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课件(湘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7.70 MB
- 文档页数:32
《日本》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日本》,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根据我校“生本教育"新授课教学设计基本范式和新课标的要求,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重难点、说学情、说教法和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说反思这八个环节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
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从教材编排的位置和顺序来看本节内容十分重要;那么这节课如何学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有怎样的效果?看起来就非常重要了!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已学过的知识和新授知识: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大洲和地区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及自然环境要素特征的描述方法”,现在需要学生据此学习得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3、涉及到的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学情能达到的程度:80%中考测试要求:暂不要求。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自然环境特征。
(2)教学难点:①确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描述的方法。
②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三、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对问题的思考比较表面肤浅,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想要表现自己却又害怕表现自己。
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音乐感染,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从学生知识的储备来看:通过上一学期地理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一、东亚岛国1.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四周被海洋环绕,是一个岛国(2)纬度位置:日本大部分位于中(高、中、低)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
2.领土:自北向南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
3.海岸线:曲折,长约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
4.民族和语言: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1.地形特点: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最高山峰为富士山;沿海平原狭窄,最大平原是关东平原。
2.地质灾害: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三、温湿的气候1.类型: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2.特征:四季分明,降水较多,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3.四、东西融合的文化1.影响:在古代,受中国影响很大;在近现代,受欧美文化影响较大。
2.文化特征:既保留有民族的传统内容,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色。
五、发达的经济1.经济地位: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世界前列。
2.工业(1)不利条件: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国外。
(2)有利条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的管理。
(3)特点: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产品。
(4)主要贸易对象:美国、中国和欧洲。
(5)工业分布: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6)工业部门: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
3.农业:(1)生产水平高,稻米、畜产、蔬菜为日本农业的三大部门。
(2)日本是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北海道渔场是本国最大渔场。
4.交通运输业:国际货运以海运为主,国际空运以航空为主,国内货运中,沿海航运和高速公路运输占有重要地位。
六、主要城市1.东京: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和交通中心。
2.筑波:新兴的科学城【高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日本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本是太平洋东岸的岛国B.日本群岛西岸是日本海,是中国的临海C.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D.日本群岛以东是日本海,西岸是太平洋【解析】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