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兽药残留
- 格式:ppt
- 大小:4.52 MB
- 文档页数:203
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防控措施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于保障养殖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控制兽药残留,养殖业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兽药残留防控措施。
1. 合理使用兽药:兽药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标签上的使用说明进行。
养殖场应该选择质量可靠、生产日期新鲜的兽药,并确保按照建议剂量使用。
应注意兽药的选择和搭配,避免使用相互药理作用的兽药。
2. 控制兽药使用频率和数量:在养殖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兽药使用的频率和数量。
多数情况下,兽药仅在动物生病时使用,并通常由兽医指导或监督使用。
3. 定期检测兽药残留:养殖场应不定期地进行兽药残留检测。
这些检测应在兽药使用后的适当时期进行,以确保兽药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和排泄。
通过检测,可以更好地了解兽药残留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选择优质的饲料和饮水:养殖场应选择质量可靠的饲料和饮水供给动物。
一些兽药残留问题可能源于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选择优质的饲料和饮水可以减少兽药残留的风险。
5. 加强兽药管理和记录: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兽药管理制度,并对兽药的存储、使用和销售进行严格管理。
养殖场应保留兽药购买记录,同时对兽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记录。
这样可以提供兽药使用的准确和及时信息。
6. 监测兽药残留限值:养殖企业应关注兽药残留限值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法规。
根据不同地区和动物种类的要求,确保兽药残留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7. 加强兽医培训:养殖场应定期组织兽医培训,提高兽医的医疗水平和知识技能。
只有合格的兽医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兽药,并确保兽药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8. 提高消费者意识:养殖场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消费者对兽药残留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消费者只有了解和认识到兽药残留对健康的潜在风险,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兽药残留的防控措施中。
兽药残留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养殖业、兽医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合理使用兽药、加强监测和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兽药残留的风险,保障养殖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
特别策划02中国动物保健 | 2019.10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控制兽药残留与耐药性徐士新(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北京100081)兽用抗菌药主要用于以下四个方面,治疗、控制、预防和促生长。
尤其在动物福利、食品安全和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体而言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保护动物健康的必须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1 养殖使用抗菌药现状2019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对中国兽药产业生产的兽用抗菌药物和外国企业向中国进口的兽用抗菌药物的数量,品种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2008年—2018年抗微生物药销售额占比变化情况发现,化学制剂占全部兽药品种的60%以上(图1),虽逐年递减,但是比例高居不下。
且多年来,兽用抗菌药物化学制品占所有兽用化学药物的70%~75%(图2),所以在养殖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抗菌药物来维持养殖业的发展。
我们把抗生素使用量跟2014年作为一个基数来进行对比,结果发现2015年—2018年整年抗生素的使用量同比2014年来说都是有下降的,尤其是在2018年,同比下降近60%(表1)。
表1 2015年—2018年抗菌药使用总量与2014年比较分析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总使用量69,292.47152,118.68244,185.75241,966.99629,774.09环比上一年(%)-24.78%-15.22%-5.02%-29.05%同比2014年(%)-24.78%-36.23%-39.43%-57.03%我们也大致汇总了中国2009年—2018年兽用抗菌药销售量变化,发现2018年的生产总量和销售量都是有所下降的(图3)。
接下来说一下兽用抗生素使用途径。
通过汇总2018年我国兽用抗生素按使用途径分类的比例情况,目前我国兽用抗菌药的使用途径主要包括一下四种途径,混饲、饮水、注射、其他途径。
最重要的是两种途径一个是混饲占62.22%,一个是饮水占19.15%(图4)。
养殖场中如何有效控制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检测是食品安全监控项目中的重要监测对象,兽药残留超标会对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食品安全的控制重在源头的控制,也就是养殖环节对饲料、用药等的严格控制,只有管好源头,之后的每一个环节才会有保障。
1.搞好卫生管理通常应选高效、低廉、使用方便,对人和畜禽安全、无残留毒性,并在畜禽体内不产生有害物质的消毒剂。
在反复消毒时,最好选用两种以上化学性质不同的消毒剂,同时也必须遵守消毒剂配合使用的原则及配伍禁忌原则。
对畜禽疫病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有的畜禽传染病只能早期预防,不能治疗,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适时使用疫(菌)苗进行预防,搞好疫情监测。
防止畜禽发生疫病,避免动物发病后再用药,确保畜禽及产品健康安全、无兽药残留。
2.正确使用畜禽饲料一定要做好原料检测、脱毒、保鲜等工作,尤其是饲料添加剂、配合饲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且不得使用违禁药物。
要按照不同畜禽的不同生长阶段,正确使用畜禽饲料,要饲喂绿色饲料,保证原料安全,所选用饲料的作物无残留和毒性。
不应将含药的前中期饲料错用于动物饲养后期,不得将原料药直接拌料使用。
3.严格兽药使用要坚持治疗为辅的原则,需要治疗时,要做到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对症下药、适度用药。
