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常用术式共2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21
尿道下裂诊疗指南【概述】尿道下裂(Hypospadias)是小儿最常见的泌尿生殖道先天畸形,发病率约1/300~1/200,表现为尿道口异位、阴茎下弯、包皮异常分布等,导致患儿不能站立排尿、成年后生殖能力下降及阴茎痛性勃起等,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发育。
尿道下裂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诊断】患儿出生后即可根据观察阴茎外观进行诊断,具体包括:(1) 尿道开口的部位、形状及大小;(2) 阴茎长短及粗细;(3) 包皮异常分布;(4) 阴囊发育情况;(5) 勃起状态下阴茎下弯;(6) 合并隐睾(约占10%)或鞘膜积液/疝气(约占9-15%);(7) 重型尿道下裂合并双侧或单侧不可扪及的隐睾、外阴性别模糊时,需进行染色体及性激素检查以除外两性畸形,尤其需除外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
【治疗】治疗目的是纠正阴茎下弯,尿道口迁移至阴茎头,使阴茎外观接近正常。
术者经验、手术熟练程度、术后合理规范的治疗及护理决定手术是否成功。
(1) 手术年龄推荐手术年龄为6~18月。
(2)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备皮,行甘油灌肠剂灌肠,术前半小时静脉输注头孢类抗生素;对于小阴茎患儿,术前局部用雄激素涂抹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3) 阴茎下弯轻中度阴茎下弯大部分可以通过松解皮下纤维索带的方法得以纠正,部分因阴茎海绵体发育不对称导致的残余下弯,可采用阴茎背侧白膜折叠缝合的方法纠正。
对于重度阴茎下弯,必要时横断尿道板,使阴茎充分伸直。
(4) 手术方法根据尿道下裂类型、阴茎下弯程度、阴茎阴囊及尿道板发育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1) Mathieu及其改良术式Mathieu适用于冠状沟型和轻度下弯的阴茎体型尿道下裂。
取尿道口以近阴茎阴囊U形皮瓣,皮瓣长度为尿道口至阴茎头顶端的距离,宽约0.6~0.8cm。
尿道板两侧纵形切开,切口深达阴茎海绵体白膜表面,并于舟状窝两侧切开阴茎头。
置入硅胶尿管,翻转阴茎阴囊皮瓣,6-0可吸收线与尿道板两侧间断缝合,形成正位开口之新尿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尿道下裂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导语: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些男性朋友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上厕所小解的时候发现很难解得出来,甚至尿道口会有一点灼热感,此时很多朋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些男性朋友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上厕所小解的时候发现很难解得出来,甚至尿道口会有一点灼热感,此时很多朋友都会想到前列腺炎,那么大家知道除了前列腺炎之外其他的疾病也会引起上述的症状,比如尿道下裂等,而今天我们所要介绍的就是尿道下裂,所以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尿道下裂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吧。
由于尿道下裂已致尿道口位置异常,阴茎弯曲,不能正常排尿和性生活者,均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为了恢复阴茎的排尿和性交功能。
(一)手术目标
1.阴茎下弯完全矫正;
2.尿道口位于阴茎头正位;
3.排尿时形成向前的正常尿流;
4.阴茎外观接近正常,成年后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
(二)手术时机
从心理发育角度考虑,有两个适宜的手术时机。
1.6~15个月,好处包括:患儿在此年龄段尚无性别意识,也并不能意识到手术是一种创伤;从此年龄段开始治疗,在患儿入学前即可以结束治疗;阴茎短小并发症可通过药物治疗;此年龄段愈合较快。
2.3~4岁。
目前,多依据尿道下裂的严重程度及有无合并阴茎下弯来选择手术方法。
尿道下裂的修复方法很多,可分为一期修复法和分期修复法,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尿道下裂的治疗方法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在50年代中期始有较大的发展,目前创用的手术方法达200余种,但尚无一种特定的术式可适合于各种类型之尿道下裂。
多数学者认为:术者的手术经验、患者的局部畸形情况、尿道覆盖屏障及缝线质量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现根据近几年的有关文献,就近年来常用的、疗效较满意的几种一期手术方法综合如下。
1 尿道口前移、阴茎头成形术(MAGPI)本术式于1981年Duckett首先报道〔1〕,实施200余例,仅1例发生尿瘘,李衷初〔2〕报告用本术式治疗阴茎头型或冠状沟型的尿道下裂100余例,效果满意。
其方法为:通过龟头正中切口,及两外侧龟头瓣的覆盖,把尿道外口前移到龟头正位。
