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三)
- 格式:pdf
- 大小:340.13 KB
- 文档页数:10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目录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 10、察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一、概述
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的实际意义的词语,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要熟悉的基础词汇。
中考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相当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以应对考试的要求。
二、150个文言实词
下面列出了中考中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供大家参考学习:
1.即:就是,表示依附,相当于“就”、“便”
2.乃:表示转折、因果关系
3.皆:都,表示全体
4.且:表示不定的意思,相当于“还”
5.与:和,表示共同性
6.并:和,表示并列
7.不及:不如
8.亦:也
9.匪:不
10.非:不是
11.而:和,表示递进关系
12.见:认识到,知道
13.乃:表示因果关系
14.为:充当
15.何:什么
16.而已:表示事情的结束
17.不胜:不能
18.称:叫做
…(以下省略)
三、使用方法
掌握这150个文言实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读文言文: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著作,多接触文
言实词的使用场景,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2.背诵文言文诗词:背诵文言文诗词是学习文言实词
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反复背诵,可以加深对文言实词的
理解和记忆。
3.制作闪卡:将这些文言实词制作成闪卡,反复复习,
帮助记忆。
四、总结
掌握150个文言实词对于中考文言文的学习至关重要。
通
过多读文言文、背诵文言文诗词以及使用闪卡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词汇。
希望大家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能够重视文言实词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表B1比:①并列,靠近;②比较,相比2鄙:鄙陋,目光短浅3兵:①兵器,武器;②兵士,军队4病:①疾病,生病;②疲劳,困苦不堪;③缺点C5察:观察,明察,识别6彻:穿透7乘:①坐,驾(战车);②趁着,引申为“冒着”8从:①跟从,跟随;②顺从,听从;③对着,朝着D9当:①对着,面对;②在,正在;③当前;④占着,把着;⑤应当;⑥ (dàng)相抵,当作10道:①路,途;②思想,道理,主张;③说,谈论;④方法11得:①得到,获得,找到(知道,了解)(看到);②得当,合适;③能够,可以12定:①安定,稳定;②评定F13伐:①砍伐;②进攻,征伐14犯:①侵犯;②触犯,冒犯;③冒着15方:①方形;②方圆,周围;③地域,区域;④正,正在16负:背,以背载物17赋:①征收,敛取;②赋税18覆:①覆盖;②颠覆,灭亡G19更:更换20故:①缘故,原因;②故意,特意;③所以21顾:①看望,拜访;②回头看22观:①看,观赏;②观察,考察23归:①返回,归来;②归还H24好(hào):喜欢,喜好25号:①(háo)大叫,呼啸;②(háo)大声哭26还:①返回;②同”旋“,回转,掉转;③归还27惠:恩惠,给人以好处J28及:①赶得上;②至,到;③趁着,等到……时29极:①极点,尽头30计:①计算,计量;②统计,汇总31加:超过,虚夸,以少报多32假:借,借来33间:①间隙,中间,期间;②(jiàn)隔开,间断;③(jiàn)参与34简:挑选,选择35见:①看见;②往见,拜见,参见36节:气节37竭:①竭尽,尽力做某事;②枯竭,完38尽:完,没有了(过完)(毫无保留)39进:①向前,前进,上进;②进献,献上40居:①居住;②处于;③停留;④在时间词前,过了;⑤相处41举:①提拔,举荐;②发动;③全42具:①具备,具有;②详细;③工具;④准备,置办43俱:在一起,一起44聚:征集K45苦:愁苦,背某事物所苦L46类:类似,相像47良:①精良,美好;②贤善,贤良48临:①面对,对着;②靠近;③正当,将要49虑:①思想,心思;②顾虑,担心50论:①议论,述说;②学说,观点,论断;③判定,定罪M51漫:①满,弥漫;②不可辨认52灭:①暗,看不见;②灭亡,消灭53名:①名称,名字;②由名气,著名54明:①明亮,光明;②照亮;③明智,贤明55命:①命令;②纸牌,差遣,吩咐;③使命56谋:①咨询,谋议,考虑;②商量,谋划,出主意N57难:①不容易;② (nàn)灾难,祸殃P58平:①平坦,无凹凸;②铲平,削平;③公正,公平Q59戚:悲伤,忧伤60启:开,打开61奇:①奇特,特别;②(jī)灾难零数,余数62强:①壮健,强盛,强大;②(qiǎng)勉强63清:①凄清,冷清;②清爽64请:请求,请允许(我)65穷:极,尽,(走)完66秋:日子,时期67求:①寻求,寻找;②要求,谋求68取:①拿;②索取;③获得,开出69去:①离开;②除掉,去掉;③损失,失去70全:①完整;②保全R71任:①责任,职责;②任用,委任72入:①进入,与”出“相对;②交纳,进献;③收入,收进S73塞:①(sāi)充满,塞满;②(sè)阻塞,堵塞74善:①好,好的,善良的;②善于,擅长75少:①数量小,不多;②(shào)年幼,年轻76舍:①放弃,离开;② (shè)房屋,住宅77身:自己,身体,生命78生:①草木生长,长出;②使……活;③生活,生计;④对读书任的称呼79胜:①超过,胜过;②忍不住,能承受80师:①军队;②老师;③以……为师81施:①施行,实施;②设置,安放82实:诚实,真实83食:①吃;②食物;③同“饲”,给吃,供养84使:①命令,派遣;②出使;③致使,让;④使者85属:①类,类属,一类;②同“嘱”,嘱托86说:①说,讲,告诉;②同“悦”,喜悦,高兴;③古代的一种文体;④劝说87素:白色的T88汤:①热水,开水;②同“烫“,用热水焐;③(shāng)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89通:①达,到达;②通过,畅通90痛:悲痛W91亡:①灭亡,消亡;②使……遭到灭亡92望:①远看;②对着93为:①替;②做,作(雕刻)(写);③任,担任,充当;④变为,成为;⑤当作,作为,认为;⑥是;⑦被X94徙:迁移95狭:窄,不宽阔96鲜:鲜艳97向:以前,原来98效:①见效,奏效,有成效;②任务,重任99信:①言语真实,诚实;②信用,守信用;③相信,信任100兴:①(xīng)期,兴起;②(xīng)兴盛,复兴101行:①行走;②做,实行,从事;③品行;④(háng)(军队)行列102形:①身体;②形状,样子;③表露,表现103修:①整治,修理,修建;②长104徐:缓慢,缓缓105许:①同意,答应,