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哪些点景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33.93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简答题摘要:一、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二、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2.轴线对称法3.百鸟朝凤或托云拱月法4.借景手法三、中国古典园林特点四、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正文: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造景手法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本文将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及特点,并探讨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主要包括: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通过升高或降低主峰的高度,使主景在景观中更加突出。
客山则需奔趋,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如苏州拙政园中的主峰,以及四周环绕的客山。
2.轴线对称法: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
在园林布局中,通过轴线的设置,使景物在空间上形成对称的关系。
如颐和园昆明湖与玉泉山的关系。
3.百鸟朝凤或托云拱月法:也称为动势向心法,即将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
例如,通过设置屏障、曲径通幽等方式,把美好的风景营造出一种神秘感,使人产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4.借景手法:借助园外景象,将不属于本园的景观借用成为本园的景观一部分。
如颐和园借西山、玉泉山之景,拙政园借北寺塔之景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包括: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强调山水构图、讲究诗情画意等。
在古典园林中,自然景观与建筑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富有诗意、情景交融的景观效果。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和特点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现代设计师可以借鉴古典园林的布局、手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景观相结合,打造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如上海世博园区的江南园林、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山水园林等,都是将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设计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和特点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抑景:即通过营造景观层次、虚实对比和引导视线等手法,达到先抑后扬的效果,使景致更具深邃感和美感。
添景:在景观中增加元素,以丰富景致内容,如山石、植物、建筑等,使景致更加丰富多彩。
夹景:通过设置屏障或引导视线,使观景者在一定角度和距离内欣赏景观,突出景观的主体和重点。
对景:通过合理布局景观元素,使一处景致与另一处景致相互呼应,形成对景关系,增强景观的整体感和协调性。
框景:利用门洞、窗洞、柱框等框架结构,将一处景致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营造出更加集中、聚焦的视觉效果。
漏景:通过设置漏窗、漏墙等手段,使观景者在透过漏窗、漏墙欣赏景观时,感受到若隐若现、朦胧的美感。
借景:利用借景手法将园外的自然景色或人文景观借入园中,扩大园林视野,丰富园内景观内容。
障景:通过设置屏障或利用山石、植物等元素,将观景视线遮挡或引导到特定方向,以控制观景效果,达到欲扬先抑、增加景深等目的。
藏景:将景观隐藏起来,不直接展示给观众,而是通过暗示、引导等方式让观众自己去发现和探索,增加景观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透景:通过设置开放式的园墙、花架等元素,使园内外的景观相互渗透,增强景观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这些手法各有特色,可以单独或综合运用,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设计意图。
同时,这些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和场地条件进行灵活运用和发展创新。
园林知识点汇总
一、中国古典园林
1.分类:
私家园林:苏州狮子林、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等。
皇家园林:颐和园、北海公园。
寺观园林:寒山寺、灵隐寺、凌云寺等。
2.构景要素: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
3.造景手法:借景、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点景。
4.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思特点:诗情画意,寄情于景。
5.中国哲学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1)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哲学的主要特点。
(2)儒家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寄情于景。
(3)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道法自然,山水合生。
