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 格式:ppt
- 大小:967.00 KB
- 文档页数:4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国际社会对中国没有持续地停滞、倒退并清醒地反思历史的担忧开始转换为赞誉。
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很多待改善的地方,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这些原则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前期,我们制定了新长征路线并坚持不懈地进行农村基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成果。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路走来,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我们探索了自己的经济模式和创新模式,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新时代,我们迎来了新时代,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还改革了体制机制,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加强了人民民主,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个问题是经济增长模式问题,中国要建立发展经济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新模式。
经济增长模式问题的解决,需要分析社会和经济的矛盾矛盾。
第二个问题是社会保障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社会保障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针对城市化和老年人口增长问题。
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需要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个问题是科技创新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努力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打造更多属于中国的自主品牌。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教学案主备人审核人时间编号时训练的”。
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C.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4、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有四次特别重大的会议,它们是()A.中共一大、七大、十五大、十六大B.中共一大、七大、十四大、十六大C.中共二大、七大、十五大、十六大D.中共二大、八大、十三大、十六大5、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实现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④“一国两制”的构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7、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其突出表现是A.中国革命的前途将向何处去的问题B.改革开放问题C.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 D.党的农村工作问题8、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三个代表’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C.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10.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 ) A.体制改革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11.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主要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三个有利于”的标准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2.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庆典上,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声音响彻天空。
第15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2015·江苏单科·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考点】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解析】“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这种担心表明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故A项正确
;1980年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对外开放已有十年,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故C项错误;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邓小平已经逝世,与“邓小平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新时期管理学理论发展与探索论文标题:1. 新时期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2. 管理学理论对企业实践的影响3. 当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演变趋势4. 管理学的综合框架及其应用5.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及挑战6. 创新型管理与企业竞争力7. 环境责任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一、新时期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日益多样化,管理学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
本部分将对新时期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方式出现了巨大变革,管理学理论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和应用。
在此期间,管理学理论出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理论基础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其中,几项影响最广泛的理论包括系统理论、整合理论和新奇思维理论。
这些新理论都与管理实践密切相关,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参考。
同时,新时期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管理学的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资源,大大推动了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新时期管理学理论的应用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贡献。
管理学理论的应用与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了经济发展的进程。
新时期管理学理论的应用将不断推动经济发展的进程,为人们创造更安全更富足的生活。
二、管理学理论对企业实践的影响本段将分析管理学理论对企业实践的影响,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关联。
管理学理论及其应用可以显着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生产力。
应用研究中,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和指导,使其最终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管理学理论和最新技术进行管理,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学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标准化、优化运营、提高效率和开发创新产品等。
而企业实践也反过来促进了管理学理论的发挥作用,从而管理学理论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应用价值,使其在应用中保持活力,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极大的能力。
三、当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演变趋势本部分将介绍当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演变趋势,并从中总结出演变的趋势。
新时代党建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初论作者:陆振宇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16期陆振宇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000摘要:习近平党建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内容丰富、辩证统一的科学体系。
“中国梦”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科学体系的战略目标,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习近平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党建思想;从严治党1 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1.1萌芽时期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69年至1975年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
在梁家河插队一两年后就开始参与村领导班子的各项工作,尤其是他参加赵家河大队的社教运动,以及入党并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党的建设进行了特殊的实践。
1.2初步形成时期习近平以改革精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以2015年的《知之深爱之切》一书为代表。
如“政治纪律”,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讲话中就进行了深刻论述,把抓政治纪律“与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结合起来。
1.3发展时期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精辟论述了从严治党:“从严治党、为政清廉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始终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2003年至2007年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4年时间里用笔名“哲欣”发表了232篇短评,党建类最多,接近总数的一半,其中很多篇幅阐述了党的建设各方面内容,比如“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主要论述党的思想建设问题,“基层干部的分量”讲的是党的组织建设问题,“做人与做官”就是论述党的作风建设问题等。
1.4成熟时期党的十七大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就党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从总揽全局的高度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更加系统全面深刻的论述。
如关于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的纪律建设等。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2.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3.掌握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4.培养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意义和重要性在新时期,面对社会变革、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理论探索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节课将探讨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论探索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2.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等。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整体认识。
3.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为了进行理论探索,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途径。
本节课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理论探索方法,如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建构等,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技巧。
4. 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培养通过课堂探讨和讲解,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将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问题、学术研究领域,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提高他们对理论探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你们觉得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有什么意义和重要性?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其基本内容。
同时,教师可引入相关案例和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理论探索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讨论,及时纠正错误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4. 学生发言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体会,教师可加以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