其特点为:操作简单,设计合理,手术效果好,术后外观完美,基本与正常相似,并发症少,目前在世界上已被广泛应用,如异位尿道口腹侧皮肤较厚,弹性较好则前移容易,有较多软组织缝合固定,可避免前移之尿道口回缩,如张力大则前移的尿道口有可能向近侧退缩,甚至退回至冠状沟。
2 尿道口基底血管皮瓣尿道成形术(Mathieu术)1932年Mathieu报道后,已被广泛采用。
适用于冠状沟及尿道口位于阴茎体前1/3的无阴茎下弯的前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阴茎外观好,其方法为:在尿道口近端,以尿道口基底为血管蒂形成一皮瓣,掀起,向龟头翻转,与尿道远端的尿道板或龟头部尿道沟呈活页式缝合,再造尿道,用龟头组织覆盖新尿道。
本法成功关键主要在于翻转皮瓣必须有足够的血供,有报告皮瓣裂开,随之并发尿道狭窄及尿道瘘,有人认为由于远端尿道板和龟头尿道沟仍与其深面的组织保持联系,结果是尿道外口的位置、龟头及尿道外口的形状都受制于尿道沟的深度及龟头的形态,是其不足。
3 加盖岛状皮瓣法本术式是Duckett于1986年为改进横裁带蒂包皮内板皮管尿道成形术的基础上改良而来。
对于尿道板发育好,尿道口位于阴茎体中后1/3或阴茎根部的病例,无阴茎弯曲或有轻度阴茎弯曲,龟头发育较佳者可用本法。
尿道下裂手术方式的选择*导读:尿道成形术后并发症以尿瘘最常见,其次为尿道憩室和尿道狭窄。
尿道成形术方法很多,有无阴茎下弯及阴茎下弯的程度对术式的选择和是否保留尿道板有重要意义。
以下分2种情况对术式选择进行讨论。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系统常见的先天畸形,手术是唯一矫正畸形的方法。
尿道成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尿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
我院1997年~2003年行尿道成形术91例,本文就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适应证做一总结。
临床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91例,年龄1~15岁,平均4.8岁。
根据尿道开口位置分为4型:Ⅰ型(阴茎头冠状沟型)8例,Ⅱ型(阴茎体型)41例,Ⅲ型(阴茎阴囊型)27例,Ⅳ型(会阴型)15例。
其中11例为Ⅰ期阴茎下弯矫正术后(Ⅱ型6例,Ⅲ型3例,Ⅳ型2例)。
合并隐睾9例,阴茎阴囊转位9例,腹股沟斜疝1例,多趾、并趾畸形2例,输尿管膀胱返流1例,真两性畸形1例,会阴裂1例,Klinefelter综合征1例。
二、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尿道成形术。
Duckett法适合Ⅱ、Ⅲ型,共37例(Ⅱ型24例,Ⅲ型13例);Duckett法联合Duplay法适合Ⅱ、Ⅲ、Ⅳ型,共18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11例);阴囊中隔岛状皮瓣法适合Ⅱ、Ⅲ型,共3例(Ⅱ型2例,Ⅲ型1例);皮条埋藏法(Denis-Browne法)适合Ⅱ、Ⅲ型,共3例(Ⅱ型2例,Ⅲ型1例);尿道口基底血管皮瓣法(Mathieu法)适合Ⅰ、Ⅱ型,共10例(Ⅰ型8例,Ⅱ型2例);加盖岛状皮瓣法(Onlay法)适合Ⅱ、Ⅲ、Ⅳ型,共16例(Ⅱ型6例,Ⅲ型6例,Ⅳ型4例);尿道板纵切卷管法(Snod-grass法)适合Ⅱ、Ⅲ、Ⅳ型,共4例(Ⅱ型3例,Ⅲ型1例)。
18例轻度阴茎下弯,同时行阴茎背侧白膜短缩术矫正下弯。
2002年以前75例放置尿道支架管,同时做膀胱造瘘术。
术后9~12d拔除尿道支架管及膀胱造瘘管。
2002年后16例改为尿道置入F8~F10双腔气囊导尿管引流并起支架作用,取消膀胱造瘘术,术后9~12d拔除尿管。
尿道下裂定义:故尿道下裂在解剖上有4个基本特征:1尿道开口异常;2阴茎向腹侧屈曲畸形;3阴茎背侧包皮正常而腹侧包皮缺乏;4尿道海绵体发育不全,从阴茎系带部延伸到异常尿道开口,形成一条粗的纤维带。
分型临床上按尿道开口位置分4型。
1阴茎头型2阴茎型3阴囊型4会阴型症状①排尿异常,主要表现为原线细,服流自下无射程,排尿时打湿衣裤。
②阴茎勃起时明显向下眉弯屈。
治疗尿道下裂必须手术矫正。
手术目的:第一,纠正下屈畸形,需切除阴茎腹侧纤维素,完全伸直阴茎。
第二、尿道成形并使其开口位置尽可能接近正常。
手术指征:除冠状沟型尿道下裂可作可不作手术外,其余各型必须颈手术纠正。
手术方法:据统计手术方法在150种以上。
应根据手术者的枝术,患者的年龄和阴茎发育情况区别对待。
一般说来,在幼年即完成治疗,可消除患者的心理影响,但年龄越小越不合作,加之阴茎小,操作困难,故手术失败的机率增加。
因此有人主张分期手术,即在幼时先切除纤维索,纠正下屈畸形、待阴茎发育后再行II期尿道成形术。
并发症防治常见的并发症有尿瘘、狭窄、伤口感染裂开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获得成功的诀窍。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小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有尿路感染者,术前必须严格控制感染。
2、术前3天每天用肥皂水清洗会阴部,并用洗必泰湿敷。
3、阴茎过小者,适当应用男性激素治疗,待阴茎发育后,再行手术。
4、详细检查尿道口的位置,正确估计阴茎伸直术后尿道口回缩的位置,同时测量包皮、阴茎及阴囊的皮肤是否可以利用。
通过综合判断,决定采用一期或分期手术以及何种手术方式。
尿道下裂最佳治疗年龄一般情况下阴茎适当发育对重建尿道比较有利。
国外在患儿半岁左右就开始手术,由于黄种人自身发育情况的限制,以及护理条件、术后家庭健康支持等所限,陈绍基教授一般建议一岁半左右开始手术。
这样可以在孩子懂事之前解决问题,能够避免给患儿造成过大的心理影响。
但手术时间并不是绝对的事情,主要依据是阴茎发育的局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