(4)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自然在人心中,天人浑然一体。
二、世界主要园林
1.日本
“枯山水”日本传统庭院:金阁寺庭园、京都龙安寺方丈庭园。
(微缩景观,恬淡出世气氛,宗教哲学相结合,写意与抽象手法。
)
2.意大利
“人文主义”意大利法尔奈斯庄园。
(以古罗马的花园为蓝本,让别墅、花园与大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状态)。
3.法国
“驯服自然”法国凡尔赛宫。
(修建得极为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风格园林、“欧洲皇家园林第一典范”、被称为“立体的诗篇,凝固的画卷”。
)
4.英国
“风景如画”英国斯托海德风景园。
(设计者通常是画家。
将田野风光应用于造园设计,追求一种近乎自然、返璞归真的风格)。
园林造景手法1.主景:凡在全园或景区起主导作用的景叫主景,主景与配景:能起到控制作用的景叫主景,它是整个景观区域的核心、重点,往往呈现主要的使用功能和主题,也是该区域视线控制的焦点。
突出主景的方法一般有升高主体、正南朝向布局、坐落于轴线(视线)焦点或构图的中心、运用动势的指向等。
2.配景:对主景起衬托作用的景为配景,可使主景突出,在同一空间范围内,许多位置、角度都可以欣赏主景,而处在主景之中,此空间范围内的一切配景,又成为欣赏的主要对象,所以主景与配景是相得益彰的。
3.对景:在园林中,当我们登上亭、台、楼、阁,可以观赏对面的堂、山、桥、树木;在对面的堂、桥、廊等处又可观赏这面的亭、台、楼、阁,这种构景方法叫对景。
对景所谓“对”,就是相对之意。
我把你作为景,你也把我作为景。
这种景在园林中很多,但要做好这种景也不易。
景贵自然,这里的自然是多义的,自然也与距离有关,在某种距离上,景观似会觉得不自在。
景如人,若是两个相互不认识的人,距离不到2米相对而立,就会觉得很别扭。
景也一样,若一个小院两边相对观之,也有这种不愉快的感觉,这就叫“硬对景”。
如果景不能扩大,是否有某种手法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呢?当然有的。
4.障景:障景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规律,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
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
现代园林源于古代园林的一部分理论,结合了西方理念,理论构造上比较杂糅,但是基本上是对古代理念的阐述和丰富。
使观者跳脱,虽在景中,但处处是景。
室外环境中除了园林,障景多见于一些非常精美的楼盘设计,比如万科地产旗下的一些楼盘,楼宇布局就非常值得称道,北京的观唐也是典型的例子,离开学校很多年了,理论概念的书面阐述都忘记了,只能凭印象说一点了。
5.框景:空间景物不尽可观,或则平淡间有可取之景。
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
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特色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园林建筑以山水为基础,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
以下是古代中国园林建筑的一些主要特色:1.山水交融:中国园林建筑的核心思想是“山水相依”,追求自然山水的美。
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有机结合,形成一幅美妙的自然画卷。
2.借景生趣:园林建筑巧妙地利用远处的自然景观,通过借景的手法,使园林景观显得更加开阔和生动。
3.诗情画意:园林建筑注重意境的营造,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植物、建筑、道路等元素的配置,创造出一种诗意盎然的画境。
4.精巧的布局:园林建筑的布局讲究变化和对比,采用曲折的道路、高低错落的空间、幽深的巷道等手法,增加游人的探索乐趣。
5.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园林建筑力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宏伟的宫殿,又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还有供人休憩的廊桥等。
6.寓意丰富的园林命名:园林中的建筑、景点常常以富有诗意的名称命名,寓意深远,充满文化内涵。
7.精美的园林装饰:园林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包括雕刻、绘画、书法等,这些装饰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8.社会功能丰富:古代园林不仅是皇族和贵族的游玩之地,也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交流学问的场所,具有丰富社会文化功能。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习题及方法:1.习题:古代中国园林建筑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园林建筑的介绍,特别是关于山水相依、借景生趣等概念。
答案:古代中国园林建筑的核心思想是“山水相依”,追求自然山水的美。
2.习题:请简述古代中国园林建筑中诗情画意的营造手法。
解题方法:参考课本中关于园林建筑的诗情画意部分,提取关键信息。
答案:古代中国园林建筑通过山水、植物、建筑、道路等元素的配置,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的画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八种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八种构景手法:
(1)抑景,将美景先加遮挡,使美景欲扬先抑,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2)添景,在远景与近景之间添加过渡景,使景色更具层次美。
(3)夹景,通过两侧用不醒目的建筑物或树木花卉遮蔽起来,把游人的视线引向远方的风景点。
(4)对景,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是美景,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也是美景的构景方法。
