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力计算表
- 格式:xls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预应力张拉计算样表预应力张拉计算样表1. 引言预应力张拉计算是建造结构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通过施加预应力,可以增强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预应力张拉计算样表,以供参考使用。
2. 张拉计算参数2.1 预应力钢束参数在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之前,需要确定预应力钢束的参数,包括钢束的数量、直径、截面积、抗拉强度等。
2.2 结构参数除了钢束参数,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参数,包括跨度、有效高度、截面形状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预应力设计结果。
3. 预应力计算方法3.1 张拉力计算预应力张拉计算的核心是计算张拉力的大小,这取决于预应力钢束的参数以及结构的几何参数。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张拉力计算公式、杆系模型等。
3.2 应力分析预应力张拉计算还需要进行应力分析,包括提拉段、应力锚段、锚固段等不同段落的应力分析。
通过合理的应力分析,既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预应力效果。
4. 计算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预应力张拉计算方法,本文档提供了一份详细的计算示例,包括具体的计算步骤、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
5. 结论基于以上的张拉计算方法和计算示例,可以得出结论:预应力张拉计算是一种高效、可靠的设计方法,能够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 张拉计算示例图纸- 预应力钢束实验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预应力:一种施加在结构上的初始应力,用于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 预应力钢束:用于传递预应力的钢结构件,通常由优质钢材制成。
通过本文档,读者可以了解预应力张拉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如何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
一、控制张拉力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力表说明:1.例如5φ指该钢绞线束由5根公称直径为的单根钢绞线组成;若使用OVM型锚具则通常表示为OVM15-5;2.单根钢绞线的公称截面积一般为140mm2;3.1t相当于10KN,张拉千斤顶的吨位可由控制张拉力换算出;4.千斤顶驱动油泵的油表读数换算:钢绞线束的控制张拉力(N)/千斤顶油缸活塞面积(mm2);二、张拉伸长值计算1.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即︱(△L实-△L理)/△L理︱<6% 2.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公式:单端理论伸长值△L=(Pp×L)/(Ap×Ep)①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的平均张拉力计算如下: Pp= P(1-e-(κχ+μθ))/(κχ+μθ)式中:P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在没有超张拉的情况下一般计算为:钢绞线--1395MPa×140mm2=195300N;若有超张拉则乘以其系数;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一般为单端长度;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见下表;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见下表;系数k及μ值表孔道成型方式 k μ钢丝束、钢绞线、光面钢筋带肋钢筋精轧螺纹钢筋预埋铁皮管道 --- 抽芯成型孔道 --- 预埋金属螺旋管道 ~ ---②L——预应力筋的单端长度(mm),即总长的一半;③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钢绞线为140 mm2;④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钢绞线为195×103N/mm2;以上计算所得△L为单端理论伸长值,整束钢绞线的理论伸长值为:△L理=2△L 3.实测伸长值的计算:△L实=△L总-(△L初实-△L初理)-△L锚塞回缩式中:△L总——张拉达到控制应力时测得的总伸长量;△L初实——张拉达到初应力(控制应力的10%~15%)时测得的实际伸长量;△L初理——初应力以下的推算理论伸长量(一般为△L理×10%);△L锚塞回缩——千斤顶退顶时锚具夹片的回缩量;注:①(△L初实-△L初理)所得值为钢绞线由松弛到紧张、产生应力前的伸长量,此部分不能计入实测伸长值部分;②△L总、△L初实、△L锚塞回缩均为两端张拉所测值之和。
预应力张拉力计算表关键信息1、预应力张拉力计算的目的和适用范围2、计算所依据的规范和标准3、计算所涉及的材料参数4、计算方法和公式5、计算结果的精度要求6、计算结果的验证和审核程序7、责任与义务8、协议的变更和终止条件9、争议解决方式1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预应力张拉力计算的相关要求和流程,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111 适用范围本协议适用于涉及预应力结构的各类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桥梁、建筑、水利等领域中预应力构件的张拉力计算。
12 依据的规范和标准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力计算时,应遵循以下规范和标准:121 具体规范和标准名称 1122 具体规范和标准名称 2123 其他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13 材料参数131 预应力钢筋的规格、强度等级和弹性模量。
132 锚具的类型和性能参数。
133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弹性模量。
14 计算方法和公式141 采用的张拉力计算方法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并明确所使用的具体公式。
142 考虑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包括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损失、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损失、混凝土的弹性压缩损失、预应力钢筋的松弛损失等。
15 计算结果的精度要求151 预应力张拉力的计算结果应精确到规定的小数位数,一般为具体小数位数。
152 对于重要的工程项目,应进行多次计算并对比结果,以确保精度满足要求。
16 计算结果的验证和审核程序161 计算完成后,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进行验证。
162 验证内容包括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公式的应用是否正确、参数的取值是否合理等。
163 审核人员应对验证结果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
17 责任与义务171 计算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本协议的要求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172 审核人员应认真履行审核职责,确保计算结果符合工程要求。
