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文化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浅谈中国儒学对日本文化思想的影响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45 MB
- 文档页数:140
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日本企业为例摘要: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价值的在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
儒家的管理思想包括“以民为本”、“以和为贵”、“为政以德”等主要观点,这与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以人为本,团队合作的价值观点具有高度的契合。
本文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日本地区的企业为例,探讨了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儒家思想企业文化日本企业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及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又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及其弟子创立和发扬,最初指的是古代司仪,后来经过逐步发展成为为以尊卑等级观念为代表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统治思想工具。
儒家思想并非孔子原创,是孔子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孔子也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可见儒家思想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的思想。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地缘上的相邻,文化上的相近使得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
而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公元六世纪时期的圣德太子就制定了《十七条宪法》,这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座里程碑,是中国文化日本化的光辉结晶。
同时《十七条宪法》是一部集中国儒学思想之大成的著作,不仅影响了日本社会历史的发展,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植根于日本文化传统之中,成为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学对日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甚至是全方位的。
日本现代化实现的过程,就是吸收与改造儒家伦理的过程。
早在19 世纪中期,日本的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就倡导“东洋道德,西洋艺术”,即把东方思想与西洋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2012年Vol.27 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文学艺术收稿日期:2012-01-16作者简介:李苗苗(1985-),女,河南洛阳人,助教,从事日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
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一样是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纵观儒学文化,体系非常庞大,包括了道德、修生、养性、治国、治家、哲学、艺术、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至汉朝时,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第一次被改造和融合,成为了中国最正统的符合封建王朝统治要求的思想。
在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对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影响。
日本是和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从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看,日本民族的文化底蕴并不厚重,但在日本,尤其是日本学者都致力于发掘深层文化。
日本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日本文化可以说就是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性兼容与对本民族优秀文化挖掘、承传的基础上形成的。
比如说“和”的思想在日本的传统思想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从中日语言文字学的角度上看,日本人自称为“和”族,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为贵”思想分不开的。
一、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儒家文化的地位始终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佛、道文化业日益兴盛,虽然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并未动摇,但是也受到了佛、道文化的极大挑战。
这个时候,非儒家文化表现出极大地包容性与生命力,在儒学文化思想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成熟的同时,日本的本土文化也在进行不断地演化。
(一)儒家文化在日本传播的源头公元285年即日本应神天皇16年,百济人王仁带着十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到达日本。
这是儒学经典著作《论语》第一次到达日本,也是有史可靠的儒学第一次与日本的接触。
儒学对日本学校教育的影响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经在中国的教育界发扬光大。
然而,在日本,儒学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儒学对日本学校教育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儒学对日本学校教育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具体的实际应用。
首先,儒学影响了日本的学校地位和组织形式。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下向西方学习。
尽管日本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教育界发展中采用了西方的教育方式,但是儒学仍然处于重要的地位。
自明治时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鼓励学校采用儒学的教育方法,并常常在全国性的教育政策上设立儒学的标准。
其次,儒学思想影响了学科设置。
由于日本的儒学被广泛接受,日本学校的学科通常与儒学有直接关联。
例如,儒学中尚书与春秋两部书中记载的历史成为了日本学校教育中必修的课程。
另一个例子是《大学》、《中庸》和《论语》等重要的儒家经典,也被列入了日本的中学课程。
此外,儒学对日本教育界所起到的深远影响包括对纪律的重视。
在日本学校里,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课程,还有着强烈的纪律观念。
这是由儒学教育中“道德修养”的理念延伸而来的。
在日本学校纪律方面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必须服从老师的指挥。
学校内的规定也非常严格。
儒学对日本学校教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也体现在课外活动上。
例如,在日本的儒学教育中,通过学习或者讲解名人传记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这种做法让学生学到了人性的重要价值观。
总之,儒学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学科设置、学校纪律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
在实际生活中,日本的教育系统一直在努力揉合西方和东方的教育思维来开展教学活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儒学文化不仅对中国自己的教育产生影响,对周边的国家教育体系也有很大的影响。
浅谈中国儒家,佛学,道家思想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一)儒家思想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义,勇,仁,礼,诚,名,忠,克”,就是引用借鉴了中国的儒家思想文化;武士道的“为主尽忠,死而后已”,为主君毫无保留舍命献身的精神,则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
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
儒家的中庸思想、推崇“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哲学也对日本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日本社会文化中“没有绝对的是非”,日本人对一件事情的观点常常是暧昧不清的,不说明到底是对是错,自己究竟站在哪一立场上。
,“温、良、恭、俭、让”劝诫日本人相互之间和睦相处,相濡以沫,即使受到委屈,被人咒骂也不怨恨,不动怒。
日本民族把儒家“和为贵”的思想奉为民族精神的精髓,甚至把自己的民族称为“大和民族”;“和为贵”思想被日本企业界吸取并加以改造,提出“和谐高于一切”的口号,认为人与人之间应保持和谐关系。
日本企业认为管理人员与雇员之间、同事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决不是单纯的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二)佛教思想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与儒家思想相反的,佛家思想在被日本人接受之前经历了较为波澜的过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渗透演变过程之后,禅宗思想得到了日本民众尤其是武士阶层的崇敬与欢迎。
人们信仰佛教超现实的神秘性, 尤其是传说在禅定修炼中能获得超凡的神异力量, 对以习武为业的日本武士们具有无比的诱惑力。
禅宗了悟生死的超脱态度符合日本武士的尽忠心理及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禅宗也宣扬生死轮回和灵魂不死的佛教教义, 禅宗主张在顿悟中, 参悟生死, 达到无生无死的涅槃境界。
佛教思想中的宿命论深深烙印在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里。
从日本的文学作品到影视动漫等,都可以看到宿命论的影子。
宿命论使得日本人对待现实世界的不公平和不满有了一种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宽容和忍耐,“今世的一切是前世注定的,很多不可改变的东西都是命中注定的”,“今生得不到的祈求来世能够得到”,等等这些思想,使得日本人对待生命和生活有了种超然度外的心态。
中国儒家思想与日本企业文化作者:王颖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6期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作为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在文化方面。
本文通过研究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的关系,阐述了日本文化与日本企业文化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儒家思想与日本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儒家思想;日本文化;日本企业文化作者简介:王颖(1982.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1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中国的儒家思想就是代表之一。
它不仅影响了日本社会历史的发展,还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因此儒家思想就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甚至日本企业界人士认为,日本现代企业管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中国儒家思想及其影响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它们不仅提倡“德治”,更重视“人治”。
儒家“人治”的观点,就是强调要人的特殊性。
[1]儒家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在东亚各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民族继承了儒家思想中“忠”的部分,这是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无法与西方文明发生直接联系,于是中国文化便自然而然地成了日本统治者实行社会变革和文化选择的依据。
儒家思想对于形成日本的文化传统、道德习俗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二.中国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一)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1.汉字的传入:根据考古学家对出土文物的研究发现古代日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它们使用的最早的文字就是中国的汉字。
通过借用中国的文字,日本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化,成为日本文化发展的基础。
2.中国儒学的启蒙教育:日本的文化自古就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日本儒学是吸取了中国儒学的主要内容,并以中国儒学的发展为原动力而逐步成长起来的,使其从适应社会转变到控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