(5)框景,用门、窗、洞或乔木树枝合成的景框围成美景的构景方法。
(6)漏景,通过漏窗使游人观赏到美景的构景方法。
(7)借景,将园外景观从视觉上与园内景观交融的构景方法。
借景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应时而借。
(8)移景,即在园中仿建美好景物。
古典园林都有哪些造景手法?一、古典园林都有哪些造景手法?答: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1.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
且许多园林空间多有限采用借景的手法可以给人在效果上的扩展和联想。
2.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与对称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
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3.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而古典的园林多采用这种的手法,用各种窗户与拱门构成框景。
且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4.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
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
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
5.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
合理的使用障景可以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同一景色不同的方向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
二、借景都有哪些手法?答:1、近借:在园林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
3、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4、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
5、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
6、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
7、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息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其构景要素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包括建筑、水景、植物、雕塑、亭台楼阁、假山、廊、桥等元素。
下面将对这些构景要素进行详细介绍。
一、建筑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
古典园林的建筑包括门楼、亭台楼阁、假山、廊、室内空间等。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古典园林的建筑多采用传统的木材和砖石结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二、水景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
水景包括池塘、湖泊、流水、喷泉等。
水是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既可以增添园林的美感,又可以起到调节气温、增加湿度的作用。
园林中的水景常常与建筑物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
三、植物植物是古典园林中的重要构景要素之一。
植物包括花卉、树木、草坪等。
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花卉树木常常与建筑、水景相互映衬,营造出美丽的景观。
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植物有梅花、兰花、牡丹等,它们不仅美观,还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四、雕塑雕塑是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景要素之一。
古典园林中的雕塑包括石刻、木雕、砖雕等。
这些雕塑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雕塑常常与建筑、水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
五、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景要素之一。
亭台楼阁是园林中的重要建筑形式,它们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亭台楼阁常常与水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给人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六、假山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景要素之一。
假山是通过人工手段塑造的山石景观,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假山常常与水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给人一种山水相依的美感。
七、廊廊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景要素之一。
廊是一种长形的建筑,常常用于园林中的走廊和过道。
园林中的廊常常与建筑、水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古代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杰作,融汇了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精华,构建出了独特的美学理念和造园技巧。