173 若因计算错误或审核不严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相关责任人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预应力张拉力计算箱梁,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Ag=139mm2,弹性模量Eg=1.95*105MPa,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采用油压表读数和钢绞线拉伸量测定值双控。
理论伸长量计算采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2附表G-8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及平均张拉应力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取0.25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139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取1.95×105N/mm2二、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39=193905NX直=3.5m;X曲=2.35m;θ=4.323×π/180=0.25rad KX曲+uθ=0.0015×2.35+0.25×0.25=0.066Pp=193905×(1-e-0.066)/0.066=187644N△L曲=PpL/(ApEp)=187644×2.35/(139×1.95×105)=16.3mm△L直=PpL/(ApEp)=187644×3.5/(139×1.95×105)=24.2mm△L曲+△L直=16.3+24.2=40.52 N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39=193905NX直=0.75;X曲=2.25m;θ=14.335×π/180=0.2502 KX曲+uθ=0.0015×2.25+0.25×0.2502=0.0659Pp=193905×(1-e-0.0659)/0.0659=187653N△L曲=PpL/(ApEp)=187653×2.25/(139×1.95×105)=15.6mm△L直=PpL/(ApEp)=187653×0.75/(139×1.95×105)=5.2mm (△L曲+△L直)*2=(15.6+5.2)*2=41.6mm一、计算参数:1、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2、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253、Ap—预应力筋的实测截面面积:139mm24、Ep—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1.95×105N/mm25、锚下控制应力:σk=0.75Ryb=0.75×1860=1395N/mm26、单根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控制力:P=σkAp=193905N7、千斤顶计算长度:60cm8、工具锚长度:7cm二、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以N1束钢绞线为例:N1束一端的伸长量:式中: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P=P1时,(1)15%σcon=232.7KN时:P=-0.48+0.021PF=-0.48+0.0219×232.7=4.6MPa (3)30%σcon=465.4KN时:P=-0.48+0.021PF=-0.48+0.0219×465.4=9.7MPa (4)100%σcon=1551.2KN时:P=-0.48+0.021PF=-0.48+0.0219×1551.2=33.5MPa (5)103%σcon=1597.7KN时:P=-0.48+0.021PF=-0.48+0.0219×1597.7=34.5MPa P=P2时,(1)15%σcon=203.6KN时:P=-0.48+0.021PF=-0.48+0.0219×203.6=4.0MPa (3)30%σcon=407.2KN时:P=-0.48+0.021PF=-0.48+0.0219×407.2=8.4MPa (4)100%σcon=1357.3KN时:P=-0.48+0.021PF=-0.48+0.0219×1357.3=29.2MPa (5)103%σcon=1398.0KN时:P=-0.48+0.021PF=-0.48+0.0219×1398.0=30.1MPa。
预应力张拉计算表
序号张拉断面预应力杆径张拉力计算值(MPa)
1 A1 d1 F1 σ1
2 A2 d2 F2 σ2
3 A3 d3 F3 σ3
4 A4 d4 F4 σ4
5 A5 d5 F5 σ5
说明:
- 张拉断面:预应力张拉所选用的断面形状,如圆形、矩形等。
- 预应力杆径:预应力张拉所选用的钢筋直径。
- 张拉力:预应力材料在钢筋张拉上用来产生预应力的力的大小。
- 计算值:根据相关公式及计算方法得出的张拉计算值。
- σ:计算值代表的是预应力张拉所选用杆材的应力值。
在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计算,上述表格中的内容仅为示例。
预应力张拉计算的基本步骤如下:
1. 确定预应力杆的张拉断面形状和尺寸。
2. 根据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杆的直径。
3. 计算预应力杆的张拉力,可以根据杆的应力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4. 根据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计算出预应力杆的应力值。
5. 将计算结果填写到预应力张拉计算表中,便于整理、比对和记录。
预应力张拉计算表的使用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预应力张拉设
计和计算工作,确保所选用的预应力杆满足工程要求和安全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程中,预应力张拉计算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混凝土强度、预应力钢筋的超张强度等,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
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
以上是关于预应力张拉计算表的简要介绍和示例,希望能够对你有
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道岔梁张拉作业施工技术交底
备注:
1、张拉时注意油表和千斤顶需要一一对应;
2、张拉程序:0—10%—20%-50%-100%;
3、张拉伸长量计算公式:100%伸长量+20%伸长量-2*10%伸长量;
4、张拉实测伸长量应控制在设计伸长量的±6,若张拉伸长量小于该范围,则应超张拉,然后加大持荷时间;
5、钢束张拉顺序:一期张拉(N7—N10—N8—N5—N9—N6—N4)——二期张拉(N3—N2—N1),其中,N1、N2为15孔,其余均为17孔。
6、一期钢束张拉应满足湿接缝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均不小于设计值的80%且龄期大于5天后方可进行,二期张拉钢束应满足湿接缝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均不小于设计值且龄期大于10天后方可进行;
7、钢束张拉时应两端对称进行,并尽量保持同步,两端要用对讲机随时保持联络,张拉时现场技术员必须全过程旁站并量测伸长量;
8、张拉设备必须满足铁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张拉时,注意其后方不得站人,确保安全;
9、张拉时要注意观察有无滑丝和断丝现象。
若断丝或滑丝超出规范要求,必须更换钢绞线重新张拉,但须确保施工安全;
10、张拉时现场应做好原始记录,并计算张拉伸长量,注意表格填写完整;
11、钢束张拉完成后的24小时内必须完成钢束的压浆。
压浆在冬季进行时,需对搅拌水进行加热,同时在梁端覆盖帆布,在箱内生火炉保温。
7685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