要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根据药物及其停药期的不同,在畜禽出栏或屠宰前,或产品上市前及时停药,以避免残留药物污染畜禽及其产品,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饲养畜禽过程中,要严格用药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饲料、兽药管理的规定,严禁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国际卫生组织禁止使用的所有药物,不得将人畜共用的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使用。
及时掌握用药情况,控制药物残留。
4、定期检测兽药残留量的情况可以使用兽药残留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快速检测卡(猪肉中瘦肉精检测卡1分钟便可以检测瘦肉精的残留量是否超标)进行检测,保证出栏的每一头猪都是安全的,避免遭受处罚。
控制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措施摘要: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不但影响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 危害人体健康, 而且还影响动物性食品的国际贸易。
因此对引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原因及其危害进行探讨, 提出控制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兽药残留动物性食品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如今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问题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
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兽药残化合物及其代谢物, 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
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 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兽药残的代谢产物和兽药生产中所伴生的杂质。
动物性兽药残食品是指肉( 包括肝、肾等内脏) 、蛋和乳及其制品兽药残的总称。
虽然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对于防治动物疾病、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滥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会导致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 影响人体的健康。
1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1.1药物滥用1.2在休药期结束前屠宰动物或采集其产品1.3屠宰动物前用药消除临床症状以逃避屠宰前的检查1.4以未经批准的药物饲喂动物1.5给予动物含抗生素等药物的水及饲料1.6食用动物保鲜时外加化学药品2兽药残留的危害2.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易引起变态反应、细菌耐药性、一般毒性、特殊毒性以及二重感染等疾病2.2对食品产业产生影响2.3对大众心理及社会产生不良影响3对控制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的建议3.1法律方面:首先制定动物性食品安全法, 加强兽药残留监控制定对兽药安全使用和违法使用处罚的法规, 制定国家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法规, 把兽药残留监控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2教育方面:过各种媒体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动物性食品安全知识, 让广大饲养者认识到兽药残留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卫生意识,自觉抵制含有残留兽药的疑似动物性食品。
3.3药物使用方面:动物性食品的用药残留要严格控制在最高残留限量;在休药期要严格执行停止药物使用的制度,加大检查力度。
兽药残留的危害与其控制随着我国现代养殖业日益趋向于规模化、集约化,包括抗菌药、抗寄生虫药、消毒药和各种生长促进剂、微量元素(如砷、硒等)等在的兽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保障养殖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目前绝大多数食品动物在生长、生产过程中至少长期使用l~2种兽药或药物添加剂。
然而兽药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等方面原因,在养殖业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造成了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一方面,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可导致人类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致畸、致突变作用等诸多方面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兽药无论是用于饲料添加还是直接用于治疗,最终都会以原形或代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造成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
当动物体排出的这些化学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兽药残留问题不仅涉与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与到生产经营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此试就兽药残留危害、残留原因、兽药残留控制等问题做一简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什么是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是指对动物用药后,动物产品(肉、奶、蛋)的任何食用部分中或通过动物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中的兽药原形或/和其他代产物,包括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兽药残留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
动物性食品一般指的是肉、蛋、奶与其产品。
动物在使用药物预防或治疗疾病后,药物的原形或其代产物可能蓄积、贮存在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如蛋、奶)中,称为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简称兽药残留,一般说的兽药残留是指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或化学物的残留。
另外一种兽药残留的方式是动物在使用药物以后,药物将以原形或代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或直接进入环境(如水产用药和外用药物),造成环境土壤、表层水体、植物和动物等的兽药蓄积或残留,即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03.002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兽药残留原因分析及监控措施王红梅(山东省莒南县检验检测中心山东临沂276600)兽药残留(animal/veterinary drug residues)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