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丰富多样,既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与追求,又展示了中国人对人文与文化的独特见解。
下面将介绍古代园林中常见的几种构景手段。
1. 山水结合:中国古代园林以山水为主要元素,常常以山为背景,水为点缀,将山水自然景观融入园林之中。
通过选取适宜的山势和水体,园林营造出宛如仙境的景观,如苏州的拙政园和西湖的断桥残雪等。
2. 借景手法:古代园林常以“借景”来增添景观的广阔感和层次感。
通过布局和景观的选择,将园林的景观与周围的自然山水或人文建筑相融合,形成一种景境相通、相互渗透的效果。
比如,以园内山水和远处山川相互映衬,营造出千姿百态的美景。
3. 曲径通幽:中国古代园林注重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曲折性,通过错落有致的曲径、小桥流水和假山等手法,使人在园中行走时能感受到不同的景致和情境。
曲径通幽的手法可以增加游览的趣味性,使游客在园中游览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4. 假山造景:假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构景手法之一。
通过人工堆砌山石,塑造出山峦起伏、峰回路转的景观,使人感受到山水之美。
假山造景不仅美化了园林环境,也寓意着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崇拜和追求。
5. 池塘水景:水是中国古代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园林中常常设置池塘,通过池水的倒影和水面上的花草树木,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美感。
池塘水景的构思与设计,既要考虑水的形状和大小,还要考虑水的流动和声音,使人在园中游览时能够感受到水的美妙。
6. 园林亭台楼阁:中国古代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是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亭台楼阁常常建在园林的高处,可以一览园中的美景,也可以提供休憩的场所。
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多样,有仿古的木制建筑,也有精美的石雕和砖雕建筑。
7. 花木繁茂:古代园林中的花木是营造园林氛围的重要元素。
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的花卉植物,使园林四季有花开不败的景象。
中国园林造景9个手法中国园林造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融合了建筑、绘画和园艺等多种艺术形式。
它以汲取自然的灵感,通过特定的手法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国园林造景的9个手法。
一、山水对峙山水对峙是中国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法之一。
通过巧妙地布置山石和水景,营造出山水相映的景观效果。
这种手法能够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宁静。
二、隔断虚实隔断虚实是指通过布置墙壁、树木或者其他景观元素,将园林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这种手法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同时也能够引导人们在园林中进行观赏和游览。
三、借景增幅借景增幅是指通过合理地利用园林周边的自然景观,来增加园林的景观效果。
例如,在园林中设置观景亭或者窗户,使人们通过这些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美景,从而增加园林的景观层次。
四、错落有致错落有致是指通过布置石块、花草或者其他景观元素,使园林的布局显得有序而不拘谨。
这种手法能够增加园林的趣味性和变化性,使人们在园林中游览时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五、水阁迂回水阁迂回是指通过设置水阁和曲径通幽的小道,使人们在园林中游览时可以体验到水景的变幻和曲折。
这种手法能够增加园林的浪漫氛围,让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六、四时有景四时有景是指通过合理地选择植物和花草,并进行规划和管理,使园林在四季都能有不同的景色。
这种手法能够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律动。
七、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是中国园林造景中常见的景观元素。
通过建造精美的亭台楼阁,可以增添园林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价值。
这些亭台楼阁不仅是观赏的景点,也是人们休憩和欣赏园林的场所。
八、假山奇石假山奇石是中国园林造景的独特之处。
通过巧妙地布置假山和奇石,可以增加园林的艺术效果和观赏价值。
这些假山奇石不仅具有观赏的价值,也是园林中的亮点和重要的景观元素。
九、水池荷花水池荷花是中国园林造景的经典手法之一。
通过在园林中设置水池,并种植荷花,可以增加园林的景观效果和观赏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1、缀景在园林或庭院前点缀一些山、石或花草等用来美化场景。
看似无意,实则有意。
缀景2、点景是对园林内的景观特点的一个概况或主题起到点题的作用。
点景3、障景在园林中设置屏障,不让人一眼看穿。
起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把美好的风景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障景4、借景通过一定的手段,讲不属于本园的景观借用而成为本园的景观的一部分。
借者:园虽内外有别,得景则无拘束远近。
借景5、框景利用门洞、窗洞、柱框,甚至是树木等作为一个框架,框住园中一定范围的园林景观,设计别出心裁。
框景6、隔景与障景接近,隔景既有障景效果,又能做到不完全隔断,例如利用游廊、云墙、树木花草等作为景物或者景区的隔断。
隔景7、透景透景是利用完全透空的框架所框出的特定范围而形成的景致。
但它与框景又有些不同,框景有边框和景致两个元素,而透景则没有边框这个构成元素,只要能透过一种设置见到另一边的景致即可称为透景。