允许;②表约数,上下,光景106寻:①找寻,寻求;②顷刻,不久Y107业:①事业,功业;②职业108遗:①遗留;②(wèi)给予,赠送109夷:平坦110贻:赠送,送给111异:①不同;②奇特的,与众不同的;③其他的,别的;④诧异112易:①变换;②换,交换113诣:往,到……去(见)114益:①增多,增加;②益处,好处,得益115阴:山之北,水之南116引:引用117应:①理睬,响应;②答应,回答118盈:①满;②充足,增加119游:①游水,在水中浮行;②出游,游览120余:①我,我的;②遗留,剩下(的);③其他,此外;④整数后表不定余数121语:说话,谈论122缘:沿着123远:①遥远,空间距离大;②久远,指时间漫长;③深奥,深远;④不接近,疏远124云:①说;②如此,这样(常与“尔”连用);③云朵(“云”的简体字)125阅:①看,观览;②经过,经历126责:责备,责罚127章:①印章;②花纹128知:知道,懂得129止:①停止,停留;②阻止,劝阻130治:惩治,治罪131致:取得,得到132质:质地,本体Z133众:①众人;②多,众多134专:①专一,专心;②独有,独占135走:跑,逃跑136足:①脚;②足够,充足,满足;③值得,配137作:①起来,振作,兴起;②发出,表现出;③制作,写作;④劳作,劳动;⑤做,充任138坐:①坐;②座位;③触犯,犯罪139卑鄙:地位低下,见识鄙陋140布衣:平民,百姓141菲薄:轻视,小看142间隔:断绝往来143交通:彼此相通144绝境:与世人隔绝的地方145阡陌:田间小路146驱驰:奔走效劳147痛恨:痛心惋惜148问津:问路,探访,探求149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150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古代第一人称(我)的称呼:寡人:后来成了帝王专用的第一人称代词;臣:“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朕:皇帝的自称;孤:拥有王爵的人(或许公爵也可)的自称,例如刘备入川以前自称“备“,就是自己的名字,自封为汉中王后,自称”孤“,称帝后,自称”朕“;关羽自称“某“;诸葛亮自称”山人“;鲁达自称”洒家“;武松自称”俺“;其他自称:仆、不才、不佞,小人,吾……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若、而、尔、乃子、卿、君、尊驾、阁下、公、足下3、第三人称代词:其、厥、之“之“和”其“都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一是“之“和”其“除称代以外,海可以称人或物。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150个高中文言文实词高中语文文言文类试题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对实词、通假字等侧重考察,下面是搜集的文言文中常出现的150个实词以及个别实词的用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50个高中文言文实词1高中语文常见实词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10、察11、长12、朝13、池14、曾15、乘16、城17、诚18、除19、传20、辞21、从22、达23、殆24、迨25、当26、道27、得28、度29、短30、多31、发32、方33、非34、复35、负36、盖37、鼓38、故39、顾40、固41、归42、国43、过44、何45、恨46、后47、胡48、患49、或50、疾51、及52、即53、既54、假55、间56、见57、解58、进59、尽60、就61、举62、绝63、堪64、克65、类66、怜67、临68、弥69、名70、末71、莫72、乃73、内74、判75、期76、奇77、迁78、请79、穷80、求81、去82、劝83、却84、如85、若86、善87、稍88、少89、涉90、胜91、识92、使93、是94、适95、书96、孰97、属98、数99、遂100、率101、说102、私103、素104、汤105、涕106、通107、徒108、图109、退110、亡111、王112、望113、恶114、微115、闻116、相117、谢118、悉119、信120、兴121、行122、幸123、修124、徐125、许126、阳127、要128、宜129、遗130、贻131、易132、阴133、引134、右135、逾136、狱137、再138、造139、知140、置141、致142、质143、治144、诸145、贼146、族147、卒148、走149、左150、坐2实词分类一、官位升迁、任免(1)辟:征召(2)迁:升官(3)拜:任命,授给官职(4)举:举荐(5)擢:提拔选拔(6)调:调任(7)累迁:多次提升(8)徙:改任(9)拔:提拔(10)除:任命授职(11)转:改任(12)摄:代理(13)署:委任、代理(14)典:主管(15)知:作某地的知县(16)相:作某国的丞相(17)出:由京城改地方官(18)黜、谪、左迁、贬:罢官、降官二、有才能被看重(不重用)(1)以“……”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2)以“……”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3)异:认为才能奇特(4)见知:被人所知。
1、爱例:1.吴广素爱人。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3.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2、安例:1.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既来之,则安之3、伯例:1.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2.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3.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被例:1.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2.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5、倍例:1.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2.焉用亡邻以倍郑3.倍道而行,则天下不能使之吉6、本例:1.摇其本,以观其疏密2.父母者,人之本也3.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4.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5.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7、鄙例:1.蜀之鄙有二僧 2.孔子鄙其小器。
3. 肉食者鄙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8、兵例:1.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3.兵旱相乘,天下大屈4.左右欲兵之。