兽药残留又称药物残留或简称残留[1]。
目前兽药(包括兽药添加剂)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控制繁殖功能以及生殖周期等方面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绝大多数的动物在其一生中或多或少的使用过兽药,而兽药残留会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类健康。
如痢特灵、氯霉素的残留可引起人类致癌、致畸、致突变;苏丹红、盐酸克仑特罗的残留可引起人的急性中毒;激素类药物残留可促进儿童性成熟;还有的药物可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
此外绝大多数药物排入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昆虫。
由于经济利益驱使以及科学知识缺乏,畜牧业中滥用兽药的现象依然存在。
因此对兽药残留的研究意义重大,兽药残留监控工作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不容忽视。
1兽药残留原因分析1.1从残留来源分析治疗、预防动物疾病以及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兽药是我国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因此从兽药质量问题和饲料质量问题对兽药残留来源进行分析。
1.1.1兽药质量问题兽药产品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含量不合格。
化药类和抗生素类产品不合格的主要问题在于含量不符合要求,多为含量偏低,存在企业不按生产工艺生产、对质量控制不严或为降低成本不按处方投料等问题,不排除有些企业生产工艺或产品包装存在问题,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②性状不合格,即颜色、形态不合格。
如外袋内有两袋粉末,1袋为淡黄色,另1袋为白色;③非法添加现象依然存在。
违规添加其他药物成分,产品标示药物成分与兽药标准不符。
此外还有鉴别不合格,pH不合格。
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与控制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食品中的兽药残留。
兽药的使用在畜牧业中是必要的,但若不加以适当控制,兽药残留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控制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理论上讲,兽药的使用应该遵循严格的规定和标准。
这些规定和标准的制定应该基于兽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估,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同时,相关部门和机构应该加强对兽药的监管,确保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兽药残留的产生。
首先,一些畜牧业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知识,致使兽药的使用不当。
其次,市场上存在一些劣质和假冒的兽药,这些兽药的质量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
此外,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也需要加强,以确保兽药的使用符合规定。
为了有效控制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畜牧业人员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通过宣传活动、培训课程等形式,向他们传达正确的兽药使用和购买常识,引导他们选择安全可靠的兽药产品。
其次,加强监管和检测,确保兽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兽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监督,对兽药产品进行质量抽检,并严厉打击劣质和假冒兽药的生产和销售行为。
同时,建立完善的兽药残留检测体系,加强对食品中兽药残留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另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兽药残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分享科研成果、技术信息和管理经验,提高全球食品安全水平。
总之,控制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除了政府和监管部门的积极参与之外,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责任意识,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确保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得到有效控制,给人们带来健康和安全的食品。
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防控措施兽药残留是养殖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防控,可能会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的防控工作尤为关键。
下面结合养殖业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一些兽药残留防控措施。
一、加强管理兽药残留问题的根本在于管理不善。
加强管理是防控兽药残留的首要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执行兽药使用规程,严禁滥用和超量使用兽药。
2.建立兽医记录档案,对每次兽药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兽药名称、用药量、用药日期和用药对象等。
3.建立健全的兽药管理制度,包括兽药购进、存储和使用的管理制度,确保兽药使用符合规定。
4.加强对兽医人员和饲养员的兽药使用指导和培训,提高其兽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选择安全可靠的兽药兽药残留问题的产生与兽药本身的性质有很大关系,在养殖过程中选择安全可靠的兽药是防控兽药残留的关键。
1.选择无残留的兽药。
在兽药选择上,首先应优先选择无残留的兽药,避免对畜禽兽药残留造成影响。
2.选择符合规定的兽药。
在选用兽药时,要选择经过严格审核和批准的兽药,避免使用不合格的或未经批准的兽药。
3.定期更新兽药目录。
兽药目录是指可供养殖业使用的兽药种类和使用范围,定期更新兽药目录,剔除有安全隐患的兽药,对于保证兽药使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非常重要。
三、做好兽药的使用和管理在兽药的使用和管理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按照兽药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兽药,遵守使用方法、用药量和用药时机等规定。
2.注意兽药的储存和保管,避免受潮、曝晒和污染,确保兽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采取科学的用药方法,尽量避免使用喂药和注射等方式引起残留问题。
四、加强监测和检测加强监测和检测是防控兽药残留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和检测可以及时了解养殖场兽药使用情况,发现兽药残留问题,并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1.建立兽药残留监测机制,对养殖场畜禽产品进行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2.加强养殖场的内部自查和抽检工作,对兽药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把关。