透景8、夹景主要是表现园林中空间狭长的景致,或是说它是特意设计制造出一种狭长的景色带。
夹景常常是利用树木、建筑、岩石等,将视线两侧的贫乏或无趣的景物遮掩、封闭起来,以形成狭长的空间,产生一种强烈的透视性,突出视线端点的景物或景观,又能增加景观的深远感,产生一种连绵曲折的趣味。
类似森林隧道。
夹景9、藏景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继深曲折、曲径通幽,追求无尽意的效果,使用藏景手法即可实现这一目的。
即将欲展示的景观或景色有意地隐藏起来,前部或外部用山、石、墙或树木等加以遮挡,当人转过这些遮挡物之后,眼前会突现一处“美妙不凡”的景观,让人眼睛一亮,让人愿意长久地流连品味。
这比将景色直接摆在人的眼前效果要好得多。
藏景10、漏景在园林中,景观的设计者常常会特意设置一些漏明墙、漏窗,在漏明墙、漏窗的内外营造一些景观,游人可以通过漏明墙、漏窗观赏这些景观,这种通过漏明墙、漏窗摄取景观的造景手法就称为漏景。
漏景。
中国园林艺术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技巧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与技巧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生活的追求。
本文将介绍中国园林艺术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技巧。
一、意境的表现中国园林艺术强调“意境”,通过营造独特的景观、构建独特的空间布局等手法,将观者带入一个意境深远的境地。
意境是通过多种元素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的,包括景观、有山有水、亭台楼阁等。
在园林中,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法来表现意境,比如使用各种植物来塑造景观,利用水景来创造宛如仙境般的舒适感。
二、对称与变化中国园林艺术善于运用对称与变化的手法来表现空间的美感。
对称是一种常见的手法,通过同时使用对称的元素,如亭台楼阁、花木石径等,来创造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变化则通过变化的元素,如不同的植物、水景的变化等,来营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对称与变化的结合使得园林艺术在有序中蕴含着无穷的变化。
三、隐逸与延伸中国园林艺术注重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表达无限的意境。
通过将空间巧妙地分割、隐藏和延伸,创造出隐藏有趣、不尽的园景。
同时,通过景物和物体的摆设来遮挡,以此增加景观的神秘感和层次感。
这种隐逸与延伸的手法常常使人感觉园林非常宽敞而内敛,仿佛进入了一个迷人的世界。
四、寓意的凝聚中国园林艺术常常以园名、园内的瑰宝、文人雅士等来凝聚寓意。
园名往往代表了主人的志向和愿望,通过巧妙地命名,表达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园内的瑰宝则是通过摆设珍贵的物品来彰显主人的品位和修养。
文人雅士则是指那些具有艺术才华的人,通过邀请他们到园中艺术创作和表演,凝聚优雅和艺术氛围。
五、留白与虚实结合中国园林艺术善于利用留白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创造视觉的美感。
留白是去除冗余元素,强调空间的纯净和空灵。
虚实结合则通过在景观中穿插虚幻的元素,如仿佛隐约可见的山峰或水面,创造一种虚实结合的美感。
这种手法能够给人以遐想和想象的空间,增强游人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中国传统园林造景内容
中国传统园林造景主要是以自然山水、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为基本素材,通过模拟、概括和艺术加工,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园林造景内容:
1. 水体:水体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既具有观赏价值,又能调节环境。
在传统园林中,水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池塘、溪流、喷泉等。
2. 山石:山石是园林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传统园林中,山石常常被用来构建假山、石林等景观,或者作为园林中的装饰物。
3. 花木:花木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它能够为园林增添色彩和生机。
在传统园林中,花木的选择和配置非常重要,不同的花木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意境。
4. 建筑:建筑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既能够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也能够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在传统园林中,建筑的形式和风格都非常考究,如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等。
5. 小品:小品是园林中的细节设计,它能够增加园林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在传统园林中,小品的设计非常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统一,如石桌石凳、雕塑小品等。
总之,中国传统园林造景强调的是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注重素材的选取和加工,以及意境的营造和表达。
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布局,将自然与人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
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她那出神入化的造园风格,曾让世人叹为观止从观赏、总结和实践出发,我们发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有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构景要素,通过巧妙绝笔的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点景、借景等造景手法,融情于景,构思新颖,让人们觉得有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艺术效果。
