解析:A 项是判断句。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 .若可饮尽,我当饮之C .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D .汝莫愁也,我教汝出解析:C 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6.王维的《鹿柴》一诗,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他的诗里能够体现出清静虚空的心境,请默写出其中的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1题。
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学习资料专题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一、基础巩固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主人闻已,更为益.盐益:增加B.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售:卖出去C.寻.即取果,一一皆尝寻:立即D.即烧为炭,诣.市卖之诣:到【解析】选C。
寻:接着。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饰以.山龟鸟兽之形A.以.盐美故而空食之B.便以.血污涂其面目C.以.其贵故,卒无买者D.以.其怖故,不能战斗【解析】选B。
例句和B项都是介词,“用”,其余三项都是“因为”。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B。
A项,人称代词,指养骆驼的人;指示代词,那。
B项,副词,已经。
C项,副词,表被动;名词,处所,地方。
D项,副词,不要;代词,没有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B.傍人语言C.道可道,非常..无对,为人所笑..道 D.默然【解析】选D。
古今义都是“沉默的样子”。
A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项,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C项,古义:不是永恒不变的;今义:①特殊的;②十分。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至令口爽,此亦复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和故事中的愚人是一样的,因为盐可以使饭菜味美而多吃盐,最后导致败坏了口味,听信歪道邪说并依此修行是和这位愚昧无知的人一样的。
(2)饭菜之所以变得鲜美了,是因为盐的缘故。
一点点尚且如此,更何况再多一些呢。
(3)这人就采纳了老人的话,用刀砍了骆驼的头。
(4)他无话可说,被人嘲笑。
二、拓展阅读(2015·湘潭高二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愚人集牛乳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吸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
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吸取。
”作是念已,便捉牛母子,各系异处。
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吸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
时为众宾,或瞋或笑。
子死欲停置家中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
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
傍人见已,而语之言:“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
云何得留,自欲弃去?”尔时愚人闻此语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当葬者,须更杀一子,停担两头,乃可胜致。
于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担负之,远葬林野。
时人见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
认人为兄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
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
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
见其还债,言非我兄。
傍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
(摘自《百喻经》)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集牛乳,以拟.供设拟:打算。
B.牛乳渐多,卒.无安处卒:最终。
C.待临会时,当顿.吸取顿:停留。
D.深.生嗤笑,怪未曾有深:很,十分。
【解析】选C。
C项,“顿”,立即,立刻。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是“愚人”被嗤笑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
②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吸取。
③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
④要当葬者,须更杀一子,停担两头,乃可胜致。
⑤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
⑥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
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⑤⑥D.①③④【解析】选B。
①看不出“愚人”之“愚”,⑥是别人对“愚人”的质问。
排除这两项即可得出答案。
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人集牛乳》的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做事要预先准备,但准备的方法要得当,所有的问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B.《子死欲停置家中》的故事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不能采用躲避的方法处理问题,更不能一错再错,使问题严重化。
C.《认人为兄》讽刺了那些唯利是图、见钱眼开之徒。
D.《认人为兄》的故事中的“愚人”不同于前两则故事中的“愚人”,在现实生活中,“认人为兄”的故事更容易发生,更带有讽刺性。
【解析】选A。
A项,理解绝对化,“所有的问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宜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蹴而就的”。
9.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限断7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解析】断句的关键是理解文意,要以准确表意为原则,注意句中、句末表示停顿的语言标志。
参考答案: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今若预于日日中吸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注意“日日”“卒”“道异”“庄严”等词的含义。
参考答案:①我现在如果把每天吸出的牛奶储存起来,牛奶会逐渐多起来,以至无处储存,还会发酵酸坏掉。
②生与死的境地不同,应当速速入殓了,运至远处去埋葬。
附【译文】愚人蓄积牛乳过去有一个蠢人,准备宴请朋友,想收集一些牛奶,准备设宴时用。
于是他想:“我现在如果把每天吸出的牛奶储存起来,牛奶会逐渐多起来,以至无处储存,还会发酵酸坏掉。
不如就放在牛肚子里装着,等到举行宴会的时候,再一起把奶挤出来。
”他有了这样的念头,就捉住母牛和小牛,分别拴在不同的地方。
一个月以后,他才举行宴会。
迎接安顿好来的客人,牵过牛来,打算挤奶。
可是这头牛的奶已经干瘪得挤不出来。
前来(参加宴会)的客人有的瞪着眼,有的笑话他是一个愚蠢的人。
子死欲停置家中从前有位愚人,养育了七个儿子,其中一个先死掉了。
这时愚人见儿子已经死了,便想将他停置在家中,自己弃家到别处去。
旁人见了,就对他说:“生与死的境地不同,应当速速入殓了,运至远处去埋葬。
怎么能停放在家里,自己却欲弃家而去?”愚人当时听了这话,便想:倘若不可停放,定要葬掉的话,还须再杀掉一个儿子,担子两头,各放一个,这样才可稳顺地担到那儿去。
于是便再杀了一个儿子,挑到远处的林野之地葬掉了。
当时人们见了,不禁愕然,大大地嗤笑他,竟有这般闻所未闻的事情。
认人为兄从前有一个人,容貌端正,非常聪明,知识渊博并且很有钱财,在社会上很有地位,人人夸奖他。
那时有一个愚人,看到他如此出色,就对人说他是自己的哥哥。
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有钱,在急需的时候,可以借用,所以称他为哥哥。
而看见他偿还欠账的时候,便又改口说“他不是自己的哥哥”。
旁人对他说:“你真是一个奸诈之人,为何在需要钱财时,就说他是哥哥,等到他负债时,就说他不是自己的哥哥?”愚人说:“我想得到他的钱财,才称他为兄长,他实际上并不是我的哥哥。
如果他欠了债,我就不称他是自己的哥哥。
”听了这番话的人,没有不耻笑他的。
三、语言表达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有一只鸟长着两个头,当一个头睡觉时,另一个头就担负警卫任务。
左边的头爱打瞌睡,右边的头只好常常当警卫而不得休息。
一天,右边的头在执行警卫任务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一颗香甜的果子。
右边的头想叫左边的头一起品尝,但见到它睡得香,不忍叫醒它,就想:“反正我和它同一个身体,我吃下去,它也受惠。
”于是就把果子吃掉了。
左边的头醒来后,听到右边的头打了一个饱嗝,又闻到一阵香味,就明白了右边的头独享了美味佳肴,从此怀恨在心。
一天,轮到左边的头担任警卫了,它想也能独享香甜的果实。
正好,一阵风吹来,隔壁树上掉下一颗有毒的果子。
左边的头在怨恨自己背运的同时,想道:“它独享了甜果,我就独享毒果了,反正我和它是同一个身体,要死就一起死吧!”于是就把毒果吃下去了。
根据以上材料,分别从两个角度写出你的思考与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右边头的角度:与人打交道,不仅仅要宽厚包容,更要尽量了解对方个性,及时有效沟通,化解误会,以免积怨益深,酿成恶果。
从左边头的角度:自私嫉妒,常怀小人之心,以恶意推测他人,遇事冲动走极端,最终害人害己。
【强化提升】(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截冠雄鸡志李翱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饮且啄而又狎乎人。
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
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
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
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
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
截冠雄鸡是也。
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也。
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
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侣焉。
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由是焉。
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
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卷五 ) 【注】①零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