9、病例:1.君之病在肠胃2.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3.凡人不病则不畏惧4.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5.在陈绝粮,从者病10、察例: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2.小人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察臣孝廉4.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1、长例:1.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2.兼花之长而各去其短3.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5.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12、朝例:1.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2.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3.于是入朝见威王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13、池例:1.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燕荡2.山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14、曾例:1.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15、乘例: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3.兵旱相乘,天下大屈4.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16、城例: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是月,城西宁3.李应庚发两路兵城南城17、诚例:1.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18、除例: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2.兴利除弊3.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19、传例:1.得璧,传之美人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3.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有开议勤殿故事4.人人自安,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5.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世之传也6.横惧,乘传诣洛阳20、辞例:1.狱辞无谋故者2.欲加之罪,其无辞乎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5.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6.大礼不辞小让21、从例: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2.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3.樊哙从良坐4.其从如云5.魏从九品分正从6.欲不可从22、达例:1.屋极有窗以达气2.自昏达曙3.仆山海狂人,不达世务4.不求闻达于诸侯23、殆例: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农者殆则土地荒3.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24、怠例:1.天大寒,砚水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守卒皆怠炎25、当例:1.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2.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3.北邀当国者相见4.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5.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26、道例:1.会天大雨,道不通2.策之不以其道3.墨之道,兼爱为本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27、得例:1.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2.意气扬扬,甚自得也28、度例:1.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3.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度德量力29、短例:1.戎狄之所长,而中国之所短2.短屈原于顷襄王30、多例:1.故传天下不足多也2.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31、发例:1.百发百中2.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2、方33、非34、复35、负36、盖37、鼓38、故39、顾40、固41、归42、国43、过44、何45、恨46、后47、胡48、患49、或50、疾51、及52、即53、既54、假55、间56、见57、解58、进59、尽60、就61、举62、绝63、堪64、克65、类66、怜67、临68、弥69、名70、末71、莫72、乃73、内74、判75、期76、奇77、迁78、请79、穷80、求81、去82、劝83、却84、如85、若86、善87、稍88、少89、涉90、胜91、识92、使93、是94、适95、书96、孰97、属98、数99、遂100、率101、说102、私103、素104、汤105、涕106、通107、徒108、图109、退110、亡111、王112、望113、恶114、微115、闻116、相117、谢118、悉119、信120、兴121、行122、幸123、修124、徐125、许126、阳127、要128、宜129、遗130、贻131、易132、阴133、引134、右135、逾136、狱137、再138、造139、知140、置141、致142、质143、治144、诸145、贼146、族147、卒148、走149、左150、坐。
