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2
- 格式:doc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3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导致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所以,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最终促成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过程]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北宋开封城平面图宋朝时,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而广布于街衢大道和宅巷之中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海关,加以管理.(展示市舶司图片)商贸的繁荣也促进货币交易了的[板书设计]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水稻、茶树、棉花种植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区域的变化2.手工业:纺织、制瓷、造船业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区域的变化3.商业:都市、海外贸易的发展和纸币的出现二、经济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生产经验和大量的劳动力2.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宋代统治者政策的推进三、经济发展的结果: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应用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3、[提出问题]你从画中看到了什么?[教师]北宋时期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引进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强,得到了推广种植,南方的农民培育许多优良品种,耕作技术提高和新农具运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4、[提出问题]宋朝的粮食主要产自那些区域呢?[呈现图片]宋代粮食主要产区图[教师]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苏州与湖州成为当时重要的粮仓,便有“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5、[呈现图片]隋唐时期的粮食主要产区[提出问题]观察两幅地图有何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6、[呈现图片]清明上河图(局部)(放大镜)[呈现图片]宋朝茶、棉花种植区域图(标注)[教师]南方普遍种植茶树,棉花集中在广东、福建,并逐步由南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四川一带。
害V、灌溉、扬场、舂米、劳动者多)4、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预设:苏州、湖州)5、对比图片,回答问题。
(预设:由黄河流域转到了长江流域)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从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史料及教材获取有效信息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形成比较问题的分析能力。
过渡语:南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势必带动手工业的兴盛。
走进揭秘的第二篇章,赏《清明上河图》揭秘手工业,何以衣覆天下。
二、揭秘手工业,何以衣覆天下1、[播放视频]《清明上河图》动态图(局部)[提出问题]视频中呈现最多的手工行业是什么?[追问]宋朝时期造船业兴盛于那些地区?[教师]北宋东京郊外还建有世界现存最早的船坞,所造的海船上配有指南针,在当时的世界造船、航海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3、[追问]我们大胆猜想下船只上会运载哪些货物?[呈现图片]宋代《耕织图》、《清明上河图》(局部)、五大官窑瓷器[呈现地图]宋代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示意图[教师小结]宋朝时期手工业兴盛的区域已经集中在南方,四川的蜀锦,江浙一带的丝织业生产超过北方,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纺织工具;江1、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预设: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指南针)2、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预设:粮食、茶、棉花、丝绸、瓷器)接连设问环环相扌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并轻易理解宋朝手工业的兴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线索,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我国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仅如此,如今的江南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其实,在我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领先南方的,直至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才最后完成。
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一过程进行详细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从唐朝中晚期到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3.学生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粮食: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
2.根据图片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3)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目标导学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货郎图
1.教师简略地介绍,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南方少战乱,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从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 2.学生分组讨论,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第一组:市镇发展:(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
(2)表现: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城市可以沿街开铺;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第二组:海外贸易:(1)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作用: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组:纸币出现:(1)原因: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2)时期、地点: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3)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
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
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4.根据材料和所学,师生共同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答案提示:(1)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
(2)政府重视、扶持。
(3)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宋代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答案提示: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三、课堂总结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史为今用”的原则,达到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借鉴很多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例如通过这节课我们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学习,可以从中总结其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还需要从史料中启发学生得出自己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