1、依山傍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和建筑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
常用观赏花木有松、竹、梅、兰菊、荷、玫瑰、迎春和牡丹等,其选栽一般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园主所寄托的性情有关。
园中理水也通过类型和形式的选择来体现意趣。
园水有各种形式:湖、池、河、溪、涧、泉、瀑布。
在园中有根据水和园内地势的具体情况,加以自然疏导,在大小、动静、曲折的对比和联系中实现目的。
其造型就落实在对岸水徘,似分还连的追求上。
文震亭在《长物志》对理水论述甚详,尤其是论广池、论小池、论瀑布非常精辟。
的确山水的造型是提领园林的主要构架。
所以有人这样认为园林之有山,如人之有骨骼:园林之有水,如人只有血脉。
在园林艺术中,纯粹的认为景观亭台楼阁,虽然虽追求人化自然的园林来说不是主要要素,但是某些具体景区中还是可以成为主景的。
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如榭、楼、斋、亭、舫、阁、馆、廊厅堂、殿和轩等。
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建筑物,其形状、大小、比例、位置、疏密、高下,都随园景主题需要而随机应变。
这就要求:造型轻巧淡推不求瑰玮庄严,装饰精致灵动不求富丽华瞻,空间开敞流通不求封闭森严。
另外色彩和质感对于园林来也是很重要的。
红色热烈,蓝色沉静,金色华贵,白色洁净,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情调,造园者为了模仿自然,体现文人的志趣,基本采取了自然色态。
质感有两种:一种是材料本身,比如木材温馨,玻璃通透,石材古朴;另有一种则来自对材料的处理,比如石材打磨的粗糙就厚重粗狂,打磨的光洁就文雅华贵。
不同的质感也有着不同的美感。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实例一、抑景豫园赏狮穿廊绕墙而入为游廊,是进入大假山的通道,跨于池上。
廊间设方亭,有匾曰“渐入佳景”。
匾下有一太湖石,状似美女柔腰顾盼,名“美人腰”。
颐和园中的勤政殿后的山丘,通过小径先阻挡视线穿过假山看见宽阔的昆明湖突然眼前豁然开朗。
二、透景绕过仁寿殿南侧,通过一条窄道步入前湖区,看到一碧平湖景象,同时在工艺品商店与岸边之间的一排排松树也映入眼帘,这些树栽于此处实际起到透景的作用三、添景当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这里的柳丝就是添景。
四、夹景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被两岸起伏的山石和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多夹持,构成明媚动人的景色。
五、对景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南湖岛和十七孔桥,是万寿山的对景。
要是以南湖岛和十七孔桥为主体,万寿山就成了对景。
六、障景颐和园内谐趣园的东侧围墙紧邻车水马龙的街道,设计者为把街景隔开,沿东墙体堆积土山,并高过墙头,且栽植苍松翠柏。
七、框景沿万寿山东路攀登,在西麓的“湖山真意”、“画中游”或偏南的“山色湖光共一楼”、“鱼藻轩”向西望去,近景的昆明湖、西堤,远景的玉泉山、玉峰塔,更远的重峦叠嶂的西山群峰都被摄收到一个画框中,绝佳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八、漏景豫园内有8幅精美的泥塑漏窗,积玉水廊北端左侧墙上有一幅中间是松鹤图案,四边为回文“福禄寿喜”四字。
九、借景1.远借:颐和园借玉泉山及西山,无锡寄畅园借锡山,苏州沧浪亭登见山楼可远借农村景色。
2.邻借:苏州沧浪亭,园内缺乏水面,而园外却有河滨,因此在沿水面河滨处设假山驳岸,上建复廊及面水轩。
无封闭围墙,透过复廊上面的漏窗,使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在不觉之间便将园外水面组织到园内。
3.仰借:北京北海公园借景山,南京玄武湖公园借钟山。
4.俯借:登杭州六和塔展望钱塘江上景色,登西湖孤山观湖上游船及湖心亭、三潭印月等。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植物配置而闻名于世。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依山傍水: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建在山水之间,利用自然地形和水景来营造一种愉悦的环境。
植物配置要与山水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景观效果。
在山脚下种植一些高大的树木,可以起到遮阳挡风的作用,同时也能为园林增添绿色。
在湖泊和池塘周围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花等,可以增加园林的静谧与雅致。
2. 追求自然: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的审美理念,追求自然景致的呈现。
植物配置要尽量做到自然、随意,不刻意修剪或雕琢。
例如,在园林中可以种植一些常绿乔木或灌木,让园林四季常青,同时还可以种植一些开花植物,如牡丹、梅花等,以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美感。
3. 反映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常常反映哲学思想,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摆放来表达主人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园林中常常会种植一些寿桃、松树等寓意长寿和坚韧不拔的植物,以表达对美好生活和坚强意志的追求。
4. 追求平衡和谐: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追求整体的平衡和谐,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形态的对比。