常用文言文实词(150个)一、常用的150个文言实词: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10、察11、长12、朝13、池14、曾15、乘16、城17、诚18、除19、传20、辞21、从22、达23、殆24、迨25、当26、道27、得28、度29、短30、多31、发32、方33、非34、复35、负36、盖37、鼓38、故39、顾40、固41、归42、国43、过44、何45、恨46、后47、胡48、患49、或50、疾51、及52、即53、既54、假55、间56、见57、解58、进59、尽60、就61、举62、绝63、堪64、克65、类66、怜67、临68、弥69、名70、末71、莫72、乃73、内74、判75、期76、奇77、迁78、请79、穷80、求81、去82、劝83、却84、如85、若86、善87、稍88、少89、涉90、胜91、识92、使93、是94、适95、书96、孰97、属98、数99、遂100、率101、说102、私103、素104、汤105、涕106、通107、徒108、图109、退110、亡111、王112、望113、恶114、微115、闻116、相117、谢118、悉119、信120、兴121、行122、幸123、修124、徐125、许126、阳127、要128、宜129、遗130、贻131、易132、阴133、引134、右135、逾136、狱137、再138、造139、知140、置141、致142、质143、治144、诸145、贼146、族147、卒148、走149、左150、坐二、文言实词详解: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为便于广大文言阅读者,学习者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特将常用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
目录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 10.察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一)1.爱(1)名词。
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3)代词。
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
(《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3、被52、即1、靠近,接近。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立即,马上。
(项伯即入见沛公)3、当,当时。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倘若,如果。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5、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6、即使。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7、就,就是。
(闻鸡鸣。
即起盥栉)8、登上帝位。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53、既1、尽,完。
(言未既)2、已经,---以后。
(既克,公问其故)3、既然。
(将军既帝室之胄)4、既----又---并列关系。
(三军既惑且疑)5、既而:不久。
(既而得其尸于井)6、全、都。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中考文言文150实词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序号例词词义例句出处1 比 123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核舟记捕蛇者说陈涉世家2 鄙 12 蜀之鄙有二僧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为学曹刿论战3 兵 123 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行收兵天时不如地利陈涉世家陈涉世家4 病 12.3.4. 未果,寻病终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桃花源记捕蛇者说问说橘逾淮为枳5 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曹刿论战答司马谏议书6 彻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小石潭记7 乘 12.3. 公与之乘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曹刿论战登泰山记陈涉世家8 从 12 战则请从从先人还家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小惠未遍,民弗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曹刿论战伤仲永醉翁亭记曹刿论战陈涉世家9 当 1.2.3.4.5.6.7.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皆次当行咨臣以当世之事当其南北分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失期当斩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奖率三军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今当远离卖油翁陈涉世家出师表登泰山记登泰山记陈涉世家陈涉世家出师表登泰山记捕蛇者说出师表10 道 12.3.4.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唯道之所成而已矣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不足为外人道也小石潭记问说出师表陈涉世家桃花源记11 得 1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捕蛇者说陈涉世家2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虽鸡狗不得宁焉岳阳楼记捕蛇者说12 定 12 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口技出师表中国古代寓言四则出师表13 伐 123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十年春,齐师伐我以至仁伐至不仁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小石潭记曹刿论战孔孟论学黠鼠赋14 犯 123 并皆暴犯百姓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周处出师表捕蛇者说15 方 123456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多方以捕之,弗获方得一车方欲行有鼠方啮登泰山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输象虎狼黠鼠赋16 负 1.2.