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防控措施【摘要】兽药残留是养殖业面临的严重问题,对人体健康和养殖业发展都造成了重大危害。
加强兽药残留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建立规范的兽药使用制度是关键。
严格控制兽药使用量,选择合格的兽药产品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定期监测兽药残留情况,加强养殖过程管理也是防控兽药残留的有效方法。
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兽产品质量,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是兽药残留防控工作的最终目的。
只有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才能有效保障兽产品安全,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养殖业应当时刻关注兽药残留问题,做好相关防控工作,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健康提供保障。
【关键词】兽药残留、养殖业、防控措施、规范使用、监测、管理、监督、质量保障、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兽药残留对养殖业的危害兽药残留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兽药残留在兽体组织、动物产物或养殖环境中而无法完全排除的情况。
兽药残留对养殖业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兽药残留会随着动物体内组织或动物产物的食用而进入人体,可能引起食品中毒、过敏反应等健康问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2. 对动物健康的危害:长期食用含有兽药残留的动物产品,会导致动物产生抗药性、药害与兽医药学中的“三高”(高毒、高药残、高抗性)问题。
3. 对环境污染的危害:过量使用兽药、或者使用不当的兽药,会导致兽药残留在土壤、水体等环境中,对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兽药残留对养殖业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减少兽药残留对养殖业带来的危害。
1.2 兽药残留防控的重要性兽药残留对养殖业的威胁日益严重,不仅直接影响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兽药残留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兽药残留防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消费者健康:兽药残留超标可能导致人体患上不同程度的疾病,如药物过敏、内分泌紊乱等。
动物性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摘要:动物性药物残留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对畜牧业生产影响巨大。
文章就药物残留的危害、原因、现状、控制措施加以论述。
关键词:动物;药物残留;危害;控制措施动物性药物残留(animal drugresidues)。
又称兽药残留。
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残留量一般很低,但由于蓄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严重,影响深远。
1动物性药物残留对人类人体危害1.1变态反应(allergy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v )与细菌耐药性(antibioticresistance)兽用抗菌素残留积累,人食用后可引发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中毒现象。
或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过量使用抗菌素会使敏感菌产生耐药性,使药效下降。
1. 2 致畸作用 (teratogeni,effect)、致突变作用(mutagenic effect)和致癌作用(carcinogeneceffect)丙咪唑类抗蠕虫药残留对人体最大的潜在危害是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
雌激素、神制剂、喹恶啉类、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药物都已证明有“三致”作用,喹诺酮类药物个别品种已在真核细胞内显示出致突变作用。
磺胺二甲嘧啶等一些磺胺类药物连续给药可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并有有致肿瘤倾向。
链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这些药物引发动物体细胞发生突变,从而对生育及后代造成危害,并造成遗传疾病。
1.3激素(样)作用(endocrineactihity)兽用激素类药物残留,会影响人体正常激素水平、功能,并有一定的致癌性,可表现为儿童早熟、肥胖儿。
儿童异性化倾向、肿瘤等。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引发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心动过速。
狂躁不安、血压下降。
氯霉素蓄积造成慢性中毒,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其发生与使用剂量和频率无关。
兽药残留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冯成伟X u m u s h o u y i进入新时期后,畜禽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
一些养殖户为加快畜禽生长速度,在日常保健与药物治疗中应用大量的药物,导致兽药残留问题的出现。
兽药残留严重影响到动物性食品安全,直接威胁到食用人群的身体健康,不利于畜牧养殖业的整体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需明确兽药残留的危害,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促使动物性食品安全得到保证。
一、兽药残留问题的出现原因一些畜禽养殖人员不能够规范应用兽药,导致兽药残留问题的出现。
第一,部分养殖人员没有将休药期规定严格落实下去,药物连续使用情况较为严重,导致动物性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威胁到人体健康。
第二,一些养殖人员为扩大自身利益,将违禁药物运用于养殖实践中,包括瘦肉精等。
部分养殖人员药品应用不够合理,过量用药现象经常出现,进而增大兽药残留问题的发生率。
第三,部分商贩利用抗生素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以此来满足食品保鲜需求,这样也会造成药物残留的发生。
部分企业为改善动物性食品的外观,将碱粉等添加剂大量运用过来,威胁到动物性食品的安全。
二、兽药残留问题的严重危害兽药残留问题直接影响到动物性食品安全,显著威胁到消费者的人体健康,需引起人们充足的重视。
具体来讲,可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人体中毒。
若人们所食用的动物性食品存在着药物残留问题,将会导致慢性中毒现象的发生。
如硫铵类药物会损害到人体泌尿系统,氨基糖苷类药物会损害到人体的耳蜗神经系统等。
第二,产生抗药性。
兽药残留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滥用兽药,如果长期滥用兽药,将会导致动物抗药性的生成,促进动物体内超级细菌的滋生。
这种情况下,青霉素、氯霉素等药物将难以发挥作用。
第三,引发三致。
一些养殖人员在动物寄生虫、虫卵防治过程中,经常会使用苯丙咪唑药物,本种药物能够对细胞活性进行抑制,但致癌因素也会同步产生,导致细胞基因突变情况的出现。
如果人们食用到这些动物性食品,癌症、畸形等病变的发生率将会显著提高。