植物的选择要根据其色彩和形态的特点来搭配和组合,既要注重植物单独的美感,又要注重植物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例如,可以将色彩鲜艳的花卉和叶片比较淡雅的植物搭配在一起,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奇特美。
5. 追求意境和情调: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追求意境和情调的营造。
通过特定的布局和植物的选择,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和抒情的氛围。
植物的配置要顾及空间的变化和流动,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植物的音响效果来增加园林的情调,比如种植一些会发出轻微声响的竹子等。
以上是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些艺术手法参考内容,通过合理的选择和布局植物,可以为古典园林增添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丰富内涵。
中式园林的造景手法中式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造型、精致的细节和丰富的意蕴而备受瞩目。
在中式园林的造景中,有许多重要的手法能帮助我们打造一个生动、富有灵性的园林景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式园林造景手法,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指导意义。
1. 四点一线法:这是中式园林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造景手法之一。
它通过以个别景物为节点,使其他景物相对独立地呈现,从而形成层次感和景深感。
通过选取四个重要节点和一条基本线条,可以将整个园林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且使园林景观更加有序。
2. 诗意布置:中式园林强调“意境”,注重通过布局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在造景时,可以根据园林的主题或者要表达的意境,选择相应的景观元素进行布置。
比如,如果想要表达闲适自在的意境,可以增加一些休闲座椅和曲径通幽的小径;如果想要表达山水之间的忧愁和离别,可以选择一些流水、假山和落叶的元素进行布置。
3. 琢磨点、线、面的关系:中式园林讲究点、线、面的和谐关系。
点是园林中的个别景物,线是景物之间的联系,面是景物所组成的整体。
在造景时,需要思考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调整它们的位置、角度和形状来达到和谐的效果。
比如,在布置花坛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明显线条的花卉进行搭配,以增强园林的整体美感。
4. 借景手法:中式园林非常注重自然山水的利用,常采用“借景”手法将远处的山水融入园林中,增加景深感和广阔感。
在布局设计中,可以通过调整建筑和植物的位置,或者设计适当的观景亭和廊架,使远处的山、水等自然景观成为园林中的一部分,与人建筑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5. 顺应自然:中式园林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统一。
在造景时,可以借助自然材料和景物,如石头、水流、植物等,营造自然的氛围和景观。
同时,注重保留原有的自然特征,如不破坏原有的山石、植物和水源等,尽量保持自然的原始状态。
综上所述,中式园林的造景手法是灵活多样的,但又有其独特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点景的技术与艺术方法可概括为;重天然,不强为,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因势利导地完善表现诗情画意。
归结起来,常见的点景技法有以下几种:
首先,要画中有诗,寓意造景。
园林的景观如画,景意如诗,刻意追求意境美。
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腊梅的傲雪、牡丹的华贵、兰草的典雅等,都表达一定的意境。
如果发觉有的景观缺乏诗画意境时,可以通过点景赋予诗情画意。
比如在柳树林荫中点缀一个小亭,便有“万绿丛巾一点红,动入春色不须多”的诗意;在临水竹丛边点缀几株桃花,便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意等等。
其次,静中有动,秀中有野。
静中有动的点景技艺就是增添动感效果,比如在溪边点缀竹筒水车,崖边点缀泉瀑,水中饲养水禽和游鱼,寺院点缀钟磬声等。
若在园内多植浆果类灌木,便可招引飞鸟入园,起到“鸟鸣园更幽”的作用和效果。
秀中有野就是不单讲究叠山理水,种植入工栽培花木,而是增加“天然图画”风韵,植物配置力求奇葩异卉、古树名木,保留一些自然景观,增添一些山野景物,使园林生态更多一些自然之趣。
再次,要讲究自然天成。
要着意为之,无意出之,使点景艺术达到不留“斧凿痕”的境界。
另外,园林设计点景中有八项注意,或叫八项要求:
一、衬托、烘托要相称。
如(红楼梦)中“大观园稻香村”一景,除有杏花村诗意的主景,菜畦、油菜花、土井、辘轳等配景外,贾珍又提出“只养些鸭、鹅、鸡之类才相称”。
这“相称”二字便是点景妙谛。
二、是平衡画面要相宜。
即点景要使原景在色调凤格上、主宾关系上、景观质量上更显轻重得宜,浓淡有致。
三、是对比照应要有目的。
有时发觉主宾、浓淡、轻重等关系不够明显时,可通过对比照应的手法,在原景物的旁边再增加一组在比例上、体量上和色度上有较大反差变化的景物,达到以此显彼的目的。
四、是联络要有节奏变化,若断若续。
园林景区景点之间或景观景物之间距离过大,有分散感时,可于其间点缀一些景物作“过渡”,达到联络有致。
五、是镇定画面要有力。
有的景境里布置的景物比较繁杂,显得热闹躁动时,应使用另一种比较有分量的景物点景,达到统摄镇定的目的。
六、是强调加深要适度。
如发现原有景观的色彩、态势、质惑等的分量气氛不够时,可应用加重、加密、加深、加高、加长等点景手法予以强调。
七、是逗引引导要藏露结合。
当景点被山林遮蔽时,可点以高塔、危亭等露于林梢,或在景境外点以路亭、牌坊等,借以引导游人寻幽访胜。
八、是暗示隐喻要高雅。
若景观意境过于含蓄,景意用典形式来点景,达到为游人暗示解惑的目的。
总之,园林设计点景是一门艺木,必须要求精心设计,“点”的恰到好处。
同时如叠山塑石、凿池驳岸、栽花植树、悬泉叠瀑、搭架编篱、砌洞铺径等都讲究自然理趣。
健长乐 fecnsdcjas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