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醉翁亭记登泰山记劳山道士17 赋 1.2.3.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岁赋其二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捕蛇者说捕蛇者说岳阳楼记18 更 1.2.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更相庆捕蛇者说周处19 故 1.2.3.4.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既克,公问其故是故贵可以问贱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故克之狼曹刿论战问说陈涉世家曹刿论战20 顾 1.2.3. 庄子持竿不顾王顾左右而言他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庄子钓于濮水王顾左右而言他出师表21 观 123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爱莲说伤仲永捕蛇者说岳阳楼记22 归 123.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而其归书也必速云归而岩穴瞑狼黄生借书说黄生借书说醉翁亭记4.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3 好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黄生借书说孔孟论学黔之驴24 号 123.4.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故自号曰醉翁也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岳阳楼记捕蛇者说陈涉世家醉翁亭记陈涉世家25 还 12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伤仲永桃花源记出师表中国古代寓言四则26 会 1.2.3. 又以钜鹿之战、......垓下之会为最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岳阳楼记答司马谏议书陈涉世家27 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论战28 及 12345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今所经中岭及山巅登泰山记桃花源记登泰山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登泰山记29 极 1.2.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登泰山记岳阳楼记30 计 12.3. 通计一舟,为人五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而!”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核舟记出师表黔之驴陈涉世家黠鼠赋陈涉世家31 济 1.2.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其阴,济水东流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登泰山记32 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33 假 1.2.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黄生借书说狼34 间 12.3.4.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以为神,蔽林间窥之遂与外人间隔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黔之驴桃花源记邹忌封齐王纳谏曹刿论战5.6.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陈涉世家口技35 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核舟记出师表36 见 123.4.5.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曹刿请见于是入朝见威王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冀君实或见恕也伤仲永小石潭记小石潭记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黠鼠赋熟读精思答司马谏议书37 竭 12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捕蛇者说曹刿论战38 尽 12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以尽吾齿尽信书进尽忠言狼桃花源记捕蛇者说孔孟论学出师表39 进 123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是进亦忧,退亦忧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孔孟论学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40 居 123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核舟记岳阳楼记捕蛇者说41 举 1.2.3.4. 举烛而索,中有死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举先王之政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黠鼠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师表答司马谏议书陈涉世家42 具 123.4.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故今具道所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具以情告具答之核舟记答司马谏议书桃花源记伤仲永周处桃花源记43 俱 1.2.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一说,使与书俱青树翠竹,四时俱备百废俱兴俱为一体周处孔孟论学黄生借书说答谢中书书岳阳楼记出师表44 聚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45 遽 1.2. 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黠鼠赋《吕氏春秋》两则46 决 1.2.3. 舍问,其奚决焉?孔子不能决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问说两小儿辩日熟读精思47 类 1.2.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佛印决类弥勒公输黄生借书说核舟记48 临 1()23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临溪而渔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临行,诸僧进曰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醉翁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天目出师表49 虑 123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问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黄生借书说50 论 123 曹刿论战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曹刿论战出师表熟读精思出师表51 漫 1.2.3. 亭东自足下云皆漫其远古刻尽漫失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登泰山记登泰山记熟读精思52 灭 1.2.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中国古代神话四则小石潭记53 明 123.4.5.6.7.8. 斗折蛇形,明灭可见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庭下如积水空明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至若春和景明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登泰山记记承天夜游问说答司马谏议书问说出师表出师表岳阳楼记54 名 123.4.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之者谁?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醉翁亭记周处陈涉世家陋室铭55 命 12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徒属皆曰:“敬受命。
常用文言文实词(150个)一、常用的150个文言实词: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10、察11、长12、朝13、池14、曾15、乘16、城17、诚18、除19、传20、辞21、从22、达23、殆24、迨25、当26、道27、得28、度29、短30、多31、发32、方33、非34、复35、负36、盖37、鼓38、故39、顾40、固41、归42、国43、过44、何45、恨46、后47、胡48、患49、或50、疾51、及52、即53、既54、假55、间56、见57、解58、进59、尽60、就61、举62、绝63、堪64、克65、类66、怜67、临68、弥69、名70、末71、莫72、乃73、内74、判75、期76、奇77、迁78、请79、穷80、求81、去82、劝83、却84、如85、若86、善87、稍88、少89、涉90、胜91、识92、使93、是94、适95、书96、孰97、属98、数99、遂100、率101、说102、私103、素104、汤105、涕106、通107、徒108、图109、退110、亡111、王112、望113、恶114、微115、闻116、相117、谢118、悉119、信120、兴121、行122、幸123、修124、徐125、许126、阳127、要128、宜129、遗130、贻131、易132、阴133、引134、右135、逾136、狱137、再138、造139、知140、置141、致142、质143、治144、诸145、贼146、族147、卒148、走149、左150、坐二、文言实词详解: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三)为便于广大文言阅读者,学习者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特将常用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
目录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 10、察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110、亡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120、兴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130、贻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140、置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150、坐101、说1、陈述,告诉。
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52、即1、靠近,接近。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立即,马上。
(项伯即入见沛公)3、当,当时。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倘若,如果。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5、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6、即使。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7、就,就是。
(闻鸡鸣。
即起盥栉)8、登上帝位。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53、既1、尽,完。
(言未既)2、已经,---以后。
(既克,公问其故)3、既然。
(将军既帝室之胄)4、既----又---并列关系。
(三军既惑且疑)5、既而:不久。
(既而得其尸于井)6、全、都。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7、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壬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54、假1、不真,虚伪,假装。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弄假成真假仁假义)2、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凭借,借助。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